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终结者》第二十九章乐在其中

新三国终结者最新章节目录
   小溪旁有五头水鹿正在低头喝水,见到人的身影,吓得狼奔豕突。
    “大人,那是什么野兽?”张成好奇的问道。
    “它们不是野兽,是水鹿,它只吃草,不会伤人。”
    “大人,那是野猪!”韩丰惊叫起来。
    顺着他的手指看去,那是一群野猪,有八头,一家老小!我出去不到两个月,动物们就四处迁徙了。
    “无云,你带几个人去杀几头,我们中午吃红烧野猪肉!注意不要射杀幼仔和母猪!”
    一高兴,红烧这种现代名词都出来了!但他们不会惊奇,从我口里什么话说出来都是有可能的,不会怀疑!这时代只有蒸、煮和炖,还没有炒和炸。红烧更不可能了,因没有酱油(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北方现在有了醋(据说是由夏朝第五位国王-杜康的儿子黒塔发明的,黒塔跟随他父亲学会酿酒技术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由此不经意中酿成了“醋”),但南方人不吃醋!
    “末将遵令!”张成翻身上马,带着十个义从疾驰而去。
    命令李华留下,带领两百名士卒(包括工匠、义从)用两辆牛车,清理山涧的树木、山石和泥土,把石头搬进山谷石头是铁矿石。
    回家了!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天空中。
    天眼……义从们兴奋的大喊。
    所有的人抬起头,仰望天空。
    天眼欢叫着,俯冲下来,停在我手臂上,朝我连连点头。
    盖凉州仰头嘶鸣,它也想家了!
    野草和荆棘变成绿色城墙,嫩黄、清新。
    护城河水已经泛绿。
    跳下马,吩咐韩丰从草丛中抽出木板,搁在护城河上,打开“城门”,盖西凉冲了进去!
    士卒们在城外下马,随我进入城堡,目瞪口呆,一架银色铁车,司一条巨龙,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草地上,矗立着四只鹰,威风凛凛!一群群鸡在草地上来回奔跑,成百上千只野兔活蹦乱跳,二匹雪白的马急切的嘶鸣。
    我走过去打开木栅们,盖凉州跑进去和它们亲吻。
    我吩咐发呆的韩丰、王密,命令士卒们把马系好。
    大家忙活起来。
    义从们脱下身上的盔甲,放下武器。
    吩咐王密带五十名义从随工匠去砍伐木头,其余士卒、工匠搭建帐篷。
    丈量土地,从护城河往东一百步(离小溪还有十步),南北长五百步,600×120=㎡=7.2公顷,有八个标准化足球场大。
    我打开城门,从列车上拿出铁镐和铁锹,其余的士卒开挖护城河,再建一个外城堡,中间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训练场,四周搭建营舍、食舍、仓库……
    伤残士卒、工匠和佣人们住在外城堡。
    吩咐王俭带三十名义从、四个木匠在军营的南面搭建两间茅厕,这是个紧急问题!这次还带来了十个女佣。
    六百多人随地大小便……不敢想象!
    男厕设十个蹲位,一个长形小便池;女厕三个蹲位。
    马粪纸都准备了两麻袋,这时代纸大贵了!一铜钱买六张马粪纸,花掉了二千钱,以后就用树叶吧!有钱人家才用得起马粪纸,普通百姓用树叶、草或石头,人群中常常能闻到一股粪臭味!一张A4大小的黄色书写纸要一个铜钱,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用竹简的缘故!
    人太多,全封闭的车厢,活动空间太小,住一、二天可以,时间长了会闷疯的!天气越来越热,车内温度太高,再说人多手杂!磕磕碰碰,也不方便!他们知道的事情越少越好,留些神秘感!
    韩段和两名士卒挖坑埋锅,准备做饭。
    吩咐彭菁派三名女佣去摘枯树上的木耳和地上的蘑菇。
    郴县是座山城,山里人对这些野菌、蘑菇很熟悉,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另派两名佣人去菜地摘大蒜和白菜。
    张成和士卒高兴的回来了,十一个人扛回了三头野猪,每头一百多斤。士卒们对杀猪宰羊非常专业,留下二个人,其余的去帮忙挖沟。
    猪肉烧蘑菇,木耳炒白菜,现代人的菜谱。
    我亲自掌勺!彭菁和韩段的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了!
    这有何难?一个大学老师有的是空闲时间,日久天长,练就了一手烹调的好技艺!自从穿越到这山谷后,一个人吃饭很随便,以为没有机会显露了!车厢餐厅内刀具齐全。行李车上托运的一个工程队使用的炊具,原来是为这些伤残士卒准备的!
    拿出两个铁锅(有些生锈)、锅盖和一把铁锹,让韩段和张成拿到小溪旁洗净;把铁锅架在火上,用猪皮把里面擦一遍。
    回到车厢内,系上一块围裙。
    彭菁烧火,铁锅炒菜(这时代还没用)!
    曹英、林琴和刘英用六个陶鼎煮饭,和现代农村煮饭差不多,到米快熟时,倒进竹筐滤干米汤,在陶鼎内放进水,放上蒸笼,把饭倒在上面,盖上锅盖,蒸熟。
    米汤喝掉,不浪费!
    韩段、张成和彭菁帮忙,肥肉和瘦肉不分开,大块切好;排骨、猪蹄分别用斧头剁成块状。
    猪头和内脏留到晚餐吃。
    柴火烧旺,把切好的几十斤花油、板油倒入锅内(麻油和豆油只有富人家才用得起!一般百姓一年四季很难吃上油),加水、煮沸,把猪油煅出,装了整整一盆!
