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第206章财运出问题

美人记最新章节目录
   欢欢喜喜的吃过上元节的玫瑰芝麻红豆生馅儿的汤圆,再一大家子去赏过上元节的灯,这年就算过完啦。
    江仁也在正月十四回到碧水县,正月十五白天把书铺子打扫干净,正月十五晚上则行踪不明,正月十六正式开张。虽然何子衿也十分怀疑江仁是不是在暗地里恋爱了,但是本着一颗一生两世的宽宏之心,何子衿打算装作视而不见,同时让阿念悄悄同江仁讲一讲乱搞男女关系的危害,何子衿是这样跟阿念说的,“我并不是歧视那些开放的女性,毕竟,食色,性也。但是,男人就得小心了。”
    阿念道,“子衿姐姐,你是不是担心阿仁哥会被骗。”
    “人家骗他啥啊,没钱穷小子一个。”经济上不过关,所以,江仁包养的可能性很低。而同时,除了没钱,江仁身量高大,肌肉结实,兼有能说会道、体贴温柔两项优点……故此,被包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何子衿道,“主要是担心阿仁哥的身体。这要万一得了什么病,祖传老中医也治不好他呀。反正,你给阿仁哥提个醒儿吧。”
    阿念本着仁爱的精神就去说了,江仁正在对镜梳妆,往大头上搽桂油,闻言立刻一幅深受侮辱的模样,面红耳赤,“我,我可是正经人!”
    阿念整个人弥散在香飘八里的桂油的香气中,头被熏的有些晕,神智倒还稳得住,一脸淡定,“正经人最好,万一你不正经,我就要担心了。”
    “你担心个啥?我再怎么也不会看上你啊!”
    “唉哟,那我可真是多谢你啦!”阿念一掸衣袍,劈手抢回桂油,去跟子衿姐姐交差去啦。江仁在后喊,“我说阿念,我头只梳一半,再给我来些桂油!”
    阿念在门口住了脚,大口的呼吸两口来自户外的还着料峭春寒的新鲜空气,真心实意地,“阿仁哥,你真的好像被包养的小白脸诶!”
    “屁!再攒一攒,哥就能买房啦!”江仁臭美的对镜摸了摸下巴上冒出的小红疙瘩,想着要不要买两剂清火的汤药来喝。
    阿念问,“变得可真快,你不是想开铺子自己做老板么?”
    “那是我年轻识浅,如今我早被子衿妹妹的智慧所倾倒,打算给子衿妹妹做一辈子大掌柜。”江仁抢回桂油把头发打理妥当,哼唧着小曲儿吃早饭去了。
    阿念把话给子衿姐姐带到,就将事丢到脑后,他今天另有任务。
    三姑娘去岁年末嫁了胡家,还是新媳妇,其实不好常回娘家的。当然,娘家要是去接人,婆家也不能拦。何家倒也没啥事,主要是何老娘说,这新媳妇,娘家得时时关怀着,婆家才不会小瞧。于是,过了上元节,阿念反正也不去书院了,何老娘就派阿念去把三姑娘接回来说说话。
    三姑娘一回来,何老娘就对阿念道,“去跟你姑丈念书吧,我们娘们儿说会儿话。”
    打发走了阿念,沈氏问三姑娘,“胡家人多,过年累不累?”也就初二接了三姑娘回来吃酒,大年下的,都没好生说说话。
    三姑娘笑,“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好些族人,过年从二十八到上元节就没一天闲的,我都说,还不如干活呢。”
