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第九十二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一个伙夫的朝鲜血战最新章节目录
   周小兵被不讲理的高麻子困在院子里无处可去,只得原地转了半天。最后他想了想,觉得不如干脆趁此机会多看看祖国的风景吧?要不回去了也没有什么可吹牛的呀?
    于是他从院子一角,搬了一架长长的木梯,靠在围墙上。
    然后他很幸苦的爬到了房顶上,从包内掏出心爱的夜鹰望远镜,向安东四面八方看去。
    只见极远处,在一条长长的铁轨上,一列火车“呜‘的发出一声震天的汽笛长鸣,喷着浓浓白烟的火车头费劲的拉着长长的列车车厢,在“咔嚓”、“咔嚓”的响声中,满载着货物向车站奔去。
    远处的大海海港里,一条巨大的轮船,粗大的黑烟从巨大的烟囱中不断冒出,直入云宵,与天上的云彩连结在了一起。
    一条公路上,车队川流不息;还有一队可爱的小学生正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唱着歌儿、排成队儿在公路上快乐的行走;几位肩扛锄头的农民,则赶着几条膘肥体壮、不时摇着长尾巴的大水牛在公路上慢慢行走。
    安东,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也是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是亚洲唯一一个有河港、有海港、机场、铁路、边境口岸的城市。
    安东的东面是朝鲜,南临黄海,西边是鞍山市,西南是大连市,北边是本溪市。现在,朝鲜战争开始后,安东又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大后方的最前沿,为志愿军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周小兵又向近前看去,只见有一队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正背着大大的书包,正有说有笑的在街道上走着,他们可能是放学了。
    一大群脖子上系着白毛巾,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工人正急急走着,他们可能是去上班吧?
    林荫之中,一个漂亮的姑娘和一个英俊、年青的小伙子肩并肩的走着、说笑着。忽然小伙子说了一句什么,姑娘哈哈笑着,抡起拳头就打。小伙子拔腿就跑,姑娘则嘻嘻哈哈的在后面追。
    整个安东市,处处都是高大的房屋,夹杂着外国人兴建的欧式建筑,十分华美、典雅。
    整个安东市,处处都是人流,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周小兵再将夜鹰望远镜转向东面。
    只见鸭绿江的江面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江面上的鸭绿江大铁桥已断了,粗大的钢梁一头歪斜着挂在桥上,一头掉入了江中。
    周小兵再往一江之隔的朝鲜新义州市望去,只见那边炮火连天,一片凄凉!
    这座美丽的边境城市,早化成了一片还在冒着青烟的废墟、瓦砾堆,城市的四面八方一个人影都看不见。
    这都是美国鬼子的飞机做的好事!
    周小兵不由感叹道:“祖国,真美、真好呀!我一定要努力,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将祖国的失地都收回来!象台湾、外蒙、钩鱼岛、黄岩岛,这些都是祖国母亲的神圣领土,任何国家都别想侵占我们一寸土地!”
    周小兵想到感情深处,不由挥了挥拳头,心想:“后世的那些大佬,只会动动口,连亮剑的勇气都没有!连敌人欺到家门口了,也一味忍让。我靠,我一定要多立战功,争取升官,当大将军,然后驰骋疆场,把失去的国土全都收回来!”
    正当周小兵在房子上看风景时,这时,下面的一个小战士以为他要逃跑,不由紧张的说道:“首长,请您下来,行吗?”
    周小兵小心翼翼的爬下木梯,笑嘻嘻的问道:“小弟弟,什么事呀?”
    那名小战士紧张的道:“首长,我叫王二柱,负责看守您,您不会是想爬房子逃走吧?”
    周小兵哈哈大笑道:“我们九兵团的华东子弟兵,死都不怕,难道还会逃跑?我要走,也要堂堂正正的从大门走出去!”
    王二柱顿时脸红了,小声的说道:“对不起,首长!”
    周小兵急忙笑道:“没事、没事,我一点也不怪你。对了,我好闷呀!去高麻子那里帮我寻几张报纸来先?”
