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安知君卿意》正文第二百九十六章搅入浑水

王妃安知君卿意最新章节目录
   宁泽在自家的王府当中度日如年……
    他已经从齐国回来约有好几天了。
    但是,齐舒说好的要写书信回来,可是却没有迟迟都没有送信的人上他的王府来。
    就连他自己的郡主府那里也是日日派人去打听询问,但是都没有什么消息。
    宁泽的心里不由得十分后悔,早知道就不答应她让她跟赵娉婷一起去到赵国了,这下好了,两人都音讯全无。
    虽然知道现在齐舒嘱意的是他,他不担心心性坚定的齐舒会被赵娉婷给拐跑,但是他担心万一要是赵娉婷把齐舒给关了起来,那他上哪里去找人呢?
    也怪他自己太相信齐舒了,还以为一定不会出什么事情。
    可是现在日日都等不到书信,谁知道她到底现在怎么样了。
    太慢了,车马书信都好慢,他就应该待在她的身边的。
    宁泽回来休整了几日,准备这几天将在齐国的行程全都写下来然后禀报给陛下。
    让他觉得十分安慰的是,虽然经历了姬雪谋权篡位这件事,但是魏国的朝堂上没有什么大波澜,最主要的是姬南并没有擅自妄为。
    柳国公也从外面回来了,及时的连同其他大臣一起维持着朝堂上的秩序。
    虽然对外并没有人知道姬雪到底怎么了,但是对宫里的波动,方方面面各个人安插的眼线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姬雪这件事情瞒是一定瞒不住的。
    就连远在齐国的宁泽都知道了,这些事情那在朝堂上的这些大臣能够不知道吗?
    这些不是事情的重点,最主要的是他们还是关心太子殿下的心思。
    毕竟君心难测,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却是最先觊觎王位的人,这对于言墨本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打击。
    在这种情形之下,难免会对姬南也产生一定的忌惮之意。
    他们没有忘了,姬南作为太子殿下是早就到了可以继承王位的年龄,但是陛下却迟迟没有叫王伟交还给他。
    姬慈老王爷也不曾提起,所以也没有任何人敢催。
    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这个拿出来始终是一个问题。
    他们不可能逼着陛下去退位的,尤其是现在魏国发展的正是蒸蒸日上,日益强大的时候。
    若是要有什么意外,魏国的发展可能又要倒退十年不止。
    所以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也只敢隔岸观火。
    因为最近上朝堂的时候,他们都发现陛下和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好像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先前的时候,太子殿下总是一脸的恭恭敬敬,亦或者表现出十分亲近和崇敬敬爱的模样。
    但是现在大多数时候,太子殿下看着陛下的眼神总是有些微微的发怔发愣。
    他们不敢说,当然也不敢问。
    广寒王宁泽在齐国遇刺的消息传了回来,引起了朝堂上的一阵骚动。
    貌似广寒王每次出事都能引起朝堂上的震动。
    所以一时之间人群又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宁泽的身上,暂时就避开了陛下和太子殿下这一尴尬的情形之中。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派遣人,派遣多少人去哪里调派人营救宁泽。
    可是他们又怎么能知道几天之后,宁泽竟然就快马加鞭的赶回来了。
    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去研究,本身王爷就已经带了足够多的人。
    所以当宁泽回来了之后,他们发现无事可做的时候,又将注意力全部给放到了齐国的身上。
    因为各国的人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袭击,所以朝堂上的大臣就认为广寒王宁泽是因为齐国的迫害惨遭毒手。
    于是他们又纷纷发文声讨了齐国,意思就指责是不是齐国不怀好意,迫害广寒王宁泽。
    总之无论是以哪个借口哪个理由,他们都不想再面对到陛下或者太子殿下的事情上有任何的瓜葛。
    现在的朝堂,虽然看起来安稳无比、秩序井然。
    但是这安稳安定的秩序之下,还是看得见暗流涌动,至少朝堂上的人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站在陛下这边,一派是站在太子殿下这边。
    不过这分派系还是偷偷的在暗地里的。
    一方面是以姬姓为代表的大臣们,另外一方面则是以言姓为代表的大臣们。
    他们是各自代表着自己的利益场。
    其实也就是关于魏国的天下,到底姓姬还是姓言。
    这毕竟是姬卮给打下来的天下,但是近几年姬家都被言墨暗地里给打压了不少,越是那些想要强出头的姬家的人越是被打压的最惨。
    姬慈老王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对于这件事情理会都不理,一度将他与姬家的关系推到了极为紧张的地步。
    许多人都怀疑姬慈老王爷是不是早已经跟言墨勾结在了一起,然后把姬家的天下给谋夺了。
    不然到底出于何种理由迟迟不让姬南继位?
