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36章赎买[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侯就是要当面侮辱韩王,既然韩王不愿出来。那他就进城。如果这个条件都不答应,那还叫什么投降?
    公子方匆忙回城。
    “武烈侯当真要进城受降?”公子腾担心地问道,“有必要冒这种风险?”
    “进城就是夺城宝鼎笑道,“命令各军做好准备。三日后,杀进城池
    三日后,东方无畏带着两百黑鹰锐士,孟长带着五百虎烈卫率先进城。进城就杀,虽然韩军有所准备。但武烈侯和虎烈卫就在城外,呼啸而至。转眼就攻占城门。曝布带着七千骑狂飙一般卷进城池。
    秦军攻占新郑,俘虏韩王安,将韩国权贵公卿全部擒获。
    韩国灭古
    咸阳接到捷报,武烈侯在方城火烧合纵军,俘虏二十七万。
    这个消息震惊咸阳,举城欢庆。
    自魏国公孙衍创合纵之术,率合纵大军攻打秦国以来,八十八年了,在这八十八年里秦军只有槽里疾和吕不韦曾两次小败合纵军,余者皆被合纵军打得狼狈不堪,只能死守函谷关。这一次秦国算是扬眉吐气了。大败合纵军,憋了八十八年的恶气总算爆发了。
    秦王政欣喜若狂,下令重赏中原将士。
    仅仅过了十天,中原再报,秦军在武烈侯的指挥下,攻克新郑,灭亡韩国。
    秦王政激动万分,再次下令重赏前线将士。
    随同捷报送达咸阳的还有武烈侯的奏章。武烈侯要乘胜攻击,挥军攻打魏国都城大梁。
    攻韩和攻魏是有区别的。韩弱已经不足以承担东方诸国的屏障,灭了也就灭了。魏国是中原中心,打魏国,就是打赵齐楚三国的屏障。赵国自顾不暇,有心无力,而楚国新败,暂时也不敢北上救援,但齐国在东方虎视眈眈,它肯定不愿意看到魏国灭亡,一旦齐国出兵,秦国将遭遇一个强劲对手,为此,攻打魏国必须征询咸阳的意见,得到秦王政的支持。
    秦王政担心宝鼎求战心切,带着大军就杀过去了,急忙下令大军暂停攻击。屯兵于秦魏边境,等待咸阳的命令。
    中原秦军连续作战,也要休整了,秦王的停战命令正好遂了将士们的心愿。
    公子宝鼎、公子腾等大军统率乘着这个机会瓜分战利品,同时遵照秦王的命令,把韩王安等韩国权贵公卿统统送往咸阳。
    楚国使者找到武烈侯,递交了令尹阳文君的书信。
    宝鼎不想在这个时候与阳文君撕破脸,毕竟接下来秦军要打魏国,要打赵国,这都需要楚国的配合。只要楚人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中原的战就好打了。
    谈判很顺利,宝鼎除了李园不能擅自处置外,其余像昭劫、项疾等楚军将领都可以自由处置。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俘虏中的楚军中高级将率可以赎买,五十岁以上的士伍、民夫也可以赎买,但赎买的条件很苛刻,宝鼎只要粮食、布帛和武器。金银财宝统统不要。
    宝鼎的目的很简单,他要继续打仗,要粮食,要武器。楚国一旦把这些战争存储给了秦国,那近期内它是没有能力发动攻击了,这等于逼迫楚国不得不与秦国继续连横结盟。
    使者急报寿春。太后与阳文君等大臣紧急磋商后,命令上柱国景缨代表楚国与武烈侯进一步谈判,条件是楚国可以答应武烈侯的要求,但李园必须赎买,民夫必须赎买,另外至少还要赎买五万楚军青壮俘虏。
    楚国看到了秦国财赋上的窘迫。这几年秦国连连打仗,每年都要动用几十万军队,损耗之大可想而知。此次武烈侯击败合纵军,形势大好,正是乘势攻略中原的最佳机会,错过这个机会秦军再想攻占中原又要大费周折了。
    宝鼎和公子腾等人商议之后,觉得李园没有价值了,不如放回去,或许还能让寿春乱一乱。民夫也可以放回去,老的老小的留着价值也不大。唯独这个青壮值得商椎,放五万正规军回去,太不划算了。
    景缨对青壮士伍志在必得,果断提高了赎买价格。价格高了,需要支再的粮食布帛武器也就多了,基本上掏空了楚国的储备。
    宝鼎和公子腾等人觉得差不多了,只要楚军一到两年内无法发动攻击,那秦国基本上可以牢牢控制中原。
    [w w w b o o k .c o 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