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四百二十一章被推和丑闻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二十一章 被推和丑闻
    我鼻青脸肿的爬出来,让初晴给我敷药,推倒女人可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力气活,一不小心就吃了大亏。具有突厥血统和将门世家的遗传,哥舒家的女儿,也不是那么好推到的。
    前面都千肯万肯半推半就的,怎么到了最后一步,就突然抓狂爆发起来,给我着实来了几下,难道是条件反射。我还是第一次被女人打成这样。
    我居然忘记洛儿说她家有弓马骑射的传统,当初避祸逃难的时候,可是遭遇过那些起了异心的家将和流兵,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这一家姐妹能够在乱世中独善其身的,多少应该有些防身的本事。
    任由初晴轻轻揉着我身体肿起来的地方,吐出舒服的声音就得好过一些后,我捧住她的脸轻轻按下来。
    她没有拒绝,曲身前跪,托着雪颤颤的胸口,堆挤推拿起来。我轻轻揉这陷满手中的丰腴,
    “初晴,你的东西好像又变大了。”
    回答我的,只有缎花头冠下呜咽不清的口语。
    “主子身上不方便,让我自己来把。”
    初晴婉婉的声音。随着解开裙边,撩起下摆的声音
    我重重嗯了一声,享受起来。水色绸子的袜带随着她的动作,娑摩在我的腰上,可以充分感受包裹在里头惊人弹性和活力。被养得凝香滑脂的柔腻肌肤,紧紧的抵触在我身体上的销魂。
    半个时辰后,我对着书房窗下西索的声音道
    “阿月,出来把,除非你不想要你终身幸福了。”
    书房门口哎呦一声跌滚出一个小小的身影,滚银边的青缎裙裳,却是小苹果。
    我倒了一声,见鬼了,怎么是她在这里,难道今天不用上课了么。
    初晴虽然娇喘的着,眼疾手快的把裙子放下来,但小苹果的脸,霎那还是变成真正的红苹果,
    “苹果儿,你怎么在这里。”
    “阿姐让我来拿本书。”
    她有些惊慌失措又有些惊奇的看着我们,结结巴巴的说
    “你们好奇怪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
    突然门边伸出个脑袋,笑嘻嘻的白了我一眼又说
    “初晴做错了事,阿笑正在惩罚她呢。”
    “恩恩,不听话,做错事,打屁屁就是这样子啊。”
    我不暇思索,有些欲盖弥彰的应道。
    “嗯嗯。”
    初晴好像把我勒的太紧了,窒息的有些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姐姐好可怜啊。”
    她的眼睛却紧紧盯着,我深陷高隆雪胸不放的手。
    “看起来好多汗啊。”
    “是啊,我也很辛苦啊。”
    我咬牙切齿的回答道,用眼色使劲瞪着小丫头。
    直到小丫头得意的伸手在小苹果背后,向我摇着两根手指,得到我的默许后,这才口中喊这走啦走啦的,把半信半疑的小苹果拉走。
    只是,我为什么好像被小东西坑了一笔的感觉。
    等到收拾妥当,会到家里。
    就看见一驾没有任何标识的华丽青骆车,前脚刚从我家门前离开。
    然后还没走进花厅,就看见温哲满脸神神秘秘的找上来,说有重大内情要汇报。他这些天象狼一样盯这府上出入来往的人物,真给他盯出一个秘闻来。
    “建宁王殿下,与李大公公的原配元氏,曾经有过渊源的”
    这可是石破天惊的大麻烦。
    这个绯闻,还是建宁王妃跑我家以后,无意中给捅出来的。
    建宁王妃慕容氏,比留在我家的小慕容年长一些,闺名慕容秋荻,却是本代青海王、河源郡王、安乐州都督——慕容顺德的长女,真正嫡出的吐谷浑王室,早年在长安也很有些名声。
    与国宾世族加宰相世系出身,故宰相宇文融的孙女,号称最恨人纳妾的宇文坷坷;代北后族一脉独孤家,母亲是楚国公主,父亲是武阳县侯独孤明,自称女侠喜欢踢爆人蛋蛋的独孤雯;唐叔虞一脉的太史令唐陶家的小姐,因为喜欢尾行围堵美男子给对方绘像,而被人称唐萌萌的唐名越;都是长安女子社交圈中叱咤一时鼎鼎大名的风云人物,更是被号称当年上京名花中的四小萃。
    慕容氏与沈夫人是手帕交,和小慕容也是正儿八经的堂姐妹,因此没少籍以看望的理由,过来托请送些东西进宗正寺去,早年也是个坚决果断的女子,但是成婚后就隐没低调了许多,这个消息,却是在她和沈夫人妯娌诉苦时,无意泄漏出来的。
    不过有时候我就会郁闷,感情我家都成了你们的居委会,你们兄弟两有什么问题全找我这里来。
    “臣下以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
    温哲满脸兴奋的说。
    “什么机会。”
    “当然是打入那位府上的机会啊。”
    他对我的迟钝,有些着急。
    我想了想,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现在手下有这么一班人,专门与那些豪门大户的下人、仆役什么的往来密切,勾引他们赌博饮酒,然后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欠下人情和债务后,再从对方的言谈中套取关于主人家的有用信息。
    虽然多是一些间接和零碎的只言片语,但是被有心人综合起来,就可以推算出主人的生活习惯和喜好,日常行程和动态。另一方面这些人本身也有反渗透和刺探的作用,散步一些诱导性的错误信息,或者不重要的细节,以引开和转移对方对真正重要内容的关注。
