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爷要娶的盛世白莲》正文第十四章敞心扉恨女不嫁壮山河血泪满襟

世子爷要娶的盛世白莲最新章节目录
   往事不可追,何况穿越过来的人单凭描述无法感同身受。
    “姑姑也会功夫?”沈媛问。
    “并不。只是略通一些易容、用药等门道。”跟着先皇后的人,自是有各人的本事。
    沈媛点点头。
    最后一个问题,“我那个弟弟是怎么回事?”
    “你说小飞啊,哎呀,你十二岁那年让我假怀孕,然后抱回来的。抱了回来,什么来历也不说。现在你失忆了,他是谁我也不知道啊!”甄姑姑皱起眉头说。
    显然这对她来讲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
    不过自小陪着先皇后一路走来,哪有那么一帆风顺。她一辈子都步步惊心,也习惯了。
    “你,要看看他吗?快满三岁了。”甄氏迟疑道。
    “下次吧。”沈媛忙说道。“我确实很多事情都想不起来了。”
    说着起身,打算告辞了。
    这次见面整场对话二人皆神情平静、语气淡漠。
    虽然是自小养育她的姑姑,然而现在的沈媛实在酝酿不出太多的感情。
    何况皇家本无情。
    甄姑姑也随着站了起来。
    “我失忆这件事,你好像并没有太多心痛惋惜啊?”沈媛抬脚迈步,突然随意的说。
    甄氏:“失忆了,总比失心疯要好。”
    沈媛:“……”
    沈媛心道,难得难得,终于有一个和我有同感的。
    原来的沈媛做事看似确很疯狂,然而不这样,又如何能保住这条性命……命数如此,求生的人往往只能绝处逢生,但凡有第二个选择,谁愿意……
    忽又停住脚步看向甄氏,“你其实是我身边第一亲近之人。以后的路,如何看?”
    甄氏并未思索,毫不犹豫的道,“做你喜欢的事情吧,高兴就好。”
    沈媛收住脚转回身。
    “你要是不甘心皇位,想去争咱们就去争。你要是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那就继续当你的沈二小姐,侯府的四姨奶奶。不用怕。”
    反正我都陪着你。
    “要是想离开这里,咱们就走。隐姓埋名再换个身份过日子,也不是没有办法。”说到这里甄氏双眼露出兴奋之光,搓搓手,“其实我觉得,还是应该换个身份,找一处偏僻的小城,姑娘家,还是要正经找个夫婿嫁人……当然如果你要皇位,登基之后再找夫婿,自然更……”
    哈哈,又来了。
    沈媛尴尬又好笑的摸了摸鼻子。
    争皇位就是为了登基后能找个更好的夫婿吗?
    姑姑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这些年怎么没把那些老臣和白莲教众人气死呢?
    不过前面的话,沈媛听懂了。
    老侯爷等一干老臣想让公主就这样隐没于民间,从此隐姓埋名,安稳了此一生。既稳定了朝堂,也全了他们的忠义之心。
    白莲教的众人想让公主匡复正统,将白莲教发扬光大,为死去的义士正名立碑,当然公主上位之后,也为活着的谋取更大的利益。
    这些沈媛都知道。她对于他们而言,其实更看重的是公主这个身份。
    只有这位甄氏,她说,“你高兴就好。”
    这句话沈媛也听过。
    前一世沈媛做的很多事,以及做事的方法,妈妈都不赞同。不过她也会说,“你高兴就好。”
    沈媛突然伸手拍了拍甄氏的臂肘,柔声说,“甄姑姑啊,这句话从前我也听过。我知道你是为我好。”
    团子已在门口等候,主仆二人离去。
    走出好远,渐渐看不清背影。
    甄氏还倚靠在门口。
    她又叫自己甄姑姑了呀。真好!
    这个孩子……
    还说知道我是为她好,什么失忆了,我看是懂事了。
    甄氏抬手拭了拭被风吹红的眼角。
    从娘家出来沈媛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让马车慢慢的在街上闲逛。
    车夫也明白,好不容易才出府,逛上一逛也是人之常情。于是专挑了贵人们所喜的热闹街道。
    小团子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借着回门匆匆的母女相见,也只能说一会子话。再见也不知要何年月。还不如小阿团,一家人都在侯府当差……姑娘命苦啊!
    阿团抬眼看自家姑娘,沈媛正把马车的帘子卷起半边,一脸春光灿烂的摇着蒲扇欣赏街道两旁的热闹景象。嘴上还咿咿呀呀的唱道:好呀好春光呀,哥哥你呀,莫呀莫辜负……
    姑娘……可能是心里苦……
    街上的景色让沈媛目不暇接。
    街道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酒楼当铺绸缎庄,胭脂水粉首饰店。看得出百姓丰衣足食,很有历史上的盛唐之风。
    炸年糕,溜粉肠,捏糖人……沈媛支使小厮下去每一样都各买一点。阿圆两个手都拿不下了,脸上乐开了花。
    国泰民安呐。
    沈媛甚至心里开始想,若是真远走他方,改名换姓找一处村庄落脚,嫁个人,生一群孩子,估计能把甄姑姑乐疯了。
    反正自己应该是再也回不去现代了。沈媛默默的低头想,现代的那个自己,一定是死了吧。她妈估计也伤心死了。
    正想着,前面乱糟糟的有官府人马经过,左右百姓皆两旁避让。
    车夫忙赶了马车避到旁边小巷口。
    沈媛好奇的探出头,原来是羁押刑犯的囚车,里面坐一男子,囚衣褴褛、披头散发,看不出年纪。
    两旁民众指指点点。
    “是要拉去砍头示众的。”
    京城里砍头示众也不是没见过。
    不过还是很多人要看。
    “砍头!是什么人啊!”有人从后面钻到前排来。
    被挤的人有些不高兴,侧目看来人,是一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身后还背着挺大的箱笼。挤在人群中引起周围人的不满。插队嘛!
    外乡人啊,就是见识少。
    “是江洋大盗,专杀读书人!”有人故意吓唬年轻人。
    “哇!真的?”读书人脸吓的一白。
    胆子真小,说话人嗤笑。
    “不要胡说!”旁边又一百姓凑过来。
    “这是王大学士……”
    “翰林学士,禹州司马……”
    “怎么落得要杀头的田地?”
    “宦权当道啊!”书生顺口接话。
    “呀!不要瞎说!”周围的人迅速散去,生怕被人误会与这书生为伍。
    书生却并没有再多停留,转身淹没在人流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尚滇坐在囚车里,突然大声喊道:“宦权当道,宦权当道啊!”
    杜甫啊,沈媛心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