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四百二十五章尘嚣落定须静闲[3]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等措施,严禁私伐大材,当然官方的说法,是为了营建宫室而封存的,由推广由煤炭替代柴草的计划,
    “杜工部去了云阳。”
    杜佑走进来,站在我身边轻轻的说道。
    长安附近的河渠水利基本修缮完毕后,卸下监理之职的杜甫并没有请闲下来,最近又变身热心的教育家,开始拿了我牵头拉的助学赞助,奔走招募贫寒的士子,推广一种流民大营、还乡团、军屯点内部特有教育方式。
    两斗糜子,认五百个字的流动学堂,黑板就是抹白灰的石板加工废料,粉笔用炭条代替,笔和纸就是沙盘和树枝,在露天席地而坐,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或许会被破例请进唯一像样一点的祠堂,甚至点上珍贵的油烛,一切都很简陋,这就是大规模巡回普及教育的现状,但是底下的人热情很高。甚至有别庄的孩子,捏着日子背着糜子大老远跑来听,就是为了获得一个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无论是将来通过各级小、中官学,乃至参加乡试谋个出身,还是去做工接受短期培训,干熟了参加各色技工学堂的夜校,谋一样稳定的吃饭手艺,或者干脆近水楼台去投军吃兵粮,战阵上谋前程,这些识字的基础,都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本钱。
    但无论往那个方向发展,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受过教育的人,既然有机会开阔了眼界,是不会再那么容易甘于孤单和平凡,而且在这种条件下,很很适合捎带一些带体系色彩和针对性的人生观、世界观之类的私货。
    最后培养出来的人,然而然会和身边的其他人拉开距离和差别,也很难容忍过去那些看起来理所当然,却是近似愚昧和传统的东西,自发行成一个围绕某种价值观的独特群体。
    虽然颇有人质疑,花这么大的手笔,开启了基本的民智后,队伍反而不好带了,因为士兵有想法多了。
    但就我看来,作为一个完善而有前途的团体,光靠一些盲从和只会死忠的部下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足够素养的中坚力量,可以潜移默化的扩大这个群体的影响,再加上一些聪明人,所谓的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比如象郑元和、方允谦这样的人。
    “寂护、智空,普如等在忠勇祠举行联合法会。”
    用扇子盖住脸,又嗯了一声。
    现在军中有定期的法事和祭奠活动,以及一种叫做约谈屋的东西,所谓杀人杀的多了,除了那些心如铁石之辈,也有一些人会留下心里阴影,特别是新上战场的军人,通过宗教活动让死者往生,减少无谓的顾虑,事后再找个由头让他们倾诉发泄一些就会好的多。
    被倾诉的对象是女营里挑选出来的,经历丰富又比较耐心细腻的女子,在小黑屋里谈心的双方,也是随机的,互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麻烦和顾忌。
    然后他说起近期一些熟人的行踪。
    “太白先生离开交河城,再次上路了。追随过千。”
    “对了,李观鱼他们现在在做什么。还在江南么”
    我忽然有些怀念起,当年斩首队的三贱客什么的,这些人星散各地。
    “回大人,斩空头陀好像去了南平府,受南平社的邀约,清剿当地的江湖会党。管二先生正在安西,参加筹办基地组织;只有李观鱼还在扬州。”
    “他在扬州做什么,哪里貌似不是我们的势力地盘。”
    “好像是在寻宝。”
    “寻宝。”
    我惊讶了一下。
    “据说是扬州有传闻,有人发现了隋炀帝遗宝的蛛丝马迹。”
    “早上孔学士来递过帖子。”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什么。
    “孔令旗来做什么。”
    我惊奇了下,锁着众多附属学堂,在各地开张,这京学三首座,现在都是忙人,难道跑我家来。
    “是来捞人的。”
    听他以解释我才明白,原来孔令旗有个远房族人叫孔宣,却是曲阜孔门的败类,早年就喜欢到处招摇撞骗,这两开始冒充沙门,不知道哪里得到块三菱透明水晶,藏在屁股后面反射太阳,弄出五色光充神降,号称大孔雀佛母明王将临,骗了不少人家的钱和财物,还被一些大户人家请进内宅供养过,后来混到京师来终于踢到铁板,被那些早见过基本光学原理演示的京学生揭穿了把戏,当场一顿好打送进宪军团。
    家里人好容易得到消息,七拐八弯的找到这个渊源来救人。
    “那就放了。”
    “可是人现在楼观山大营。属于保密单位”
    “他在那里做什么。”
    话说了一半,我才想起来,楼观山数百里绵延,人迹罕至,道路艰险,除了驻留的工程团和各种试验场外,还是龙武军的秘密训练营地,龙武军抓到一些有特殊技艺的三教九流,都会送进去,一边监管一边传授 压箱底的本事。
    这种装神弄鬼糊弄百姓的骗术,好像也可以作为情报侦查和潜伏刺探、刺杀破坏等行动的一种身份掩护。
    “那就让他写封告平安的家书,再捎上点钱,就说西北讨了正经差事,和人做买卖呢。”
    我吩咐道
    “是。”
    他点头退下。
    突然一个大嗓门,在院墙外远远的嚎起来。
    “老叔啊老叔,俺可找到你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