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第四百八十四章何一凡发飙

随身装着一口泉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八十四章何一凡发飙
    人要有了目标,干起事来格外有力气。
    何一凡区分出野芫荽和野胡萝卜秧的区别后,立刻又挎着篮子出门到院后边。
    这事儿刘军浩自然不会阻止,看到这熊孩子有如此变化,他们两口子还是比较欣慰的。昨晚张倩还说要向小姨报告,却被拦下。
    他害怕这熊孩子干活是三分钟热度,这股劲过去又恢复往日吊儿郎当的样子。如果这样的话,张倩小姨就要空欢喜一场了。
    吃过午饭,何一凡睡到…多拿着蛇皮袋出门,说是要到河滩上看看。这次刘军浩没跟着,而是让他带上小皮,真出现什么事儿,也好有个照应。再说野芫荽籽儿不比鱼木草,一下午能捋一蛇皮袋就算很了不起,几十斤的重量,搁不住自己出马。
    河边的野芫荽并不太多,何一凡捋的很快,没一会儿就把河滩上那些开老的捋完。在太阳下晒半天,小皮热的直吐舌头,自个跳进河水中洗了几个澡才彻底消暑。何一凡这家伙倒是能忍耐,汗水把衣服已经沾湿,可他仍然没有回家的打算,又把目标转向后山,领着小皮朝山中进发。
    熊孩子沿着一条小溪朝上游走,这地方大概没人来过,越朝山林深处,野芫荽越多,最后竟然捋了将近两袋子。这些如果晒干最少能卖二百块钱,要不了几天功夫,估计自己买电脑的钱就凑够。
    何一凡正想着,无意中朝远处一抬头,顿时又兴奋起来。
    就在离自己不到五米的地方,长着两株八角树,树上结满碧青色的八角,看上去煞是喜人。大概这几株八角树从未被人发现过,地下落了厚厚一层八角。
    虽然他在家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却也知道八角是一种调料,而且很值钱,最少能卖十来块钱一斤。
    姐夫家的地块他去过一次,那里边就种了几株八角树,因此何一凡对这东西比较熟悉。
    看到地上的八角,他立刻跑过去捡,等将地上的八角捡完,又弄了大半蛇皮袋。幸亏自己来的时候多带几个蛇皮袋,不然还没地方装,这么多八角怎么也值二三百块。
    瞧瞧树上那些八角,何一凡顿时又郁闷起来。自己来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会碰到八角树,因此没有带竹竿。他又不会爬树,只能看着人民币挂在树梢毫无办法。
    看样子只有明天喊姐夫一起来,现在把这些东西扛下山再说。
    直到此刻,他才发现已经下午将近七点,山林中早暗下来。
    不过何一凡并不担心,有小皮在,啥都不怕,毕竟这东西可是敢和云豹争斗的主儿。他现在发愁的是几蛇皮袋野草等下该怎么弄回去。
    想啥来啥,刚想到云豹,就看到小皮弓着身子,发出几声低吼。
    没两分钟,树林中钻出几只色彩斑斓的小家伙,正是刘军浩院中养的那些云豹。何一凡在这里住了两个星期,经常弄些食物喂它们,早和小云豹混熟。因此这些小家伙闻到气味,立刻跑来撒娇。
    母云豹似乎对他也很放心,只是蹲在不远处瞧着并不过来。
    看到这家伙,何一凡脑子转动,竟然想到个把蛇皮袋弄下去的办法――让母云豹和小皮分别驮上半袋,自己再扛一袋,这样就行了。
    想到此节,他立刻抓起蛇皮袋放在黄斑皮背上。刘军浩以前也这么使唤过小皮,因此这家伙并未反抗,而是很稳当的站在那里。
    原本以为母云豹要反抗的,谁知道这家伙竟然也接受了半蛇皮袋。而且它显得更轻松,放上去连一下都没有晃悠。
    就这样何一凡扛着剩下的半袋八角,领着它们慢吞吞朝山下走去。
    沿着来路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走到山外。
    刘军浩准备做晚饭的时候才想起何一凡尚未归来,他给媳妇打声招呼,接着让另一条黄斑皮循气味进山。
    刚到山脚下,看到这熊孩子指挥着云豹和小皮朝自己走来。
    他大跌眼镜,没有想到母云豹也听指挥,看样子这东西真是喂熟了,连自家的亲戚都能接受。
    “捋这么多,不会又捋到野胡萝卜籽儿了吧?”
    “哪能呢,我现在认得很清楚,野芫荽就两袋子,这蛇皮袋中装的是八角。我发现几株野八角树……”何一凡高兴的回答。
    “真的?”刘军浩也没想到这熊孩子如此好的运气,山上一趟竟然能找到八角树。
    两人领着黄斑皮和云豹回到家中,张倩听说捡这么多八角也很惊讶,赶忙让老公帮着晒到房顶,明天中午拿到街上卖。
    刘军浩应声把袋子口揭开,突然脸色一变,继而开口问道,“一凡,你是不是在小土沟转弯那地方发现的这东西?”
