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太乙仙隐》第十章重过方山遇灵凝

穿越之太乙仙隐最新章节目录
   聂隐娘的闺房之中。
    风魂在地上放了许多棋子。
    排了一阵,他又将棋子一粒粒收回,然后暗暗心惊:“奇怪,卦象只显示隐娘会有性命危险,但敌人何时会来,又该如何防备,竟是无论如何也算不出来。”
    他站起身,隔着窗户往外看去,在院落中,隐娘正手持雪剑缓缓舞着,身形虽然娇小,却也曼妙动人。
    风魂继续思考:“以卦象目前预示的内容来看,敌人这次的目标已不是聂峰,而是隐娘。上次那个黑衣刺客,隐娘也只是勉勉强强才能胜过他,而这次来的人,肯定又会比上一次的要厉害得多。隐娘在明,敌人在暗,而就算是我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隐娘身边。”
    他越想越是头疼,竟是想不出对策来。
    这时,他看到梳妆台上的那把短剑,心中一动。他将短剑拿在手中,看着上面的“精精”二字,心想:“有薛红线,也有聂隐娘,现在连精精儿都出来了,由此看来,我在二十一世纪时读到过的唐传奇,里面的内容虽然不见得全都真实,却也多多少少算是确有其人。如果在未来关于隐娘的记载和事实多少沾点边的话,那就应该还有一个空空儿。这次来杀她的,只怕就是那个空空儿。”
    要知道,在一千年后的那个“未来”,确实能看到一些唐人所记载的传奇志怪,如红拂女夜寻李靖,又或是柳毅传书,虽然这些传记比较散乱,是否真有其事也无法查证,但这些人物能够流传一千多年仍然被人记着,想来也不是凭空瞎造出来的。
    至少,风魂现在知道其中的《红线传》、《聂隐娘》里的两个主人公都是确有其人,而且还是他的女徒弟。
    然而人虽有其人,里面的事迹却偏差太大,红线其实不是这个朝代的人,她是出生在晋末,只是跟着他一同被“冻”了三百多年,才来到了这个时代。而隐娘也没有像关于她的传记里所提到的那样,十岁时被一个女尼姑带去学剑,而是成为了他的弟子。
    他可不是尼姑。
    但是聂隐娘*精儿,这却是有记载的。
    风魂搓着太阳穴,只觉越想越乱。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自己所穿越的这个“古代”有些地方不太对劲,而这种不对劲的感觉绝不仅仅是因为多了在他所来的那个时代已无法去认知的天界和地府,也不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地理位置和他从小的认识略有相同却又有些地方偏差得厉害。
    更重要的,还是那种明明身在此山中、却又觉得此山其实是彼山的奇妙感觉。
    这到底是错觉,还是另有玄机?
    “我若一直往西方飞,是会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还是绕到地球的另一面,比哥伦布更早发现新大陆?”
    当然,这种事现在就算想再多也是没用,风魂只好先转过念头去思考隐娘的安危问题。
    按唐传奇中的记载,要想逼退空空儿,似乎还需要一面镜子。
    风魂将那短剑轻轻一划,梳妆台上的一根银钗立时分成了两截。
    他苦苦一笑。
    上哪去找那种能够抵御飞剑的镜子?
    这时,隐娘已练完剑走了进来,见师父站在那里沉思,也不敢去打扰他,只是立在他的身后。
    风魂想了许久,还是没有想出保证隐娘性命安全的万全之策,只好回过头来看着隐娘,说道:“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
    他让隐娘找了借口跟父母说上一声,然后让她用御剑之术载着自己往苍梧山飞去。隐娘的剑遁虽然不及红线飞快,但她将飞雪剑幻大,却要平稳得多。
    这其实也是隐娘学会御剑后的第一次远行,那飞在云端之上的感觉,让她觉得有趣和惊奇。白云一朵朵地从身边掠过,脚下的山岭不断倒退,有时还有几只白鹤或是大雁飞在身边,仿佛要与她互相嬉戏。
    他们越过苍梧之野,来到方山的上空。风魂看到山腰处的法华庵,正犹豫着要不要落下去与慧红打声招呼,一个穿着缁衣的年青女尼已手持扫帚走了出来,刚好抬头看到了他们。
    于是风魂就让隐娘落下去。
    慧红看着他们,微笑道:“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风魂告诉慧红,他想带隐娘到宜春峰的黄庭观去转一转。慧红却看着他轻轻摇了下头,显然是劝他最好还是不要。
    风魂知道她的想法,那黄庭观是王妙想自幼修仙的地方,把隐娘带到那里,前世与今生交叠在一起,对隐娘并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他也只是想到自己还从未到那黄庭观去过,又知道王妙想的尸体还葬在那里,这几日心神不宁,想去她的墓前看看,又不放心把隐娘一个人留在家中,这才带着她一同前来。
    他犹豫了一下,心想不如让慧红先陪着隐娘,自己一个人到那宜春峰去,慧红却朝他们说道:“你们不妨先在我这庵中坐坐,等会还有一个客人要来,恩公,你一定会很想见到那人的。”
    风魂头疼地说道:“你别总是恩公恩公地叫我,很难为情的。”
    慧红缓缓一拜,笑道:“其实我是很想叫你大哥的,只是小红是个出家人,担心恩公你听了更难为情。”
    风魂笑道,“还是叫我大哥好些。”
    隐娘这才知道方山里的这座女尼与自己师父竟是认识的,不禁对师父的过往更加感到好奇。她随着师父进入这明明是座道观,却又非要叫做“庵”的寺院中,见大殿上仍然供着西王母,只是旁边的两个女仙塑像却不知放到哪里去了。
    风魂倒不知道这里曾经放过王妙想和许飞琼的石像,他随意逛了一逛,又与慧红谈起过往,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慧红却始终笑着。
    突然,外面传来一声清脆悦耳的鸟叫之声。
    隐娘还在侧耳听着,风魂却是心中一喜:“难道竟是我那徒儿?”
