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1625》第二十三章螃蟹换兵粮

明末1625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三章螃蟹换兵粮
    不愧是沙兵啊,就靠着百艘小舢板,就敢来伏击我的大船队,真是勇猛无双的士兵,若是自己的船队真的进了芦苇荡,很有可能被他们爬上船来,形成肉搏战。而阎王军最不擅长的就是肉搏战……
    虽然靠着人数众多,阎王军最终一定是胜利者,但是损失只怕会相当大。
    郑晓路欣赏地看着芦苇荡后面站成一排,衣衫褴褛的沙兵,向着余楠笑问道:“这些沙兵似乎在守着什么东西?他们身后那个像水田一样的玩意儿是啥?”
    余楠久在江南,云年还在崇明岛与大海盗刘香发生过激战,自然很熟悉崇明岛上的一切,他恭敬地回道:“那东西叫做咸田,又叫沙田,是农民在江河出海口处海滩围海垦殖而成。在这种田上讨活儿的就叫做沙民,而这些沙民在战时会组织成民兵部队,也就是沙兵了。在不适宜长庄稼的时节,沙民会将水引入田地里,形成看起来像水田一样的洼地,在里面养鱼虾。到了适宜种庄稼的时节,放掉水,就可以直接种庄稼,这田被水泡过,很肥沃,沙民们连肥料也不用施。”
    郑晓路以农起家,一听就明白,笑道:“这些人还真聪明,这样的田的确肥,而且每年都要换季节用水泡,土地的肥效可以得到补充。”
    郑晓路微微一思索,就知道沙兵为什么准备拼了命在芦苇荡里狙击自己了,因为自己这边几万人登陆,肯定会将沙田践踏损毁,就断了他们生活的根本。
    郑晓路不是高高在上的明廷官员,懂得民生疾苦,自然不会和沙兵们为难,他叫来一排大嗓门的士兵,对着岸上的沙兵大声叫道:“岸边的人退开,咱们上陆时绝不踩坏你们的沙田”
    沙兵哪里肯信,拿着木杆长枪死死守着自己的田地,虽然明知螳臂当车,但还是要挡上一挡。
    要将他们全部杀掉并不费什么力气,但这样做会失民心,激怒了崇明岛上的全体沙兵,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自己还打算将这里做为根据地之一呢,可不能把人给杀光了。
    这咋整?崇明岛上的人就是精明的上海人呢,这些人可不好糊弄。郑晓路想了想,突然心念一动,他想起当年美国人打朝鲜,美国大兵经常把巧克力、盒饭一类的东西扔给朝鲜的平民和士兵,用这些好吃的东西来诱惑对方跟着自己走,瓦解他们的战斗意志,这招不可谓不毒,效果也相当好。
    尤其是战时大骂“米英鬼畜”的日本兵,若未按“武士道”要求自尽而当了美军俘虏,多数人很快被其生活水平折服而甘心效劳。过去日军常以亚洲其他较落后国家为对照,宣扬“大和民族优越”,日本兵为吃到袋装米、干菜团和“战力面包”自豪,可是一见到美军每餐配给吃完便扔的铝饭盒,便马上自惭形秽。这种野战饭盒里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有午餐肉、沙拉佐料,边上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三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后来美军占领了日本,饥肠辘辘的日本人最羡慕的也是这种剩余物资仓库中可随意取出的饭盒。
    郑晓路心念一转,立即派人扯开嗓门对着岛上吼道:“我们不是倭寇,更不是海盗,我们是正规的军队,不会伤害普通平民。先送一船食物给你们,表示我们的诚意”
    赵水鬼得了令,亲自驾了一艘小船,运了一船食物过去,穿过芦苇荡,将运食的的小船靠在岸边,然后赵水鬼跳入水中,自己游了回来。