    王二柱忙道:“首长的外号是不能乱叫的?要不他会生气的?”
    周小兵笑道:“我靠,你们怕高麻子,我可不怕。我重复一遍,去高麻子那里找报纸给我看?”
    王二柱是个老实人,急得满面通红,连忙跑了!
    一会儿,他果然拿了一大堆报纸过来。
    周小兵翻看着这些报纸,见日期都是新的。
    只可惜每篇文章都是竖排的,竖排就竖排吧?还全是繁体字,他不由十分头疼。
    不过,周小兵实在是无事可做,所以他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
    忽然,他看见了一份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不由大感兴趣,立即拿了过来。
    他半懂不懂的看了半天,忽然在第一版头条看到了一个用大字标出来的小通讯,和一首小诗。
    作者是新华社随军记者阵伯坚,采访的是一名小战士麻扶摇。
    麻扶摇同志,是10月份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的炮1师第26团第5连的指导员。
    出国作战前一天,他负责写出征誓词。
    由是他心情激动的想了半天,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一首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麻扶摇同志写完,还顺手写在了连部的黑板报上。
    随军记者陈伯坚,在志愿军入朝前到麻扶摇同志所在部队进行采访。
    在采访时,陈伯坚发现了麻扶摇所作在小黑板上的这段诗句,不由连声叫好。
    记者阵伯坚立即将这首小诗写在了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的开头部分,并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
    周小兵不由“啊”了一声,心想:“想不到这志愿军军歌原来是这样来的?还真有传奇意义呀?”
    他不由一手拿着报纸,小声唱道:“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唱了一遍不过瘾,他又唱了第二遍。
    这时,一个人在门外忽然拍手叫道:“这个谁呀,唱得好!”
    周小兵不由翻了翻了白眼,抬头一望,只见门口走进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个老年人,穿着一件整洁的中山装,一看就是个老干部。
    他笑咪咪的走了过来,热情的说道:“小同志,我是音乐家周巍峙,你好呀?”
    周小兵听到他也姓周,不由好感大增,笑道:“你好,你好。你也姓周吗?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呀!”
    两人亲热的握了握手!
    周巍峙问道:“你刚才唱的歌很好听呀?你唱的是什么内容?”
    周小兵笑道:“我唱的就是这首小诗呀?”然后把那张报纸递了过去。
    周巍峙接过报纸一看,不由连声叫好。
    他感激地说道:“哥呀,太谢谢你了,你真是我的恩公呀?”
    周小兵奇怪的问:“你干吗呀?恩公是不能随便叫的?”
    周巍峙笑道:“同志呀,你不知道呀?我正想创作一首志愿军之歌。你唱的这首歌正好,请你再唱一遍好吗?”
    周小兵一听,大喜道:“好呀,唱一百遍都没问题。不过,我觉得为了歌词有动感,有活力,不如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
    周巍峙小声念叨了几句,不由赞叹道:“周连长,你太牛叉了!文化水平太高了!我要向你学习。你一改两个字,这革命的英雄气势就完全表现出来了!”
    于是,周小兵大声唱了起来,周巍峙则紧张的在一张纸上急速地记着音符。
    一会儿,他记完了。
    然后,一老一少高兴的唱了起来!
    这激昂的战歌,立即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连王二柱也马上学会了。
    院子内外,顿时响起了激昂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一时间,小小的院子里,歌声飘扬,充满了热情和革命的昂扬情怀!
    歌声中,周小兵笑道:“周老师,我看,这首歌可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周巍峙点点头道:“对,你太有才了,我也有这个想法!今天,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歌声来自人民群众这句话竟然是真的,谢谢你成全了我!”
    周小兵大度的笑道:“周老师,小事一桩,你别谢我了。我看,这大娘的白面猪肉菲菜饺子也应该包好了,我们去吃饺子吧?”
    正在这时,房东大娘一掀帘子,叫道:“大家快来吃饺子呀?”
    (跪求推荐、收藏,万分感谢大家的支持,祝你们工作愉快!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歌词作者麻扶摇、作曲周巍峙致敬!)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