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83章浑身解数[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你们不要想着打赵国,而是全力稳定中原,发展农耕,囤积粮食,蓄积实力,将来只要毕其功于一役,战绩必定显赫。”
    昌平君认同了宝鼎的建议。接下来宝鼎把中原巨贾和中原工商业的情况做了介绍。目前中原的工商业正在进行公私合营的尝试,同时官府还在引导商贾们把钱财和人力逐渐投向土地,这也是大力发展农耕,提高赋税的措施之一。
    “中原能否稳定,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庶民之心,所以要重视农耕,严禁加赋增税,更不能肆无忌惮地征发徭役;其次是商贾之心,所以要保护工商业,保护商贾们的私利,但考虑到粮食的重要性,将来的国策肯定是重农抑商,为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尽快引导商贾重返土地;其三就是士人之心,而能否得到中原士人之心,直接关系到公子未来的发展。”
    公子扶苏抬头望着宝鼎,用心聆听。这一刻,他对这位年轻的叔父只有崇拜,心里的畏惧早已不翼而飞。
    “你牢记一句话。”宝鼎说道,“得士人之心者,得天下。”
    “叔父是要我善待从齐国而来的士人吗?”
    “不是善待。”宝鼎说道,“你要尊重他们,敬仰他们,利用他们的学识和影响力把中原大学府建设好,而中原大学府将会帮助你获得士人之心。”
    “叔父,我记住了。”扶苏恭敬说道。
    “齐国有位大贤叫淳于越。”宝鼎继续说道,“他的祖上就是名震天下的淳于髡(kun)。这位淳于先生现为齐国太子之师,是稷下学宫的泰斗。我利用这次机会把他请到了中原,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奏请你父王,拜淳于越为师傅。”
    扶苏一口答应。
    “接下来的谈判会比较艰难。”宝鼎说道,“我所要的两百七十二人可以说是齐国最宝贵的财富,齐国当然知道失去他们的后果,所以齐国肯定要设法拖延。”
    “中原若想迅速稳定,中原大学府若想迅速展现它的影响力,这两百七十二人是关键,尤其那些稷下学宫的大贤,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在谈判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让步。只要把这两百二十七人尽快请到中原,接下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上。”
    昌平君笑着点点头,“武烈侯请放心,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年底之前把这两百七十二人全部请到中原。”接着他话题一转,“武烈侯,你到江南打长沙,撕毁了秦楚盟约,楚国肯定会找上门来。请问可有应对之策?”
    宝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认识公子负刍吗?”
    昌平君摇摇头,“不认识。”
    “你很快就认识他了。”宝鼎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是楚国的大王。”
    昌平君目露惊讶之色,“愿闻其详。”
    宝鼎也不隐瞒,把自己的一系列谋划和盘托出。这个谋划他曾以书信详告秦王政,但秦王政考虑到机密,并没有告诉中枢大臣。
    昌平君越听越是心惊,对武烈侯的手段更是暗自惊怖。
    “我带着百万灾民南下打长沙,撕毁盟约,表面上看对阳文君和公子负刍不利,但实际上它在混乱了楚国局势的同时,也把阳文君和公子负刍逼得走投无路。”宝鼎说道,“他们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李太后和楚王乘机打下去,一是联手操控政局,置李太后和楚王于死地。”
    “弑君篡位?”昌平君失声惊呼。
    “楚国大乱,迫切需要秦国的盟约。”宝鼎笑道,“公子和昌平君只要处置得当,不但可以扶植公子负刍上位,还能为秦国赢得一个忠实盟友,这对未来的统一大业非常有帮助。”
    昌平君沉默无语。公子扶苏却是大感兴趣,连连询问,宝鼎则不厌其烦地教授他如何巧妙利用楚国政局的变化,在重建盟约的过程中谋取最大利益。
    “我要从中原调两位裨将南下。”宝鼎说道,“一位是章邯,一位是麃(biao)浚。昌平君可有意见?”
    章邯是昌平君的女婿,麃浚是麃公的儿子,如果留在中原当然对昌平君有帮助。昌平君迟疑良久,面露苦色,“你一定要章邯吗?”
    “希望昌平君能体谅我的难处。”
    昌平君苦笑。你为何不能体谅一下我的难处?
    =
    =
    =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