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四百二十五章尘嚣落定须静闲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二十五章 尘嚣落定须静闲
    东海,一艘遍体被风浪变的伤痕累累的船正在发浊的海水里飘荡。
    不停漏水的船舱里,
    曾经华贵的丝织紫袍和丝涤熏香的衣袍,被海水和汗味浸渍的发出臭乎乎的咸腥味,黑绸的立乌帽早不见了地方,金银丝的袖口扯得破破烂烂,披头散发蓬头垢面,象行尸走肉,一样将曾经尊贵的身体,依靠在肮脏的船板上,只有在送进食物的那一刻,稍稍有些生气。女人们早已经没有力气哭泣了,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突然发病或癫狂,害怕成为瘟疫的传染源,而被丢进海里已经有好几例了。
    身上所有值钱的小物件,包括刀柄上的松文玉片和金包头都被撬下来。
    虽然是夏天,但是呼呼的海风依旧刮人刺骨,星星点点的缝隙里透出的阳光,也照样的灼人。
    甲板上,被太阳晒的黝黑发亮的船把头胡静水,也在后悔,此行实在是亏大了。
    老子在这条海路上跑了十几年,却栽在这火岛国人手里,果然是没有天下平白掉的好事,本来说去接单大生意,可到了地方,居然没有牛羊一样温顺的用绳子牵起来的青年男女,岛国的女人虽然多数严重营养不良,干干瘦瘦的,但起码作为女人该有的东西还是有的,养短时日还是可以用的。
    而是在草荡中冒出一大票执刀擒剑的士兵冲上船来,然后用小筏子不停地来回,送上一堆堆穿着华丽的男女老少,以及众多的瓶瓶罐罐、堆了一层又一层的金银细软。
    被人劫持不算什么,在这咸水洋上被人刀架脖子凌逼,也不是第一遭遇到的,但只要出了海,还不是这些咸水人的天下,慢慢的炮制你们。
    可这些岛国人狡猾狡猾的,占据了底舱的库房和水仓,又控制了操船的舱房和舵间,不求财也不要命,然后拿出以大堆看起来满值钱的东西来,希望能送他们到某个地方去,自己也居然鬼迷心窍的答应了,
    好在这是个贩人的船,备了几百人份的水,那些岛国人也带来大量的口粮,甚至还有琉璃和铁壳的罐头,天晓得这些家伙哪弄来的这稀罕物,但一下多了这么多乘客,船上的用度还是变的紧巴巴的。而且这一路过来海险不断,又损失了不少负重,有时候甚至不得不丢掉一些人。
    能相安无事到现在,简直是个奇迹,财帛固然动人心,对方足够的武力和兵器,让他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头。
    妈的,大不了老子舍了不要这船,把你送到巡检司,就说是海贼劫持,不整死你老子不姓胡。他恨恨的想道。
    “板载。”
    船一震,甲板上传来欢呼的声音,底下的人,虽然不明所以然,但是看到陆地的喜悦,还是感染了船舱里的人。
    看这越来越近的港口和飞一样巡索上来来武装快船。
    一个声音突兀的在桅杆上大声呼喊起来
    “日本国遣唐使臣藤原记修,奉命前来关说。”
    看着这些低眉顺眼,一副逆来顺受模样的岛国人,交出所有的武装,在巡检司的看押下,鱼贯而下,那些女人,甚至还有些欣然色,刚刚如释重负的胡静水顿时有些郁闷,之前还把刀架在脖子上,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到底是谁。
    哪有这种强盗行径般的使臣。
    等他在巡检所里,添油加醋的说完请见的情形,走上来一个吏员告诉他的消息,随后就让他把不快丢到身后,老子貌似送了以个来头不得了的人过来,按照海事所的规矩,是有相应大好处的。
    到底是拿奖励换艘购置新式船的许可,还是就地换取一段时间的稀有物产特许经营权,毕竟刚发了一笔财,那些小物件市舶的人估价抽税过后,就可以拿着交易证公然倒手出去换钱了。大概还有不过还得回头和老弟兄商量下,毕竟这条船是同乡同族大家凑的分子,自己只占个大头。
    “据说安南之地,四季恒常,雨水充足,当地土人,不分男女,身无片缕。”
    “那是东汉时的情形了,现在安南诸族的衣冠礼俗,皆与广南无异。”
    由钦州宁氏留在安南地方的族人,赔笑着坐着喝茶,我会晤了会忧心忡忡的秘书少监晁衡,给他一个族人、身家财产安全的保证。
    回头就得到海外送来的这个消息。
    “岛国之乱又有变化了?这么快。”
    我惊讶的道,才下令夷州领密切关注伺机而动没几天。
    “不是还相持不下么。”
    “的确是如此,是岛国邑司的人,用快船送到登州,又从登州发鸽书,一路转程过来的。”
    显然从日本本州第二次送出的消息,要比匆匆忙忙送出来的第一次消息,更有效率也更详尽的多。
    因为平城京里作战双方的训练和装备,都比史上更好一些,短短几天内,战斗规模也更大更惨烈,甚至动用了床弩和石炮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破坏也特别严重,日式的那种木片纸板房屋,几乎是一打一大片。
    平城京大乱,打了几天几夜,火也烧了几天几夜,焦桓遍地,残尸横野,鬼域一样的废墟里,游荡着一些幸存下来的妇女,赤身裸体的满街游走,所谓阿鼻地狱,莫过如此。