    “这就是干活了。”沈氏笑,“你只管吃好喝好,有一把好体力,才撑得住。”新媳妇,有哪个不累的。
    何老娘啧啧两声,将嘴一撇,“你们可别不知好歹了,正经八百的大户人家少奶奶,呼奴使婢的,不用你动一根手指,就来了人叫你去陪着说说话儿,不比干活儿强百倍。”
    “人多,便事忙。”沈氏笑,“主要是咱家人口简单,三丫头这刚嫁过去,难免得适应些许日子呢。”
    “嗨,世上哪儿有又轻松又富贵的日子啊,这就很好了。”何老娘另有八卦要问三姑娘,“我怎么听说,碧水楼要关门了。”
    三姑娘点点头,认可消息的准确,道,“我也是听相公说的,自从芙蓉楼开张,碧水楼的生意便不大好了。咱们县本身就这么大,不是州府那样的繁华地方,那些小馆子多个一两家无碍,最好的酒楼,有一家便罢了。”
    何子衿不禁道,“赵家是不是跟阿文哥家有过节啊?要说赚钱的事,开饭庄赚的是辛苦钱。早在芙蓉楼开张时,我就觉着,多少条生财大道,赵家偏选这么一条,开芙蓉楼,就是跟碧水楼打对台似的。”
    三姑娘笑,“我也不晓得,要说大过节,那真没有,不然相公定知晓。就是相公年轻,姑祖母在咱们县有什么不知道的。可要是没事儿,像妹妹说的赵家早先开芙蓉楼就叫人蹊跷。倒是前两天我才听说一事,说赵财主他爹以前是与我家太爷一道念书的,结果我家太爷科举考出去做官了,赵老财主一辈子没中了秀才。这一二年,赵家人常提这事儿。”
    何子衿颇是无语,道,“这千八百年前的事儿了,还记着呢。这家人心眼儿得多小啊。”
    “心眼儿小?”三姑娘消息颇是灵通,她在胡家跟着太婆婆、婆家婶子、妯娌、小姑子啥的,有些话不好说,正憋得慌,回娘家正好絮叨一二,心里也痛快。三姑娘道,“对我家这事儿还算宽大呢,听说陈财主有一回笑话赵财主身上的绸衣不是湖绸而是蜀绸,如今赵家发达了,听说他家就要对盐引下手了。陈财主十五都没过就去了州府走关系,还不是怕真给赵家截了和。”
    何老娘都道,“赵家这脑子没病吧?阖着就是他家发达了,就要把以前跟他家不对付的全都干掉!”
    “可不是么。就是赵氏族中,与他家关系不好的,好几家给挤兑的没了法子干脆都搬走了。”三姑娘叹,“就这么一家子人,也不知怎么老天没眼,叫他家发达了,听说赵财主给小儿子说了总督家的闺女做媳妇呢。”她虽然厌恶陈家,可对赵家也没什么好感。
    何子衿瞪圆了一双桃眼,“总督能把闺女嫁给赵家?”
    “是啊,我先时也不信,可听说赵家把园子都修好了,就为了娶总督家的千金。”三姑娘道。
    沈氏恍然道,“赵家修园子的事儿倒是知道,打去年春天就开始修的,听说是买了两处大宅院的地界儿盖的大园子,有五进的地方那么大。”
    “我还以为是给他老娘修的园子哪,照三丫头说的,原来是给儿媳妇修的呀。这种儿子养来有什么用!”在何老娘心里,当娘的人,有啥好的当然要给儿子留着。可做儿子的人,也得知道孝顺啊,当然得有啥好的得先孝敬老娘啊!就为娶个儿媳妇,巴巴的弄这么个大园子,上赶着倒贴啊!何老娘道,“这么愿意巴结总督大人家,还不如叫儿子去入赘,岂不更好?”
