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七百三十二章征起适遇风云会9[2]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节炎等症状始终困扰这驻守当地的唐军将士,更别说外来自移民和归化人的水土不服适应周期。
    在适宜的季节过来烧杀抢掠一番满载而归是没有问题,但是长久的入驻其地,就需要相当的恒心毅力和后勤支援。
    但是当地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物产,足够让先期进入北天竺屯守的军民,依靠简单的农艺和种子改良,创造出一年两获甚至是三获的成果。
    穿过东吐火罗的粮道再次回复通畅后,很长一段这些荒凉的山谷间几乎是人声鼎沸。充斥其间坐满各族移民和工具南下的大车。和满载谷物和其他农产品、经济作物北上的商队,首尾相闻不绝于耳。
    来自北天竺的粮食,不但供给战后的拔汗那诸国有余,甚至还输送到了河中,作为二线的地方储备,然后经过初步加工后。再转运到满地饥荒的呼罗珊地区。
    。。。。。。。。。。。。
    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荒芜的伊朗高原中央盆地边缘。因为山脉的融雪而行程了大大小小的绿洲,又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耕耘和建设。人工改造的高原水利和灌溉设施,终于将这些绿洲,绵连成一个狭长的农业灌溉区。
    位于这片狭长地带中最宽阔的东部的刺夷城,无疑就是这片人口聚集的农业区内,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因此这里在一千多年后,也成为了独立的伊朗王国的首都。
    在此之前,帕提亚人开始,古代波斯的后裔,在这片地区建造了大量依山而立的城堡,作为自己的家族聚居地,这里山势陡峭,高峰连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
    这些地势险峻的地方,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进攻,因此崎岖的山地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大本营,历史上最盛时,在这个地区同时拥有几百个较大的城堡和市镇。
    他们依山作寨,凿岩为室,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在靠近商路的地方扮演强盗或是保护者的身份,遇到强大的外敌,则收缩会山脉中的城堡,可以坚持上很长一段时间。
    除了地势险要之外,少数大城堡还繁华富足,“储粮甚多,兼有酒蜜”,引山泉水环之,四郊广辟果园,间以花圃,形同一座山中城市。因此这也曾经是是阿拔斯王朝在东部,寄予厚望的兵源地和防线。
    但在唐人的石炮和车弩投掷的火器和爆炸物面前,他们世代凭据的坚固城垒,就像是火烤的鸡蛋壳一样脆弱,自从少数试图庇护战败的阿巴斯军队残余的城堡,被军属神机营变成山中殉葬的火堆之后,这些山中人的抵抗意志,就像是春天的冰雪一样消融无踪。长老和城主们的身影,争先恐后的出现尼普谢尔城的觐见队列中。
    作为统治权的宣誓,一只夹杂着大量随军工匠的唐军部队,也正是进入山区,最终停留在一处绵延起伏的高地上。
    而唐军选中的这个基址,也是来自那位位高权重大人亲自指定的方位,也就是后世用恐怖和暗杀统治当地,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传说中,阿萨辛派的大本营兼发源地“鹰巢”——阿拉穆特堡,当然这回所谓的伊斯马以派,还没从什叶派里分裂出来,更别说其中的激进派分支阿萨辛集团,这里也只是荒芜的山顶和零星猎户山民聚居的小村庄。
    但是任何少有军事常识的人,到了这里都会发出应有的惊叹和恍然大悟,以及对某人不可思议的先知先觉,不由自主的崇拜和敬意。
    这个据点的位置实在太好了,足够让驻守的唐军,从这里居高临下视野良好俯橄群山,轻易用弓箭和投石器,监控和威胁大多数通往山外的要道,并在恰当的时候出兵袭击山脚下的绿洲平原,更别说还有山后可耕可牧的大峡谷,用作屯兵积谷之用。作为进攻者,在山道上能够展开的空间和投入兵力,却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在勘定测绘了最初的基址之后,大量征发来的当地居民紧随其后,为唐军提供劳役和输送,这是他们从唐军的铁蹄下赎买自己的代价。
    他们按照家庭财力和青壮年的比例,纷纷牵挽着驴骡,或是合力担负着大块的条石和原木,一点点的挪动在山道上,向山顶台地的最终目标前进,
    在台地的侧后方,被群山所遮蔽的旷阔高山谷地中,无数忙碌的身影,开始山上的建设工程,
    足够的海拔高度和良好的视野,也足以让这处高山堡塞,成为后续扳臂信号机的重要中转站。当然作为代价或许很多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山中老人的传说了。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