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1625》第三卷兴山寨第二章铁匠街[2]

明末1625最新章节目录
   了下去,哭道:“原来您就是郑家的先生,这成都府谁不知道郑先生宅心仁厚,对待下人有如家人。张廷禛愿给东家扛活儿,胜过现在百倍。”他立即改口叫了东家,倒是怕这东家飞走了一般。
    郑晓路倒没想到自己名声已经这么好了,微微吃了一惊,心里暗想,看来拉拢民心的手段,已经在暗暗发生作用了,今后还要尽量扩大拉拢民心的面积,各种贫苦的无产阶级,都是拉拢的对象。郑晓路见这张廷禛真情流露,不似作伪,就压低声音道:“但是我要你扛的活儿有可能夹带些违禁的物事,你也敢帮我打造么?”
    张廷禛嘿嘿一笑道:“东家一开始拿银子出来给我时,我就猜到了。若是只要些平常铁器,在我店里二十文钱一把随便就可以买到,东家既然拿出十两雪花银来问我个话儿,我便知道您是要弄那违禁的物事,因此一开始不敢接手。但既然您是郑先生,我便敢豁出去了帮您,反正现在这样活着,也是不清不楚的。”
    郑晓路心里大爽,暗想,我的名字现在可以当招牌用了,不错不错。当下扶起张廷禛,笑道:“我要打造的是火铳,你把这火铳的事给我说道说道。”
    张廷禛细细道来,郑晓路慢慢听了个明白,原来这明朝使用的鸟铳,就是西方的火绳枪,这东西是由明廷从佛朗机人(葡萄牙)手里缴获而来的火绳枪进化而来的,万历年间,火器专家赵士桢又将鸟统进行了一番改进,新研究出了鲁密铳、震叠铳、迅雷铳等十几种火器,其中以迅雷铳最为厉害,这种铳有五个铳管,每打一发旋转一下,又可以继续打下一发,简直就是明代版的机关枪。
    赵士桢著有《神器谱》一书,介绍了这些新式火器的制作方法,这书倒也不稀罕,铁匠们大多一人学过几个篇章,但是明朝末年国库空虚,官吏**,这《神器谱》上的火器虽然铁匠们会做,却没能力制作了。因为当时的火铳需要由精铁打成,精铁是由粗铁炼成,十斤粗铁只能炼出一斤精铁,因此火器的成本太高,明廷限于财力,这些高级火器根本不敢量产。
    郑晓路心中大喜,忙问道:“先不说厉害的迅雷铳,普通的鸟铳你需要多少时间打出一把?”
    张廷禛道:“很慢,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制成一把。”
    “这么长时间?”郑晓路大汗,这纯手工制造火铳,确实有点不靠谱。看来得多弄些铁匠才成。
    张廷禛显然明白郑晓路的顾虑,压低声道:“东家莫恼,这铁匠街里有许多人都是吃不下去官府的饭了,只需我走动联系一番,自然有无数匠户愿意来帮先生扛活儿。多弄上一个铁匠,每一个月就可以多造出一把火铳来。”
    “那就劳烦张师傅了,你得仔细着点,别选中胆子小的,要是走漏了风声,就不大好了。”郑晓路提点了他一句。
    张廷禛赶紧应道:“这个自然,我可不想无缘无故掉了脑袋。只是不知道东家打算雇上多少人?”
    “呃,五百个吧,多弄点人,别造那种最烂的鸟铳,都造高级的,比如你说那个什么《神器谱》上的东西就挺不错,就造那个。”郑晓路笑道。
    “五百……”张廷禛大吃了一惊,心想:“东家好大的手笔。”
    铁匠街在发生了一阵暗流涌动之后,一些铁匠开始陆陆续续不去官府服役了,每到了服役的日子,便有家人向官府送上八钱银子役钱。负责匠户的官员们大喜,这些怠慢铁匠,不来便不来好了,从中拨出三钱银子,便能另外雇来一个铁匠顶役,多的五钱,自然就落入了官员们的腰包。
    最后有五百个铁匠不再来服役,负责匠户的官员乐坏了,他现在每个月能从中卷走二百五十两银子,这位官员甚至在想,要是不来服役的铁匠再多些那该有多好。至于这些铁匠不再来服役背后所隐念的危险,这位官员压根就没考虑过。
    而这五百名铁匠,将妻小留在铁匠街维持着铁匠铺子,撑着还在开店的假象,本人却已经来到了红崖子山上的太平天国寨里,一个规模庞大的巨型军工厂,正在红崖子山上悄悄地建立着。
    编者按:赵士桢、《神器谱》、迅雷铳,这些玩意儿是历史是真正存在的,千万别认为我是在忽悠。要说这赵士桢也是奇人了,明朝时就研究出了机关枪,可惜啊,明廷不争气,唉。
    铁匠街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在成都,而是在内江,我为了写作需要,把这条街搬到了成都,看官们笑笑就可以,不用深究。而且铁匠街的得名,是在清朝,我把铁匠街穿越过来了,厉害吧!一整街的穿越,哈哈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