    “我不知道哪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不过确实有个弯。怎么了姐夫?”何一凡不解的回答。
    “那地方应该还有株很高的松树,另外你发现的几株八角树也不高对不对?”刘军浩又反问一句。
    “嗯,你也知道这个地方。”何一凡回忆了半分钟,跟着点点头。
    “我当然知道,看来你这做的又是无用功了”刘军浩苦笑着说道,“你捡到的这大半袋子根本不是八角,而是莽草。”
    “莽草是什么东东?”张倩凑过来抓一把不解的问道,“看起来和八角一模一样呀。”
    “区别大了,你数数这东西有几个角就知道。”刘军浩指了指袋子中的说道。
    “一、二、三……九个角,很正常呀,八角也不都是八个瓣儿的,很多也是九个角,”张倩清楚的记得有次她发现一个九瓣儿的八角,当时很稀奇,老公还特意为她科普的。
    “我当然知道,八角一般是七到九个瓣儿,而且以八个瓣儿的居多。可是你看看这半袋子,再仔细查查是多少。”
    张倩连数了几个,有九个瓣儿的,十个的,甚至还有十二个瓣儿的。
    “怎么会这么多,真不是八角呀。”
    “肯定不是,只要超过十个瓣儿就可以断定是莽草。这东西又叫山茴香,比茴香要小一些。”刘军浩说着回屋拿了几枚真正的八角,放在一起作比较。
    “都是茴香,应该没啥区别吧。不就是角多了点,小了点,卖出去一样用的。”何一凡心有不甘的说道。
    “一样用?这个可不敢用,莽草有剧毒,人吃了要出大问题的。咱们国内某市就曾经出现过几例莽草中毒的事件,患者以为是吃茴香出的问题,其实是莽草中毒。”黑心商贩太多,刘军浩以前卖十三香,就知道市场上很多卖大料的都是用莽草冒充八角。一般人不认识这东西,很难发现其中的区别,等吃出问题晚了。
    甚至有缺德的商贩为防止顾客识别假八角,还会把假大料弄碎,或者把瓣儿掰掉。
    “这么严重?”何一凡吓一跳,不敢再说卖莽草的事儿。
    “其实莽草也有人收,一斤几块钱的,不过人家是当药材用,咱们大青山没有人收这东西。”刘军浩跟着又解释一句。
    “那就是说这东西一点作用也没有了?”何一凡很沮丧。前天把野胡萝卜当成野芫荽,结果捋半天籽儿全部扔掉。
    今天跑了几里远,累死累活竟然弄了些毒草下来。幸亏没卖,否则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事儿呢。看来钱真不好挣,自己想凑足买电脑的钱,怕没有想象那么容易。
    “其实莽草还是有作用的,它可以毒鱼,用这个毒鱼即安全又卫生,还不会大面积致鱼死亡。”刘军浩安慰了一句。
    他们这些熊孩子想吃鱼一般都下水捉,毒鱼只是偶尔为之的事情,而且用的就是莽草。和那种断子绝孙的闹鱼药不同,莽草毒鱼闹出的动静很小,这东西砸碎拌上面扔到水里毒鱼,一扔一个准儿,比从街上买的农药效果还好。吞食了面团的鱼才会出现全身麻痹的现象,到时候只要下河用网兜捞就行。
    这东西安全可靠,人吃了毒倒的鱼也不会出问题,而且对水中其他生物也不会造成影响。
    “可以毒鱼?”何一凡听他讲完,立刻回屋弄了些面团做实验。自己忙乎半天,总要让这些莽草废物利用吧。
    张倩也是第一次听说莽草毒鱼的事儿,特意拿相机在沟边等着拍照。
    还真像老公说的那样,面团刚投到水面上,立刻惹来几条大鲫鱼吞食。不过很快这些吃过面团的家伙开始在水面乱窜,好像被电击中一样。不一会儿,一个个翻着肚皮浮出水面。
    这些鱼何一凡本想用网兜捞起来炸着吃,却被张倩阻止,说是想吃鱼到后院捉,这些肯定不行。
    刘军浩直叫老婆太小心,他们小时候经常吃,也没见出什么问题。不过顺从老婆的意愿,这些鱼开肠破肚后被扔喂给青庄。
    张倩为此担心半天,最后发现那些吃鱼的青庄什么问题也没有。
    现莽草,刘军浩再次警示起来,又在网上发布了条信息,隔天特意去那个地方拍几张照片,让大家区分。
    当然村里的图册上也添加上莽草的照片,让游客上山的时候多加注意,别当成八角采了。
    野芫荽要比鱼木草少得多,第二天何一凡上山就没有这么幸运,半天功夫只捋了小半袋,等下午的时候更少。
    不过这孩子并没有灰心,而是瞄准树上的知了壳。
    一场大雨过后,期待已久的知了终于大规模登场,几天的功夫,刘军浩院中的地面就变得坑坑洼洼,到处是小窟窿,刘家沟的游客也再次迎来一波高峰。
    趁着星期天,张倩二哥拖家带口的赶到刘家沟。
    刚下车,张倩二嫂周萍就开始抱怨,“刘家沟不知道好在哪里,把我们小建辉都迷住了,三天两头朝着要来。昨天晚上哭一晚上说是要捉知了,病都没好呢……”
    张倩知道二嫂嘴杂,因此也不以为意,开口问道:“建辉得了啥病?”
    “别听你二嫂说的吓人,前几天晚上空调开得太低,建辉睡觉又喜欢蹬被子,结果感冒了。不断流鼻涕,头蒙蒙叫,接连咳嗽。在医院输几天水,感冒已经好了,就是咳嗽一点不见轻,看两次都没效果。本来想带再去医院结果这家伙哭着闹腾,只能带他来刘家沟玩半天,下午再走。”张倩二哥开口解释。
    “咳嗽,小浩你到地里给他挖点蛤蟆皮吧,这东西治咳嗽效果很好。”旁边的王老师插嘴说道。年前赵老爷子有次咳嗽,她听刘五奶说蛤蟆皮治这个效果好,就抱着试试的态度挖了些让老伴儿喝,结果当天见效,第二天咳嗽全好。
    从此以后,她就记住了这个偏方。
    “对呀,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等等,我马上挖。”现在人有病大多到街上弄些西药吃完了事,很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