    三姑娘唇角抽了抽,“人家总督又不缺儿子,用不着赵家公子入赘啊。”
    何老娘哼一声,反正是死看不上这种人。
    一家子女眷絮叨了半日八卦,中午做了何老娘最爱的夹沙肉,这也是叫三姑娘回来的原因啦,家里做好吃的,叫三姑娘回娘家一道来吃。
    中午三姑娘在何子衿屋里一道午歇,这才悄悄同何子衿道,“碧水楼也实在是开不下去了,早就不赚钱,如今赔的越发厉害,索性关了,倒还省些。”
    何子衿猜着碧水楼关门肯定另有内情,不料竟是为经营不善,何子衿道,“碧水楼在咱们县多少年的老字号了,要说它亏钱,这县里可就没赚钱的饭庄子了?”上上等席面儿就得三两银子,要知道,这可不是在州府啊!在碧水县,这真是天价席面儿。
    三姑娘小声道,“我也说呢,以前我都以为碧水楼日进斗金,不想竟是亏钱的。唉,这也没法子查账,碧水楼一直是二房管着的。太爷亲自定下此事,二房在碧水楼的账就此一笔勾销,倒也给二房留了脸面。”
    何子衿轻笑,“要是胡二老爷有本事把碧水楼经营的蒸蒸日上,从里头弄点银钱,也叫人心服。这般把家里的大好生意经营到倒闭,叫一把年纪的老父亲给擦屁股,可真叫人看不上。”
    “怎么又说这等粗话。”三姑娘也道,“谁说不是呢,就是我们家姑妈也嘀咕了好几日。”
    “大家族就是事多。心往一处使倒罢了,倘人人将官中的产业当成唐僧肉,谁捞着谁就啃一口,就是短浅了。”
    “是啊,你姐夫这几天就为这个闷闷不乐呢,总是说这碧水楼虽不是大生意,也是两三代人经营起来的,就这么关了,委实可惜。他倒是想接手,我劝他别多此一举。”三姑娘道,“他是好心,觉着家族产业凋零,心里不落忍。可这一接手,别的不说,先得罪了二房,碧水楼这一摊子烂账也没法儿理。就是我家大爷,长房长孙都不说什么,他上赶着说话,大爷大奶奶一准儿嫌他多嘴。我劝他好几遭,他才没理这事儿。”
    “平日里觉着阿文哥性子洒脱,不想这般有家族责任感。”
    “主要是他知道创业的艰难,才觉着产业这般失去可惜。”三姑娘轻笑,“要我说,这世上,皇帝的江山都不是永固的,何况一个小饭庄子?有接这种烂摊子精气神儿,还不如自己置产,虽辛苦些,好歹是自己的,以后更省得无数麻烦。”
    “三姐姐说的是正理。”何子衿十分赞同,道,“碧水楼实在是难接,先不说得罪人,就算接下来,也是家族产业,像三姐姐说的,单是用人这一项,怕也不能由阿文哥自己做主,何况后头又涉及账目之类。别好心好意的惹一身腥,到时有嘴也说不清了。”
    何子衿又问,“三姐姐有没有什么打算?”
    “就是有打算这会儿也不是时候,我刚嫁过去,立身未稳呢。”三姑娘笑,侧脸望着何子衿,道,“我是觉着,以往看这些大户人家,只觉高不可攀。其实嫁了也就这样,说到人品,尚不如咱们这小户之家,人少,可心齐,一条心的过日子,才觉着有滋味儿。到了他家,连一奴婢身上都至少长了八个心眼儿,真要计较,能把人累死。你不知道,我还得了一外号儿。”
    “怎么说?”
    “还不是过年么,我就给同府的弟妹子侄们预备了压岁钱,当然,压岁钱也不大丰厚。”三姑娘粉儿委婉的承认压岁钱的厚度是有些不够,不过,她理由也充分的很,“这种东西,当然是各尽各的心,咱又不是财主出身,我给你给阿冽阿念也是一样的啊。他家族人就给我取外号叫貔貅。”
    何子衿直笑,三姑娘也笑,“幸亏我还念过几本书,要不还不知道他们说啥呢。”
    “理他们呢,真个小鼻子小眼的,还书香门第呢。”何子衿问,“那些下人没欺负过姐姐吧?”
    “你姐夫一直跟着太爷办事,他对我好,下人们眼睛伶俐着呢。”
    “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