    但是他的人在那位李辅国的门下,却碰了一鼻子灰,那位李公公虽然权势熏天,甚至有些肆意妄为,但对日常生活细节,很是小心谨慎,也抓的很紧,能与他亲进的人几乎都是宫里带出来的小黄门,对那些仆役下人喜怒无常,可以严厉到残酷,动辄打死打残,有时候心情好也可以慷慨到浪费,随意赏给不菲的金帛。
    再加上,
    他本人又特别怕死,大量使用江湖人出身的察事厅爪牙和内卫班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除了那些营钻无门的人,几乎没人喜欢和他府上的人接触,这也造成寻常的途径,几乎得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这次未尝不是一个机会,拿阴私要挟一个可怜的女子,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可是相比有机会在那位李大公公身边插进一个眼线,这些道德名誉上得失,似乎又不是那么重要了。
    代号“枸杞”的相关人等,虽然已经混近那位的身边,但对方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只有使用一两次的机会,作为简单的消息来源太浪费了。
    “你打算让谁去做。”
    “当然是同宗。比较方便”
    温哲一板一眼的回答,显然他早有了人选。
    “那让谁来监督。”
    “新进的那个卢子良,就可以考虑。”
    “他。”
    我愣了一下,想起那张阴阳脸,或许可以试一试。
    正在讨论间,门口的佥事房又送来两个铁盒子,分别是海南和夷州的印记。
    先用特殊的钥匙打开夷州的盒子,首先看到的是函头上“夷州动乱始末。”
    我一把抓过,再看下去,心才稍稍放了下来。
    严格说是,与有一定统治基础,可以采取怀柔和归化政策的海南不同,夷州因为早起不开化的土著抵抗激烈,一直是相对严格军管体制,大量使用俘虏和奴隶,进行消耗性极限劳作,十不存一二,才从密林中来出一个个聚落和连接的道路来。
    随着后期流放到岛上的人口增加,土著死的死逃的逃,除却被大量掳为奴隶,或者向官府降服以定期的劳役,获得居留和交易权的所谓归化部落,残余的土人逐渐退缩到岛内的深山中。
    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沿海靠近河口的,开始象正常的城邑一样建立起户、里、乡、县的邑司政权来。各种岛国、新罗、安东、南海来源的移民,慢慢的填充满各个据点城寨市邑中的空白,建立起一个个农庄聚落来。军管的色彩还是很浓重,一些庄子的主人,就是在战争中孑然一身,自愿接受退伍安置的老兵。
    但随着浙西民变的爆发,情况再次发生变化,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被官军击败的俘虏,源源不绝的被送上岛来,甚至有一些是为了冒功被掳来的良民,以交换各种就近出产的稻米、瓜果、布匹等物资。
    在利益的驱使下,从天平之乱开始到结束,光是平叛的河南、淮西两支部队,就先后俘获的大概有十几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在迁徙到海边之前就因为缺衣少食而死掉,还有一部分到了海上才支撑不住死掉,剩下到了夷州,又有相当部分因为不能适应环境、水土不服等因素病倒甚至死亡,最后活下来的主要是身体素质稍微好一些的青壮。
    但是短时暴增的人口,也大量冲击到现有的管理体系。巨大就食和管理的压力,让夷州邑司几乎应接不暇。这些新移民也不见得都是善男信女或者是无害的乖宝宝。
    结果,对于后来这些上岛的不安定因素,除了那些有技艺的人被留在城邑内,其他人都采取一种残酷的放任开荒,只发给基本的生产工具和几天份的口粮,把他们驱赶到岛内去,与那些土著争夺生存空间。
    大片的林木被砍伐,无数的野兽被猎杀一空,一个个临时的居民点在那些土著山寨的废墟上建立起来,还好岛上大部分季节都气候温宜,雨水充足,动植物丰富,只要坚持过最初的阶段,都能存活下来。有他们作为缓冲,岛内的残余土著,也很难对沿海的居民点造成骚扰。一切似乎都很理想,除了其中损耗掉的人口。
    后来被流放到岛上的叛军将士,也如法炮制,没想到这一放就放出问题了。仅仅用了半年,那些被流放的前叛军军将,和更早一步被发配到岛上的浙西乱民,在岛内因为某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发动暴乱,诱出城邑里的守军后,乘机包围了城邑,夺取了港口想夺船回到大陆。
    可惜季节不对,港口中的船只很有限,闻讯早拔锚出海,更缺乏懂得操船的人,这些临时组合起来暴动的人,却因为争夺有限的那十几条中小海船只上的空位,而自相残杀起来,许多人因为争抢船上的空间而相互践踏推压,甚至因为无节制的爬上船只,而导致船过重倾覆沉没,一时间海上飘满了溺毙的浮尸。
    等到例行往还海南夷州安东之间的船队到达,那里已经变成人间地狱,活下来人已经放弃了希望,重新逃会岛内,大片农庄被焚毁,无数作物被破坏,但是除了那些垦奴和附庸人口损失比较厉害外,大多数早期移民,因为严格的军管制度,而及时躲进城寨里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现在正在沿海抓捕那些逃散的乱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