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美》正文卷第595章番外六榴花红

天下第二美最新章节目录
   泰始三年,冬。
    阳光普照,海浪涛涛。
    大燕东南一座滨海小县,正是四季如夏的好气候。
    就算冬日,也只需着件单衣即可。出来干活,还得戴上斗笠,否则灼烈的阳光,可是刺眼得很呢。
    此时,本地新上任的年轻县令,正指挥着百姓,在鱼塘边种下桑树。
    要说这活并不累。
    但乡亲们不理解的是,为何要把天然形成的大鱼塘,分割成小块,还一定要种桑树呢?
    种榕树不好吗?
    那个长大了,可是枝繁叶茂得很,独木能成林呢!
    可县令说是什么书上看来的法子,非叫大家照做。
    乡亲们私下取笑,这位据说中过榜眼的年轻县令,是不是书读太多,脑子坏掉了?
    听说他媳妇就会治病,怎么也不给他治治?
    ……
    老乡们嘀嘀咕咕,说着晦涩难懂的方言,以为别人听不懂,谁知早有“叛徒”告密啦。
    “展大人,他们都在说你坏话!”
    一个七八岁,皮肤黝黑的民间小姑娘,闪着一双微微凹陷的灵动黑眸,操着半生不生的官话,跑来告状。
    她前几个月生病,几乎快要死掉。县上大夫没办法,爹娘都放弃了。是新上任的展大人,不嫌弃的把她抱回家,让他好心肠的夫人,治好了她的病。
    然后,知恩图报,又口齿伶俐的小姑娘,无师自通,很快成了展大人的“翻译官”兼“小眼线”。
    县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大事小情,统统都要来汇报!
    不得不说,在展云楼刚来赴任的时候,小姑娘的翻译,还当真帮了大忙。
    不过现在,已经初步掌握地方方言,也聘请了几个本地厨娘仆役,开始熟悉民情之后,展云楼已经应付得来了。
    小姑娘再成日这样往他身边跑,会招乡亲们嫌弃的。
    但直言让她不来,太打击人了。
    再说展云楼,很有自信。
    他让百姓建这桑基鱼塘,虽是从书中看来,却是很古老并有效的养殖方式了。
    海边地平,容易造成水患。将大池塘分割切小,就减轻了一旦暴雨,便全面溢塘,跑光鱼儿的风险。
    塘边种上桑树,既可防水固土,又能养蚕,缫丝纺线,给百姓多一项收入。而蚕砂,又恰好是喂鱼的肥料。
    由此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相互裨益。
    可这些道理,是很难跟乡亲们讲明白的。
    等到桑树长成,让百姓们看到成果,自然会明白他的苦心。
    在朝堂上观政三年之后,本来他们那一届的前三甲,都可以留京,谋个好差事。
    但当燕武帝问他们有何志愿时,最年轻的探花郎,寻回生母的欧阳棣表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想为了生母梅姨的名字做点什么,愿去寒冷的北方,为大燕平定外患。
    皇上很高兴,派他和纪筠一起离开了。
    至于展云楼,挑了南海。
    从燕武帝造船开始,他就看到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水事领域上的远见了。
    如今海上北方有薛慎镇守,他愿到南方,为开拓大燕海域,做个先锋。
    至于当年的状元石中棠,他主动请缨,愿回江南任职。
    展云楼和欧阳棣,对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石中棠可不是吃不了苦,要回江南的温柔乡。
    而是他要去为大燕,为天下,撬动江南盘踞多年的利益圈。
    兔子不吃窝边草。
    可石中棠,显然不是一只寻常的兔子。
    正因为出身江南世家,他越发能清楚的看到江南世家,包括石家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
    表面上看,他们富可敌国,甚至有能动摇国本的能力。
    可越是如此,越发危险。
    就如之前青州旱灾,江南不愿借粮一样。
    虽说有先帝埋下的恶因,但当一个王朝面临巨大困难,江南若还只顾着自己的利益,罔顾天下人的安危,那是会引发大乱的。
    而江南的那些世家,哪怕是诗书名门,真的就光鲜亮丽,一派风光霁月么?
    不可能的。
    否则虞家这样堂堂的帝师之家,虞老太师过世才多少年哪,为何就会养出虞亮这样的儿孙?
    所以石中棠,愿做那根“反骨”,去揭开华丽袍子底下的虱子。
    他虽是江南人,但更是大燕子民。
    而他的志向,从来不是做江南的名门贵公子。而是站在朝堂之上,做那个能辅佐帝王,成就一番赫赫功业的名臣。
    皇上听了很高兴,却没遂他的心愿。
    燕武帝把他派去青州,挖铜矿了。
    小子!
