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汉》第3章睢阳惊耗[2]

弑汉最新章节目录
   ”
    “李家庄客虽多,然哥儿杀人后,从车上取下刀戟,左手短戟,右手长刀,涂步入庄,见其勇悍,无人敢拦阻他。”
    “睢阳岂无卒呼?”
    “哥儿杀人后,左邻整个市集的人都被他吓住了,几百个人四下奔跑,哥儿趁乱拎着两颗人头混出了睢阳,士卒均无反应。”
    “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跑了?”
    “哥儿出去四五里,遇到睢阳追兵近百人,哥儿以一身独对近百人,豪发无损,双方转战不久,便脱身而去。”
    “原来是杀出重围,这就符合逻辑了。也不知典家大子逃去了哪里?”
    “哥儿致孝。杀人后不敢回乡连累母亲,估计,十有**早已经远遁了吧。”
    “对对对,远遁,已经远遁了。”众人不禁松了口气。
    明溯越发奇怪,心想典家大子不是拎着人头呢,怎么后面就没了,当下问了一句。
    亭父像是听到了多大个怪事一样,撑大了眼睛,惊问道:“这是谁家哥儿?”
    里长有点脸臊,小声说了一句,“回亭父大人,此乃明县掾之曾孙,本里先生之子。”
    见是故长之后,亭父肃然起敬,耐心解释道:“兖、豫二州何其遥远,一路过关经亭,人头早就应该埋在哪里了。”
    “你刚才不是说他远遁了吗?怎么还要回来?”
    “……”
    “还有,他是为刘氏报仇,刘氏曾为四百石吏,就这样忍心看着他流浪江湖,不怕天下人耻笑么?”
    “这……”
    “快透露一下,人是不是躲在刘氏家中?”
    “我……”
    “谁刚才在说刘氏常隐匿不法的?是不是暗示了什么?”
    “……”
    “本朝以孝治国,但凡识字,读的第一本书必为《孝经》。老母在家不远足,他杀了人就不敢回来,算什么孝子?”
    “……”
    “那个被杀了的李永是什么富春县长,是富春江的富春么?”
    亭父一脸的无奈,里长实在忍无可忍,“富春县属会稽郡,一在江东,一在陈留。亭父大人怎么会知道有无什么富春江。”
    “那富春县长……”
    “是前富春县长!”
    “那他刚才讲得很详细,是不是亲眼所见啊?”
    “亲眼所见。你是指亭父大人和典家大子一起去杀人的”
    围观的里民越来越多,亭父不禁骇然,忙说道:“我实在不知此事。还是收到通缉布告后,亭里多方打听后,猜测出的情况,不知可否。”
    众人哄堂大笑,明溯赦然闭嘴。
    于是,里长和王大叔迎亭父进去饮水,饶舌的明溯暂代了监门的职责,典娘子那边自有闲散人等奔去告知。里门又归于宁静。
    时过响午,里长送亭父出里,还没告别,远远有数人策马而来。来到近前,却是邻里的轻侠。
    亭父按剑连声喝斥,监门王大叔却不知道已经躲到哪里去了。
    轻侠四下里围住众人,从中间越出一骑,侧悬长刀,倒提马鞭,黄面短髯,相貌魁梧,近前却不下马,居高临下直逼亭父:“你是来抓人的么?”
    “亭父大人是好心来报信的。”里长见轻侠中有三二邻里的少年,壮其胆子上前回话。
    “既如此,重失礼了。”轻侠却不让出去路。
    为首之人马鞭一扬,顿时轻侠分出三四骑策马奔入里中,余人在里门外虎视眈眈。
    片刻,一骑奔回里门,与为首之人耳语一番。为首之人转头看了众人一眼,摇了摇头,轻轻地一点马颈,偏往道侧。
    “既然典大娘安好,亭父大人还是先请回吧。”
    “二哥……不能放他走。”
    “亭里应该已经接到了布告,消息已经传开,把他留下来于事无补。”为首之人极有主张。
    亭父只是拱了拱手。这些人他都认识,毕竟多是本亭之人,那个自称“重”的轻侠,名字唤作王重,虽非本亭之人,却也住得不远,家居本县大棘乡青岗里,平日以贩牛为生。王重彪勇轻身又素有智名,文已熟读诗书,武能悍不畏死,长途贩运出入边关却毫无惧色,是典家哥儿的结义二弟,平日里与典家哥儿多有往来,对他也一直客气得很,今日见官,能够不下狠手,已经是看了往日的一份香火情了。
    两汉时期,轻侠最崇尚古游侠之风,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恩不相忘,仇不过夜,凡有睚眦,世代相报。这些轻侠以为自己是来找麻烦的,所以对自己颇有所图,完全在情理之中。
    作为一个老资格的亭父,他完全清楚,与轻侠作意气之争,这是对自己毫不负责,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生命极度不负责。
    仿佛没有看到其他轻侠仇视的目光,亭父又木然地拱了拱手,低着头,微驼着背,就这么一步一步慢慢地挪向数百步外的林木。
    这才是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为轻侠的骄横所震惊的明溯,崇敬之色溢于神色,不知不觉,随着王重一行来到位于直道终点的典娘子家。
    还没进门,就听到一阵嘶哑的哭声,间隔着一连声的猛烈咳嗽。
    院内,三二衣物刚刚及膝的妇人,或端或托着瓦盆,不停地进出屋内。
    “快,快,典娘子又晕过去了。”
    “可怜的典娘子,已经四天没有进食了,吐的全是胆汁。”
    “典家大子不是每个月都能送几十大钱回来吗?”
