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庭》第二百六十三章太安城中的他们[2]

神庭最新章节目录
   董和目瞪口呆之下一屁股坐了下来。
    “坐在上面我端着架子累你仰着脖子估计也好受不到哪去。”李汤长舒一口气,说道:“索性就坐在这吧。”
    随后他看向董和,笑眯眯地问道:“董大人,你不会是想让朕这般仰着脖子看你吧?”
    因为此时李汤坐在了最后一阶台阶上,而董和又是站着的,所以李汤看向董和时是需要微微抬首的。
    董和闻言赶忙跪下身来,刚要开口请罪,就被李汤打断道:“谁让你跪着了,来,到这边来坐。”
    说完他还轻轻拍了拍身边的那处台阶。
    这位历经风云诡谲官场数十载的上都护府副都护闻言缓缓抬头,面露疑惑之色。
    即便是以他的官场阅历都不清楚这位当今的皇帝陛下究竟是怎么个心思。
    不过不敢违抗君命的他还是重新站起身来,然后在李汤的注视下脚步略显沉重地拾级而上。
    在他站在李汤身旁,神色拘谨地轻敛官袍,然后小心翼翼地坐下身来。
    他还是第一次像现在这般距离大梁皇帝这般近。
    “其实你不用这么紧张,今日朕宣你来并没有要紧事,只是觉得在满朝的文武百官中有些话也只能够说给你听。”李汤瞧见他搁置在膝盖上的微微攥起的双手,于是解释道。
    “陛下,微臣惶恐。”董和沉声说道。
    此时在官场浮沉多年的董和额头上已经密布汗珠。
    因为他发现今日的大梁皇帝于自己而言是这般陌生。
    “幼宰,若是朕没记错的话,你家的长子董儒林如今正在国子监吧?”李汤笑呵呵地问道。
    “回陛下的话,是。”董和赶忙应道。
    李汤点点头,“不错,你们董家也算是文武双全了。”
    “是陛下对董家皇恩浩荡。”董和沉声说道。
    李汤摆摆手,“是你们董家人自己争气而已。”
    有了这番开场,董和脸上的拘谨神情也消减了几分。
    “幼宰你是好福气啊,家中和睦,父慈子孝,即便是在满朝文武中也是让人艳羡不已。”李汤报以笑意地说道。
    这个让人艳羡不已就要看同谁比了,比如同自己。
    董和瞬间就明白皇帝陛下话里的意思了。
    先是李景凉起兵逼宫篡位,后又有太子李雍和与秦王李济民手足相残于玄武门外,以李济民获胜赢下了这场夺帝之争。
    如今大梁三位皇子中,也只有秦王李济民以胜利者的姿态活着了。
    不论如何,三子死两子,这若是放在寻常人家,说是天塌下来也不为过。
    李汤是上位者,是当今皇帝不假,当然在这层层尊贵身份之后,他还是一个为父者。
    董和知道,自己此时什么都不该说,也什么都不能说。
    “不管是景凉还是雍和,其实他们都算是死有余辜,也怨不得谁,朕三位皇子如今也只剩下济民了。”李汤说这番话时转头看了眼空落落明晃晃的皇位,“都是为了这张龙椅而已。”
    “朕自从登基梁国大宝励精图治,到后来的讨伐大隋举国征战,再到后来天下初定改国号为大梁,最后到现在社稷安定百姓衣食无忧,朕坐在这张椅子上已经数十载了,累了,也乏了。”
    空旷的大殿上,响起的是一位其实已经是年过半百老人的轻声诉语。
    “陛下身体还健朗的很,切不敢这般说。”董和慌忙说道。
    他大概已经猜到皇帝陛下的今日宣自己来的意思了,但他不敢说,因为这关系到整座大梁的江山社稷。
    李汤揉了揉膝盖,摇摇头,“朕的身体朕最清楚不过了。”
    “当初让你替天巡狩去往西洲,委实没有想到雍和会对你下杀手,所以朕还是该同你说一声对不起。”
    虽然人已经死了,但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都说父债子偿天经地义,那子债父偿又何尝不是呢。
    “陛下万万不可这般说,老臣惶恐不已。”董和再也顾不得其他,慌忙起身跪在李汤面前,沉声说道。
    李汤见此苦笑一声,责备道:“你看看,你怎么又跪下了?赶紧起来。”
    董和抿了抿嘴角,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先前两人的那番对话,已经不再像是君臣之间的谈话了。
    正如李汤先前所说,如今两人不像是君臣,更像是一对多年好友。
    “不过好在隋便救了你,也算是有惊无险。”李汤悠悠开口道。