    岸边的沙兵将信将疑,但小船停在那里总还是要看一眼的。几个沙兵大着胆子走过来,撕开了小船上的帆布,只见帆布下面是一船的大米,大米上面还包着几大包奇怪的物事,包上印着几个字“冠生园出品川中蔗糖”。
    前面几个字没人看得懂,但最后一个“糖”,终究还是有人看明白了,一个沙兵大着胆子撕开包包,摸出一颗漂亮的糖块来,他扔进嘴里,砸了砸牙,满脸都是满足之色。
    这边船上的张子元哼哼道:“我的冠生园糕点厂做的零食,便宜了这些土人了。”
    “放屁,人家什么时候变成土人了?”郑晓路骂道:“都是我中华儿女,他们的收入其实很高,咸田一年两收,一收鱼虾一收稻米,但都被地主盘剥掉了而已。”
    岸上的沙兵分糖吃,江面上的阎王军却一动不动,一旦牵涉到民事时,郑晓路的耐心就异常的好,慢慢等着。
    送过去的几包糖哪够岸边八百沙兵分的,才一百多人吃到了糖块,后面的就没得吃了。那些沙兵脸现向往之色,又一起盯着江面上的大船,手上的长枪不知不觉中已经握得松了。
    郑晓路立即派人大叫道:“岸上的百姓们,咱们不是来打你们的。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这边坚船利炮,人数众多,真要打你们,何必送糖给你们吃?你们好好的让开一块儿沙滩,我们这边才方便登陆,不会踩坏你们的沙田。”
    这边赵水鬼又驾了一艘小船,全运糖过去。张子元肉痛道:“这可是我压舱底的私货呢,还打算这次下江南卖给洋人的……全被你拿去做人情了。”
    郑晓路眨了眨眼,笑道:“我这是帮你打广告搞促销呢,以后你的冠生园在这崇明岛上的销路肯定很好。”
    这船糖一送过去,沙兵还真的不守沙滩了,围着糖船分起糖来。他们这下也信了阎王军不是来打仗的,哪有人来打仗还给你送糖吃的?
    阎王军缓缓靠岸,穿过芦苇荡,来到了沙滩上。
    刚一上沙滩,只见满滩的小螃蟹黑压压地爬来爬去,人一靠近,它们就钻入沙穴中不见踪影。
    张子元也下了船,他一见螃蟹,就大喜道:“现成的海鲜,抓啊”言罢一个猛虎下山扑向前面的蟹群,但那些螃蟹早就成了精了,人一靠近瞬间躲了起来,张子元扑了个满嘴沙子,螃蟹的毛都没扑到一根。
    众将一起笑话他,却听张子元哭丧着脸道:“咱以前山珍海味吃得多爽,这几年老待在四川,海鲜是啥味都要忘了。”
    这时两万阎王军正慢慢地在沙滩上集结,郑晓路正在考虑下一步如何开展民心的笼络工作,一听张子元的话,顿时想到一个方案,他笑嘻嘻地扶起张子元,道:“好啦,别哭鼻子,你多大个人了,还像小孩一样赖着要吃好吃的。咱们今晚就搞螃蟹大餐宴会,阎王军全军都吃螃蟹。”
    张子元嘟着嘴道:“你看这些螃蟹,都成精了,我动作这么快都抓不到”
    郑晓路笑道:“咱们抓不到,沙兵抓这玩意儿却肯定有一套”
    他抬起头,吩咐余楠道:“你带几个人,去和沙兵谈判。让沙兵今晚帮着准备两万阎王军陆军,以及五千金竹水军的螃蟹大餐,让士兵们把今晚的口粮拿出来交给沙兵,换取螃蟹。”
    余楠苦着脸道:“他们这里才八百人,抓到十天半个月也抓不齐两万五千人吃一顿饭的螃蟹。”
    郑晓路眨了眨眼,哈哈笑道:“他们人手不够,崇明县城里肯定还有兄弟姐妹嘛……只要他们帮咱们一次,这交情就算是结下了,后面交涉就非常容易了。”
    余楠揖了一揖,道:“难怪大王能轻取四川,这民心一道,朝廷高官不如你甚多。”
    余楠带着几个卫兵走向沙兵,沙兵们虽然如临大敌,但却没对他动手,于是双方就螃蟹和军粮问题进行了一番友好搓商,郑晓路一挥手,一大船军粮就交到了沙兵手里。
    一转眼,八百名沙兵厥着屁股,趴在沙滩上抓起螃蟹来。
    彭巴冲看得哭笑不得,忍不住抠着头道:“我们不是来打仗夺岛的吗?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旁边的张子元嘿嘿笑道:“不打仗好啊,只有你这种傻大个才喜欢打仗,哎呀,刀刀枪枪的不腻味么?”
