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宠娇妻无底线》第460章

田宠娇妻无底线最新章节目录
   后来等他们知道,这雇佣他们的人就是梅晓彤,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至此死心塌地不提。
    ※※※
    安华皓这边回了荆县,自家院子都没进去,先去了杜太医家。本是想问杜太医,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对梅晓彤不利,才不让她跟着到县城来。
    没想到杜太医眼睛一翻:“她要是跟来了,只怕还要跟着你去州府才放心。如今这州府全是要参加秋闱的考生,连落脚都困难。还要跟着你提心吊胆的,你忍心啊?”
    没等安华皓回答,杜太医就气呼呼的道:“就算你忍心,老夫也不忍心!就你要考试啊?我给她布置了那么多功课,她也要考试啊!跟着你去不是整天就围着你转了?那不是荒废她的时间么?”
    “再说了,你一个大男人了,自己去自己回,少婆婆妈妈的!”
    安华皓哭笑不得,自己只是问了一句,倒招了杜太医这么多话。
    不过杜太医说的也是,听说每年秋闱,不仅考场内考生受折磨,这在外面陪考的也不好受。
    再说了,州府人生地不熟的,他在考试的时候,晓彤一个人,他也不放心啊。
    倒是齐夫人,见杜太医这么说安华皓,心疼了。
    忙解围:“好了好了,这孩子两个月没见,你咋开口就没一句好话?”
    转过脸又跟安华皓道:“你快去洗把脸,一会就吃饭。你也别回你那院子了,就在这边住一宿,你师父还有些话交代你,明儿个一早你就上船。”
    安华皓只能答应,又出去跟杨宗保说了一声,让明儿一早来接他就行。
    到了晚上,果然杜太医交代了不少他打听来需要注意的事项,又给了他一个地址:“你到了州府后,也别去客栈了,那地方现在肯定已经住满了。到我方才说的这个地方去,那里是你师伯那边一位师兄名下的一个小院子,不大,也就一进。”
    “我已经让他送信过去,让好好收拾过了,也有人守门,还有婆子专门做饭。离考场也近,最是便宜不过。”
    安华皓心中感激,知道杜太医这是事事都为他考虑到了。
    “行了,你那黑脸感动跟不感动也没啥区别了,就别浪费表情了,睡吧!船已经给你订好了,明儿个还要早起呢!”
    杜太医挥挥手,出门前到底停住了脚步:“好好考!要是考不中,就别回来了!”
    安华皓好好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就神清气爽了。
    吃了早饭,拜别了杜太医和齐夫人,被塞了一堆杜太医自己做的各色药丸,什么晕船的,什么防风寒的,什么开胃消食,什么解酒的,五花八门。
    安华皓出
    门,杨宗保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
    两人到了码头,果然就有人来问,得到答复后,将两人迎上船。
    安排的房间也是舱上的,虽然不大,可收拾得干净利落,住两个人是足够了。
    这条船上,除了安华皓,还有两三个也是去赶考的学子,第一天还跑到安华皓这边说话,第二天就晕船晕得喝水都吐了。
    安华皓送了两颗晕船的药丸过去,杜太医出手,那必定不凡。
    晕船的两个学子立刻就止住了吐,等到下船的时候,就几乎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下了船,两个学子千恩万谢,知道安华皓还没定客栈房间,就极力的邀请跟他们一起住。
    他们早早就几个人一起包下了院子,多挤两个人也无所谓。
    安华皓只说自己有住处,才好不容易推辞了。
    到了杜太医说的地方,果然是一进小院,闹中取静。
    打扫得干净,色色都齐全的。
    一对老夫妻看着房子,看到安华皓和杨宗保到了,没一会就烧好了热水,整治好了饭菜。
    等到安华皓这边安顿好了,才出门去找长青书院的那几个交好的同窗。
    杨宗保早就知道他们住在哪个客栈,直接带了过去。
    那个同窗见到安华皓也松了一口气,这样看就要考试了,安华皓回了乡下还没赶到,他们就怕安华皓赶不上,这一错过就又要三年了。
    如今亲眼看到他,也都放心了。
    几人寒暄了几句,安华皓才知道,果真是,这青州府如今热闹的很,客栈都住满了,还有不少的人家也将房间给租了出去。
    还陆续有不少学子会赶到,到时候只怕有的人都没地方去住,只能到城外的庙里借住。
    就这些长青书院的同窗,来得不算迟,也没订到什么好房间,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闹腾得每天想温习下书都不行。
    安华皓一听,倒是大方的邀请这些人到自己住的院子里来,不说别的,安静。
    也没外人打扰,一起温书,互相探讨一下是再好不过的。
    大家都知道安华皓的为人,不是那等只嘴上说说的,既然开口了就是真心邀请。
    不过大家都有分寸,知道这院子也是安华皓借住的,只说白天来温书,晚上仍旧回客栈去。
    客栈虽然闹腾些,可也有好处,各种小道消息来源多。
