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六百六十九章终末之音[2]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的话,他也也会成为历史上的第五代哈里发。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并不算长,却大大托张了国家的版图,兵临君士坦丁对岸将拜占庭人逼迫的纳款求和,而取得‘赖士德“的称号(公正英明之人)。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是个妹控,终身不许自己的妹妹嫁人,并以此为由剪除了如日中天的伯克迈尔家族。
    而他的儿子麦蒙,更是领导了阿巴斯王朝最鼎盛的时代,也是伊斯兰文化的黄金时代。
    麦蒙在位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建造了名为智慧宫的大型学术机构,。由众多图书馆、研究院和翻译馆组成,是继被焚毁了的“亚力山大图书馆”之后最大的学术机构。
    为了搜集珍本和校勘写本,麦蒙先派翻译家萨拉姆到君士坦丁堡拜占廷皇帝宫廷重金索取希腊语著作珍本,后又派侯奈因遍访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征集古籍。智能馆的图书馆收藏有希腊语、古叙利亚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奈伯特语、梵语、阿拉伯语等有关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及语言学的原本和手抄本数万册,为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
    从君士坦丁堡和塞浦路斯搜求到的古籍,都被运到巴格达,收藏在智慧宫内。当时的巴格达成了汇集古典文化的海洋。
    作为有史以来最重视知识和文化的哈里发,他不惜用重金通过各种渠道求取各种知识和书籍,甚至创造了用等重黄金获取书籍的神话,因此这也是被称为“百年翻译运动”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阿拉伯的学者们翻译了希腊各个学科的最重要著作,重译了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翻译了毕达哥拉斯的《金色格言》和希波克拉第与格林的全部著作,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
    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科学典籍中的全部重要著作和大部分较次要的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幼物志》、《论灵魂》、《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问题篇》等等;柏拉图的《政治家篇》、《法律篇》、《国家篇》、《智者篇》、《辩解篇》、《蒂迈欧篇》、《斐多篇》、《高尔吉亚篇》、《普罗泰戈拉斯篇》、《斐德罗篇》、《斐利布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等;玻菲利的《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导论》,毕达哥拉斯的《金色格言》及有关音乐的论文,此外还有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各篇译作。格林(盖伦)的《解剖学》(7卷)、《小技》等全部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和保罗的大部分医学著作:获奥斯科里的《药物学》、《医典》;托勒密的《天文大集》、《四部集》、《地理学》、《光学》等;阿波罗尼罗斯的《圆锥曲线》、《比例截割》、《有限极数》等;欧几里徐的《几何原理》、《数据》、《现象》、《光学》、《论音乐》等;阿基未徐的《论球和圆柱》、《圆的测定》、《论平面板的平衡》、《论浮体》、《定律》等等。
    这场历时二百多年,地跨亚、非、欧广大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翻译活动,对于古典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的文艺复兴,也基本是建立在重新引进这些仅存于阿拉伯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
    但在这个时空,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哈伦的身死,间接的埋葬在了这个无名的新土丘之下。
    。。。。。。。。
    我们终于离开了这个国度,虽然从君士坦丁大帝开始,就对这个古老的国家,充满了兴趣,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无论出使多少次,都觉得对这个国家了解的是在太少。
    这次我们选择,从陆路上回到君士坦丁,带着大量馈赠的礼物和随从,以及大量同行的商人,因为从中国到波斯的大陆公路,已经变的畅通无阻了,塞里斯军队正在全力进攻阿拉比亚人的腹地。
    这不由让我产生了另外一些担忧。要知道,塞里斯帝国仅仅是用一个边防军区的力量,进攻阿拉比亚人半个国家。
    他们对漫长的后勤线的保障和运送能力,让人震撼而吃惊不已。我曾经庆幸的是他们离罗马足够远,远到到两国只能通过漫长的海路来保持联系,而缺少纷争的理由。
    但是这一刻我也不确信了,或者说,自从他们将公主嫁到可萨人的国家后,这个距离就被大大的缩短了。但不过怎么说,我们的出使还是达到了部分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们从长安出发向西,穿过了无数繁华而富庶的城邑,越过连绵山地和高原,跋涉过广阔的草原和隔壁之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走出他们的腹地,到达位于西北边陲的行省。
