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三百六十六章潜风色[2]

幻之盛唐最新章节目录
   欲为的做一大锅烩了。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寿星,也歌婉转的断断续续的唱了一晚上不明意味的小调,
    想想这些两地刚见面的女人们,粉肢玉股陈横错落,暧昧的纠缠在一起醒来后,那种羞愤赫然百变的精彩表情,我就得意的很。
    然后几天,就光是忙着接待访客,象已经回到长安的山南都节度使崔圆、新任荆南节度使鲁灵、转任礼部尚书的贺兰进明、以平叛回来受职的淮西节度使来滇、河西节度副大使马凛、河东采访处置使马遂,其他还有关内节度使李嗣业,陇右节度使王思礼,乃至老上司陈玄礼,也各有派人前来,品级更低一些的许远、雷万春、姚阔等人为代表,象走马灯一样的让人应接不暇。
    其中我只抽空一次拜访了那位刚刚请去相位的大老韦见素,还和正在长安的卫伯玉、韦韬、高适等三位军中大头目小聚了一场。这些年大家各奔东西,难得同时凑在一快。
    当初那种并肩杀敌,一起对付来自背后的算计,热血和激情已经平淡了许多,却多出一些息息与共,更加沉稳务实更叫做默契的东西,一边回忆过去点点滴滴,一边喝的醉醺醺的号声大唱,最后基本是被抬回去的。重新醒来只记得,我似乎把还不知道在那里的儿子的终身大事,给竞价拍卖出去了。
    按照来访着的品级安排会见和日程,迎送回礼交接酬应。人的位置高了,应酬的名目也多了起来,从生辰暖寿纳小妾孩子满月到到迁调小庆接风送别的名头,只要肯稍稍应和,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由来的邀请纷至而来,就算你不想去,也要安排足够规格的回复,才不算失礼。
    这东西平时都有绉老头和初晴拿捏分寸。
    三天两头还有召见老臣和赏赐新臣的内宴,这东西是没得拒绝的,虽然吃的我都腻味了,还不得不去。
    肃宗看起来老态了许多,又传闻身体不好,面容虽然依旧养尊处优,却有些掩饰过的病态颜色,但是那种久居人君养成的积重和沉凝,却依旧能让人不自然的心惊肉跳,特别是站在那位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却依旧美艳的不象话的张惠妃身边,有些异样的反差。
    相比之下长期清心寡欲服丹修炼的有些瘦骨仙风的味道,只是时间长了就会眼神涣散,偶尔泛乏犯困的太上老皇帝,还显得健康正常一些。
    当然,在主持大多数宴乐的玉真公主身边,我还见到了眼圈发黑的少年韦谔。
    伴随着两宫的在宴乐上特别提举了谁,亲近了谁,又批评了谁,疏远了某某,借不悦的由头,影射了谁之类有鼻子有眼的内幕一起,偶尔就有大小的人事变动放出来,
    京兆尹王以安民有绩加爵二等,仍领旧职;关内节度使李嗣业加平郡公,荫子弟五品两人;京学首座王维破格加丽正院大学士,监六门馆诸学;神策军增至十三营,置左右厢,以部将刘希罗和王占元为左右兵马使;升京师讲武学堂为武备大学,领北方诸道州下武学;进宝符朗韦义赞中书舍人。连李酒鬼远在庐山别庄的夫人,也莫名其妙的被授予正三品告身。
    又拔河南都知兵马使薛兼训、兵马使郝廷玉、兗郓防御使辛云京、知节率乌崇福等入左右监门、千牛卫,拔河东留守诸将雍希颢、殷仲卿、浑碱、入左右武卫、骁卫,也就是所谓的改镇归卫,算是消除地方势力的一个开端,他们的部下也选精锐入卫,不过除非亲兵之外都要分散使用,其余部拣除老弱不堪后,将作为兵部管理下的府兵,由李泌主持就地开展大规模军屯。
    唯一和我有点关系的,太上亲点勋门之后的原羽林将长孙全绪为右金吾将军,今后将和我一起合署办公。
    关于今年科举各门增选的消息也传的满天飞,其中一些与我家也大有关系,小丫头的公主府被授予二十个直接参加科举的保举名额,门下也至少有数人积功劳和资历恩补进入六部,他们加上先进去的同僚,组成了一个被称为“梁门六郎中”的新职官群体,不过除了原龙武六曹最早举荐出来兵部任职的刘瑭、言勋,以及家门下出身户部的韦应物外,其他三位都是先在成都老皇帝手上提拔起来,到我手下任事的,背景有点复杂。
    我自己开府,小丫头也开府,军政两途都有一个庞大的后备班底,象这种幕僚群体就相当的可观,光各种有职事的书记、记事、判官、参军、参事、从事、文书、典案等,算上挂名和不挂名的幕僚,足有数百人之多,出于储备人才的考虑,只要在体系内,有点才华和表现,就可以在其中获得一个位置,以及衣食无忧的待遇,但是想出头上进,就需要才华和运气了,所幸龙武军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各种事情都有详细的分工,因此并不怎么缺少机遇。
