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三百八十七章麻烦还是麻烦[2]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陆真腊战火绵年,诸番不堪其苦,乃请南海府调停,遂宰牲盟于摩棵城,相约以其地驻唐义丛300人,巡司一所,堪分两国界,以定干戈。
    同年,籍世代强敌南沼内乱,御驾亲征收复了被南沼占领的悉利移城、道林王城等,北国诸镇的骠国王困沒長摩羅惹,于近海的恒尸罗城、罗海城、尸退城,相继增开唐舶市,以易天南物产,凡唐客十家以上所居之地,悉以自管,且用其法。遂珍木、玉石、珠宝、赤金斥之于市,舟舶往来连云,所贸极丰。
    又以国相摩訶思那前来广州朝贡,同行的还有小崑崙王茫悉越与大崑崙王王思利泊婆難多珊那。以及十八属国、九镇城、二百九十八部落中的三十二大部首领。希望能够从海南得到更多的兵备援助。
    这算不算最早的殖民地,我嘴角刚露出一丝笑意,想了想
    又拿起右边最厚的一册朝廷的邸文,一目十行的略略看起来。
    “布谷,布谷,扒骨,入土,走了梁扒皮,又来李破户”
    这是流行在河北地方上的一句童谣,就是说的是李泌现在河北所做的事情。
    李泌河北改制,还有一个解决军费自供的问题,也就是朝廷要收回河北、河南、河东的大部分地方税赋。
    当初安史乱起,中央一方面调集边地军队入援,一方面又令“诸郡当贼冲者,始置防御使”,同时还先后派人到东都、泽潞等地组织军队,抗击叛军的南下。在东都陷落以前,中央曾分别派人到东都和泽潞召募兵马,其军粮供给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东都失守,双方对峙潼关期间,河南道的抵抗已类于河北道,但守卫潼关的军费由中央供给。
    潼关决战,官军一战而败,玄宗被迫西走,京师失陷。在此危急时刻,又发生了马嵬之变,中央对形势处于失控状态,地方对中央情况也一无所知。直到玄宗到普安下达制书并传达到各地,各地才得知中央情况。
    也就是在这道诏书中,玄宗在已有的节度使之上,把全国分成几个更大的军事统领区域“路”,并提到了军费的供给办法和“路”的节度都使的职权范围:“应须士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其诸路本节度、採访、防御等使虢王等,并依前充使。”明确说明各路军需自供。
    这是中央在当时对形势半失控状态下的不得已的权宜之策。根据当时事实,无论是在剑南的唐玄宗,还是刚刚在平凉即位称帝的唐肃宗,都无力像原来那样,由中央负责供给各地军队的军需,而只能由军队自谋供给;即使不颁布这道诏书,军队也只能是自供。
    所谓自供,幸运者,可以就地开仓取资,如颜真卿取号称天下北库的清河仓,不但资用自己,还扶持起了来滇、贺兰进明、虢王李巨等三大势力;而张巡、许远守雍丘、睢阳,鲁炅守滍水、南阳等,便没有如此幸运。其中,只有在朔方的军队,其供给是由中央来筹措的。李光弼分兵守太原后,军队再次扩充,令其河东就食,又分仆固怀恩后,令其云中、井径就食,此后有新设之镇,都基本按此办理。
    这种权宜之策时间长了,就造成一个即成事实,就是河北诸道的财政收支上,实行上供、送使、留州的“财政三分制”。即以州为单位,先确定州的财政总收入,根据州的支出,确定其中“留州”的部分;再根据节度使的支出,确定“送使”的部分;余下者,便全部“上贡”,即上缴中央。但实际上,因为道路阻隔战乱流动等因素,能给朝廷上贡的寥寥无几,事实上,连十一家节度使几十万大军围邺城的时候,离开本镇防区作战的钱粮,都是朝廷筹措供给的。
    但大家都是自己从地方上解决,象龙武军这样经营有方,不但扩军练兵还兼带解决流民问题,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回报社会的,也就独此一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