    秦国发动对于齐国的征战了……
    朝堂上又再一次分裂,他们暂时将往外的事情又给放到了一边。
    这些大神就跟那些墙头草没有什么两样,风往哪边吹,他们就往哪里倒。
    因为秦国大老远的从北方赶到南方征战,说是这么说,说是只针对齐国。
    可是猛虎出笼,谁又知道他到底扑的又是哪一家呢?
    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是没有人懂,这边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居安思危。
    因为谁也不知道秦国的大军到底会不会踏上魏国的国土。
    又或者他们在征服了齐国之后,各国之间较为强劲的就是齐国,那么剩下来的小国,他又是否没有安一点儿不安分的心思呢?
    魏国才建国多久?若非依仗前朝足够丰厚的家底,想必这魏国短短一段时间之内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就连现在武力方面肯定是不若秦国那般日夜操练、实力雄厚的。
    有的士兵当着当着都不想当兵,回家种田去了。
    而且现在将军将士奇缺无比,好几年没有见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出来了。
    所以如果到时候要是真的要打的话,估计在秦国面前一点儿还手之力都没有。
    这下有些大臣又开始抱怨了。
    如果当初能够接受齐国的建议,结成联盟的话,秦国想必也不会这么轻举妄动就动手。
    可是还不是因为他先对广寒王宁泽动手在前,他们声讨在后。
    只不过是声讨而已,并没有做出什么其他的决策。
    可是人家秦国却麻溜的组织军队出来了。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是一早就做好了准备。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秦国早就有意征战中原了。
    过去的时候,秦国一直伏在北方,丝毫声响都不露出来。
    众人对于秦国的评价也一直都是以穷苦百姓淳朴、崇尚武力、民风开放等的形容,没有对其他有着诸多的了解。
    更不会想到,他们的君主竟然是一位雄心壮志,踌躇不已的人。
    这一时之间都令所有人犯了难。
    有些大臣干脆称病告假休息在家,因为一上朝堂陛下就会问他们对于齐秦这两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最主要的是魏国在这场征战中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他们哪里能拿得出什么上台面的对策,如果要打的话,肯定是打不过他们俩国的,不过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那要是没伤的对魏国动了手,魏国估计丝毫抵御之力都没有。
    先前的时候,赵国想要同魏国联姻。有人借此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合两国之力应当可以阻拦一下。
    但是同样的也有人提出了异议。
    因为赵国属于小国,国家大多都是山林地带,人口稀少土地贫瘠。
    无什么特殊的地方,如果与赵国建立了合作的关系,那么某种程度上这是帮了赵国,而并不是帮到魏国。
    两国合作共赢还是赵国占的便宜要多一些,对于魏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实际上魏国也用不了赵国多少人。
    这么多年来,赵国公主一直在外面走动,企图招揽人才,企图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此类的消息并不是没有传到他们的耳朵中,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不屑于与赵国来往。
    因为赵国实在是太弱小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实力可言。
    换句话说,如果到时候秦国或者齐国哪一方对赵国动手,那么与赵国结成联盟的魏国到底要不要出手还是一个问题。
    但是如果要他们真的是坐以待毙,他们有都做不到。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秦国灭了齐国之后就一定不会对魏国动手。
    宁泽依然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以往这些都是由他来主持的,而且往往广寒王宁泽又能适时的提出许多恰当的想法,不至于让他们让他们憋红了眼,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是干着急。
    好像自从王爷有了王妃之后,对于朝政就更加的慵懒了,过往的时候王爷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是十分勤快且有效的,现在则是能不上朝堂就不上朝堂。
    听说这是因为应了赵娉婷的邀请,王妃去到赵国做客了,所以王爷也是无心在理会朝政了。
    毕竟妻子跟人家跑了,他却没有跟着一道去,而是回了魏国复命,这样摆在谁面前也说不过去。
    他们开始无比怀念,宁泽还没有娶王妃的日子。
    那个时候王爷专心朝政,不理外事,他们的事情都少了许多,根本就不需要操心。
    哪像现在一天天上赶着的着急忙慌的忙得跟一只无头苍蝇似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
    就在草堂上的群臣烂成一锅粥的时候,宁泽此时正在王府里面急得直跺脚,并不是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悠哉悠哉的。
    不过也跟他们想象的也有所关系,他毕竟还是在记挂着齐舒的事情。
    这天清晨,福达照例将您则需要处理的事物的折子全部放在了他的书房的桌子上,陛下仍然要宁泽先过目,看一遍之后,然后拣重要的事情呈报给他。
    所以即便是宁泽窝在家里面,但是仍然还是要做事。
    只不过此时此刻在他看来,是怎么也耐不下性子来做这件事情的。
    因为齐舒连一丁点儿的下落都没有,这让他怎么有心思处理别的事情,这让他怎么能放心。
    即便是他将大量的人手都跟着齐舒,可是那些人手也依然没有写信回来。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