    那八百沙兵抓螃蟹确实比张子元要拿手得多,他们熟练地翻开沙穴,从里面揪出一只又一只的大螃蟹来,同时还顺手将没有长大的小螃蟹放生。不过他们人数太少,要抓够两万人吃的螃蟹,实在是人手大大滴不够。
    崇明岛上到处是螃蟹,倒不愁不够吃,只是抓不了这么快。为了赚取一大票粮食,几十个沙兵跑回崇明县城去搬援兵。不一会儿,又有一千多沙兵跑了出来,后面还跟着这些沙兵的父母、兄弟、儿女、邻居什么的……人人手上都拿着盆子、罐子、袋子一类的玩意儿,原来这些人打算抓完螃蟹再分粮食。
    这些人跑到近前,还不是很相信可以用螃蟹换粮食,毕竟崇明岛人天天和螃蟹打交道,这东西他们看到就想吐,早就生不起吃它们的生思了。不是灾年饿到要死人,根本没有人会吃螃蟹,听说有人拿两万五千人的口粮换取螃蟹,他们简直觉得碰上了疯子。
    刚跑到近前,就见一个沙兵满脸兴奋地抱着一堆螃蟹冲向一只运粮船,船头一个阎王军士兵大叫道:“螃蟹一斤,换给你一斤白米,拿好了”
    刚赶来的沙兵和百姓一看,还真能换……哗,人人为之疯狂。
    崇明岛上的螃蟹立即倒了八辈子的霉,这一片沙滩很快就不够抓了,沙兵们向着两边的沙滩散去,到处捕捉螃蟹。
    到了天色将要全黑时,两万多斤螃蟹已经在阎王军的运粮船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阎王军在江上留下哨船,以防被官兵越江偷袭,别的人全都上到沙滩上,架起临时的锅灶,烤、煮、炸……各种螃蟹吃法纷纷上演。
    川兵大多没吃过这玩意儿,许多人连从哪里下嘴都不清楚,那群才领了粮食的沙兵见这些人笨拙,主人翁心理发作,居然跑进阎王军的营地里示范和教导川兵吃螃蟹。
    一些沙兵的家人居然也跑进营地,帮着阎王军的士兵烹饪螃蟹,其中一个沙兵是个捕蟹能手,他一家人一起动手,捕了四十几斤螃蟹,此时这个沙兵背着四十斤换来的粮食回崇明县城的家里去了,他的老婆和老母亲还留在营地里,正帮着郑晓路升火煮蟹。
    老太婆平白得了四十几斤粮食,心里高兴,对着郑晓路笑道:“大王,您是哪里来的啊?咱老太婆活了一甲子,还是第一次碰上您这么好的海大王。”
    海大王是海盗的委婉说法,闹了半天,人家把自己当海盗……郑晓路干咳的两声,笑道:“老人家,你有见过带着几万人的海大王?咱们这可是正规军啊。不是海盗。”
    老太婆摇头道:“几万人咋就不能是海大王了?以前的郑一官大王(郑芝龙),现在的刘香大王,都是手底下有几万人的海大王”
    郑晓路汗了一把,心想,你居然把我比喻成郑芝龙和刘香,郑芝龙也就罢了,刘香算是啥玩意儿。他顺了顺气,向老太婆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