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第一百六十八章作文上报

随身装着一口泉最新章节目录
   大早,刘军浩就给赵光明打电话让他过来领狗。
    黑豹和小皮也明白告别的日子到了,互相亲昵的偎依在一起,不住用牙齿在对方的脖子上轻咬着。
    农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狗通人性,自家这两条更是如此。
    赵光明过来的时候顺便把张倩前些日子通过邮局订的几份小学生报刊送来。
    以前镇教办室给各个小学订的也有,不过数量太少。就拿刘家沟小学来说吧,《作文指导报》一共才五份,除去教师那两份,每个班只有一份。
    这样根本没有办法向学生分发,张倩和王老师只能把报纸装订起来挂在班里让同学们阅读。
    刘军浩对那些小学作文报自然不感兴趣,可是两个小家伙却一人拿一份致勃勃的翻看着。
    彤彤刚看了没一会儿,就略带好奇的叫道:“刘叔叔,你看看上边的作文是不是说的咱们这个地方呀?”
    “哪里?”刘军浩跟着凑过去,他还以为小丫头骗自己呢。
    没看错吧,文章名:可爱的蚕宝宝,作者:xx县青山镇刘家沟小学刘长林,指导老师:张倩。
    毛孩子这家伙写地作文还真发表了?这都过几个月。一直没有动静。刘军浩还以为这事儿没啥希望了呢。
    他又揉两下眼睛。确认没有看错后。赶紧跑到屋里边给张倩打电话。让她过来看看。
    要说以前小浩宇地作文也登过报。可是感触却没有这么深。这次张倩指导地。意义不同。
    “好呀。你等着。我马上过去”张倩听了这个消息也很高兴。
    不到三分钟。她急急地赶过来。还没有进门就大声嚷着:“哪里。哪里?给我看看。”
    刘军浩看她着急忙慌地样子。笑着把报纸递过去。
    张倩用了不到三分读完,略带遗憾的问道:“就一篇?”
    “你还想要几篇,一篇已经很了不起了。”话说刘家沟小学办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学生地作文登上报纸呢。
    其实别说刘家沟,就是镇上的小学好像也没有过。
    “不是,我投的几篇文章都是优中选优。还有报纸吗,再找找。”她还真有点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
    于是乎,几个人有忙着翻开那二十多张作文指导报。
    “这里还有一篇。”这个时候彤彤再次叫道,几个人赶忙把脑袋凑过去。小丫头眼睛挺尖,两次都是她发现的。刘军浩看了看,这个名字他不认识。文章描写的是上树掏鸟的事儿,读起来挺生动。
    “是大梁村的”张倩开口解释道。
    “小浩,小浩,听说我儿子上报纸了,是不是真的!!”刘军奇像一阵风一样冲进院子,手里还拿着赶牛的鞭子。
    “你这是干啥呢,手里还拿着鞭子,想打架呀。”看他气势汹汹地样子,刘军浩很是吓了一跳。
    “忘了,忘了,刚才正赶牛呢,忘记将鞭子放家里了。”刘军奇不好意思的把鞭子收起来。要说他也是个急性子,一听说自家儿子的作文上报纸了,就大步流星的朝这里跑,连媳妇在后边叫喊都没有听到。
    “军奇,你跑这么快干啥,我在后边紧赶慢赶都追不上”这个时候毛孩子他妈也跑了过来,后边还跟着村里那帮熊孩子。
    不到半个小时,毛孩子作文上报地事儿传的整个刘家沟都知道了。村里闲着没事地人都聚集到刘军浩这里,羡慕的看着刘军奇两口子。
    “行呀,咱们村也出了文状元,啥也不说,村里决定对刘长林同学进行奖励,发放现金五十元。你们这些孩子给我听好了,以后谁作文上报了我都会进行奖励。”刘广聚显得特别高兴,毕竟这事儿传出去自己这个村长脸上也有光。
    “还不谢谢你广聚爷,呆头呆脑的站在这里干啥”毛孩子他妈此刻笑的合不拢嘴,推了自家孩子一把说道。
    “谢谢广聚爷”这熊孩子被一圈大人围观着,难得的不好意思起来。
    “我说军奇呀,你家那孩子我可知道,以前好事儿没干几件,坏事儿准有他的份儿。现在学好了,这里边两个老师地功劳很大,你是不是要表示感谢呀。”刘五爷一边抽着烟袋一边拿着报纸翻看,虽然他老人家根本不识字。
    “啥也不说,一会儿就上街割肉”刘军奇倒是不含糊。
    正好阿琴和刘五爷都过来了,刘军浩就让他们把剩下的两只狗狗领走,省地放在这里自己还要操心。