    而且龙武军还拥有相当程度,推荐外官的机会,虽然只是一些低品末流的县尉、县丞、巡官、推事、学正之类的县下官,省外官、部库吏什么,但也是一条路子。再加上科举的名额和两学的渊源,的确看起来很有潜力。
    这段时间,沈希宦主持清风明月在城中成绩斐然,抓了一大批可疑人物,但是多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与朝中那些势力也关系不大,倒是误中副车的,意外牵扯出不少来自域外刺探和渗透,以及一连串工匠绑架失踪事件,比如一些疑为突厥、大食之类背景在长安潜伏的据点和探子,他们似乎对龙武军掌握下的工场中,那些保密性不强的军民两用工艺,更感兴趣一些。
    然后是
    兵部左侍郎刘彦等人突然联名上书,言《长安防务旧蔽二十三事》,很巧妙的避开了皇帝战略决策上问题,直接指出当初京师吾辈松弛,将士安逸弛废,军纪败坏不堪等,以至于偌大长安竟然无兵可用,无士可守,无人可募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还援引了龙武军轮边、镇军换守等制度,建议朝廷诸军进行流动,以边军精锐选入长安,以北军磨砺边疆,五年一轮等等。
    说的都是称赞和援用龙武军带了的军事变革,所谓京师繁华安逸,百姓畏其苦,争先以钱代纳军役,建议请以外兵健儿补之,说的也都是合情合理的,让人无可挑剔,但是仔细琢磨起来,背后却是直指龙武军的存在性,其他羽林军、神武军、神策军的弊端都不过是陪衬。
    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朝野大讨论,甚至把远在河北的朔方、河东两大军事集团,都被卷了进来。
    掩盖在这片喧嚣下的,却是另一件历史大事件。
    当时日本往来中土的航线有3条:走北路自九州博多湾——对马岛——沿朝鲜半岛沿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这条航线需时数十天,比较安全。
    后因新罗与日本的关系恶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即南岛航线:自九州——日本南岛诸岛:种子岛(多弥)、屋久岛、奄美大岛——横渡东海——明州、扬州,这条航线风险大,航程也不短。也是历史上鉴真几次东渡都失败的路线。
    安史之乱后,为朝贡需要,日本又开辟了一条新航线,即南线。自九州博多湾——长崎以西五岛列岛(等待顺风)——横渡东海——明州、扬州。这条航线航程 短,遇顺风天就可到达,只是当时日本船只受制作水平及航海知识所限,风险最大。
    正在安南主持新寺院落成的鉴真一行,显然没有忘却最初许下的宏愿,突然听闻得到来自官方的许可令后,留下大弟子法荣、灵佑继续主持,立即坐快船自交趾出发,过桂州、广州、端州,在崖州补给装载换乘大海船后,经万安州(今万宁)自南向北,又在明州、扬州略做停留,将当地大明寺、兴广寺的弟子们和经籍器物接上船,才继续出发。
    由于是官方认可的派遣,不用再象历史上一样偷偷摸摸自己筹船还不敢靠岸,准备和补给都相当充足,所有再没遇上太大的波折。而且一路上不断有人登船加入,又有人捐献供奉,让随行的人员和规模几乎翻了几翻。
    自翁山县(今舟山岛)最后一次在大陆补给后,转向东北,七天后到阿儿奈波岛(冲 绳岛),又四天后再到多弥岛(种子岛)西南。至益救岛(屋久岛)。抵达日本九州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县)。航达日本遣唐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今日本大阪附近)。为当地官府派兵,自陆路迎送至平成京(奈良),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的欢迎,皇族、贵族、 僧侣都来拜见,盛况空前。
    随船带去的物品有如来、观世音等佛像 8 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 7 大类小半船,活字印刷的佛经、典籍、文史无数,什么王羲之、王献之真迹行书等字帖固然是不给他带了,但是各种临摹和翻版的作品却数量不限,随行人数也比历史上多了不少,到最后的事实上,已经变成一个以传播佛教为名的,政治经济外交贸易团。
    为了感谢佛船带来的福音,岛国朝廷在平城京大兴翻建寺院,将京城附近的几个王属庄院赐给中土来的僧众,以兹供养,号做僧诋地,自国主以下公卿贵胄,豪门富户,其他捐献供奉不计其数。
    相比这桩完全吸引了岛国朝野的注意力的盛事,南海府在日本的圈地盖庄子就根本没多少人注意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