    有志向是好的,但别想贪心,企图一口吃个胖子。
    想当年,他去青州抗旱,还是堂堂汉王呢,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啊。如今发掘铜矿,如此巨大的暴利,各路人马更该眼红了。
    先把这事理清楚,再去干大事吧。
    所以石中棠,只好先去挖矿了。
    上月收到他的来信,很是发了一通牢骚。
    原以为曾经皇上亲自治下的地方,肯定是政通人和,上下齐心。不想现实,根本不是如此。
    石中棠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饶你说破天,人家不听不信不明白。就算你是为了他好,他也还要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来。真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此时石中棠才明白,为何皇上不让他去动江南了。
    以他现在的水平,若去了江南,只怕是羊入虎口,白给人下菜。
    就象一个人,哪怕吃遍天下名菜,背下所有食谱。可真能亲自动手,做好一盘炒青菜吗?
    未必。
    菜炒糊了,还可以推倒重来。
    治理国家,或是一州一县出了问题,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所以牢骚归牢骚,信中最后,石中棠还是与老友共勉。
    虽然困难很多,但只要一点一点的去努力,总有解决的时候。
    他们毕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都是先贤的智慧,只要明白错在哪里,改正起来也更快。
    所以他还是很有信心,往名臣的道路,大步前进。
    展云楼没石中棠那么大的志向,但也想做出一番事业,不负此生。
    但如今如何合理劝退一个小姑娘,却让他颇感为难。
    忽地,衙役过来禀告。
    “展大人,您让我们领的书送来了!”
    展云楼忽地有了主意,忙道,“先送一本过来。菊妹啊,我有件正经事,想请你帮忙,可以吗?”
    小菊妹瞪大眼,一下认真起来,“大人你说!”
    展云楼打开新印的卫生防疫小画册,慎重交到她的手里。
    在美娘,如今得尊称皇后娘娘了,帮着长春道长推广这份小画册之后,收效极好。
    因使用频率太高,第一批小画册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各地官府纷纷提出加印申请。
    可,可在青州得了个大铜矿的燕武帝,还是没钱!
    采矿也是要人力物力呐。去年南方一场大水,又冲毁不少良田。
    皇上,他是真穷。
    还好皇后娘娘有面子。
    请了常平郡主,以慈善捐助的方式,揽下这件差事。
    所以二版印刷的小画册,也是京城,乃至大燕第一个女工作坊的成品。
    林皇后当年那封信,深深影响到了谢常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直接拿钱财帮助有困难的女性,只能救济一时。真想要长远解决问题,得让她们自立。
    所以谢常平,拿为燕武帝选后赚的第一桶金,办了小作坊。
    招收京城那些穷困女子,给她们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
    虽然也有少数女子,会存着等靠要,天上掉馅饼,被人照顾的心理。但大多数的女子,在能有工作机会时,她们爆发出的勤奋与努力,还是深深震撼了谢常平。
    相较于男子,更多的女子,因承担着母亲妻子女儿的职责,比男子更愿意为家庭付出。
    所以谢常平起初试水的小小作坊,很快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状大起来。
    从帮人缝洗衣裳,打扫煮饭这样的家务小事,渐渐扩展到各行各业。
    好比这次的印刷,因考虑到成本,她们用的还是第一版的雕版。
    但木制雕版印多了,都会出现磨损和脏污,一般再印,成色就会差上许多。
    但作坊里的女工们,却硬是用她们的细心与耐心,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有的雕版,都被她们仔细清理打磨干净,印刷中稍有油墨沉积,马上再次清理。
    就靠着这样不厌其烦的认真与负责,她们印出了与原版几乎一模一样的新书。
    字迹清晰,图案准确,就连配色,都显得更加柔和清丽。
    展云楼此时拿起这本新画册,交到小菊妹的手上。
    “你去找夫人,让她安排个人,教你认得这上面的图画和顺口溜,回头你再教给邻居孩子们,行么?”
    这,这是要教她读书吗?
    小菊妹在衣上擦了擦手,才虔诚的双手捧过,生平接触到的第一本书。
    打开一看,就喜欢上了。
    书印得漂亮极了,上面的小图也特别浅显有趣。
    都不需要人教,她都能猜出上头的意思。
    “这是在烧水。嗯,旁边这人直接喝河里的水,肚子痛,就生病了。”
    聪明!
    展云楼毫不吝啬的夸奖了小姑娘,正想教几句顺口溜,忽地有百姓敲着锣,急急奔走呼号。
    “海盗来了!海盗来了!”
    “海上来了一艘好大的船,定是来抢东西的!”
    小城瞬间大乱。
    小菊妹一手抓着书,一手拉着展云楼就要跑。
    “大人,我带你去躲起来,再叫上你家夫人!”
    展云楼却是松手让她快走,高声急呼。
    “大家不要慌,不要乱!把各家的老人孩子都照顾好,本官这就带人迎敌!”
    不得不说,关键时刻,有个能主事,敢担当的县官,情况就好多了。
    小县虽然慌乱,但大家还是安定了几分。
    尤其一个面上刺字,被流放来的囚犯头子,名叫五哥的,主动站出来道。
    “真要是海盗杀来,都是个死。不如出去拼一拼,挣条活路。有愿意的,就跟我来!”
    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