    无论是撒马尔罕还是布哈拉,或是沙布里赫,从咸海流域到里海南岸,无论是索格底亚还是吐火罗,这些古老的王朝发源地,生活在当地的无数部族和地方城邦,都变成了塞里斯帝国保护下的臣属,而在这些地区的主要道路上,塞里斯军人和商人的身影则总是出现频繁的。
    为了统治这些地方,塞里斯人甚至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从国内迁移了大量的臣民和部族人口,光是在我行进的道路上,就至少遭遇了大小十几只正在迁徙中的部落,其中大部分都是向西。
    随着他们的足迹,塞里斯人的语言,塞里斯人的习俗,塞里斯人的生活方式,各种带有塞里斯人印迹的事物,充斥着当地人的日常之中。他们甚至热衷的学习塞里斯人的文学和诗歌,以便参加塞里斯统治者选拔官吏的地方考试。
    各种肤色、眼睛、头发和口音的民族,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的出现在塞里斯边疆公民的序列中,其中很多是捐献了大笔财产,或是参加了军队立下功劳,才获得的身份,这不由让我想起古罗马时代的盛况。
    数量同样多的,还有战败而被集体贩卖为奴的外族人,他们也是道路上最常见的商品,从北方的斯拉夫人、佐伊人,到南方的印度人,魇哒人,从西方的阿拉比亚人、波斯人到东方的乌古斯人,他们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塞里斯人建立的农庄和聚居区内。
    从这一点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塞里斯人和罗马人还是拥有不少共同点的。
    边疆军区的长官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并盛赞了与罗马的传统友谊和共同利益,虽然地处边陲,但是他们提供的女人和食物,都是让人无可挑剔的。
    被被盛情难却的留下来好几天,在这期间向我们展示他引以为豪而令人难忘的军队序列,他管辖的这片区域,已经远远超过了帝国的阿非利加和地中海和爱琴海中的岛上及沿岸领地加起来的范围,或许也只有皇帝的家乡,大安纳托利亚军区或是小亚细亚诸行省才能与之相比。
    然后我们得到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塞里斯的西北军团刚刚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从阿拔斯王朝手中夺取小半个波斯故土,咄咄逼人的异教徒势力,将会被从东方的土地上重新赶出去。
    坏消息的是可萨人正在爆发内战,动荡不安的草原不再成为合适的归国路线,预定的北方路线不得不有所改变。
    我们被安排南下沿着他们征服和归顺的地区,穿过已经大部分降服的俾路支省区和莫克兰山脉,到达他们在印度西北部沿海建立的大型殖民地和三个保护国,从那里乘船越过波斯海和红海,前往埃及。
    清凉而咸腥的海风习习中,拜占庭使团团长小马略。斯塔图奥,放下手中的芦苇笔,看了眼写满日记的册页,全是用塞里斯纸装订而成的,质地绵韧光洁而耐久,不愧是众多海外贸易中最畅销的大宗产品之一。
    那位塞里斯人禁卫军总帅,不但熟悉《战术学》和《战略论》等一系列拜占庭内部严格传承的军事典籍,对帝国的军队构成和兵种序列,甚至是帝国的终极兵种,布罗艾诺福音骑兵,和秘密武器希腊火,也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如果不是坚信皇帝的近卫重骑兵和军官序列中,绝对没有类似的人种,他几乎要以为这位其实是在帝国高层服役过的,这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特别当这个遥远而庞大的东方帝国,都对罗马了如指掌,而罗马人还执着的沉溺在追逐过去的光辉中,对东方的强援却是一无所知的仍旧充满神秘。想到这里他就满心很不是滋味。
    。。。。。。。。。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的罗马内城,看起来依旧是一片安宁祥和的宗教之城,但是罗马的外城,那些古代建筑遗迹间,却遍地是正在营造的工地和市场,那些残破而精美的雕塑建材,被仔细的拆除和清理然后装船卖掉,无论是拜占庭人,还是法兰克人,都不乏大批这种古代遗物的追崇者。
    而在原地上重建起新的建筑来,通过连结港口的古代大道,繁忙新兴的城区正在崛起中。
    那些塞里斯人,正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重建这座城市,虽然作为教廷的罗马内城,已经没有古代帝政时期的辉煌,常驻人口不过五万,但是架不住那些教职人员都是颇有身家和地产的上等人,大小各处教堂里也不乏各地信徒供奉的财物和,再加上每年成千上万的朝圣和礼拜者,这个消费能力积累起来就一个相当可观的潜在市场了。
    而此时的欧洲,正处帝国破灭后的漫长黑暗中,无论是是物资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贫乏单调的可怜,因此就算他们手中坐拥大笔的财货和地产,却基本都是自足自用,基本没有多少花出去的机会。
    但是那些塞里斯人的到来,似乎大大改变了一切,他们不仅带来了名目繁多特色物产和新奇事物,更善于享受花样百出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管理下钱币和货物很快在这个宗教城市的各种新兴市场上迅速流通起来。
    虽然他们收刮的很厉害,但是他们善于经营和理财的本领,也是同样的高超,以至于在外来的影响下,很快有许多教堂和神职人员开始和他们进行,以改善自己单调无趣的宗教生活。
    虽然上职和圣座们的信仰依旧虔诚,但不妨碍他们衣袍的面料变得更加珍贵华丽,里子和内衬更加的轻柔舒适,袖口和领边的花饰更加的繁复精美,菜肴和饮料更加的丰盛精制。
    而来自各地的朝圣者,无疑也是生活风尚和新奇事物的最好传播者。通过庞大的地下黑市,各种名目伪造的圣物和宗教制品,大批量的从这里流往欧洲各地。
    还有塞里斯人的神奇医术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