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山庄》第三百九十九章恢宏的博物馆

桃源山庄最新章节目录
  
    qu
    “没错!”
    王铮肯定的点了点头。
    王英震惊加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同时脚下也不自觉的朝恢宏大厅深处走去。
    巨大的盘龙柱把宏阔的大厅分成了30*30的巨型方格,在每一座方格的顶端都安装者华丽而巨大的吊灯。把整个宏伟的大厅照得灯火通明。
    同时,在盘龙柱的下端,还围了一圈木质座椅给人休息。在南北向的盘龙柱之间还安放着高5米的巍峨青铜像。
    “王铮,怎么就临近门口的这两排柱子之间有青铜像?其他怎么没有?”
    “其他当然也有,不过我们订购的铜像还没有完全到货!眼前这尊著名雕塑家曾成刚先生的青铜孔子像,以及旁边那尊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的青铜宙斯神像,是最早到货的,所以才被摆到了这里!剩下16尊其他雕塑家的作品,也会在下半年陆续到货。如果你年底的时候再过来,全部18尊青铜雕塑就齐了!”
    “曾成刚?亨利·摩尔?你到真舍得花钱!”看着巨大的雕塑,王英语气有几分复杂道。
    这两人都是国内外最顶级的青铜雕塑名家,它们的作品自然也不便宜。
    “我想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私人博物馆,而不是自娱自乐的乡下小展厅,自然要舍得花钱!”
    “你这家伙野心不小啊!”了然的点了点头后,王英笑道。
    “野心也好,理想也罢,人生在世,怎么都要有点追求!要不然岂不是活的太没有意思了!”
    “不过你这追求也太大了点!书画馆、瓷器馆、杂项馆、自然博物馆、机械展览馆、亚洲馆、美洲馆、欧洲馆、非洲馆,你这是要覆盖全世界啊!”
    王英依次把大厅左右两侧悬挂的巨大标牌念了出来!
    “呵呵,格局是很大,但现在很多分馆里面都没什么东西!走吧,我带你过去看看!”
    王英点了点头,跟在王铮后面朝书画馆所在的方位走去。
    书画馆位于博物馆入口的左边,宽45米左右,高度与大厅相当,在它的左右两侧各有12米宽的通道。
    书画馆紧邻着瓷器馆,再往边上依次是杂项馆、自然博物馆和机械展览馆,这五个展馆宽度相当,共同占据了恢弘大厅的左侧。而相对的亚洲馆、美洲馆、欧洲馆、非洲馆占据了恢宏大厅的右侧。
    因为,通道和展馆都是随着铁壁山的山体延伸,所以走的都是曲线,无法一眼看到底。不过从其幽深的情形来看,显然也不短。
    但当王铮把800米这个数据爆出来的时候,还是吓了王英一大跳。
    八百米长,四十五米宽,但是占地就达到6万平米!而且,展馆内部还分为上下双层,一下子把书画展馆的面积提升到了2万平米。这个数字比很多大型博物馆的全部展览面积都大,但在王铮这里只是一个‘书画馆’而已!
    不过,如果他知道王铮还有计划继续向山体上面开凿更多展览空间的话,是不是会更惊讶于他的疯狂设想。
    走进高和宽都为十二米,长度达到八百米的长廊,比起刚才在大厅的时候,王英心头的那种渺小感消去了不少!不过在华丽的吊灯照耀下,他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尤其是左手边墙壁内明显的内凹,更是令人疑惑!
    “这里面是准备放什么东西吗?”
    “嗯,准备订一批现代名家的国画放进去!”王铮点了点头。
    “不过这三米的高度也太高了点!”
    “走廊的高度就达到12米,要是内嵌的画太窄,岂不是太不和谐了!”话落,王铮转身走进旁边的展馆。
    展馆不同于外面的走廊,高度明显矮了一节,约有五米多。中间也不再是一览无余,而是有序的摆放了一些长条形状的钢化玻璃展柜,高度、大小类似于珠宝店的展柜。不过这里的展柜都一律倾斜45度。
    另外,围绕着墙边,还有外罩钢化玻璃,垂直九十度的展示空间。在明亮的射灯下,一张张中国山水画映入眼中!
    在整个长80米,宽43米,高5米的展馆中,琳琅满目的放置了大约200多幅大小不等的山水!
    不过相对于一万多平的展览空间而言,这点画还远远不足以把整个空间占满。甚至连一半都不到。但因为摆放的比较稀疏,所以倒也不显得空置。
    “怎么全是山水画?”
    “人物画在后面,花鸟再往后排!”王铮指了指后面的空间!
