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的幸福生活》第六十八章大丰收

汉末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目录
   二月下旬,天气晴明,天空开朗,王石家后院的大部分果树都开花了,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引来无数的小昆虫,野蜂子、蝴蝶扎堆,在花丛里飞来飞去,嗡嗡乱叫。
    时不时一只野蜂子落在头顶上,虽然王石不怕,但总觉得有些腻歪,所以这几天,王石都不敢到后院去。
    前两天是寒食节,对这个节rì,王石心里很是腹诽。
    传说net秋时晋国有个介子推,此人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的时候,割大腿肉给重耳充饥。等到重耳重掌大权,介子推却与老母亲归隐山林。重耳就不干了,一定要介子推出山,要好好的封赏介子推。但介子推这人也是个死脑筋,就是不下山。重耳一气之下,放火烧山,想把他给逼下来,介子推也硬气,面对死亡,也不为所动,结果和老母亲一起被烧死了。
    重耳很悲伤,把这母子俩厚葬之后,下令烧死介子推的这天全国禁烟火,家家户户不许烧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一般盛行于三晋大地,也就是并州一带,不过北地郡挨着并州,所以王家村也过寒食节,不过王石却不管他什么寒食节,冷饭他可吃不惯,照样吃热食。
    照理说,这两天就该是清明节了,不过王石问了老村正,现在还没有这个节rì。
    没有就没有,不过也罢,但清明粑是一定要吃的。
    这不,正是晌午,小平子和潘凤上学还没回来,王石一个人正偷偷吃独食,狼吞虎咽呢。
    “不行,得留点!”
    王石眼看筲箕里面只剩下七八个了,连忙收手。
    自己吃肉,也得给潘凤和小平子留点汤才对,要不然别人知道了,还不说王石虐待儿童?!
    不过想想潘凤的胃口,王石瞅了瞅剩下的七八个,脸上一愁。
    “干脆一口气吃完,再给他们做得了。”
    想到这,王石一口一个,几下把剩下的全吃光了。
    吃完清明粑,王石心满意足站起身来,还揉了揉肚子。
    转身进屋,拿了个篮子,王石走出院门,来到塘子边。
    微微net风吹拂,像小姑娘的手,在抚摸着脸一样,柔柔的,很爽。四五亩大的塘子,在net风里波光粼粼,碗口大的荷叶布满了大半个池塘,可以想象,等到四五月间,满塘子的荷花争相竞艳,那又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沿着塘子,王石走进地里。
    去年,王石行商走后,老村正他们就帮王石的地里全都种上了土豆。经过一个冬季蛰伏,现在,满地绿幽幽的土豆蔓子,一眼望去,像块绿sè的地毯。
    田埂上,嫩的可爱的野草茂密万分,鹅儿肠丛中,一棵棵清明菜害羞似的躲着。不过王石火眼金睛,一下一朵,全给摘了下来。
    不到一刻钟,就摘了满满一篮子。
    返身回屋里,在厨房中叮叮当当忙了好一会儿,一大蒸笼新鲜的清明粑出炉了。
    也是王石准备完善,早前两天,就把米粉这些东西准备齐全了,不然哪儿有这么快。
    中午的时候,潘凤和小平子回来了,一看桌上的清明粑,小平子欢呼一声,就要去抓。
    王石一巴掌拍过去,虎着脸让他去洗手。
    潘凤正蠢蠢yù动,见了小平子的下场,立刻自觉,连忙也洗手去了。
    一顿清明粑,潘凤差点把舌头都吞进肚子里。
    小平子去年吃过清明粑,但潘凤却是第一次吃。第一次吃这东西的人,谁不竖起大拇指赞一个好字?更别说吃货潘凤了。
    下午小平子和潘凤又要去上学,王石就让他们顺路,给老村长家带一些清明粑去。
    rì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就三月初四了。
    这天,是三月的第一个巳rì,上巳节。
    上巳节是这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节rì,而且历史渊源,论语里面就有描述。
    “暮net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起初的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上古时,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王家村这天也很热闹。
    先是老村正和村里的老巫师组织了祭拜高禖的祭祀活动。
    然后家家户户都来到河边,洗脚的洗脚,洗衣服的洗衣服。大家说着话,谈天说地,兴高采烈的,很是热闹。也有些小伙子,扒光了上衣,露出结实的肌肉,强忍住暮net河水带来的一丝寒冷,在村里小姑娘面前晃来晃去,希望能勾引住一个姑娘,成就好事。
    据老村正说,有的地方还盛行‘会男女’这种活动。
    王石不明就里,细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会男女’就是野合。
    小姑娘小伙子相互看上了,就躲在野地里,你来我往,杀的昏天黑地。王石心下羡慕,讨老婆的心思愈强烈起来。不过村里的姑娘王石没看上眼的,所以只能强自按捺了。
    上巳节一过,天sè突然变坏,连续下了五六天的绵绵细雨。
    都说net雨贵如油,但连续好几天,也特别让人郁闷。
    王石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因为只要一出门,保准满腿的烂泥,怪不爽的。
    net雨过后,整个王家村立刻被绿荫环绕,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植物都长大了许多。
    雨后艳阳高照,家家户户趁着好天气,都开始收获土豆了。
    王石家的六亩地土豆,如果一个人干的话,恐怕太耽搁时间,于是干脆就拿出钱来,请人帮忙。村子里好些人都眼热,宁愿自家的不忙收获,也要把王石的工钱拿到手。
    所以,虽然王石家土豆面积不小,但在大家伙一起努力之下,一天就搞定了。
    收获完成,所有的土豆堆在王石家院子里,一个个碗口一样大的巨型土豆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
    老村正让人一秤,居然有五万多斤!
