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者》第563章探索

武装者最新章节目录
   南极,原共和国昆仑考察站。
    冉大成小心翼翼地从电炉上翻滚的沸水中舀了一勺出来,匀到小杯子里,然后递给坐在自己对面的安秉臣。他的老婆和一对双胞胎儿子,警惕且好奇地打量着身穿防护服的安秉臣和况永祥。
    “这站里,除了你们一家,就没别人了?”安秉臣喝了一口,热水下喉后,他整个人都从冰冷的酥麻中醒来。
    “战争爆发以后,都分批走了。我是带着老婆孩子,自己偷偷回来的,这里我熟,感觉也比国内安全。吃的食物,还有燃料、电池都不缺,有了这个,就更好了。”冉大成轻轻拍了拍自己左腕上的互助表。
    况永祥从背囊里摸出一瓶二锅头,拧开盖子递给了冉大成。两个人先后抿了一口瓶中烈酒,相视淡然一笑。
    冉大成战前曾担任中国南极科考队副领队,他和况永祥也有数面之交。中露战争后,冉大成的运气还算好,举家南逃途中成为互助会名下最早的注册自由平民。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海洋生物学家最终没有留在十里铺开荒种田,却带着一家四口远渡重洋来到了这世界之极。
    安秉臣的目光扫过这座被当成冉大成私宅的科考站,蜷缩在屋角的是一只已关机状态的四号机体。当冉大成外出狩猎或到海边捕鱼捞虾时,它就是这个家庭的驮运主力。在它的背后,倚墙斜立着一支明显改装过的一六式自动步枪,以及一支双筒猎枪。两支枪上都裹满了五颜六色的防冻绒布,从金属部分的光泽来看,冉大成把它们保养得很好。
    “我还试着在冰窖里种蔬菜。呵呵,从互助表上模仿无土栽培搞的。不过,不是这里,在火山那边,地下温度要高一些。”冉大成又啜了一口二锅头。
    “老冉,这里可不是什么世外桃源啊。”况永祥的眼中充满了惊叹。
    这座考察站是共和国设立的最靠近极点的南极内陆基地,它名字和互助会的那艘潜水巨舰相同,安秉臣出于好奇坚持想来这里看看,没想到这一来,却发现考察站内竟然有人居住。等到况永祥上前一看,居然还是认识的,熟人。
    冉大成笑了笑,他的头发被修剪得短而整齐,那应该是他老婆的手艺。
    “人的适应能力永无止境。我老婆学过医,孩子有点小病小痛什么的,都能自己解决。孩子虽然年纪小,不过这一年多来却是越长越结实,也许,真是艰苦环境磨练人啊。”
    安秉臣看着安静坐在电炉边的两个小孩,他们看样子应该有五六岁了。虽然在室内,但他们穿的衣服比父母明显要少一层,俩孩子精神却不见丝毫萎靡,四只亮晶晶的眼睛专注地望着两位陌生来客,也不多嘴多舌,就这么静静地听着大人们交谈。
    “孩子的教育,怎么办?”安秉臣问。
    “我原先也为这事发愁,不过现在问题解决了。这都要感谢政务部的潘部长,自从她任职以来,一直在大力推行远程全息虚拟教育课程。互助之光网站的远程虚拟教育课程库里,从小孩到成人教育,各种外语都有,甚至专职技术行业的培训也一应俱全。现在,不光我两个孩子通过这东西完成基础教育,就连我和我老婆,也在选修生物工程和天体物理学。”冉大成再次挥动了一下手腕上的互助表。
    安秉臣笑了笑,狡黠地问道:“你走的时候,到底从十里铺弄了多少双极电池?”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极地之家的能源核心仍然是电力,而且他能肯定,这些电力都来自互助会的双极电池。
    冉大成也笑起来:“我可没那么大的本事!在十里铺的时候,我专门咨询过资源部的向工,他给了我一套简易方案,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给双极电池充电,不过转化效率低得可怜,也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安秉臣从玻璃缝里望出去,看到外面竖着一排风力电杆,电杆顶部的螺旋桨在极地狂风的作用下旋转着。
    “你何止是海洋生物学家,你应该是个生存专家,而且是极地生存专家。”他赞叹道。
    “还是那句话,人的适应能力永无止境。”冉大成,这个热情自信的天津汉子谦逊地笑了笑。他完全知道安秉臣的身份,接待两位客人中表现出的不卑不亢态度也让安秉臣颇为折服。
    “这块大陆上的资源其实相当丰富,有煤有铁,互助会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一点儿不难。”冉大成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作为自由平民,他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过于热情地打听互助会会长出现在极地的真实目的。但是,如果能促成互助会在此建立前哨基地或垦荒区,那对他们家来说可就是天大的喜讯。
    “确实是不难,老冉,你们一家已经证明了这点。”况永祥发出感慨。他简直无法想象,自己的同胞竟然会跑到南极来躲避战祸,而且还活得挺滋润。
    安秉臣笑了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老冉,我们还有事要办,就不打扰你了。此地环境险恶,你带着女人和孩子,也挺不容易,需要什么只管开口。只要是我们能力范畴以内的,肯定帮你没商量。再怎么说,你好歹也是互助会庇护下的自由平民。”
    冉大成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没忍住,开口问:“我攒了一些资源点数,不算多,只有六千多点,不知道能不能换购一台零号机体?旧的,瘸的残次品都行,只要四元相位模块没问题。”