    闻言,王英在大致浏览了一下整个山水画展馆后,通过两个空间相连的门户,进入了后面一个跟‘山水画展馆’等同大小的展览馆,果然如王铮说的,这里向外展示的全是‘人物画’,包括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道释画、历史故事画等等。‘人物画展馆’在后面就是‘花鸟画展馆’,花鸟画再往后依次是近现代书法展馆、近现代油画展馆、近现代碑帖展馆,以及清代书画展馆,明代书画展馆,宋元书画展馆和国宝馆。
    每一个展馆的大小都相等。除了近现代书法展馆之外,其他展馆向后走,展品越少。尤其是‘宋元书画展馆’和‘国宝馆’东西寥寥无几。
    其实,‘宋元书画展馆’还好点,怎么都有三十几件作品,虽然只有三分只一属于名家手笔,其他要么是佚名,要么没什么名气。但总归都是宋元时代的艺术珍品。
    但等到最后的‘国宝馆’时,偌大的展馆中就孤零零的摆放了六个平面展柜!每一个的间距都有好几米。而且墙上也没有其他展馆那样的内凹展示柜。
    但每一个展示柜中的艺术品都让王英为之动容!
    “黄庭坚《砥柱铭》,王羲之《游目帖》,五代后蜀石恪的《夏禹治水图》?这三件宝贝你是什么时候弄到手的?”王英惊喜道。
    王铮的国宝馆里总共就放了五件展品,米芾的《行草书诗卷》和五代吴越王钱俶手卷《草书手简》,都是他之前就知道的。但其余三件虽然早有耳闻,却不曾想它们都在王铮的手里。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自己之前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等带你把整个展馆游览完了以后,再找机会跟你详细说!”
    王英点了点头,“哎,不对啊!六个展柜五个都有展品,怎么就这一个空着?”
    “东西还在进行修复,一个月后才能够上架展览!”
    “原来如此!”了然的点了点头后,王英脸上很快便浮现出了一缕兴奋,拉着王铮追问起来,“快说说,到底是什么宝贝?”
    “嘿嘿,南朝名家陆探微的《文殊降灵图》!”说起这幅画,王铮脸上仍然带着兴奋。
    呆愣半响后,王英震惊道:“那个被称为‘六朝四大家’,与顾恺之齐名的陆探微?”
    “你不废话吗?除了他,南朝时期还有几个陆探微!”
    “是真本,还是后人的摹本?”
    也难怪王英这么问,现代流传下来的隋唐之前的书画,百分之九十都是唐宋时代的摹本。例如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排在第一位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国内外五卷全是宋代摹本;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二阎立本的《步辇图》,也是宋代的摹本。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则是唐代的摹本。
    当然摹本的价值在原作已失的情况下,也能称之为国宝。但到底在价值上差了原作几个档次。
    “当然是真本!货真价实的陆探微原作真迹!”
    “我不信!”王英把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也难怪他如此,隋代之前的名家真迹,连国家都没有,王铮怎么可能找得到。
    “不信算了!”
    看着王铮信誓旦旦的样子,被挠到内心痒处的王英,急不可耐的上前抓住他的手臂,一个劲的摇晃起来,“我信了,我相信你!快带我去看看,我要看看!”
    “停停!别摇了!你就算把我胳膊摇断了,我也没办法把画拿出来给你看!”王铮连忙道。
    “为什么?为什么没办法?”
    “前面不是跟你说了吗?这幅画现在还在修复状态!”
    “就算在修复也不耽误看哪?”王英不依不饶。
    陆探微真迹《文殊降灵图》对他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我放在一个前辈修复大师那里了,不在山庄。所以,就算我答应带你去看,你也看不了!”
    “真的?”
    看着他失望的样子,王铮点了点头,“放心吧,最多一个月画就修完了。到时候你再来看也不迟!”
    “好吧,到时候记得,千万要给我打电话!”
    “知道了,放心吧!”
    安慰了一下王英后,王铮拉着他出了国宝馆,准备从宋元书画馆右侧的门户出去。但在走近门口的时候,王英却一下子停住了!
    “你怎么了?”
    “不对啊!我记得你在嘉德春拍上的时候,花了几个亿拍下了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和李可染的《井冈山》,刚才过来的时候怎么没看到?”
    王英还以为王铮把这两幅画放在国宝馆呢,哪想到国宝馆中虽然有惊喜,但他想看的两幅亿元大作,却依然不见踪影。
    “原来你说这个!跟我来吧!”
    王铮一马当先,朝宋元书画馆角落里一座向上的楼梯走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