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者》第577章牙齿

武装者最新章节目录
   “这不是人的牙齿吧?”即使是像安秉臣这样非生物医学专业门外汉,也能一眼看出这颗牙齿的尺寸似乎比正常人大了一号。
    这是一颗断牙,斜着断开的牙根豁口表明,它可能是在非正常情况下脱离主人身体的。从宽大的磨合面来看,这应该是一颗臼齿。
    “我在那边台子下面捡到的。”秦子明仔细端详着那颗断牙表面散发的淡淡珐琅光芒:“虽然埋在台脚下的灰尘里,但它显然也是钙质的,如果是几万年前诺瓦留下的,恐怕早就分解了吧?”
    “你是说……?”安秉臣一时间呆住了。
    秦子明点了点头:“在诺瓦消失之后,有人曾经来过这里,还留下了这颗牙。”
    “老聂,请你给帮个忙,看看这颗牙齿。”说着话,秦子明把牙齿递给了探险组里的生物学家聂遥。
    行家就是行家,聂瑶接过那颗断牙看了几秒钟,肯定地道:“大型杂食动物的臼齿,暴力导致脱落,掉落时间应该在十到二十年左右。还有,这绝对不是人类的牙齿。”
    “没有了?”安秉臣好奇地问。
    “从牙面沟槽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尚有活性的组织碎屑,如果里面含有这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我就能获得更多信息。但我需要至少两天时间,以及登月飞船上的部分设备。”
    听到对方提出具体要求,安秉臣立刻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位保卫局成员,让那位战士带着那颗断牙并护送聂遥返回吴刚号飞船。
    他在意识空间中见过诺瓦的全身详图,达文巴人半启半合的短吻口腔中,几乎全是细碎而锋利的匕状尖牙。这颗断牙,肯定不属于诺瓦。
    诺瓦消失后,最有可能光顾月球观测站的,当然是那位杀人夺宝的第六任星台继任者。
    可是,这位同属于人类的野心家难道是巨人?要不,怎么会长有如此巨大的臼齿?
    种种难以解释的疑点让安秉臣皱起了眉头,这座观测站还来过其他人,或者智慧生物。能找到月球上,还能进入到这地下千米深的观测站中的,只能是智慧生物。
    他不喜欢这个推测,但却无法否认摆在眼前的事实。
    “诺瓦,我们找到了一颗牙齿,应该是来过这里的某种生物留下的。您看看,认识吗?”只一瞬间,安秉臣就在意识空间里向诺瓦展示了那颗断牙的画面。
    也许,诺瓦已经通过他的视觉神经看到了刚才的一幕。但是,出于对人类母神的尊重,他还是要坚持最基本的礼仪。当初如果没有诺瓦的介入,且不论这种介入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也许人类现在还在蒙昧状态中挣扎求生。
    “我没见过这种牙齿,依我看,它应该不属于你们的同类。”诺瓦的评估和那位生物学家聂遥大同小异,她的言下之意应该是在暗示,这颗断牙也不属于第六任星台操作者。
    正当安秉臣正在为那位丢下半截牙齿的不速之客而烦恼时,浮现在全息基台上的汉特博士从海参崴的登月指挥部发来建议:“我刚才核算了一下,根据卡鲁扫描获得的观测站地下空间容积,只需注入吴刚号携带氧气储量的三分之二,我们就能将观测站变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永备基地。但前提是必须对地下建筑群重新进行改造,尤其是连接三处建筑群之间的通道,以及地面入口小站那里,每个点至少要增加两道气密门。”
    “等我们完成对储藏室的最后探索,再做决定吧。”有了刚才那场悲剧,加上发现这颗来历不明断牙,安秉臣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可是,这座观测站非常适合改造为我们的基地,深度足够抵御陨石轰击,大量玄武岩嵌合的密封性也令人满意,至少可以节省百分之八十的工程作业量。你知道,在月球上重新建一座可容纳百人的基地,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吗?”汉特博士听出安秉臣的犹豫,有点不甘心。
    安秉臣简单解释了一下刚才发现牙齿的事情:“……如果以安全为代价的话,节省再多的资源和能量都毫无意义。那颗牙齿表明,这里有某种生物来过,根据生物学家聂遥的分析,应该是在十到二十年前发生的事。那些生物既然能踏上月球,又知道有这么个地下观测站,他们完全有可能会再度光临。”
    “是吗?月球上有不明生物出没?”得知这个消息后,汉特博士也吃了一惊。“可是,我看了你们一路过来的视频画面,没有发现暴力入侵的破坏迹象啊……”
    “没有暴力入侵的破坏迹象,那更加让我提心吊胆。汉特博士,你应该明白,高明的蟊贼比粗笨的强盗更令人防不胜防。我猜,那应该是某种智慧生物,一种连诺瓦都不知道的智慧生物。他们在大约十到二十年前出现在太阳系,并且还光顾了星台操作者留下的月球观测站,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你警惕吗?”
