《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04章此分封非彼分封[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为止,熊氏还不想把楚系的大部分力量交给隗氏。
    “我们不能完全相信隗氏。”熊炽当即否决。
    “事实是,你们现在不相信也得相信。”宝鼎冷声说道,“昌平君罢黜江陵,这是熊氏迅速走向没落的开始,楚系成员此刻都在做出选择。可以想像,继续追随熊氏的人会越来越少。现在你们主动一点,隗氏或许还心存感激,但假如等到楚系成员大都投到隗氏门下,你们就被动了,而且与隗氏的矛盾可能会因此激化。”停了一下,宝鼎又说道,“尤其重要的是,现在只有隗氏才能在王统一事上影响大王的决策,而王统直接关系到熊氏的兴衰存亡。这种利害关系,你们不会视而不见吧?”
    这句话戳到了熊氏的要害。当初华阳太后之所以选择在她死后由隗氏代替熊氏掌控楚系,正是看中了隗氏与咸阳宫内楚国公主的亲密关系,这种由姻亲做为基础的亲密关系可以保证隗氏始终如一地支持公子扶苏问鼎储君。
    双方的商谈完全被宝鼎所控制,熊氏最终不得不屈服于宝鼎的胁迫。
    =
    这天下午,公子高和武安侯也到了蓼园。
    公子高对这位传奇般的叔父非常崇拜,一直缠着宝鼎问东问西。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咸阳,这一次出镇江南,算是脱离了樊笼,像小鸟一般自由飞翔了。宝鼎给他描绘了一个诱人的未来,同时嘱咐他要听武安侯的话,要尊重江南官员,要善待十八方镇,他的未来如何直接决定于这三股势力的支持。
    公子高很懂事,牢牢记下了叔父的嘱托。他在离开咸阳前,不管是他的父王还是母亲,包括他母系家里的舅舅们,都无一例外地告诉他,到了江南必须遵从武烈侯公子宝鼎的所有嘱托,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将来必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谁敢说,未来的大秦君王就不是公子高?
    宝鼎向公子腾详细介绍了江南的所有情况,尤其重点介绍了未来将帮助他完成西南策略的几个重要的军政官长。
    宝鼎已经在江南夯实西南策略的基础,公子高和公子腾只要按照既定步骤走下去,三四年内必定可以完成开拓西南的大业。这份功劳之大,足以让公子高和公子腾爵至封君。
    “叔父是不是怨怪我把一个烂摊子交给了你?”宝鼎把自己写得一份有关实施西南策略的详细方案递给了公子腾,脸上露出歉疚之意,“如果我不把你拉到江南,这次你就是大秦的丞相了。”
    公子腾郑重接过这份饱含了宝鼎心血的文卷,翻开大致看了一下,然后感慨地说道,“相比起来,我更愿意到江南,毕竟西南策略关系到我大秦的未来,这份功业可以让我青史留名。不说什么感谢的话了,等我拿下西南,再与你举杯共庆。”
    接着两人谈到了咸阳政局和中土局势。宝鼎对自己这位叔父没有任何隐瞒,把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的谋划做了一番细致的说明。
    “如此说来,河北大战结束之后,你和咸阳宫将面临一场激烈的对决。”公子腾叹了口气,“你有把握吗?隗氏和冯氏是否会坚持站在你这一边?”
    宝鼎对此却是信心十足。隗氏不用说了,隗氏只有把公子扶苏扶上储君之位,才能获取最大利益。冯氏当初在韩国就是豪门贵族,上党基本上就是冯氏的封地,所以在历史上,大秦统一后坚持分封的除了老秦人丞相王绾就是御史大夫冯劫了,至于隗氏,不用说,肯定也是坚持分封的一员。
    分封之策若等到统一之后再去争取,难度非常大,毕竟秦王政有统一中土之功业,权威达到了巅峰,那时候再与其对抗,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必须提前布局,在灭赵之后就迫使咸阳宫修改国策。虽然这一次国策的修改非常有限,但这一步一旦迈开,就相当于在坚固的堤坝上凿开了一道口子,再想阻挡洪水的冲击就难如登天了。
    “我们必须联合所有可以争取到的力量。”宝鼎笑道,“昌平君和昌文君就在蓼园,武安侯是否有兴趣和他们谈一谈?”
    =
    =
    =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