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黄埔卧底》第六百八十四章(混混章节)

重生之黄埔卧底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八十四章(混混章节)
    一九四八年初春,延安方面决定由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的所属第三纵队、第八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兵团所属第四纵队、第九纵队,以及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共二十八个团的兵力发起洛阳战役。战役由陈士榘和唐亮统一指挥。
    当时,在西起潼关东至郑州的四百公里防线上,国民党所属的部队仅余洛阳的青年军二零六师。洛阳开战之前,蒋介石派飞机将邱行湘接到南京,亲自召见。
    蒋介石对邱行湘嘱咐:“洛阳是秦、晋、豫三省之要冲,是中原与西北联系的要点,一定要作长期固守的打算。要以洛阳为中心,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加强保卫工作,扩大当地防守力量。这个军事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的安危。如果不打败延安方面,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邱行湘意识到战事已迫在眉睫,他对蒋介石保证:“除非天塌地陷,洛阳万无一失!”
    蒋介石满意地连连点头,问:“洛阳有无警备司令?”
    “没有。”邱行湘立正答道。
    蒋介石当即写了个加封邱行湘为洛阳警备司令的手令,递到邱行湘手里,吩咐道,“持此令找俞济时。”
    从委员长官邸出来,邱行湘被蒋经国请到南京著名的湖南菜馆曲园酒家吃饭。饭后,蒋经国又亲自驾车送他到明故宫机场。当蒋经国跟他握别时,邱行湘饱含热泪表示:“为了党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八日,解放军第八纵队和第九纵分别袭战偃师和新安,控制了阻援阵地。三月九日,第三纵队与第四纵队完成对洛阳的包围,并突入东西南北四关。三月十一日黄昏,解放军根本就没有等把洛阳外围的国民党军部队完全消灭掉,就直接的向洛阳发起总攻。
    到三月十三日的时候。洛阳城内已仅存退守洛阳中学的五千余守军。邱行湘依然拼命顽抗,以待援军。
    在三月十四日下午二时,陈赓司令员下达总攻命令,两百多门大炮,一齐对准邱行湘的核心阵地进行了不间断高效率的打击
    当天晚上十二时,解放军突破坑道东口。邱行湘听到了解放军的喊杀声,知道此时已是插翅难飞了,便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心窝,正要扣动扳机时,被其副官和卫士强行夺下。此时,第四纵队十旅红军团第十二连战士王五彬冲上去将其拦腰抱住,指导员刘杰带领几个战士随即赶过来,喝问这个中等个子、穿着士兵服装、歪戴着帽子、满脸血污的老兵:“你这是干什么?!”
    邱行湘怒目而视,拒绝回答。恰巧,团部侦察参谋路过这里,拿出一张邱行湘的照片,刘杰打着手电筒一看,原来这个要处罚的“士兵”正是蒋介石的宠将、人称“邱老虎”的邱行湘。
    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清晨,邱行湘被带到解放军一支部队的司令部。一个浑身征尘、戴着眼镜的解放军长官,在几位旅、团级干部陪同下走进客厅。
    “你是邱行湘吧!”戴眼镜的解放军军官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黄埔五期的吧。我们是校友呢。我叫陈赓。放下武器,就是朋友!我高兴地通知你,你被人民解放了,但最终还得自己解放自己。从今天起,你就跟我们部队一起走,到我们根据地,进解放军官教导团,好好学习,我相信,你能获得人民的谅解。”
    “邱师长是哪里人?”
    “江苏溧阳。”
    “溧阳可是新四军的老根据地喽!”
    “听我哥哥讲,陈毅将军曾在我家住过。”
    陈赓打开了话匣子,从溧阳城谈到古镇京口,又从溧阳的西瓜谈到镇江“三水”、“三鱼”、“三怪”。
    “要说这三怪嘛,那还真有点怪!”说到这里,陈赓索性取下眼镜,津津乐道,“肴肉不当菜,陈醋不会坏,下面条煮锅盖。邱师长你知道吧,这不当菜的肴肉味道可美呢!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住在江南织造曹府,就是著《红楼梦》的曹雪芹家。什么山珍海味都不想吃,唯爱用陈醋浇肴肉下酒。后来肴肉作为贡品进入皇宫。”
    邱行湘从心底佩服他这位黄埔学兄博学多识,不好意思道:“我虽说是镇江溧阳人,溧阳到镇江也就百把里路,但我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未曾到过镇江。对镇江可说是不甚了了。”说这话时,邱行湘显得不无遗憾。
    陈赓说:“二十年前,我在上海我们方面的特科工作,常去镇江公干。镇江名山大刹、名胜古迹颇多,不愧为历史名城。你生在镇江城下,长在镇江城下,却未游过镇江,我真为你可惜!”
