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第四百八十二章激烈争夺

宋阀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八十二章激烈争夺
    当身边接连不断响起惨嚎时,金军士兵们才意识到,他们在七百步的距离上就已经遭到了宋军的攻击七百步,这是个什么概念?一步五尺,七百步,就是三千五百尺这个距离,就算是个牛高马大的壮汉,也不过以黑点的形式呈现这显然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莫不是巨弩?可那又是怎样的弩拥有如此威力?
    但战端一启,金军将士们不容多想,仍旧高声呼喊着冲向了凤翔城可越往前,士兵们心中越是颤抖得厉害,尤其是看到同伴被突袭而来的巨箭连串几人死钉在地上的场景尽管被六寸粗的大箭透体而过,但中箭者暂时不会死,他们拼命挣扎着,嚎叫着,这毫无疑问地将恐惧传染给了其他人……
    “什么情况”马五眉心处拧成一团,以鞭遥指前方,向张俊问道。
    “八牛弩。”张俊久在西军,自然知道这是何物。他神情凝重,向马五解释道“三张最硬弓架在一座弩车上,绞开弓弦非数十人不可,击发箭矢必用锤击,其弦响惊如霹雳,发射一大六小七支箭,能射千步,莫说是铠甲,便是城墙,也能扎进。”
    一听“八牛弩”这个名字,马五立即想起一个典故来。当年辽军南征,一路攻城拔寨,最后三面合围澶州。当时,南朝的真宗皇帝几乎要迁都逃跑,因为宰相寇准的坚持,抵达前线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两军相持不下之际,辽统军萧挞凛自侍勇武,率数十轻敌至澶州城外窥视城防。当时,萧挞凛以为自己处于安全地带,丝毫不加防范。哪知宋军大将张环,也有说是周文质,以巨弩射击,命中萧挞凛头部,致其身亡统军一死,辽军士气受到重挫,进退两难,不得已之下,与南朝定下了“澶渊之盟”,宋辽兄弟相称,就是始于此。
    虽说大辽逼不得已与宋议和,主要是因为战局相持不下,取胜无望。但不能不说,萧挞凛被巨弩射杀,使辽军失倚,也是重要原因。没想到,现在徐虎儿竟也用上了这东西
    那八牛巨弩,莫说是在宋代,就是整个中国冷兵器时代,甚至全世界冷兵器时期,可能都是最高射程纪录保持者。因此轻易不示人,一是制造成本高,难度大,二是机动性差,一般只用于防守,虽然也有用在攻城上的,但比较少。所以,就连徐卫的部队,跟金军打好几年的仗,也是刚刚才用上。从这一点,也不难窥视出,西军反攻是如何地仓促,如此利器,居然在西军大败之后,仍旧还屯积着。
    “但都统勿忧,八牛弩乃国之利器,就算是徐卫手里也不会有太多。只要攻城部队靠近了城池,这巨弩也就没多大用了。”张俊宽慰道。
    马五没有说话,他眼见前沿部队无惧巨弩,仍旧奋勇冲锋。前排距离城池不过四五百步,心中由是稍安。凤翔城池老旧,只要大型器械靠近了城墙,胜算就大大提高了
    另一头,凤翔城下,绝大多数的将士们还在等候着金军靠近。但八牛弩却是连续断地射击只是,这器械威力虽然奇大,但操作实在复杂,光是绞开弓弦,左右两边就需要十几个壮汉,再加上负责瞄准、击发、安箭的,一座巨弩,没有二十个人下不来。从前用神臂弓打野战,临敌不过三箭,就算是经验老道的弩手,撑死也就四箭。但若是这八牛弩,临敌能放出两箭就不错了。
    徐卫手里虽然握着四百架八牛弩,但受限于凤翔城防的老旧,能布置上城的,只有一百多座,所以说,打的就是一个威慑,并没有指望光靠它就能给金军造成重大伤亡。
    当四面之敌,如江河决口一般涌入四百步距离时,城上各处马面敌台的弩手们开始瞄准了。神臂弓,床子弩,各自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城上无论是南路或西路讨司的部队,都是百战余生,经验丰富的勇士。望见气势汹汹的敌人涌来,心中并不慌张,各司其职,严阵以待。
    当敌人进入三百步距离时,军官们高声吼出了命令:“放箭”
    城上噼里啪啦一阵炸向,各色大型弩的弦响声交织在一起,为除夕之夜,提前放响了爆竹冲在前头面的金军壕桥部队,成排成排地倒下,又一波一波地补上。弩手们熟练地操作着器械,所有动作都象是天生就会一般,非常敏捷。
    这让弓箭手们看着很眼急,有人躁动着弯了弯腿,舔着开裂的嘴唇,手中的弓几乎要攥出水来。可没办法,他们装备的黄桦弓和黑漆弓,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左右,必须等到敌人将要靠近护城河时才能齐射。
    他们不知道,比他们更急的,是等在城下的那些突火枪手。他们手里的器械射程更近,不过五六十步而已,而且因为城墙顶部宽度不够,他们不能直接布置在城上,得等到城上的同袍抵挡不住,金军大型战车靠近才能上场。而且因为突火枪是前装弹丸,还必须等到金狗上城他们才能射击。
    杨彦作为南路讨司的都统制,又临时充任四壁守御使,他的任务就是负责整个前敌指挥。金军砲击停止之后,他便在城上四处奔走,身后,跟着多名传令兵,腰里都挂着虎儿军特有的银号角。
    当他巡视到南城时,看到弓手砲手们正等待着战机,一名小军官坐在一口木箱上,见他过来,慌忙起身。
    杨彦怒气冲冲地奔过去,一指那口箱子问道:“知道你屁股下面坐的是什么?”
