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者》第468章报名[2]

武装者最新章节目录
   官的全息界面上立刻弹出了樊茂才的数据,他仔细核对了一遍,然后才继续开口:“那么,你知道垦荒区民兵和互助会步兵的区别吗?”
    樊茂才挠了挠头:“在我看来,武装者构成的民兵应该是地方留守部队,互助会步兵是精锐野战军吧?”
    “樊茂才先生,这仅仅是表面上的区别,不足以说明互助会步兵的本质。”那位军官看着他,眼睛里带着和善的笑意。
    樊茂才不解地看着对方,他感觉自己并没有说错,也不明白对方所说的本质到底指什么。
    “各垦荒区的民兵,只是民众安全的保卫者。互助会步兵,和机动骑兵、影武士部队一样,是生存秩序的守护者。我们发誓效忠的唯一对象,是互助会的三大原则,而不是任何个人和团体。”那位军官解释完之后,向他伸出了右手:“像你这样的民兵战斗英雄,正是我们步兵急需的人才。樊茂才先生,欢迎你加入互助会步兵的团队。”
    二十四小时后,樊茂才背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一支半自动步枪、一床薄棉絮和两件换洗衣物登上了前往十里铺的班车。他要到那里参加为期两周的步兵培训。
    自从江口码头成为机动骑兵和影武士培训基地后,留在十里铺的原训导队步兵组教员也分出去正式改编为步兵教导队,专门负责招募和培训步兵新兵。随着垦荒区规模和人口的增加,准入门槛较低的步兵招募比从前要容易得多,但这些新兵并不全是用于补充92师的损耗。
    以往的历次战斗已经表明,步兵仍然是互助会足肢战车或不可缺的战场伙伴。基于对此的考虑,枢密院参谋部决心组建更多步兵队伍,但却无意于沿用传统的师团营编制。
    在新西伯利亚的战斗中,互助会步兵遭受的重大伤亡几乎都发生在大规模集结或运动中。虽然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战术防护服,但各种大威力的火药兵器仍然能对步兵们造成严重杀伤。随着敌人对互助会的了解日益深入,对方使用的武器威力越来越大,而且甚至有向战术核武器演化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努力降低己方人员在战场的密集程度,借助信息情报和精准火力优势,化整为零机动作战,快速摧毁敌军指挥、通讯、后勤等关键环节才是步兵的未来发展方向。多兵种多机构,复杂火力单位交替搭配,后勤通讯指挥一团乱麻的传统师团营编制,无论在指挥决策机制还是信息传递速度方面,显然都已无法适应高机动性作战的要求。
    在向执事团提交的步兵改革方案中,枢密院参谋部打算效仿机动骑兵和影武士的做法,以更具灵活性也更简单的十一制扩建两支步兵部队。
    所谓十一制,即十人为一什,什长为首。十什为一佰,佰长为首。十佰为一仟,仟长为首。十仟为一万,万长为首。这种古法编制虽然看似臃肿,但在强大的信息通讯优势下,却能为指挥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战术灵活性。
    在低火力强度的战场环境中,互助会步兵的攻坚能力和防护能力已足够强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完全能做到以一敌十。借助从单兵外骨骼步行器到六足运输车再到精卫飞行器的协助,他们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实施超乎想象的长距离机动,攻敌于不备,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这种条件下,将大量兵力集结在狭小战场空间不但毫无必要,而且容易招致敌方攻击造成重大伤亡。
    参谋部初步酝酿的计划是在92师之外试建两支以仟为编制的高机械化步兵单位,每支部队包括千人规模的步兵,外加相同数量的八号战斗机器人和四号移动火力平台,以及配套的“走你”步行器和六足运输车。这样一支高机械化部队理论上可以控制一百乘一百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积,并能对中低空活动的敌方飞行兵器实施压制性精确打击。
    遗憾的是,新组建的步兵单位仍然无法避免缺乏大面积杀伤火器的先天缺陷。他们在拥有高机动性优势的同时,必然要舍弃掉庞大的后勤队伍,因此不可能携带像大口径火炮那样消耗惊人的重型武器。如果真遇上高火力强度的大规模作战,步兵只能退居二线,为机动骑兵和影武士部队充当辅攻力量。
    新步兵编制的另一重大变革是模块化结构,步兵训练、驻扎与实战都不再固定隶属于特定指挥部门。以十人组成的新兵什离开训练基地后会与素不相识的另外九个什共同组建一佰,这种组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重新调整。模块化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兵将分离,仟长及仟长以上的部队指挥官将可能会随着训练、行军和战斗任务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大多数情况下,佰长算是职务相对比较稳定的基层军官。
    什长、佰长乃至仟长只是军衔性质的称号,真正负责指挥具体军事行动的现场主官有一个特殊称号——指挥使。指挥使以特定战斗任务为目标而设,它不受军衔限制,可以是什长,也可以是佰长或千长,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能是部队体系之外的特使。指挥使必须由执事团与枢密院同时任命才算正式生效,指挥使还有从数小时到数月不等的职权有效期,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一年。时间一到,指挥使所拥有的部队指挥和信息权限自动取消。
    樊茂才在十里铺步兵训练基地只待了八天。在被提升为什长的当晚,他接到紧急动员令,随即带着六名稚气未脱的新兵蛋子,跟在一堆同样茫然不知所措的步兵后面登上了一架精卫飞行器。直到飞行器升空之后,他才从战术防护服的头盔内屏上看到,这次飞行的终点是奉天。
    按照来自枢密院的指示,他们将在奉天领取武器并补足人员缺额,然后转乘六足运输车前往延边。在那里,他所在的什将被正式编入作战序列,参加名为“光复行动”的军事行动。来自机动骑兵军事学院的资深教官,前机动骑兵副总参谋长辛旭,将担任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或者,用时髦的话来说,他将是这次战役的指挥使。
    辛旭的手上有两百四十台影武士战车,一千三百只八号机体,五百辆四号机体改装的移动火力平台,三万四千名主体国降军组成的鬼奴军,以及从奉天垦荒区抽调来看管监督这些鬼奴军的两千五百名青壮民兵,外加航空组仅有的全部二十五台精卫飞行器。
    他的使命是拿下露西亚人在东亚海岸的海军基地城市海参崴。
    露军在东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十二万人的兵力,八百架作战飞机,上千辆坦克装甲车,分布于共青城、海参崴、哈尔滨之间的三角地带,形成对东北地区的钳击控制之势。仅哈尔滨附近就驻扎有五万余露军,共青城周边也有三万余人,海参崴驻军勉强三万,但却有军港内露西亚海军太平洋舰队残部的二十多艘战舰助威。
    就这悬殊的敌我兵力对比来看,辛旭手上的牌显然少了点。尤其那三万鬼奴军新兵,能否堪用尚属未知。
    所以,在他的一再要求下,枢密院不得不紧急抽调各地尚在培训中的新步兵,临时合编为一个整仟,交给辛旭作为此次战役的后备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