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族》第四百零三章贪心不足

无耻家族最新章节目录
  
    』,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因为徐腾此前一直在是欧洲访问,2013年春节过后,大年初六恢复工作的第一天,华银财团的所有联席合伙人就抵达江州,在江州华腾科技大厦召开今年的年会。
    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
    华银财团的2012年业绩很漂亮,虽然有几次世界级的大规模并购,财团的总负债率依旧控制在40%的规模,1/4的债务来自于国内外的政策性贷款,1/3的债务来自于财团自身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和财团金融风险都控制的很好。
    2012年,财团旗下的信息安全与大数据服务、电子商务、半导体、汽车、机床五大产业的进步最明显,财团在扩张的同时,也在继续收缩,旗下的低端产业基本去除成功。
    在制造业领域,主体产业和制造代工进一步分离,也提前完成了工业机械人的大规模普及和制造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布局调整,有效平抑了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
    华银财团的汽车、汽配、机床、工程机械、家电、电气及自动设备、化工、材料等传统精密制造业,以及各产业的配套企业,基本都已脱离人工成本增长最快的珠三角,沿着长江线,集中在长江中游和下游经济区合理布置产能。
    半导体产业分布较为广泛,目前仍然相对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
    华银财团的中枢,集中在渝沪线之间,从渝州到江州,从宁州到沪州,沿着长江线高等教育院校云集的7个大城市和,广泛分布着财团的科研机构。
    在北方,产业还是集中在京津,在南方则是集中在深莞广珠,出于财团利益的考虑,华银财团也动用了所有游说力量,说服政府提前在2012年修建深中大桥,而且是由万博集团承担总投资和运营,70%的建设资本都是华银财团负责融资……这个桥对华银财团而言,太重要了,必须要搞。
    至于珠港澳大桥,虽然有上上下下的建议和期许,华银财团还是没有参加,很精明的选择和中建集团分开,华银财团和中交集团负责深中大桥,中建负责珠港澳大桥。
    徐腾的推卸理由很简单,既然香港不允许延长一截到深州,这个桥的实际价值就少了一半,对华银财团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华银财团在南方的金融中心位于香港,半导体和通信科技中心位于深州,制药和生物工程的研发生产中心在珠州,最重要的芯片代工厂又必须安置在澳门横琴工业园。
    这种产业布局的结构,迫使徐腾在2008年和2009年两度亲自赴港游说,希望珠港澳大桥采取双y方案。
    结果没用,港方坚持的出入境管理问题确实是一个大杀器,既简单又有效,轻松杀死双y方案。
    2010年,最终确定港方要求的单y方案,不连深州时,徐腾立即做出决策,让华银财团退出珠港澳大桥总包建筑商和融资的竞标,付诸一切力量,全力加速推动深中大桥开工。
    说句难听话,当时的华银财团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港方各界,激烈争锋的高度已经被提升到威胁1g2z繁荣稳定的战略程度。
    2011年,眼看阻挡不了华银财团,港方各界又提出深中通道必须等珠港澳大桥开通再建的新观点,还是被华银财团推翻。
    徐腾的辩方观点看似有几十点,其实只有三点是硬道理——第一,中国芯片产业的设计中心在深州,制造和封测中心在珠海的大局已经无法改变,这是在美国制裁下的唯一变通之法。
    第二,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率想要维持在5%以上,压力很大,比其他任何问题都重要,深州经济升级成功,珠三角经济转型才能成功。
    第三,1g2z的稳定性不取决于港澳台的繁荣与否,而是取决于大陆制度的优越与稳定性,制度的优越与否,则是要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的。
    最终的结果是华银财团独自承建和运营深中大桥,方案都是现成的,2011年10月快速完成所有论证工作,2012年1月全面开启施工……其实很多分段施工和准备工作,华银财团这边从2011年3月就在提前进行。
    所以,高速公路和高铁通用的深中大桥预计是2014年7月完工,实际可能在2013年11月就将正式通车启用,高铁、高速都是直接从莞州开入华银财团主持的澳门横琴工业园,形成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的高速通道。
    这座大桥,华银财团是抱着亏损也要尽快完工的决心去做,不惜让利中交、中铁集团,说服两大央企集团拿出最优质的团队共同合作,加快建设进度,也要在2013年底启用。
    这就是徐腾的风格,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特别是关系到全局的战略决策,亏与赚不重要,搞定就是成功,搞定就是胜利。
    整个华银财团,各家下属产业集团的战术性商业运营方案和策略,徐腾很少过问,但是在战略性的大方向上,徐腾一直控制的很稳。
    到了2013年2月份的这个阶段,历经十年的转移和发展,徐腾和华银财团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基本已经成型,以长三角和沪州为龙头,沿着整个长江线的两个直辖市和5个副省级城市布局,以7大城市为中心,向着周边三线城市转移配套企业的产能。
    在这个产业链布局成型的阶段,沪渝高铁的论证期也将在2013年的上半年结束,2013年7月开工,依旧是华银财团在幕后鼎力推动,为铁道系统提供全部的融资。
    所以,2013年的年会就开的很喜人,战略性的大转移已经成型,现在国内都在感慨制造业成本涨的太快,华银财团在这方面相对还是有优势的,避开珠三角和长三角,招工容易的多,员工也很稳定,流动率很低。
    怎么保持生产的质量和工艺标准,怎么保持产品的合格率,怎么控制返工率和不良率,首先一条,员工要稳定。
    华银财团其实是国内唯一自成体系的工业0,从上游的材料,到下游的制造,整个配套体系也都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延伸到中西部的湘鄂蓉渝。
    华银财团也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个长江经济带拉起来了,核心的本质是金融业,通过华夏银行、民生银行、长江银行,对整个配套产业链提供融资,支持这些企业迁徙到更合适的区域。
    同时,利用长江经济带较为宽裕的运输能力,以及沿路省市的各种扶持政策,有效减少整个财团的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
    我的税比你低,我的人工比你低,我的土地价格比你低,我的运输比你便宜,整个长江经济带拥有22座一线、二线的大城市,150所高等院校,高校有42所,人才供应比你充裕,科研效率比你高。
    我最后做出来的产品怎么可能不比你便宜?