    半天的工夫,院里地人没有停过。真正说起来,发表一两篇文章不算什么大事儿,可是搁在刘家沟,绝对是个新闻。
    里有学生的家长都眼馋坏了,现在毛孩子在他们眼自家孩子学习地榜样。
    看看毛孩子,当初上了三个一年级,连你都不胜。可是人家现在知道学习,刚得了张奖状,这又有文章发表在作文报上。
    总之一句话,从此以后,各家的家长对孩子管教严了许多。这些熊孩子们日子再也潇洒不起来了,每天放学就乖乖的回家写作业。
    终于将人都送走,自己这院子里彻底清静下来。
    可是还没有等坐下来,刘军奇的叫声再次响起:“小浩,过来拿肉”接着见他提着二斤多猪肉进了院子。
    人逢喜事精神爽,刚才他上街买肉的时候自行车骑的那叫一个快,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杀了个来回。
    “你还真上街割肉了呀……拿回家吧,中午给毛孩子好好地补补,老师指导学生是应该的。”刘军浩赶忙推辞。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我们家里边留的有,这是感谢张老师的。我还要往王老师家送……”刘军奇把塑料袋往石板上一扔,自顾自的走了。
    好家伙,自己也跟着张倩沾了光。中午没说的,包猪肉箩卜饺子吃。
    农村人常说:“要吃好萝卜,五月初十头”,这萝卜是刘军浩六月间撒的籽儿,现在已经能吃了。
    还别说他种出的箩卜特别脆甜,而且没有青筋,生吃也可以。赵教授有几次没事还特别拿块生箩卜啃,说什么“箩卜赛人参”。
    吃罢饭,张倩要上网查资料,刘军浩闲着没事就到后院转悠一番。
    到底是立秋了,后院中的不少草木已经开始泛黄。尤其是南瓜秧,很多叶子都晒焦了。其实这倒不完全是季节的原因,而是根_的大部分养分都输送给南瓜了。
    春上的时候就沿着后院的栅栏种了五六棵南瓜秧,可是南瓜却没有少吃。虽然这玩意没有西瓜结的多,但是个头却比西瓜大,有的能长到一米多长。
    每次摘了南瓜之后,都是和赵教授家分着吃,一个就够他们两家吃上几顿。
    还有冬瓜也是如此,那白花花的大块头在院子里特别显眼。前些日子张妈走的时候,刘军浩还想让他们带一个冬瓜回去呢。张妈赶紧拒绝,这一个有几十斤,带回去还不把人累趴下。
    看了一阵后院中的植物,刘军浩又拿自己石锁中对比起来。
    石锁中倒是没有什么变化,该开花的仍然开花,该采蜜的仍然采蜜,到处都是一副盛夏的景象。
    几天没见,池塘好像又扩大了不少,中间那眼泉仍然咕咕的朝外喷着泉水。
    这样下去可不行,泉水非把沙土地上种的东西淹没不可。虽说泉水对植物的生长很有帮助,可是过犹不及,如果把它们泡在水中,肯定会淹死的。
    看样子自己应该挖一到沟渠,不然再过些日子空间里就该水漫金山了。
    不对呀,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泉眼虽然不大,却是没昼没夜的冒。照这个势头喷下去的话,应该早已经把石锁中填满了才对,为什么那池塘扩大的速度这么慢。
    刘军浩仔细观察了一阵子才发现,原来问题出在沙土地上。那些松软的沙土地一直在不断地冒泡,似乎喷出的水重新又吸入地下了。这是一个小小的循环系统,池塘也因此增大的很缓慢。
    石锁里该不会是喀斯特地形吧?刘军浩记得前一段时间刚从网上看过,说是九寨沟五花海湖底存在一条巨型喷泉带,而喀斯特成因的泉眼是常见的现象。
    他研究了一阵子,没有发现其他的异常,就退了出来,继续在后院查看。
    “扑棱棱”没走几步,一只翠鸟突然从水沟中钻出来,像利剑一样消失在天际。
    这后院又被水鸟给盯上了,看来过两天还是要让小皮巡逻一遍。
    刚准备回去,就听到张倩站在二楼喊他上来。
    “怎么了?”刘军浩蹬蹬跑上楼梯。
    “让你关窗户不关,看看这屋里边净是鸟粪了,我刚上来的时候还有几只麻雀在屋里边停着呢。”张倩指着地面说道。
    丫的,刘军浩伸头一看,立刻火气直冒。这二楼的窗户是他特意没关的,为的就是好好通通风。自己还没有住上,麻雀反倒先搬进去了。
    你住就住吧,还随地大小便,真把这里当卫生间了。
    岂有此理,晚上让豆豆蹲点守候,看它们还敢不敢来。
    无奈,两个人又拿起扫帚打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