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四百四十八章惊闻与求教[3]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茶,一边饶有趣味打量左近引种自南蛮果木藤萝,的这个人,我顿时倒了一声
    “微服私访怎么访到我家来。”
    “只是有些东西,还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
    除了紫衫乌璞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饰物的小白苦笑道
    “只好劳烦你了。”
    “阿月。”
    我唤了一声,正在和小白狼新长出来的尾毛做斗争的小丫头哦了一声,很快从身后抽出一块牌子插在地上,
    “一万钱一次。”
    小白楞了一下,念出声来。
    我赫然也看见,牌子上面还用彩笔,写着一万钱一次,伧的我猛然咳嗽了起来,小东西赶忙又将牌子另一面翻过来,赫然是“勿谈国事”四个隶书黑色大字。
    “看见没有,我不是早说过,做天子的要有自己的决断,国家大事之类的,就不要拿来烦我。”
    我摊摊手道
    “一个枢密院就搞的我一屁股的麻烦,到现在还在收拾。”
    “也不是什么,只是一些家务事而已。”
    小白也不生气,笑眯眯的看着这块墨迹还十分新鲜的牌子,伸手摸摸了,又揩在袖子上。
    “什么家务事。劳您亲自上我府上来”
    我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一个是立储,一个立后。而已”
    “我靠。”
    我无语了,还真当我家是你李唐皇家的居委会了。
    “收费。收费。”
    旁边小丫头已经唯恐不乱的叫了起来,被我瞪了一眼才把头扭到一边,用小白狼的尾巴茬子,画起圈圈来嘀咕。
    “就算阿哥也不例外的。”
    主要是有人开始用立储和封后的事情,在朝议上大作文章,给皇帝陛下造成相当的困扰,但是这些人的理由都相当充分,也很正当,立储有利于国柞稳定,册封皇后可以定鼎内宫,为国表率,因此而且很是吸引了一批新晋和破格提拔的官员,奔走左右摇旗呐喊,皇帝甚至都不能公开罢斥或者处罚这些人。
    因为不论背后动机如何,至少他们的行为是名正言顺的,广进言路的新政,也不可能开倒车,公然打自己的脸,而皇帝暂时还需要其中的大多数人来维持朝政的运转,这也是大换血后的另一大问题,或者其中许多人的在朝中的根基和经历不足,仅仅纯粹是希望在拥立之功上博取一些好感的政治投机而在推波助澜。
    但是身为皇帝的小白,虽然在立储上心中早有人选,却不希望奉节王重蹈前代人的覆辙,因此很有些纠结,再说正当壮年欲有做为的皇帝,这么搞多少有些托付身后的味道,心里也多少有些不是个滋味。
    而封后,更是以大麻烦,独孤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正妃,出身北朝后族名门,无论家世教养都众望所归,但是沈惠妃却在皇帝身边服侍最久,深得君心,还生了皇帝最宠爱的皇长子;独孤贵妃没有成年的儿子,而沈惠妃则是出身寒门,再加上曾经陷敌,多少有些妨碍。
    这时候,又有人跑出来添乱,举荐杨贵人,杨贵人算是杨太真的族侄女,还是当年太上上皇给特意指配的,论家世在前两者之间,还有一个较大的儿子。
    这两件事看似偶然,其实背地里又纠缠在一起,再加上两人各自代表的庶族和门阀背景这下,连那些宰相们,都要避嫌不敢发表意见了。
    “我靠,宰相都不好决断的东西,你拿来问我,不是把我架火山烤么。”
    我觉得我现在应该是一头黑线,
    “轻议立储,众口铄金啊,嫌我麻烦不够多么,我还想多逍遥几年。”
    “老大。恩容若啊。我就喜欢你的直言不讳啊。之前多少为难事,都被你一语见地的点出来,再帮我一回又如何。”
    小白有点低声下气的婉求道。
    “这会帮出问题和麻烦来的,我最讨厌麻烦,而且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牵扯不清的麻烦。”
    我还是敬谢不敏。
    “你知道现在多少人忌恨我忌恨的要死,上次那群家伙差点就把我全家一锅端了,连我家房子被拆了,到现在都没修好。你就饶了我吧。”
    “那真是可惜了。”
    小白也毫不意外,的放下茶盏,转身招呼走人。
    “喂喂,你往哪里走啊。”
    我突然觉得有些不对。
    “当然是走大门了。”
    我靠,皇帝直接从我家大门走出去,还让不让人过日子了,不管随后发生什么事情,都与我脱不了干系,这简直是绑架民意啊。
    “算你狠。”
    策后比较简单,太子小白拜访我府上本身就说明一个态度,老子本来就是不是什么高贵门第出身,沈夫人恩沈惠妃可是长期寄养在我家的,虽然没有公开露面,但也参加过女营的内部活动,许多人都认识她,也很有些好感,这是一个重要的资本,因为长安城中许多人家包括一些公卿之家,是依靠女营的帮助,才骨肉团圆或者破镜重圆,获得新的生活,这是一个潜在的人缘和助力。
    “好吧,我们讲故事吧。”
    “恩讲故事。”
    “我好象和你已经说过,从前有个蛮族统治大多汉人的国家,叫大清,。”
    “就是那个用修书加文字狱,断绝华夏宗嗣,两百年不知华夷,只知奴才的大清么。”
    “不错,话说某代大王康熙,以少年之身诛权臣,定三藩,自称盛世,寿数且长,生数十子,成年者十数人,皆有身后背景。”
    “两废太子,圈禁王长子,期间血雨腥风,难以言述,宰辅勋贵,亦难幸免。人称九王夺嫡。”
    “四子除尽众兄弟而即位后,痛定思痛,决定让储位虚悬,以避祸端。为定国内人心又。”
    “金匮留诏!!。”
    “没错,就是这东西。”
    “这样他就大可以生前不立储,留诏秘密指定一个人选,由三公宰辅监督下封存起来,以备万一。”
    “别告诉别人是我教的。我不想骂名千古”
    “这样,就算谁当了皇后,生前也不好做些什么的了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