    这个产业大转移其实在2010年就已经基本完成,到了2012年,这个数据拿出来,对比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竞争对手就很漂亮了。
    到了2013年,全国最优质的企业都雄踞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唯独华银财团横跨整个长江流域,从西蜀到华中,到华东,沿着长江线布局。
    历史一再证明,想要统一中国,军事上要从北向南,经济上一定要以长江为纽带,川蜀是天府之国,两湖则是湖广熟,天下足,江南更是鱼米之乡。
    三地合一,人口最多,高校最多,人文教育基础最好。
    徐腾的经营之道,最初是学习各种商学院案例和企业软文,后来以其他联席合伙人和长辈为师,师李学梁,兼具老王之才,熟读毛氏兵法,终于融会贯通,跻身功至化境的经营之神。
    生意之道。
    他的理解是从繁入简,有一个最简单的领悟——做生意,得人者,得天下。
    简单点说,往人口大省跑,准没错。
    所以,徐腾现在的日子是非常好过的,因为他跑的快,跑的欢啊,因为他是长江之王,沿着这个中国人口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长江经济带布局,哪个省市都得将华银财团奉为上宾。
    当然,被奉为上宾不意味着都是好事,也有麻烦事。
    徐腾去年下半年没有在国内,过年刚回来,很多省的领导就迫不及待要登门商量大事,能有什么大事啊,无非就是本省的大企业出大事了,请徐腾和华银财团接盘。
    大年初二,江南省那边就有省领导亲自带队的团队下榻江州西城区的君悦酒店,其实都是熟人啦,2006年就认识了,而且是给情面,大年初四登门拜访,当时都没有谈这件事。
    一直等到徐腾这几天开完年会,这位姜领导才提出再度拜会的要求,这一次是真要谈事了。
    徐腾今天上午处理了几件事,特意邀请对方到家里用餐,姜领导过来时,顺便也将荣盛重工的董事长章玉荣带了过来,介绍双方认识。
    徐腾确实是第一次见到这位中国造船工业的第一大民企老板,大致看一眼,聊几句,感觉这个人还可以,当然,造船这个业务,他是肯定不会介入,何况是荣盛重工这个烂摊子。
    在中国商界,徐腾的消息是非常灵通的,前段时间,中船集团曾经和华银财团谈过,想和华银财团融资并购荣盛重工,结果一查账就跑了。
    吓跑了。
    这不是开玩笑吗,不管是要借钱,还是接盘,徐腾都不可能同意。
    他愿意见对方,只是要给江南省各位领导一个情面,按照他的实际想法,还是直接破产拍卖吧,技术不行,设备和船坞也是中看不中用,能卖多少卖多少吧。
    特别现在这个大环境,能不能卖出去都是问题。
    为了防止尴尬,徐腾今天特意让夏莉带着几个孩子去翡翠湖庄园127#,到徐总徐妈那边吃午饭,正好梅嘉莉这段时间也难得回国,让她们两位闺蜜有时间单独聚一聚。
    所以,中午就徐腾一个人在家,金小桃也肯定是跟着孩子们跑,只有花玲玲带着几个女服务生安排酒席。
    饭局上,徐腾就和姜领导、章玉荣边吃边谈。
    关于荣盛重工的话题,不管是借钱,还是接盘,他都直接拒绝了,主动将话题调到江南省那边的半导体和电气设备产业,顺便也和姜领导分析一下国内外的经济情况。
    聊来聊去,最后又回到了荣盛重工的这个话题上。
    徐腾在国内经济界和商界的江湖地位很高,除了他执掌华银财团,富甲天下之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构想,居然还被他实现了。
    他真是这个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