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第37章三姑娘

美人记最新章节目录
   祖孙两个合好后,何老娘当然还是最疼孙子何冽,不过,其偏心的表现程度总算在何子衿的容忍度以内了。
    何老娘私下同余嬷嬷絮叨,“那死丫头,这小么就这般难缠,以后可怎生是好!”
    余嬷嬷知何老娘只是报怨一句,并不真就生何子衿的气,余嬷嬷笑,“看着大爷从这么丁点儿大,一眨眼就娶妻生子,过得可真快。”
    “是啊,咱们都老了。”
    “太太老了,奴婢可没老,奴婢还想瞧着冽哥儿娶妻生子呢。”
    “你比我还大两岁哩。”何老娘言下之意,你都没老,老娘当然更不老啦!至于刚刚说过啥,何老娘已自发的选择性失忆啦!
    一主一仆两个说起话来,瞧着何恭儿女双全,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儿,心中都觉喜乐。
    没过几日,又有一件天大喜讯传来。冯家人亲来报喜,冯姐夫春闱得中,入了翰林,正经做了翰林老爷,冯家大喜,亲戚朋友的都通知到了。因知沈氏产子,冯家太太还预备了一份存厚的礼物以贺。
    何老娘不必看冯家备的礼,只听得女婿中了进士,就高兴的了不得。何恭亦是欢喜,问冯家来人冯姐夫中的多少名,姐姐姐夫在帝都可好,冯家上下可好?总之是问了个遍。
    何老娘喜道,“当初说亲时,亲家太太去合他们的八字,就说是极好的。你姐姐命里旺夫,这不,说的多准啊!”女婿有出息,女儿的功劳也是大大滴!极热情的招待了冯家来人,何老娘又预备给冯家的回礼,还有给闺女和外孙子的东西,托冯家管事一并带了去,若有冯家打发人去帝都时,也好顺便捎去。
    何老娘高兴的又去了一趟庙里还愿,待冯家管事告辞,何老娘自冯家送的礼品要找出适于产妇滋补的来,给沈氏补身子用。
    何老娘看重孙子,沈氏如今要母乳,故此,每日好东西不断。为了孙子,何老娘没啥舍不得的。要知道,生何子衿的时候,沈氏可是没有这样的待遇。
    何子衿瞧着她娘双下巴都补出来的,道,“娘,你也多吃些青菜,不然以后可不容易瘦回来。”
    沈氏本身偏爱菜蔬瓜果之类,上回生何子衿,因她生了闺女,何老娘根本不理,这次鸡鸭鱼肉的折腾,沈氏早吃的腻腻的,就是为了奶水充足,方一直强忍着吃。如今,天气一日热似一日。想到何老娘的脾气,若直接回绝恐是不妥,沈氏跟闺女道,“晚上你就说你要吃个烫小青菜。”
    何子衿笑嘻嘻的应了,轻轻的捏何冽的胖脸,说,“阿冽可真胖,说不定以后就是个小胖墩。”
    沈氏笑,“你还笑话你弟弟,你先照照镜子,自己脸圆的跟什么似的,你们一看就是亲姐弟。”说到这个,沈氏很是自豪,不论闺女还是儿子,她都养的很好。
    何子衿摸摸自己水嫩的小脸儿,道,“胖怎么了,我可从来没生过病。李伯娘家的妹妹总是病,我都很担心。”李氏生了女儿,原是大喜事,可不知是不是何忻年岁大了,精子质量不足,孩子自下生起身子便不大康健,三不五时的要病一病,李氏愁的不行,私下还跟沈氏打听过有没有养闺女的秘方,看沈氏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法子才把何子衿养的这般结实圆润。
    沈氏笑,“知道,你最好了。”
    何子衿正色道,“主要是有个好娘,我才这样好的。”拍沈氏马屁时也不忘赞一下自己,沈氏听的眼睛笑弯。
    母女两个轻声说话,何冽在床上兹兹兹睡的香甜,于是,何子衿给弟弟取个外号,就叫睡神。
    何老娘知道后直骂何子衿促狭。
    一家子正说话,余嬷嬷进来禀道,“太太,舅老爷家的三姑娘来了。”
    舅老爷家的三姑娘?
