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远征史》第十八章忍痛割爱5

忠王远征史最新章节目录
   本书文学网有6o多万字的免费章节可看劝您就甭那么辛苦找盗版啦!
    另外自己打个广告:下一章《皇家隐私》为您揭晓跟左宗棠有关的、大清皇宫内新版“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欢迎收藏和订阅……
    不过剥皮开膛毕竟非比寻常面对如此严厉的处分上校可不敢怠慢立即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
    只见他先在大美女石柱子等人协助下,成功摆脱了几名剥皮高手的无理纠缠紧接着殷切地拉着张国梁的袖管哀恳说:“张头领且慢要老子投降也不是不可以商量;老子这样干全然出自一片好心为的是替你张头领着想恐怕到时候老子全心全意要求归降你张头领还未见得肯收留我们这些人哩!”
    张国梁果然狐疑开了。:整理他拎着那把龙泉剑围绕着上校转了数圈眼神里写满了戒备和不信任,可看着看着他却毫无先兆地笑起来:“从天上掉下来那一刻起张某就觉得李大人是个奇怪的人现在越看越感到奇怪!哈哈……”
    李秀成近乎谄媚地赔笑道:“大家都这样说老子自己倒是没觉着有多古怪呀。张头领见怪不怪日后相处久了自然便习以为常啦!哈哈……”
    ***!先跟姓张的虚与委蛇等陈石柱的五个营赶上来再同他理论!
    无论权谋方面的勾心斗角或者闺房里的争风吃醋最终从来皆是要凭实力来赢取主动及话语权的。
    张国梁说:“古往今来叛逆造反者几乎无一不身败名裂除了饮恨而亡还要留下千古骂名。李大人迷途知返咱二人合力国家朝廷征战四海虽不敢说名垂清史到底图个扪心自问坦然无愧!你说张某讲的可有道理?”
    “有道理有道理。”上校笑得脸上的笑纹如菊瓣怒放“老子这就请手下的陈大队长跟你报告一下我这方面的详尽情况——”
    陈石柱大概不明白上校此言真假便拿目光向上校请示。
    李秀成大咧咧一摆手:“没鸟事统统讲给张头领听讲得越详尽越好!咱既然列开了架势要归顺官府混个大好前程总该先朝张头领表示一番诚意不是?”
    以陈石柱的精明程度居然猜不透上校是何用意不过他料到上校除了拖延时间等候援兵外应当别有深意。李家军的传统一向是对上校的指令理解的坚决执行不理解的一边照办一边继续理解。当下陈石柱就把整个李家军的编制配备细况包括拥有西洋火炮连、火轮炮舰水军大队及几百条新式西洋火枪的军力对张国梁合盘托出。
    张国梁起初还有一搭没一搭地敷衍着低头查看他那柄龙泉宝剑的一个豁口但随着陈石柱汇报的情形逐步细化上校注意到姓张的脸色慢慢变得惊讶凝重起来诧异地抬头冲上校求证。
    上校便收敛顽劣面目郑重其事地点头予以确认张国梁于是一下子面如死灰颓然垂下了救世主般高傲的头颅。
    他这种反应早在上校意料之中!张国梁虽出身草莽可并非一名只懂打打杀杀的粗人莽汉上校观察他已初具日后成大器的特质。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犯低级错误譬如说轻举妄动拔苗助长放任外人夺取对其部队指挥权的控制。眼下张国梁所部仅有百把号人马甭说上校率部投靠纯属戏谑就算上校真有此意诚心带五千子弟兵来降他姓张的敢轻易接纳吗?
    老虎再威猛可胃口有限毕竟无法一口吞噬大象倘若蛮性勉强而为搞不好便会撑破自己的肚皮。
    因此上校料定一旦对姓张的如数报出自家实力后者无论怎样都不会倾心接受!并非他不具备容人的胸襟肚量而症结在于张国梁目前没有这么大的消化能力!
    果不其然!张国梁听了陈石柱的介绍低头陷入沉思再抬眼时已经对上校愈加恭谨:“失敬失敬!有道是真人不露相李大人不声不响竟聚集起如此强大的一票人马朝廷和两广督抚衙门全无所觉尽被你蒙在了鼓里!”张国梁拱手道“动乱岁月军队是志士仁人兴业立身之本李大人凭此铁军当可横扫天下如选择正确道路伺机而动未来前程远大何须我张某人的提携?张某仅为一名团练副巡检我这座庙小容不下李大人这尊大神你说投靠我的话是在消遣张某来着!”
    “张头领不必过于谦逊。你统兵有方待百姓仁德慈悲我李秀成实是心悦诚服。”上校难得一见地对张国梁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出言恳切真诚地道“你把老子夸奖得天好地好又不肯收留我这一干弟兄于麾下那咱们何妨变换个形式来谋划——不如张头领率领部属加盟我李家军如蒙不弃李秀成情愿将自己的位置相让!”
    说着几句表白时上校不由得想起了水泊梁山里的二寨主黑宋江每逢劝降时节常常祭出这一假模假式的“让贤”妙招端的是百灵百验!奶奶个屁假如老子能将这位惯剥人皮的将才收归己用对于未来的李家军而言不更加如虎添翼么?
    哪知《水浒传》里的狗屁招数对于张国梁全然不起作用。后者不经思索地摇头拒绝说:“自古邪不胜正张某经劳崇光大人指点迷津已决然走向报效家国的正途而李大人眼下可是犯上作乱的逆党;张某若再追随李大人背反朝廷可不就成了反复无常的投机小人吗?”
    话说到此处张国梁有意做了停顿嘴角扯出一抹意味深长的诡秘笑意:“更何况李大人虽拥有数千雄兵眼前却是势单力薄受张某人这百十名不成器的团丁所制!大人可听说过‘擒贼先擒王’这句成语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