    “几十大钱?现在瘟疫遍地,粮食比银子还贵重,几十大钱够干什么?”
    “是啊,就算是先生家里,也只能靠抵卖祖辈留下的物件才能勉强糊过几天。前些日子,我家男人还帮先生搬了两件铜器抵押给了粮行。”
    “可怜的典娘子,以后怎么活啊。这天杀的典家小子!”
    ……
    耳边是妇人小声的谈论,近处妇人仅足以围住大腿的短袍,盛放着清水或污物的瓦盆,面前檐头顽强地冒出几缕青草的黄土垒就的矮墙,几块枝节斑驳的木块钉成的屋门,抬头是一小块简陋破落的屋顶(或者可以称之为窝棚),看到天上悠悠飘过的或苍狗形、或山峦状的团团乌云,明溯木然的目光深处,仿佛又看到初见典娘子的情形:“吱呀”一声,一个慈祥的妇人端着一只青铜水盆推开了房门,那个妇人虽然容貌寻常、衣裳简陋,不过眉眼间自有风情……
    突然,屋子里传出一个妇人的惊叫:“快来人啊,典娘子她不行了!”
    ……
    不带这样玩人。
    披着假子的孝布,明溯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强烈的失落感。
    一直以来,明溯都觉得这个时期老百姓虽然生活条件疾苦了点,即便是弊衣箪食,但至少能够遮得住羞丑,填得饱肚子。虽然前世对东汉末年的历史也比较熟悉,但潜意识里总想忘却黄巾之乱,总以为穿到一个“边远山村”,从此可以不问世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骤然失去前世所有的亲情的同时,每当独处的时候,都有一丝浓烈的牵扯和恨意,愤恨让自己忽略了现实,忽略了“父母亲大人”对自己的宠溺,忽略了身边其他的情感、生活,愤恨让自己彻底迷失在离黄巾起义不到二年半的时间里。
    就在三天前,自己还在羡慕那些轻侠,转眼之间就亲临了恃勇凌弱后所带来的家破人亡。
    那个杀人潜逃的典家大子,就在前天,明溯终于弄清楚了他的名字:韦。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典韦,姓典名韦。
    至于这个典韦是不是历史上那员曹操的爱将,是不是那个先从张邈、赵宠,后投曹操的汉之樊哙、古之恶来,明溯已经毫无兴趣。
    一个轻率的莽夫,一个没有大脑的二货,再怎么雄武壮烈,最终也还是逃不脱好勇斗狠、横死他乡的结局。
    对,就是结局。
    即便他不是那个典韦,结局估计也差不了多少。
    木然捧着典娘子的牌位,木然跪在坟前,木然应对混迹于身后众人的“父母亲大人”诧异目光,明溯心中木然浮现出一幅黄脸的京剧脸谱:在京剧中黄色的脸谱代表的是武力勇猛或者是凶险狡诈,武力勇猛,可能是有吧,凶险狡诈,从截杀李永的过程大致也能管中窥得一豹。选用这个脸谱作为典韦的形象,京剧大家诚不欺我!
    虽然穿越后相处只有短短的半年,但是从典娘子身上却感受到了诸多久违的亲情。病中的照料,娓娓的劝解,开朗的笑声……这一切仿佛都在刚才。还记得半年前自己第一次开口叫的那声“妈”,就让我作为您的儿子,为您送好这最后的一段路途吧。明溯心中默默地念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