    何老娘本就脑袋不大灵光的人,又一把年纪,连“舅老爷”都没反应过来是谁呢,更何况“舅老爷家的三姑娘”?
    在自己家,她是老大,何老娘就直接问了,“谁啊?哪个舅老爷?”媳妇家也没个舅老爷啊,沈素在何家的称呼是小舅爷,沈父的称呼是亲家老爷,没哪个是舅老爷?
    余嬷嬷道,“丰宁县舅老爷家的顺大爷家的三姑娘。”
    何子衿以为是什么八竿子搭不着的亲戚,可见何老娘的脸瞬间变了,就知道,绝不是八竿子搭不着的人家,不然何老娘不会是这等颜色。可她出生这好几年,从没听说什么丰宁县有亲戚啊?既然余嬷嬷说的是舅老爷,那肯定是何老娘的娘家亲戚或者是别的女眷的娘家亲戚,不然不能叫舅老爷。
    不待何子衿猜出个子丑寅卯,何老娘已沉了脸,问余嬷嬷,“来做什么?”
    余嬷嬷十分为难,似有话难说出口,何老娘抬屁股起身,“去我屋里说。”就走了。何恭对沈氏使个眼色,也跟着去了。
    何子衿留在屋里跟她娘打听,“丰宁县是哪个舅老爷啊?”
    沈氏低声道,“你别出去乱说,是你祖母的娘家。”
    何子衿淡淡的小眉毛挑起一边,“那怎么没听说过?”这年头,女人跟娘家的来往不要太频繁,譬如她舅,每个月都要来一趟的。
    何子衿一想,的确这些年都没听说过何老娘的娘家有什么人来往,何子衿一直以为何老娘娘家没人了呢,怎么突然又冒出个“舅老爷家的顺大爷家的三姑娘”来呢?不待何子衿问,沈氏已道,“你祖母已经时久不与娘家来往了。”
    “为啥?”瞥见沈氏犹豫的眼神,何子衿立刻做保证,“娘还不知道我,我嘴最紧了。”
    这倒是,甭看何子衿喜欢叽叽喳喳的说话,她信誉很不错,沈氏叮嘱她不许往外讲的事,她一件都没讲过。想到闺女还算嘴严,沈氏也就说了,关键,她也很想八卦一下婆婆娘家的事。沈氏低声道,“这原也不怪你祖母,听你爹爹说,舅老爷跟你祖母不是一个娘生的,你祖母是嫡出,舅老爷是庶出。原就不大透脾气,后来舅老爷做生意赔了,往咱家借过钱,一直没钱。再后来,到你祖父过逝,你爹爹那会儿还小,你祖父没了,舅老爷一家倒打起咱家家业的主意来。你祖母就不与他们来往了。”
    “那怎么又来了?”
    沈氏摸一摸儿子头上细软的胎毛,“这就不知道了。”抿一抿唇,声音压的更低,“听说以前舅老爷做生意想翻本,借了高利贷,后来被人押着往咱家来要钱还债,你祖母一个大钱都没给,舅老爷当时就被剁掉两只手。舅老爷没多少时日就死了,打那儿就再不来往了。这回肯定是有事。”
    何子衿惊道,“祖母看着舅老爷被剁手的?”