    汉特博士正色道:“明白了,我会立即通知基地组和勘测组那边,让他们加强戒备,准备好武器,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不明智慧生物。”
    “如果我们明天的搜索无法确定这座地下观测站的安全,我将考虑拆卸并运走远程侦测模块,然后重新择址建造一座更安全也更稳妥的月球基地。”安秉臣结束了这番对话,并将他与秦子明和汉特博士的交谈内容推送到执事团备忘录序列中,以供尚在睡眠和忙碌中的执事们参考了解。
    他的冒失和轻率,已经让一名保卫局战士送了命,他不想再重蹈覆辙,让登月探险队承受更大的损失。
    第二班轮值结束后,探险组拔营起寨,以一只卡鲁为前导,沿着隧道向储藏室方向徐徐推进。
    仅剩十二人的探险组离开半小时后,留在数据区的三只卡鲁再次对远程模块棱柱台实施异能量融合。
    这一次,它们成功了。
    四元相位远程侦测模块顺利并入现有系统后,智库当即对这套由四十二块组件构成的远古遗物进行了全面数据搜索。果不其然,几乎每一块组件都包含了大量的侦测信息,而且全是针对地球表面的四元相位扫描监控,断断续续从五万多年前一直持续到人类迈入现代文明,这从监控数据中抽取的地球战争场面就能看出来。
    为争夺洞穴或河流的控制权,手持打磨石器的猿人们在荒原上展开野蛮而疯狂的群殴。
    部落文明出现后,一些裆胯部裹着兽皮,颈间挂满贝类项链串的首领开始出现在赤身**的人群中,他们指挥策划着更大规模也更血腥的战争,从石器过渡到青铜的搏杀中,参与械斗者的死伤数目越来越多。
    更多质量更好的铁质武器开始出现在厮杀团队中,伴随出现的还有马匹、战车和旌旗。
    远程侦测模块忠实地记录了数万年来这个星球上每一处表面发生的一切。
    那些以四元相位扫描技术记载的人类文明历史惊呆了整个执事团,也惊呆了所有有幸目睹其中部分画面的互助会正式成员。
    执事团从记录中随机抽取了两百段视频,仅分派人手观看和评估就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即使以互助会目前拥有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对这场规模惊人的数据海啸同样也束手无策。没有人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看完五万年来人类演化进程中的所有场面,在这个拥有五亿一千零一十万九百三十四平方公里表面积的行星上,哪怕是短短的一秒钟,每一眼能观察一平方公里,也意味着需要消耗五亿多秒的惊人时间。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需要超过十六年时间才能彻底看完。
    最后,执事团经过协商后宣布,所有从远程侦测模块中获得的监控数据将由智库按照时间段进行排序整理后向全体互助会成员公开,但考虑到这些数据的浩瀚规模,执事团强烈建议所有互助会正式成员,不要因为过度沉迷于人类历史而耽误了自己当前的生活和工作。
    消息总会不胫而走。半年后,一位四川某大学的历史教授不远千里长途跋涉来到十里铺,声泪俱下恳求互助会让自己见识一下传说中的“人类历史长卷”。历史教授的理由是,那段历史属于全人类,自己虽然是个外人,但也应该有资格了解祖先的足迹。
    政务部部长潘紫烟被对方充满诚意的恳求打动,在请示执事团后欣然批准了那位学痴教授的申请。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感人肺腑的求知之旅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在十里铺公立学校的一间互动阅览室中,那位学痴教授经历了长达七天废寝忘食的研究后突然暴毙。原因很简单,过劳死。
    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人类无论是大脑的处理能力,还是**的承载负荷极限,都实在是太单薄了。
    这件事情令执事团陷入极大尴尬,潘紫烟事后在公议会上还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执事团随即宣布所有智库历史数据不再向外部人士开放,即使是互助会成员,每次调阅历史长卷数据的时间也禁止超过三小时。如因工作需要调阅观看更长时间,那也必须在信息部相关工作人员的现场监控下进行,不得有任何例外。
    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监控数据,仅仅是远程侦测模块带来的附加收益之一。互助会对这东西的首要期望,仍然是它可以超越当前被动式四元相位扫描三千米半径极限的超级远程侦测功能。
    可是,第一次异能量融合尝试导致的爆炸还是对远程侦测模块造成了严重破坏。根据智库在第二次融合成功后对远程侦测模块的完整性扫描,整个模块损毁度达到百分之三点七,需要立刻进行修复。
    在海参崴登月指挥部的授意下,留守地面吴刚号飞船着陆点的基地组再次派出一支四人增援小队,携带合计两百千克质量的备用合金锭前往数据区,为卡鲁们的修补提供材料。
    与择址建造月球基地的使命相比,修复远程侦测模块的任务更加重要。因此,基地组除了那些外派搜索建造点的成员,留在着陆点的人几乎全都停下手中工作,不遗余力配合探险组完成对远程侦测模块的修复。
    当数据区修复工作启动的同时,安秉臣带领的探险组也结束了对储藏室的实地勘察。
    所谓的储藏室包含了一百零六个地下岩窟,其内部容积或方或圆,或直或弯,不一而同。这些石窟大的长达百米,小的也有二十多米见方,原本是诺瓦用来存放智库合金以及各种杂物的仓库。但诺瓦光临地球后几乎没有再回来过,这里也就成了空无一物的废弃之地。
    继卡鲁先过一遍后,安秉臣和秦子明又仔细检查了每一块石壁,每一个角落,都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裂隙豁口,也没有再找到类似那颗断牙之类的东西。
    “我们搜遍了每一个角落,现在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