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75章中原非久留之地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
    武烈侯急召蓼园巨贾。
    巨贾们最近颇为惶恐,倒不是不相信武烈侯的能力,而是事实摆在眼前,大河南北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河北已经形成饥荒,不少灾民迫于无奈不得不抛弃家园南下逃荒。如果老天继续肆虐,持续不下雨,那么秋收之前,河北灾民必定蜂拥而下,中原必将遭到致命一击。中原乱了,首当其冲的便是巨贾,他们的财富可能瞬间化为乌有。
    巨贾们知道武烈侯对今年的大灾极度悲观,考虑到自身利益,很多人开始准备转移财产,就在这个时侯,武烈侯再一次召见他们。
    西南策略是秦国机密,贸然泄露可能导致整个计策的失败,但此策的实施离不开巨贾们的支持,武烈侯没有选择,只能信任他们,与他们荣辱与共。
    秘密议事上,负责讲解西南策略的还是赵高,但此次讲解中,赵高侧重于西南策略对未来中土统一的重大影响和其中所蕴含的难以估量的财富,总而言之,西南策略成功了,以武烈侯为首的蓼园一系将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主动,由此将给巨贾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巨贾们的惶恐顿时不翼而飞,他们不再担心在中原的损失,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利益。
    在他们看来,武烈侯这个西南策略实际上就是一个骗局,是武烈侯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西南蛮荒之地有什么?除了没有开发的土地就是百越蛮夷,哪来的财富?武烈侯所说的财富在哪?显然,在江东,在吴越富裕之地,那里才蕴含着难以估量的财富。
    武烈侯名为打西南,实际上是借此机会向江南迁徙人口,只待时机合适,则大举攻击江东,占据吴越。可以设想一下,一旦武烈侯占据了整个大将南部的辽阔地域,把江东、江南、西南,甚至遥远的岭南都收入囊中,那中土局势将产生何种变化?大秦政局又将如何发展?到了那个时侯,就算大秦实现了中土统一,武烈侯也肯定是坐镇一方的大诸侯。
    武烈侯做了大诸侯,这些巨贾就是大功臣,他们收获的利益之大,当真是难以估量,非常令人期待。
    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面对这帮兴致勃勃的巨贾,武烈侯却是眉头紧皱,心如重铅。
    制定西南策略的初衷是拯救无辜生灵,拯救未来的帝国,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世上的人太聪明了,一个个从自身利益的需要来理解西南策略,结果导致真正关心灾民死活的寥寥无几。咸阳急于转嫁危机,朝中某些派系急于把自己赶离中原,而麾下官员误以为自己要在西南打造根基之地,蓼园的巨贾们更是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干脆把西南策略理解为自己打算称霸江南的开始。
    难道就没有人想到芸芸众生的生死?没有这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普通庶民的辛勤劳作,哪来的国?哪来的王?又哪来的粮食和衣物?为什么这些真正创造了历史的人总是被无情地践踏和**?就连苍天在惩罚众生的时侯,都毫不留情地屠杀他们。
    宝鼎愤怒,感到窒息,他想吼,他想喊,他甚至想放弃现在所做的一切,任由历史的车轮在原定的轨迹上飞驰,任由天下苍生摧毁这个时代,摧毁这个时代所有的国,所有的王,还有所有的权贵富豪,让刘邦带着这个时代的“贱民”打造一个崭新的王国。
    宝鼎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巨贾们察觉之后,马上闭上了嘴巴。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不能超越现实。以今日秦国只强大,能否统一中土尚且是个未知数,更不要说吞灭楚国了。再说大秦吞灭了楚国,武烈侯就一定能成为独霸江南的大诸侯?如果这种谣言传到咸阳,传到秦王政的耳中,武烈侯恐怕马上就会成为第二个长安君,成为阴谋篡国的大叛逆。
    “现在讨论的是西南策略,而不是如何攻打楚国,更不是大秦未来的政局。”宝鼎冷声说道,“我可以把你们从咸阳的屠刀下救出来,同样也可以举起屠刀杀了你们。”
    大帐内霎时一片死寂,尤其中原的白氏和孔氏,更是惊骇欲绝,冷汗淋漓。
    “蓼园的路怎么走,我说了算。”宝鼎厉声告诫道,“不要试图影响或者干涉蓼园的策略。今天我可以赐予你们一切,但明天我可以让你们一无所有,生不如死。”
    赵高看到巨贾们神色惶恐,急忙出面周旋,“有些话可以说,但有些话千万不要说,一旦传出去,假的也会变成真的。西南策略的目的就是拯救灾民,转嫁中原危机,没有任何其它意图。请诸位不要胡乱猜想,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巨贾们嘴巴上连连应诺,但心里根本不相信。武烈侯是什么人?他和秦王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估计要不了多久,兄弟两人就要反目成仇了。武烈侯是个聪明人,借此机会赶紧离开中原,远避西南,蓄积势力,只待时机成熟横扫江南。咸阳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武烈侯坐大。
    中土的战火绵延六百余年了,诸侯们在这块土地上争霸兼并,至今也没有看到哪一个诸侯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大秦能统一天下?秦王有这个雄心壮志,武烈侯也是信誓旦旦,但事实上绝无可能,中土就没人相信天下一统,除非秦王和武烈侯君臣一心,然而,秦王政和武烈侯自己都不相信,他们兄弟两人能齐心协力共谋天下。