    他急忙掠到外头,果然,空中飞着一只彩鸾,上面坐着一个断去双腿的少女。那少女看上去长得倒是有些像是灵凝,只是岁数看上去要大上许多,柔弱娇美,容貌瑞丽。
    风魂正自疑惑,那少女已从彩鸾上飞了下来,投入他的怀中,同时还哭道:“师父、师父……”
    风魂这才确信她就是灵凝,不禁心中好笑,觉得过了三百多年,这丫头却还是这么爱哭。又听她哭得凄切,心里也是又怜又惜,于是将她搂在怀中小声安慰。只是灵凝已不再是当年那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小丫头,虽然失了双腿,但娇躯凹凸有致,抱在怀中稍一摩擦,竟是异常惹火。
    彩鸾落了下来,风魂赶紧将灵凝放到彩鸾上,又替她拭去泪痕:“三百多岁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一见面就哭哭啼啼的。”
    隐娘和慧红也走了出来,隐娘睁大眼睛看着这和自己师父抱在一起哭哭泣泣的少女,又见她膝下空荡荡的,也反应过来:“她必是我的二师姐。”
    灵凝脸一红:“徒儿才、才没有三百多岁呢。”
    风魂仔细看了看她,却见这爱哭的女徒儿虽然看起来比分别之前大了好几岁,但也确实不像是活了三百多年的样子,虽然对于仙人、尤其是灵凝这样的天仙来说,青春永驻那也是很正常的事,但那份天真却不可能像这样保存下来。
    灵凝流着泪,低声说道:“徒儿一直在挂念师父和师姐,爹爹见我整天不开心,只好让我住到临近归墟的蓬莱山去,只在每天晚边到这里来看看师父和师姐有没有出来。”
    风魂还是没有明白过来,慧红已微笑着替灵凝解释:“那蓬莱乃是上古时期留下的三座仙山之一,也是仙妖大战之前仙人的居住之地。当时本有五座仙山,在与妖族的战斗中有两座被拖入了归墟,如今只剩下了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只有身份特殊的仙人才能居住在里面。”
    那又如何?风魂还是不懂。
    “那蓬莱山的时间流动与人间不同,”慧红道,“山中一日,人间一年。灵凝公主不时在人间与蓬莱来往,度过的时日自然不可以按人间的来计算。”
    风魂这才醒悟过来,看着灵凝笑道:“原来这三百多年,对你来说只过了几年啊。”
    灵凝流着泪道:“师父你、你欺负人。”
    “喂,我哪有欺负你。”
    灵凝双手紧紧抓住他的袖子,泣声道:“这些日子,徒儿想到师父和师姐天天在那湖中受苦,恨不得自己也到里面去陪伴你们,这几年已经让徒儿苦苦想念,若是真的要等上三百多年,那、那徒儿还不如和妙想仙子一样死了算了。”
    风魂见她双眼通红,果然是天天都在哭泣的样子,不觉更是心疼,将她抱在怀中哄了一阵,这才向她介绍隐娘。
    隐娘朝着灵凝拜了一拜,倒害得灵凝一时间慌手慌脚,又是擦眼泪又是整衣衫,看得风魂很是想笑。好在灵凝现在身为玄天的公主,许多人见了她都要跪拜行礼,虽然刚才看到师父情难自禁,倒也很快就收拢悲伤,朝隐娘还礼。
    “你看你,都做师姐的人了,还这么爱哭,也不怕让小师妹看笑话。”他故意取笑灵凝。
    灵凝俏脸微红,自己也觉得有些难为情。风魂见她那清婉脱俗的俏模样,竟差点想把她再抱回怀中好好抚慰。
    慧红取了些仙果,让大家坐在草地上聊天。灵凝与隐娘并排坐着互相交谈,一开始还有些拘束,但毕竟是师姐妹,一个从小多病,一个自幼残疾,倒也算得上是同病相怜。再加上灵凝虽然不擅言谈,其实却是喜欢与人说话的,而隐娘在没有见到灵凝之前,知道自己的二师姐不但是天上的仙子,甚至还是一位公主,原本还担心难以相处,却没想到这个二师姐比自己还不通世事,自己只是说些人间的花灯闹市便已是让她睁大眼睛一脸好奇,心里也就放下心来。
    风魂见这灵凝和隐娘谈得兴起,也是颇为欣慰,他站起身走到崖边看向远处的宜春峰,沉默一阵。
    慧红走到他的身后,问:“你不是要到妙想仙子的墓前去一趟么。”
    风魂回头看了隐娘一眼,说道:“可她……”
    慧红暗叹一声,道:“那黄庭观旁葬着的才是真正的妙想仙子,聂隐娘只是聂隐娘。”
    风魂再次看向宜春峰,喃喃地道:“我知道……”
    你真的知道么?慧红没有再说话。
    最终,风魂还是没有去宜春峰的黄庭观,这其中的内心矛盾连他自己也难以分得清楚,仿佛自己还没有到那里,王妙想就能通过某种奇妙的方式活在自己身边,而一旦亲眼看到了她的墓,她就会再一次血淋淋地死去。
    明明知道不应该把隐娘和王妙想的身影混在一起,然而内心中的希冀,却还是在那一点一点地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