    “陛下,隋便他...”听到皇帝陛下提及隋便,董和欲言又止道。
    当初他曾在御花园中以身家性命来保下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隋便,但他却从未想到过,自己的救命恩人竟然会是前朝太子。
    所以单是这一点,董和就是死罪。
    “算了,不知者无罪,更何况当初他连朕都给骗过了。”李汤摇摇头,苦笑道。
    李汤没有告诉董和自己当初同隋便做得那个交易。
    虽然后者对自己隐瞒了其真正身份,但从那夜太安城一战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所对付的一直都是天霜山。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没有完全欺骗自己。
    “听秦王殿下说,他去了天霜山。”董和重新坐回李汤身边后,压低了嗓音说道。
    李汤点点头,这件事自己早先已经从李济民口中知晓了。
    其实不只是李济民,李汤自己也一直派人打听着从蜀地传回京城的消息。
    他同样希望隋便能够荡平天霜山,让山上人不再沾指世俗王朝之事。
    董和见李汤陷入了沉思之中,便极为识趣地没有再出声。
    偌大的养心殿中,顿时没有了半点声响。
    “董和,你觉得济民如今怎样?”突兀间,李汤嗓音平静地问道。
    董和闻言正襟危坐,道:“回禀陛下,秦王殿下自从监国以后,政务之上没有出现过半点纰漏,三省六部的奏章也是亲自翻阅批注,勤勉图治,从善纳谏,已经有了陛下当初的风采。”
    “能够让你这般称赞,看来济民做的确实很不错。”李汤面带笑意地说道。
    董和连忙说道:“并非只是微臣这么说,朝中文武百官皆是对秦王殿下赞誉有加。”
    李汤轻嗯一声,然后就沉默不语。
    过了半晌,他才自顾自说道:“既然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陛下?”董和不解问道。
    李汤一手轻轻搭在他的肩膀上,说道:“就像朕之前所说的那样,朕坐了这么多年的龙椅,累了,既然济民已经能够当此重任,那朕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董和听到这番话终于可以确认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他猜到会有这么一天,但却没有找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是已经心灰意冷还是如陛下所言是真的力不从心?
    不过这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身边的这位大梁皇帝,已经有了退位的心思。
    而这位一旦退位,那坐上龙椅来的就只会是秦王李济民。
    “你回去可以将此事告诉济民,并且告诉他,这就是朕的意思。”李汤看向董和,沉声说道。
    “陛下...”满头华发的董和站起身来,躬身说道。
    李汤双手按在膝盖上慢慢撑起身子来,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神色疲倦地说道:“行了,朕不怪你。”
    当董和徐徐退出养心殿后,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副都护大人后背处的官袍已经被冷汗浸透。
    当养心殿殿门重新掩上的那一刹那,他才如释重负般缓缓吐出一口长气。
    转过身来的他抬头看向那座巍峨的皇城城头,神情复杂,“很快这个王朝就要换主人了。”
    秦王府中,房玄策已经从梧桐院中离开,其实这位被李济民许以国士待之的读书人已经很久没在秦王府住过了。
    如今的他已经回到了当年房家的府邸中。
    李济民走出书房,似乎是有所感应般,他扭头看向皇城的位置,双手负后,不怒自威。
    如今的他已经有了君临天下的威严。
    “隋便,你可别死了。”李济民轻声呢喃道:“不是为了我大梁,就算为了你们的大隋遗臣呢。”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