    安秉臣眨了眨眼,半天没回过神来。
    这个冉大成,还真不是个一般人。
    从他毅然携家远走南极,到在此地支撑生存下来,全都透着不可思议的勇气。虽说冉大成也算借助了互助会的技术,但他所做的,终究不是寻常人可以随便做到。
    “这事,我可以作主。”互助会的会长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我送你一台零号机体,外加十块微型双极电池。”
    “呵呵,太谢谢了,真是太谢谢了,会长。”冉大成瞪大了眼睛,扭捏了一会儿,把两人送到门口时,终于又忍不住低声道:“如果能有一台采掘作业机体,再加一台金属综合处理加工平台,我可以用十年时间把这座考察站变成一座城市。”
    安秉臣大笑起来,停下脚步注视着冉大成:“我说老冉,你不会是梦想着要当个南极工业霸主吧?互助会不需要城市,我们也不是痴迷采矿的工业狂人。等孩子再大一些,还是带他们到外面转一转看一看吧。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有更多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许总有一天,我们的后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不同的世界生活和旅行。”
    “不同的世界……?”冉大成咀嚼着这句话,目送着两个人戴好头盔,在齐膝深的雪原中深一脚浅一脚爬到院外登上那辆外壳上结满冰雪的六足运输车。
    “摩天轮一号到七号,全都已经放置在罗斯湾海底。接下来还有两处作业点,如果能再挖出一枚摩天轮,那我们就收齐了所有八枚摩天轮。已找到的七枚摩天轮,除了不可思议的超大质量,它们并未表现出更多的奇异特性。全息画面上的环状浮空姿态,不知要如何才能实现?唉,如果它们不能自行浮空,运送这些超重物体将会变得非常令人头疼。帕舍陀反重力装置只有一个,可这四万吨重的巨柱却有八个。”
    “唯一值得庆贺的是,找到的七枚摩天轮都已通过卡鲁成功连入智库,将整个系统现有的储能水准提高了十六点八倍。可是,在没有找到它的中控模块之前,我们甚至不清楚这套摩天轮系统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七枚摩天轮,合计重量有二十八万吨,我一直在监控罗斯湾海底沟谷的地质结构,但愿它们不会把整条海沟压塌,甚至引发地震……”
    秦子明喋喋不休地对着自己的腕式终端做着语音工作日志记录。他一直在研究这七枚超质量圆柱体,连续两天都没有睡觉,此时的神态明显有些异常亢奋。
    “子明,我命令你,现在去休息一下,睡几个小时。”沈莉用强硬的语气把秦子明从值班区赶了出去。
    她看了一下时间,接下来的六个小时,是她和胡安·巴萨尼奥当班。
    一个月来,探险队所有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居无定所,到处掘洞的生活。按照制度,全体人员都必须参与值班,每班两人,主要工作是监督地下挖掘工作的进展。
    当第二枚超质量圆柱体被挖出来时,大家还像看到第一枚那样惊叹不已,但等到第三枚圆柱体出土并运往罗斯湾海沟时,不少人已经开始感觉索然无味。渐渐的,不当班的人开始给自己找点乐子,有的回昆仑号去找探亲访友,有的组队去地面上欣赏南极风光,也有人哪儿都不去,直接回休息区蒙头大睡。
    作为一名真正的研究学者,沈莉已经习惯了这种枯燥。她很清楚,所有不可思议的突破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的。只要不是半途而废,所有这些枯燥,最终都会有所回报。
    胡安·巴萨尼奥坐在全息基台前,认认真真地注视着那台在地下千米深处挖刨的五号机体。自从他学会了全息图形界面的基本操控要点后,只要有机会,他总会反复切换视角,面带惊愕地看着自己从未见过的那些地下景观。
    沈莉也不阻拦他,任由胡安自行摸索。毕竟值班工作需要的技术含量不高,安排胡安参与值班纯粹是为了多双眼睛帮忙盯着。让胡安跟着沈莉,也有出于高低搭配的平均考虑。如果胡安能自己在工作中找到乐子,那当然更好。假如真有什么意外事件,两位值班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所有探险队员。
    当她通过自己的腕式终端正查看日本最近的兵变详情时,安秉臣和况永祥回来了。
    他们在昆仑考察站发现了一家四口中国人,这个消息让沈莉暗暗吃了一惊。
    全球范围内,在互助会名下登记注册的自由平民早已超过一千万人,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领取了属于自己的互助表。在未发生特殊状况的前提下,智库仅对这些互助表用户的四元数据进行被动记录,通常不会主动打扰他们的生活。
    当安秉臣提到那位冉大成老兄的南极领主梦时,沈莉陷入了沉思。
    事实证明,只要有足够强力的工具,能解决食物饮水,人类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存。
    “我们的吴刚号登月飞船已经在海参崴基地开始实施地面组装,预计一个星期之内就能完工。工程部准备利用帕舍陀的反重力牵引将它直接升到近地轨道上,与先期发射上天的二十五块大型配件完成最终组装。”沈莉拨动着全息菜单,很快调出一副实时直播的三维现场画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