    沈氏并不觉着何老娘有错,沈氏叹道,“那会儿你爹爹跟你姑妈年纪都小,以后成亲嫁人的,没银子怎么成?舅老爷也不是头一遭了,以往借给他的银钱打了水漂,看在同父的情分上,不令他还钱就是。难不成为了他,一家子都不过了。”摊上这样的娘家兄弟,除了自认倒霉,简直没有第二条路走。何老娘是做母亲的人,没了丈夫,儿女就是第一位的。也亏得何老娘刚强,才保住家业。
    何子衿赞叹,“不想祖母还有这样厉害的时候。”
    沈氏笑,“所以说你少自吹自擂才好。”
    何子衿道,“我去瞧一瞧,看是怎么回事,这许多年都不来往了,怎么突然上门了呢,定是有事。”
    “不许去。”沈氏说着,也没死拦闺女,何子衿就知道她娘是默许,跑过去听消息了。
    何子衿没进去,她躲在门口偷听……嗯,这种行为当然不大好,不过,何家小户人家,也没啥大规矩讲究,更无人谴责何子衿这种不大端庄不大光明的行为。于是,何子衿就大大方方的偷听了。结果,她硬是……啥都没听到。
    并不是屋里人说话声太小什么的,实在是她去的时候,人家已经把重点说完了。只听得何老娘一声长叹,拍着桌子,硬梆梆道,“丢人现眼辱没祖宗的王八羔子,死的好,留在世上也是祸害!”
    何子衿:可见关系不好是真的啊!
    何老娘道,“阿余,你找身子衿她姑小时候的衣裳给她换,哎……先给她洗洗干净再换,别脏了衣裳……哎……”又是一声叹息。
    何恭是个细心人,道,“这大远路的找来,定已饿了的。嬷嬷去拿衣裳,子衿,你去厨下看看可有吃的拿些来。”何子衿在门外偷听,技术不到家,何恭早瞧见她了。
    何老娘还在思量娘家的事,没空理会何子衿,何子衿跑去找周婆子要吃的了。厨下倒是不缺吃的,只是,周婆子道,“炉子上炖着大奶奶的黑鱼汤,灶上还没升火,东西有些凉。”
    何子衿踮脚瞧了半日,见还有些剩下的白米饭,道,“现煮粥怕要许久,煮一点泡饭吧!”做为一生二世之人,她还是很有常识的,那位三姑娘的模样,叫人见了就觉可怜,瘦巴巴的看不出模样来。若不说是个姑娘,何子衿都不能信。赶了远路的人,或者是饿的狠的,都不能一下子吃太多,也不要吃得太油腻,不然是要撑坏肠胃的。据说伟大诗圣杜甫,就是给牛肉撑死的。
    周婆子也是何家的老人了,年纪比何老娘年轻几岁,三十上下,不是苦命人也不会卖身为奴。不过,周婆子觉着自己运道不错,何家不是富户,也吃穿不愁。在何家呆久了,知道的事儿就多,偏生周婆子还有个碎嘴的毛病。何老娘是很烦周婆子这碎嘴的,倒是何子衿喜欢听周婆子叨烦,一来二去的,周婆子算是找到了知音。只见她一面升火一面八卦,“唉,真是躲都躲不开,到头来,还是要连累咱家。”
    何子衿立刻道,“嬷嬷怎么这般说,舅老爷为人不好吗?”引逗着周婆子往下说,其实依周婆子的碎嘴,不用人引逗她都要说的。在水缸里舀一瓢水添锅里,又下了米饭下去,周婆子道,“岂止是不好!亏得太太刚强,要不一家子得给他坑了!做生意是赔是赚的,运道不好,赔了银子,明白人也不会说啥。倒是这位舅老爷,自己赔了家业不思进取,趁老爷过逝时发丧出殡,他过来帮忙。话说的十分漂亮,可待他忙帮完了,连大姑奶奶的小银钗都不见了。老爷活着时有几件袍子,都是极好的皮料子做的,全都给翻出去卖了。这样的人,如何能来往得起?不是亲戚,倒是个贼!”
    何子衿听的叹为观止,不过,更奇葩的在后面,“舅老爷这样的,说来还算好的。听说那位顺老爷更没个脸皮,好吃懒做不说,先时仗着有个标致模样,听说还跟有钱寡妇不清不楚,靠女人养活。”
    “作孽哦。”灶里的火焰映的周婆子脸颊微红,周婆子感叹,“舅老太爷可是再讲究不过的人,怎么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