    几人约定了,因着白天多了人在这边温书,杨宗保在外面走南闯北的,多么精明,晚上就封了五两银子给那看房子做饭的老俩口,让他们白天多准备些饭菜,这算买菜的钱。
    那老两口没想到还有这个外快赚,喜得见牙
    不见眼,没口子答应了。
    每日整治干净的饭菜,吃得那几个同窗又是感激又是不好意思,商量了以后,硬是封了个红包,凑了几两银子算是交的伙食费。
    安华皓本不在乎这点银子,可也知道这几个同窗的脾气,都不是那占人便宜的。
    只一笑收之。
    很快就到了八月初九,秋闱开始。
    这秋闱一共三场,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和八月十五三场,每场三天。
    如今八月白天虽然还热,可到了晚上,也夜风就开始转凉了。
    又怕考生们携带小抄作弊,这考生身上还不能穿夹衣。
    梅晓彤早就打听过,李婆子也有经验,所以早早的就给安华皓带了几件单袍,晚上冷还能多穿几件,也免得受凉。
    还准备了油布,这是怕万一刮风下雨,也好挡一下风雨。
    每个考生吃食自备,因着天气炎热,也不敢带饭菜进去,不然一天就馊了。
    大多是带干粮进去,对付几天。
    那小院的老俩口里的婆子,做得一手干烙饼,倒是省却了安华皓的麻烦。
    加上安华皓还带着自己做的菌菇酱,又带了二两茶叶,还有小号的红泥小风炉,一个小茶壶,打火石和一小筐木炭。
    进了号间后,有专门放置风炉和茶壶的地方,可以煮点开水喝。
    本来安华皓是没想带着自己,可梅晓彤却十分坚持,她问过了,那贡院准备的水,都在一个水缸里,谁知道那水缸洗刷干净没?
    这生水喝下去,万一导致肠胃不舒服可就一切都毁了。
    倒宁愿麻烦一些,也要避开这些可能。
    安华皓一听,说的有道理啊。
    也就不嫌弃麻烦的,将梅晓彤所列的单子上的东西都给备齐全了。
    排队进考场,安华皓本以为自己这样背着大筐算是夸张了的,可到了现场,前后一看,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天真了。
    有带着被褥的,有带着炒锅和油盐酱醋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不是来考举人的,是来考厨师的。
    还有带着小厮和丫鬟来,要进去的。
    大多是背着大筐子,毕竟要在里面住上三天两晚不是。
    手头宽裕的人家,这个时候自然更舍得,恨不得连家都搬进去,再自己进去伺候才好。
    手头紧的人家,也是尽了自家最大的所能,带上平日里都不舍得吃的白面烙饼。
    杨宗保将安华皓送到了贡院的门口,门口几个小吏,正在细心的翻捡,凡是有不合格的或者违禁的,一律都丢了出来。
    安华皓坦坦荡荡的任人检查,一面嘱咐杨宗保:“舅舅,你三天后来
    接我就行。”
    翻查了一番,安华皓没带任何不合格和违禁品,自然就给了号码牌子放行了。
    进了里面,按着牌子上的号码,找到自己的号间,还好,位置不前不后,正好在树荫下,太阳还晒不着。
    放下东西,安华皓先将风炉、水壶之类的放好,又将自己的号间洒了杜太医给的驱蛇虫的药,将笔墨砚台拿出来一一摆好,去打了一壶水来,然后静坐在号间等待着。
    时间一到,贡院的大门立刻就紧闭了,如狼似虎的护卫牢牢的守护着,外面的人休想进去,里面的人别想出来。
    号间里,考官们给每个人都发了纸张,然后就有考官拿着考试的题目慢慢的走过没一个号间,让考生看清楚了题目。
    整个贡院里,除了考官的脚步声,人人都屏气凝神,生怕漏看了题目上的一个字。
    等到考官走完一圈,就已经有人开始磨墨铺纸,开始答题了。
    安华皓却并不着急,先是将题目写在了草稿纸上,然后一边在脑子里思索着,一边手下也没闲着。
    先将风炉点燃,又将水壶里的水先倒出一点一会预备磨墨,剩下的全部坐在炉子上,等着水开的时候,就开始磨墨。
    墨磨好了,水也开了,将茶叶捏了两小搓进去,立刻茶香四溢,让人头脑一清。
    这茶香让本来巡查的考官忍不住眼神都飘了过来,更有那考生们,闻着这位味道就忍不住口舌生津,有那胆子大的,就探出头来,被考官给呵斥了进去。
    安华皓慢条斯理的将茶壶拎到桌上,才铺好纸,沉吟片刻后,开始埋头写起来。
    七里墩这边,梅晓彤算着日子,知道八月初九是秋闱的第一天,就悬着心。
    梅家人当初也曾供过梅永安科举,别的不知道,日子还是记得的,一家子从这天起,就都有些心不在焉。
    不管平日里大家怎么想的,可这个时候,都是想着安华皓能考上的,要是成了举人,那就可以做官了。
    这在七里墩,那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梅家的山货生意,以后就有了倚仗了,远了不说,以后石桥镇这里,他们就稳当了。
    李婆子更是天天在家念佛,保佑安华皓高中。
    当初梅永安秋闱她都没这么诚心过。
    倒是梅晓彤,过来一天也就回过神来了,安华皓考得如何,他们在七里墩再着急也没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