    那军官见他如此模样,心知要遭,硬着头皮回答道:“回都统,那是砲弹。”
    “一旦准备迎敌,各种器械必须处在待发状态,这是军中的规矩,你该晓得?”杨彦大声吼道。
    那军官不敢辩解,只能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叫苦,杨都统是军中出了名的扒皮,心狠手毒,这回落在他手里,还不得一顿军棍打个半残?
    “十棍且记下,打完仗老子再收拾你。”杨彦指着他的片子训斥道。军官连连应声,再不敢造次。四周士兵,个个把腰杆挺得笔直,生怕惹恼了这凶神。
    大概是为了马上争个表现,那军官眼见着金军即将靠近护城河,一把抽出刀来,精神抖擞地吼道:“弟兄们,搭箭”
    一片齐刷刷地动作,列在城上的几排弓手纷纷自箭袋中抽出一支白羽,搭在了弦上
    推着壕桥的金军士兵正作着最后的冲刺,一旦他们将壕桥卡在护城河上,后头的鹅车、飞桥、破城锤就会一拥而上神臂弓、床子弩、踏张弩等利器,正密集地射杀无奈敌军势众,根本难以遏制其攻势
    “开弓”
    万弓齐拉开弓手们将箭头对准了半空,将一张张硬弓扯得满月一般弓弦勒得弓臂吱嘎作响
    “放”随着这一声吼,弦响如雨打屋瓦般急促地响了起来无数利箭几乎在同一时间飞出,带起的气浪如劲风拂过
    密集的箭矢一时之间竟遮挡了太阳的光辉当城外的金军士兵感觉天空为之一暗时,他们知道是宋军的箭雨来了
    这一幕,是弓手们最愿意看到的,密密麻麻的敌军群中,顿时显出七零八落的场景来。中箭毙命受伤者,比比皆是恰如一阵风刮过麦田,吹倒一片
    这些弓手都是老兵油子,一箭放过,马上后退一步重新搭箭上弦,后排的弓手立即上前发射,如此循环不断,保证了了空中箭雨不停而对敌人,则意味着持续的打击
    可是,很明显,金军有备而来。壕桥部队准备了厚甲,即使中上一两支箭,只要没在要害处,仍能活动。而后头的士兵,此时已经钻进鹅车和洞屋里面,射避着箭矢。推动战车的人则顶着盾牌,冒矢而进。
    很快,城下的护城河中,一座接一座的壕桥架了起来高大的鹅车几乎没有停顿,立刻在士兵推动下越过护城河,向城墙推进
    马面敌台上的弩手们不再射杀远处的敌人,纷纷调转箭头,拼命压制即将靠近的敌人利箭横飞,血花四溅仗一开始,便异常激烈
    就在此时,惊天动地的巨响声连续炸开架设在城头的飞火砲,面对敌人发出了震天的怒吼黑色的铁砲弹呼啸而出,撕裂了空气,在半空中迅猛地划出一条弧线,落向了护城河的对岸
    命中士兵,立时击毙还算是轻的。如果鹅车等器械被铁砲弹命中,炸个粉碎不至于,但打成两截却不在话下
    一轮砲击之后,砲手们麻利地掏空火药残渣,等上片刻,再次装填火药弹丸
    “好器械娘的,真该多造些架它几百门在城上”松开捂着耳朵的手,杨彦切齿道。
    “鹅车靠城了弟兄们,震天雷招呼啊”一名都头狂吼一声,抱起一颗面盆般在小的震天雷点燃了引线
    因城墙不高,他并没有立即扔下城下,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药线越燃越短,直到剩下四五寸长短时,才奋力抛出他的部下们如法炮制,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扔石头砸呢。
    城下刚把鹅车推抵到城墙上的金军士兵们,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砸在脚边,危急之时定睛一看顿时从头凉到脚,大叫一声:“快跳”
    话才出口,鹅车里面的士兵甚至还没来得及从车底钻出,震天雷就以无与伦比的动静炸响了巨大的力量将四周的金兵掷飞出去,鹅车的底部被炸开了一个缺口,掀起的土石和铁壳碎片横飞惨叫声,不绝于耳
    “上城了”马五欣喜地叫了一声。因为他看到,他的兵已经顺着鹅车和飞桥蹭蹭往城上窜,虎儿军纵使有火器撑腰,但谁叫凤翔城墙这么矮?城墙一矮,弓箭的压制作用就要打折扣,只要我的士兵上了城,徐卫的弓手就必须放了弓,操短兵贴身肉搏一旦到了这个关头,离城池告破也就不远了,我这里可有八万兵,看你撑到几时
    “卑职说过,只要大型器械靠在了城墙上,离城破就不远了。”张俊“提醒”道。
    马五看了他一眼,随口夸了一句:“张经略沙场宿将,果然应验。等拿下了凤翔,进城之后,我设宴劳军,到时多敬你一杯。”
    正说着,爆炸声响个不停,马五极目眺去,估计是虎儿军狗急跳墙,火器用个没完那凤翔城下,硝烟滚滚,不时看到尘土四射,一座鹅车竟被炸塌下来
    “说起来,徐卫也算是号人物,单凭这火器,你们西军中,没一家能和他比的。”马五坦诚地说道。
    张俊却不以为然,笑道:“都统有所不知,陕西宣抚处置使徐绍,才是徐九亲亲叔父,有了这层关系,他在装备方面自然得到照顾。”合着这位至今不晓得,徐卫军中用的火器,全是自己研发的
    此时,城上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而凤翔城里,百姓们终究还是淡定不了。尤其是虎儿军各种火器那声入云霄的动静让凤翔之民大惊失色。纷纷议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