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娘子山里汉》正文卷第238章五两加盟费

福运娘子山里汉最新章节目录
   这天才吃罢早饭,旺婶子和冯六嫂就携手登了胡家的门。
    落座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老谢,她们传的可是真的?你那胡辣汤摊子真要转出去?”
    “就是啊,咋回事啊?还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谢寡妇清楚她们指的是什么,叹了口气,满面愁容,却不说话。
    旺婶子和冯六嫂面面相觑,瞧这反应……莫非传言是真的。
    “老天爷,你是不是糊涂了?知不知道村里多少人眼馋你家,那眼珠子都盯红了!”
    “生意恁好,你说扔就扔?咋想的!”
    两人左一句右一句说个不停,因为她们是真想不通。
    自胡家摆摊做生意以来,说啥话的都有,归根到底还不是嫉妒人家赚了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原以为这次又是小人造谣,没成想是真的!
    她俩又不是没去镇上看过。整个居庸镇,就数镇南地旺,而整片镇南,单数胡家生意最好。
    虽然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大买卖,但对庄户人家来说,跟守着座吃喝不尽的金山银山也没差了。
    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胡家放弃的理由。
    谢寡妇似乎被催逼不过,将满肚子苦水缓缓道来。
    旺婶子和冯六嫂听罢原委,齐齐痛骂曹家人贪得无厌不得好死,末了又捡些软话安慰谢寡妇。
    心里却叹息不止。
    胡家这好不容易转了运,咋就碰上这种糟心事了。
    谢寡妇摆摆手,示意自己已经想开了。
    “反正不管咋着,我们家是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但不代表别人不行。我和良子合计了一下,有人愿意学的话,只需出五两银,包教包会。”
    “当、当真?”
    “自然是真的。”
    冯六嫂男人在工地当工头,虽说收入微薄,但还算稳定。
    再加上有胡家倒摊的先例在,她觉得做生意还是不太牢靠,因而持观望态度。
    旺婶子却是心动了。
    就是这五两银子……
    谢寡妇看穿了她的想法,就道。
    “我家摊子上生意有多红火,你们心里都有数。而且这学到手可就是自家手艺了,以后天长日久、受用不尽,传儿传孙、辈辈无穷,五两可一点也没多要。”
    谢寡妇是照着季原话说的,有些拗口,不过管用。
    旺婶子听罢,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心,立马坚定了起来。
    “我也不瞒你老谢,我家啥情况你也清楚,俩小子都等着娶媳妇,光靠旺民到处跑着接些散活,啥时候才能攒够?也不总有人盖房。”
    旺婶子早就想做点小买卖了。
    卖别的自是没信心,但胡辣汤和油条有多受人喜欢,她是亲眼见过的。
    “要是你家还做着,我是万不能打这个主意,既然你家现在……所以我想……”
    旺婶子吞吞吐吐,说到底,她还是有点怕谢寡妇心里会有芥蒂。
    毕竟好好一门生意,就这样拱手让给别人,心里哪会好受。
    谢寡妇若说不难受,那是假的,但再难受又如何?自家惹下的孽债,怨不得别人。
    “谁做不是做?我还宁可是你。不过有些话我得跟你说在前头,现在即便学好了去镇上摆摊,也不可能再做独门生意了,光曹家就是一家,万一后面再有要学的……不然我们也不会只收五两。”
    旺婶子被她这样一说,顿时有些紧迫感。
    独门生意她是不想了,要不然也轮不到她,她是怕后面学的人多了……
    谢寡妇拍了拍她的手:“你放心,也不是谁都会同意的,不过你的话,肯定没问题。”
    旺婶子松了口气,想早点把事落实,就拉着冯六嫂起身:“我还是得回去跟旺民商量一下,晚些时候再来找你。”
    谢寡妇应下来。
    才将两人送走,不多会儿又有人上门,话里话外也是打探胡辣汤摊子的事。
    谢寡妇就把先前跟旺婶子和冯六嫂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整个上午,来来回回,前后送走几波。
    谢寡妇自己都没想到,仅仅传了点风声出去,竟会惹得这么多人出动。
    女人八卦的威力不容小觑,才一天时间不到,村里该知道的,差不多全知道了。
    翌日,上门的就更多了。
    有处的好的,像高婶子、许二嫂。
    也有处的一般的。
    最稀奇的是,连麻六姑和苟剩婆娘也腆着脸来问。
    眼看阵仗越来越大,谢寡妇坐不住了,跑去找季支招。
    “丫头,这可咋整,人太多了!”
    “人多不好吗?”季故作不解。
    “那、那要是全村都去镇上卖胡辣汤,卖不出去可咋整?”
    “做生意都讲究个银货两讫,咱们收了钱,把他们教会,至于他们卖不卖的出去,生意好不好,就不是咱们能操心的了。”
    “这……”谢寡妇面露为难,“到底是一个村的,谁家钱也不是大水淌来的,咱不能坑人家。”
    季终于忍不住了,扑哧笑了出来。
    “你瞧好吧谢姨,这些上门的人当中,十个里面,未必能有一个愿意掏这个钱,大多数都是凑热闹罢了。”
    “不能吧。”谢寡妇不信,“我看一多半都挺心动的。”
    “心动归心动,距离行动还远着呢。我问你,她们是不是还要回去找家里人商议?五两银子,搁寻常人家可不是小数目,虽说咱们之前挺成功的,但村里人大都没做过生意,不能确保他们十拿九稳的赚钱,还要让他们先掏钱……”
    听她这么一说,谢寡妇又开始担心,别弄到最后,一个人都没有。
    季摇头:“那不会,总有胆子大的,不那么保守的,咱们等着就是。”
    确实让季猜着了。
    那些动了心的的,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家商议,结果家里人一听要先掏五两,立马就歇了心思。
    接下来婆媳对骂、妯娌扯皮、夫妻大战的戏码,多家轮番上演。
    闹得不得安生之际,就有人忍不住心生埋怨都是乡里乡亲,开口就要五两咋好意思的!一两还差不多。
    这话传到季耳里,也是听听就过。
    就算她把价格定成一两,也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能收五钱。
    她要是收了五钱,恐怕还会有人逼问,怎么就不能免费。
    人啊,最怕就是该谈钱的时候谈感情。
    明码标价、愿者上钩,多简单的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