    大量宗贵纷纷挟家眷附族,逃往城外的唐昭提寺等寺院,以避乱兵祸,曾经有乱军试图强行闯入,被护院的少林武僧击退,弃尸数十,其他交战中的大多数军队还是不敢攻击唐人的产业,只有部分在大火中受损。
    执政大臣藤原仲麻吕或许在治国理政把持朝堂的政争上很有手段上,但在军事方略上,却是个外行。在近畿空有大量优势的军队,却没有多少合适的统领人才,之只能被动坐等被个个击破。
    对局势也犹疑不决,即使在撕破脸开战后,也优柔寡断,坐观其变,没能下决心一次性拿下孝谦王所在的法华寺,挟天子以号大义,也没有及时派人把罪魁祸首道镜杀掉,反而与数量远比自己少,却精锐的多的授刀卫,在平城京里纠缠不下,派去剪除公卿中政敌的士兵,却乘机到处烧杀抢掠,平白制造混乱而已。
    混乱持续到第四天,才因为一个人的加入而改变,这个人就是吉备真备。他被以大學助、東官學士辅佐王子的理由,调回平城京,又因为他在大唐将做府呆过,因此也当负起为鉴真等人营造御制院的工程监造。
    随着吉备真备的加入,平城京里的战斗迅速倒向一边,当时他正在主持东大寺的扩建工程,闻讯后迅速征集了建造东大寺的木工,就连抄录《大般若经》的写经生也被征集,作为上皇一方参加战斗,又将逃进寺院的公卿们的护卫集中起来,突袭了藤原一族家兵组成的队伍。
    而
    作为太正大臣掌握的五卫府之外的另一直重要力量,以备海为名征召6000名新卒,从比较近近江等地聚集到京畿的,大概有三分之一,却没很好的派上用场,就因为反乱的消息而带着刀甲一哄而散,变成近畿的乱军,只有藤原族人带领的几个备队留下来,这才得到命令去中宫院迎请淳仁王,却被吉备真备的义兵给赶回来。
    虽然有石炮床弩等攻坚利器,却用来保护藤原家的私邸,等到想起来使用,又在运往中宫院的过程中,被吉备真备半道夺走,反而被打的大败亏输。
    但是授刀卫虽然精锐,击溃了藤原家的私兵,但是因为人数不足,又缺乏强力的弓箭和攻坚器械,无法控制全城,只能任由溃兵四散全城作乱,也无法阻止藤原一族乘乱出走,直到外军入城,杀的血流成河,才平息下来。
    这时候号称十万之众,按照山寨版长安的格局来建设的平城京,已经十不存一。
    随着大野真本带来来九州兵和佐伯才让率领的隼人军越过琵琶湖,以唐制石炮强弩分别攻破伊势的铃鹿关,近江的逢坂关,活捉近江守藤原真加麻吕,来自东海、东山、山阴、山阳、南海守的五道勤王兵,会于爱发关。
    于是押胜以派连近畿都无法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孝谦上皇派敕使纪船守宣布押胜父子为逆贼,并剥夺其官位及俸禄;还派使者宣喻三关,以防押胜势力外逃。当晚,押胜离开自家别庄向近江方面逃亡,手下也开始崩解离析。
    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吕将通往近江的势多桥烧毁,使得押胜一行不得不改往越前方向前进。天皇追讨军的卫门少尉佐伯伊多智先于押胜进入越前,并杀死了守卫越前的藤原辛加知。其后,押胜就地拥立冰上盐烧为新帝,遣精兵数十人前往爱发关,却因司物部广成的据守而无法突破,进退失据的押胜乘船向浅井郡盐津进发,又遭逆风,不得已再取山道向爱发关,再被佐伯伊多智击退。
    押胜转而从高岛郡南下,在三尾崎与佐伯三野、大野真本所率领的追讨军交战。不久,北家藤原的藏下麻吕率领的追讨军本队到达三尾崎,叛乱军激战不果再次败走,押胜乘船逃亡,与手下失去联系,在高岛郡胜野鬼江的石村石楯等亲信先后被捕后遭斩首;
    九月十八日,押胜及其子真先、朝狩、萨雄、少阳麻吕、执棹及追随者冰上盐烧、惠美巨势麻吕、石川氏人、大伴古萨等34人,部众数百人在物浦港夺大船出海不知所终,随后才知道押胜一行顺季风南下,已经在夷州登陆;
    留在国内的亲族全被夷灭,只有押胜诸子中仅第六子刷雄因年少时曾修行佛道,并师从侍奉过鉴真而以身免,被流放到隐歧国(史实);十月九日,淳仁天皇被废,并被流放到淡路岛,不久死去(史实)。
    曾经有藤原仲麻吕的族人、家臣、部属携家带口,逃进寺院请求剃度庇护,也被拖捉出去杀了,只有女性成员被放过。只可惜在吉备真备的强力勒令下,这些杀红眼的士兵,并没能做出什么越轨的举动来,数十名武僧和上百名受过武装训练的弟子,也算是一种威慑。不然我不介意派点军队过去索赔。
    倒是鉴真死了几个徒孙,都是担忧家人跑出去打听消息而失踪的当地人。
    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刚开始的确有些失望,本来还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搞个日本版的南北朝出来,可惜藤原种麻吕未免太不管用了,一下子就输败的精光。
    不过,
    这个结果对我还算强差人意,对于一个潜在的资源性半殖民地来说,一个为爱情冲昏头,把国家搞的一塌糊涂,甚至不惜酿成内乱的女王,总比一些理智而有远见的执政世家,更适合我浑水摸鱼的利益,要是真被藤原仲麻吕给改革成功,那可就乐子大了。
    我已经决定打算把他们护送到虾夷(北海道)去,那里已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