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一第九十三章再无退路[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原意是防备赵人放火烧山,如今正好,我们放火,火借风势,可以从山坡一直烧到山下营塞,完全可以把赵军阻挡于山下。因为有隔离带,即使风向有所变化,我们也能及时转移。”
    庸公与公孙豹连连点头。此策虽有风险。却可挽救辐重和十万民夫的性命,退一步说,即使风向变了,火势失控,插重烧毁,也无法帮助桓龋突围了,但最起码可以给十万民夫和几千名重伤士卒赢得足够的逃亡时间。相比与赵军硬拼做无谓牺牲来说,此策之利远大于弊。
    众人也听明白了,纷纷附和。随即简单拟了一个实施方案,唐公马上传令,召集人手做放火准备。为防止意外,又传令马上转移伤员、工匠和暂时待命的民夫。战马和牲畜也随同转移,以备不时之需。
    鸿山再次忙碌起来,不过这次大家都很兴奋激动,一扫先前的沮丧和绝望。直娘贼,老子打不过你,就一把火烧死你,烧不死你算你运气好,但你再想攻上来那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到那时老子早就翻山越岭回家了。
    鸿山忙于准备放火之事,山下赵军则在列阵准备攻击。
    日西中,赵军擂响了战鼓,第二次攻击开始了,成千上万的士卒在长达四五里的阵线上同时展开,一时杀声震天,气势如虎。
    秦军无心再战,一门心思想着诱敌放火。所以只是以箭阵阻击。一旦赵军敢勇冲进树障则急速后撤,不作接触。
    赵军攻击顺利,进展迅速。但噩运就在他们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突然降临了。
    “起火了。”有人叫了起来。
    “起火了,起火了。”瞬间,惊叫声连成一片。
    正当赵军将士还在犹豫着是继续向前攻击还是掉头后撤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着火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连成了一片。跟着一条长达四五里的火龙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翻滚着,肆虐着,恶狠狠地扑向灌木,卷向大朴”灌木烧起来了,树林烧起来了,鸿山烧起来了,转眼间大火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在呼啸山风的推波助澜下,席卷山峦。
    赵军将士大惊失色,再不犹豫掉头就跑。上万人像潮水一般向山下逃去。
    大火犹如神助,跟在他们后面一路狂追,时间不长,长达四五里的连绵山坡就全部陷入了火海,火借风势,继续向东南方向燃烧,向山下燃烧。
    黑色浓烟滚滚而起,它们随着风向,向东南飘移,渐渐弥漫开来,遮天蔽日。
    赵军被大火所迫,旋即又被浓烟所罩,迫不得已,只好后撤。
    宜安城外,赵军的决战阵势已经摆开。各军按照部署,以城池为依托。在数里范围内依次列阵。
    从呼沱水北岸的九门城到南岸的宜安城。几十里长的道路上洪流滚滚,军队和插重车队正在齐头并进,人流熙攘,车水马龙,如同一条条飞舞长龙,啸傲于呼沱水两岸。
    李牧在官长将率们的簇拥下。纵马飞驰。巡视战阵。
    忽然,远处城楼上传来阵阵叫喊,更有悠长号声互连讯息。
    “大将军荆柯催马追上李牧,手指西北方向的天空,“大将军快看
    李牧霍然回头。只见西北方向的极远之处冒出一股黑色浓烟。浓烟翻涌,急剧膨胀,很快便遮蔽了蓝天白云。就像有人突然在美丽的苍穹上划下了一道厚厚的污迹。 “鸿山。”李牧脸色微变,猛地勒马停下,手中马鞭指向了黑衣长歌,“鸿山可有消息?”
    “郑适将军正在攻击,不过”长歌脸上的伤疤轻轻抽搐了几下,眼里露出了几分无奈之色。这股浓烟肯定来自鸿山。秦人抵挡不住,只好放火烧山,如此一来,插重尽毁,赵军夺取鸿山插重的希望彻底消失,决战不得不立即开始。
    “我派人再探。”长歌调转马头。带着一队旅贲卫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急令司马尚,黄昏之前必须赶到宜安城。”李牧当即下令,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调整。
    幕府长史一一记下。火速传令。
    “没有退路了。”李牧转身望向赵葱,挥了挥手中的马鞭,“请将军即刻赶赴肥下,整顿军队,于夜中时分务必抵达宜安,会合主力。”
    赵葱躬集应诺。
    李牧转目四顾,猛地高举右手,厉声断喝,“明日,决一死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