    陈赓边说边站起来,与邱行湘握别,并吩咐随员准备几十磅猪肉罐头供邱师长路上食用。
    洛阳战役我军作战序列:
    华野三纵(三野二十二军前身):司令员何以祥,政委丁秋生,参谋长来光祖,政治部主任刘春。辖第七师,师长贺健,政委罗野岗。第八师,师长王吉文,政委王六生。第九师,师长郭廷万,政委刘伟。担任东面和北面的主攻。
    华野八纵(三野二十六军前身):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参谋长张仁初,政治部主任王一平。辖第二十二师,师长孙继先,政委王文轩。第二十三师,师长钱钧,政委李耀文。第二十四师,师长周长胜,政委陈美藻。担任东线阻援。
    晋冀鲁豫四纵(二野十三军前身):司令员陈赓。辖十旅,旅长周希汉,政委刘忠。十三旅,旅长陈康,政委廖冠贤。担任西面和南面的主攻任务。
    晋冀鲁豫九纵(二野十五军前身):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黄镇。辖第二十五旅、第二十六旅、第二十七旅旅。担任西线阻援。
    邱行湘刚做好准备,解放军的攻城战斗就打响了。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二十三团一营,担负攻打东关的突击任务。营长张明指挥作战。他把全营官兵带到洛阳东南的王庄,要求各连展开准备工作。按老规矩,他还要求连排干部率先投入对敌情和地形的侦查。两天后,便收到了几十张调查表和图纸。
    通过军事民主,张明摸清了敌情和地形。随后,他带着部队到了离敌人城墙约二百米处,修起工事来。
    万事俱备。到了三月九日晚,陈士榘眼睛盯着腕上的手表,时针指到七点时,他用力地一挥右手,大声地命令:“攻击开始!”
    霎时,第三纵队纵、第四纵队纵、第八纵万炮齐发,向洛阳城发起了猛烈攻击。黑暗中的洛阳城一时间火光闪闪,炮声震天。炮击过后,营长张明忙前忙后,一一检查战士们的武器装备,随之大喊一声:“马景春上!”
    战士马景春扛着大铡刀,敏捷地跃出工事,向敌人的梅花堡扑去。他挥舞着铡刀,将堡外的电网砍开了三个大缺口。张明又发出命令:“刘焕之上!”
    刘焕之抱着三十五斤重的炸药包,如流星般跑到梅花堡边,动作敏捷地将炸药包放好。拉响导火索后,他一个打滚,滚到数米之外。炸药包爆炸了,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地堡飞上了天。张明一拍大腿,大叫一声:“总攻开始!”
    一营的指战员们如离弦之箭,冲向敌人的防御阵地,如一把锋利的钢刀,将敌人的阵地劈成两半,迅速攻占了东关。
    十二日中午,张明率先突破了东门,第二十一团、第二十二团跟着张明的突击营杀进城内,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攻打西门和南门的陈谢兵团四纵的几个团也攻进洛阳。两路大军十万人马汇入城内,并肩战斗;勇敢热情的市民冒着弹雨,给解放军送来开水和饭菜。当逼近邱行湘核心阵地的西北角小圩子里时,方得知邱行湘在核心阵地外围二百米之内修了无数个潜伏地堡,除了坦克外,一般步兵难以接近。部队便决定停止攻击,召开干部会议,大家想了不少办法和建议,最后决定从西北角炮击。
    十四日十六时三十分,解放军的几十门大炮一齐发射,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的核心阵地。那里顿时电闪雷鸣,山崩地裂,被一片硝烟与火光所笼罩。解放军如蛟龙出海,从西南方向冲进来。经过近八小时的争夺战,第八师与第十旅终于攻占了邱行湘的核心阵地。
    邱行湘听到解放军潮水般的喊叫声,失望地举起了手中的枪,准备了却自己的生命。可是,他的子弹还没出膛,手枪已被一个解放军战士击落在地。
    邱行湘被俘后,被送到了河北省的黄埔村,这里有解放军为专门训练国民党被俘高级军政人员而开办的漳河训练班。不久,邱行湘又被送到北京功德林管理所。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是邱行湘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和杜聿明、王耀武、陈长捷等十名国民党前要员一起被释放。他捧着判决书,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一遍又一遍地观看那张使他自由的证件。
    邱行湘被释放后,受到了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
    当年负责攻打洛阳东门的张明所在的营,在战斗胜利后被上级授于“洛阳营”,张明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有趣的是,后来张明和邱行湘同住南京,两家相距不远,二人携带子女常相互拜访。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在总统官邸。张明怕揭起邱行湘的伤疤,闭口不谈洛阳之战。谁知邱行湘却用恳切的口气说:“蒋介石在这里下达了无数个攻打解放军的战斗命令,这些命令如同废纸,最后失败了。我就是在这里接受蒋介石要我守洛阳的命令的,他还给我封官加薪。我对不起洛阳人民,也对不起解放军。由于我那时是个‘小蒋介石’,十分顽固,让解放军受了伤亡。今后,我只有为海峡两岸沟通多作贡献了。不过我至今都不明白,洛阳城又高又大,你们是怎么攻进城的?”
    张明说:“我们解放军每战之前,要实行军事民主,发动大家侦察、想办法,参战的干部、战士都要画敌情图。”邱行湘听后感叹地说:”守洛阳就我和老蒋动脑筋,实行不实行军事民主就是不一样。”
    张明接着又谈起了被俘的青年军。他说:“青年军的军事素质不错,俘虏过来很快就能上前线杀敌了。他们在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及进军福建、解放舟山等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涌现出不少战斗英雄,许多人还提了干部,最高当到营长呢!”
    提起老部下,邱行湘关心地询问道:“听说二零六师不少人到朝鲜去过,他们在那里的表现如何?”张明夸奖说:“他们作战顽强,有很多人当了战斗英雄,提了干,还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场,成了中朝人民歌颂的烈士。”
    “等等,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