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1625》第二卷游石柱第八章土家阿妹向兰索[2]

明末1625最新章节目录
   索清脆的声音,忍不住放声大笑。
    牛车继续在蜿蜒的山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过了尖顶山之后,前面又远远地能看到一座大山,这座大山不再是光秃秃的石头山了,而是一座葱葱郁郁的大山,从山脚一直到半山腰,覆盖着密密麻麻的树林,只有在山顶的部份,才露出一些山石。
    郑晓路远远地看到,山顶很平阔,不像尖顶山那么尖尖的,在平阔的山顶两边,各坚起两座石峰。这两座石峰都又细又高,犹如石柱,其中一个石峰略显粗野,而另一个石峰却看上去有些柔婉。
    向老头笑道:“公子,那便是万寿山了,您要找的万寿寨,就在这山腰上。那两座石峰一座叫男石柱,一座叫女石柱。这石柱县的名字,就是因此得来。”
    郑晓路听说到地方了,有点高兴地道:“终于要到了,我从成都一路车船过来,花了许多时日,真是累坏了。”
    向老头赶着牛车,加紧向前,过了许久才进了万寿山的范围,抬头一看,好险峻的一座大山,上平下险,四面悬崖绝壁,除了自己正对着这一条路,就再没别的路可以上山。山腰上彩旗飞场,木寨威严,山脚下好气派一个寨门,石梁压顶,寨门边一副对联道:“奇山奇水此宜家有奇杰,寿民寿国随在可为寿徽”,门额“万寿寨”。寨门口一队白杆兵,拿着白杆枪站得笔直。
    郑晓路跳下牛车,走到寨门口,向一个白杆兵拱了拱道:“这位军爷,在下川四郑氏,有事求见秦将军,或者是马祥云马将军也可,还请通报一声。”他猜想秦良玉可能很忙,不容易见得到,所以便把马祥云也报了进去。
    那白杆兵听到川四郑氏,浑身一硬,便从头到脚地打量起郑晓路来,看了半天才道:“原来就是你。”他声音颤抖,显然甚是激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道:“你等着,我上山去通报。”说完转身跑进寨里去了。
    郑晓路正在奇怪,旁边站的另一个白杆兵叹道:“郑先生莫怪,他的弟弟这次随马小姐去成都,死了。”郑晓路听得心中一抖。
    不一会儿,那个回去通报的士兵又跑了回来,大声道:“秦将军有请郑先生进寨。”
    守门的士兵便让开一条道来,郑晓路当先行去,这万寿寨的路极狭窄,牛车已经驶不进去,一大群白杆兵就跑过去将郑晓路带的货物卸了下来,向老头儿早就得了郑晓路的十两银子车钱,于是自驾着牛车走了。一大队白杆兵扛起郑晓路带来的麻袋和耕田机,跟着他们向山上走去。
    顺着弯弯扭扭的山路行来,山势越来越高,不一会儿,小路穿至一个山脊,这山脊只有三尺宽(一米),左右两边都是百丈深壑,摔下去必死无疑。山脊的对面就是万寿寨的第二道寨门,寨门两边建有箭楼,郑晓路一看这架势,心中赞叹不已,这种地势,那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如果没有飞机,就算用坦克也攻不破这里。难怪后来清朝扫平整个中国,但是小小万寿寨,始终攻不下来。
    过了山脊,进了第二道寨门,眼前顿时开阔,一个巨大的练兵场出现在眼前,四周一圈兵营环绕,中间一个点将台,放着铜锣大鼓,十分气派。穿过练兵场,绕过点将台,前面一座木楼显现,这楼的风格却不是土家族的吊腿楼,而是汉家将军府的造型,飞檐翘角,十分气派。
    领路的白杆兵一路都没说话,此时却道:“那便是官厅了,郑先生自个前往吧,小人没资格再向前送了。”郑晓路心中一动,伸出一只手去抚住他肩膀道:“你弟弟和许多土家人为我而死,我定会给你们一个交待。”
    郑晓路说完,抬头挺胸,便向那官厅而去,只见官厅的大门口,马祥云穿了一身红衣,腰插双枪,面如桃花,见到郑晓路走近,她微微一笑,双手做出个请进的动作……
    编者按:土家族的摆手舞分两种,小摆手每次赶节都会跳。大摆手却是三年或者五年一次,原本是用来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慢慢演变成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很有名,为中国五大织锦之一。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这玩意儿非常好看,非常迷人,是民族手工艺品的翘楚之一。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