    这可把一干村人吓了一大跳。
    六亩地,总产量五万多斤,那不是说亩产都过八千斤了?
    对于这个数字,王石心里早就有底。
    两千年后的世界,试验田里的土豆产量亩产能过一万斤。而王石家种植的土豆,品种跟后世一样,经过空间的优化,甚至更好,再加上土地有灵泉的滋润,如果达不到仈jiǔ千的产量,那才没道理了。
    这还是因为王石没有仔细侍弄,任其自生自灭的缘故。如果jīng耕细作,恐怕绝对会过一万斤,比后世的试验田,产量都要高。
    王石家六亩地总产量五万多斤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飞遍了整个王家村以及附属的村落。
    人们哗然。
    尤其是那些新加入的村民,更是惊骇万分。
    但惊骇过后,就是狂喜!
    这样高的产量,以后还会饿肚子吗?不会啦,永远不会啦!即便自己家土豆的亩产只有王石家的一半,收成一年,也能抵得上以前的数年,甚至十年!
    不过还要交税。
    这是王石跟李老和老村正早就商量好的事儿。
    “这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李老当初这样说。
    王石早先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要村民们交税,但李老却强烈反对。他说,除非永远不交税,千年、万年都不交税,否则如果不在初期制定好规矩,以后会有大麻烦。
    你给人们种植高产作物,人们感激你。但如果不一开始就定下交税的事儿,等到他们习惯了,到了需要的时候再来要他们交税,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强取豪夺,就会因爱生恨。对他们的恩德有多大,就会产生多大的恨意。
    王石不是蠢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差点吓出一声冷汗。
    于是,在王石和老村正的牵头下,村委会作主导,由李老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政策。
    五取一的税率。
    也就是说,每收获一百斤土豆,就交二十斤税。
    这个税率,对于现在而言,是很低的了。虽然朝廷规定的土地税只有三十税一,但其他的人头税(算赋、口赋)、力税(徭役)等等苛捐杂税以及地方官私自设立的一些税收项目,加起来,至少是王家村税率的几倍。
    而王家村只收这一种税,其他的苛捐杂税一概没有。
    王家村现在的收成,是其他地方的数倍、数十倍。收成比其他地方高,税率又比其他地方低,所以此消彼长,五税一的税率,根本就不算什么。
    正是因为这样,村民们大部分都没有反对。当然,也有一些浑人,不明白其中的就里,开始还撒泼,不过老村正一顿喝骂,立刻就安稳了。
    三月中旬、下旬,整整十几二十天,整个王家村、附属村落,都在热火朝天的收获土豆。
    到了四月初,将收上来的税收一算,居然有过一千万斤!
    单单王石一个人,就交了一万多斤的税。其他每家每户,少的也有七八千斤,多的比王石都多。毕竟,王石只种了六亩地,虽然亩产高,但抵不住人家十几二十亩,三五十亩这么种。
    尤其是村外平原上,新来的村民,当初就使劲的种,每家每户,几乎都种了过二十亩的面积,有的甚至种植了五六十亩。
    王家村及附属村落,总共五千多人,一千户出头,每户平均上交一万多斤,总计就过一千万斤!
    一千万斤的土豆!
    堆起来,真真就是几座大山呐!
    村里原先修建的十几个仓库,却刚刚装下。今年还要种植红薯、玉米、小麦等作物,还要收税,所以仓库根本就不够用,于是老村正立刻动人手,再次大兴建设。
    对于这一千多万斤土豆,老村正看的爽,但事后又忧虑起来。
    这么多的土豆,根本吃不完,放在仓库里久了,要么芽,要么就烂了。所以必须想尽办法,要么用最好的办法将其保存,要么就以最快的度将其出售。
    不过王石却没什么担忧的。
    当初与甄亮相约于暮ne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