    看看西南策略的攻击方案,就知道秦王政的态度了。秦王政让武烈侯带着一群饥肠辘辘的灾民去开疆拓土,这不是笑话吗?所以,西南策略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转嫁危机,把灾民赶到西南让他们自生自灭,同时又借机把武烈侯赶离了中原。西南拓土没有成功,西南策略未能完成,武烈侯就休想回来。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的关系通过西南策略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西南策略是武烈侯拿出来的,他当然有进退之道,因此巨贾们的猜测并不是没有道理。武烈侯拿下了长沙,竭尽全力救助灾民,土地和人口都有了,他在西南就能逐渐发展起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巨贾们开始动心思了。武烈侯南下了,其周边的巴蜀、荆宛、夜郎都可以为武烈侯所用,再借助大江这条水路,把楚国江淮和江东连到一起,未来还是大有可为。以此为出发点,巨贾们自然就要转移财产,把中原财富迅速转移到大江一带。
    咸阳肯定不会像武烈侯一样在中原实施“与民休养”之策。武烈侯一走,咸阳就要对中原动刀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投靠了武烈侯的巨贾。如其给咸阳杀得鲜血淋漓,倒不如损失一点财产,果断迁徙。只要紧紧跟着武烈侯,这点损失马上就会翻倍补回来。
    巨贾们刚刚拿出这个提议,宝鼎就急忙阻止。
    “灾民迁徙是无奈之举,而你们迁徙则牵连甚广,咸阳必定有所警觉,这对我实施西南策略极其不利。”宝鼎说道,“中原不仅是中土腹地,更是大秦统一战场的大后方,未来你们会在统一战争中获得巨大的财富。我们要坚持既定的发展策略,不能因为西南策略的实施就马上做出变动。”
    “武烈侯,你离开了中原,中原的政策必定随之改变,我们过去所定的策略由此失去了继续实施的可能。”张鹿苦笑道,“跟着你一起南下,我们还能保住现有的财富,如果继续待在中原,恐怕几个月之后,灾难也就扑面而至。”
    巨贾们纷纷附和,尤其是白氏和孔氏,离开中原的态度非常坚决。
    “我离开了中原,并不代表中原现有政策会随之改变。”宝鼎摇手道,“我在离开中原之前,一定会做好安排,确保你们的利益不受损失。”
    “不是我们不相信武烈侯。”张鹿苦叹道,“而是我们根本没办法相信咸阳。”
    宝鼎无语。虽然他对中原的军政官长们做出了承诺,但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他不是大王,也没有国事的决策权,即便在他离开中原前,咸阳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之后呢?等他到了西南,还能顾及到中原吗?
    “我暂时还不会离开中原,这件事暂时放一放。”宝鼎说道,“现在你们的主要精力还是帮助救灾,其次就是马上派人到河北,动用你们所有的关系,向河北灾民传递一个讯息。”
    宝鼎把南下迁徙的路线详细说了一下。让灾民经河内南下渡河到洛阳,可以直接避免灾民对砀郡和东郡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灾民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大江,更重要的是,随着迁徙路程的缩短,可以节约一定数量的粮食。现在粮食太宝贵了,就算有整车的金银珠宝也买不到粮食。
    巨贾们与宝鼎又商讨了一些细节,随即告辞离去。他们是惶恐而来,惶恐而去,虽然中原的危机总算有了解决之策,但武烈侯离开中原的消息让他们感觉前途黑暗,所有人考虑的不是救灾,而是如何迁徙南下。中原这地方显然不能待了,早走早安全。
    =
    宝鼎把琴氏少主琴珪和大匠琴唐留了下来。
    这次西南策略要借重琴氏。武烈侯前期给予了琴氏大量的照顾,这次轮到琴氏回报武烈侯了。
    琴珪和琴唐义不容辞,一力承担。巴蜀两郡的官吏与隗氏、琴氏的关系极其密切,只要隗氏、琴氏竭力游说,两郡必定倾力相助。另外就是夜郎国。以隗氏、琴氏和夜郎王室的亲密关系,完全可以确保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武烈侯,我想知道你的西南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琴唐直言不讳地问道,“此事关系重大,不仅仅关系到百万生灵的存亡,更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啊。”
    宝鼎拿出一封信递给琴珪,“以最快速度送给你母亲。这次我非常需要她的帮助,我希望她能火速赶赴巴蜀。另外,在我攻打长沙的时侯,我希望她能出现在夜郎国,确保夜郎国的军队不会趁火打劫。”
    琴珪接过信,不安地说道,“华阳太后尚未进陵,母亲未必会同意在此刻离开咸阳。”
    “所以我现在告诉你们,我的西南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宝鼎说道,“我知道你们不相信我能在一年内占据西南,但我现在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我有绝对把握在一年内占据整个西南,至少可以开辟三个新郡。我占据了长沙,又开辟了三个新郡,这个功绩大不大?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与咸阳形成抗衡?一旦抗衡形成,大王还敢继续拖延王统一事吗?”
    琴珪和琴唐自然对西南百越有所了解,虽然这些百越诸族人口有限,武力也是不堪一击,但问题是西南地形险恶,地域辽阔,短短一年时间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武烈侯没有足够多的军队,也没有充足的粮草,就算有粮草,运输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