    猪油渣的香味在空气中飘荡,大家吞咽唾液,流起了口水。
    放进一些盐炒炒!
    “大人,真香、真香!”张成、韩段、彭菁、曹英、林琴和刘英近水楼台先得月,每人先吃了几块油渣,大概一路奔波,肚中饥饿,张成连连感叹,其余女孩嘿嘿的笑着,一脸的灿烂。
    锅烧热,加入少量热猪油,倒入猪肉,用铁锹翻炒(二十一世纪的大学食堂还不是用铁锹炒菜),煸出猪油,猪肉变色,透出香味,用木盆盛起,留下猪油,倒入排骨和猪蹄,翻炒几分钟,放上盐,加入生姜、桂皮(可惜没有酱油、白糖和料酒),翻炒至排骨和猪蹄变色、透出香味,加满清水,盖上锅盖,焖烧!
    再用另一口锅,同样的步骤,盖上锅盖,焖烧!
    用了半斤生姜。
    我吩咐张成骑马到山口去喊做事的士卒回来吃饭,留下两名士卒驻守(当然少不了他们的)。
    旺火煮沸二十分钟,再撤出几根木柴,小火焖烧大半个小时,整个山谷飘荡着肉香。
    我的唾液也大量分泌,想不到大锅、柴火能把野猪肉煮出香味四溢,夹上一块递给彭菁。
    “老爷,真香!”小姑娘一边嚼着,满嘴冒油,连连称赞。
    “来、来,你们一人也尝一块。”我用陶碗盛上已煮熟的排骨,韩段、曹英、林琴和刘英一人一块,我自己也尝了一块。
    大家连声说好吃,眼睛盯着锅,大概还想吃。
    骨头越煮,香味越浓,很远都能闻到肉香!干活的士卒抬起头望着我们,口水直流,肚子饿得更快!
    “好香!”李华、俞成带着一群士卒大叫道,围了过来,看见我系着围裙亲自炒菜,惊讶不已,急忙过来跪地拜见。
    “这都是自己家,就不要多礼了!都起来吧,大家去把手洗干净,准备开饭!”
    “末将遵令!”
    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飘出来,倒入蘑菇和煸好的肥瘦肉,大火焖烧十分钟,加入大蒜,翻炒几下(要是能勾芡就色香味全了),盛满二十个大木盆。
    韩段洗锅。
    我用猪油爆炒白菜和木耳!
    三十人围成一圈,或蹲或坐,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在绿草地上大吃一餐。
    大家饿极了,一餐吃掉了两头猪,每人吃了两大碗饭!吃得盆底朝天,满嘴冒油,连米汤都喝得精光。
    大家尝到肉的美味,看到生活的希望,满心欢喜,打着饱嗝回到了自己岗位。这时代的人很实在,做事踏实,吃得苦,不像现代人过于精明,怕吃亏!
    饭后,我带着张成、韩段、彭菁、曹英、林琴和刘英在内城堡逛了一圈,介绍情况,这里以后就交给彭菁她们打理了。
    给鸡群丢了一些谷(带进来),也往兔场丢了一些,兔子的数量好像又增加了;车厢内的种子成了宝贝!现在郴县的谷涨到了二百四十钱,以后会更高!三、四百残疾士卒,还有一百三十多个孤儿寡母和佣人,每日消费惊人!今年,残疾士卒的粮食和日用品由军营供应,明年自己解决粮食;但一大堆孤儿嗷嗷待抚。
    生产粮食成了燃眉之急!
    我一个人进了车厢。
    储存的电已经用完,开动发电机、充电,车厢内传来隆隆的响声,张成和韩段手拿铁刀跑过来,我示意没事。
    两个时辰后,两间茅厕建成,男女分开(因是木房,密封性差,避免窥视)!
    城堡里现成的木料、竹子,用长铁钉、竹条固定,全木头结构,男厕长五丈、宽两丈、高一丈半,两侧留有五个木窗(透气、采光),高大明亮,地上铺垫石头、沙子,后面挖了一个粪池(以后用木板盖住,避免粪水横溢)
    女厕要小得多。
    我把带出去的东西都背了回来,金块、现金放回原处,手机、像机、电筒、水壶、登山绳、本子、圆珠笔、毛巾、牙膏都放回车厢。背包内只留下望远镜、子弹、一块西铁城自动表、地图册和五个打火机。
    尽量不在古人面前使用现代的物品。
    太阳落山时,壕沟挖完了!我一个人起早贪黑挖了一个月(比这条要长,这条壕沟只需挖三面,西面就是护城河),一百多个士卒三个时辰就完工了,深一丈、宽两丈。
    现在是旱季,护城河水不多,有了这条宽阔的壕沟,晚上不担心野兽出没了。
    车厢内的种子保存良好!
    每间木屋按照我的设计,南北朝向,底部抬高一尺(二十多公分,防水防潮),用木头做底,上面铺上竹片,夏天当竹床,冬天铺上草。两侧各留有四个木窗,可以撑开,考虑到了透气、防潮和防雨,但密封性不是太好,防寒和防火较差,以后再改进。
    木料和竹子不断地运回营地,到处堆满了材料,连腿残疾的士卒都在帮忙,没有人闲着。
    两百多人花了四天清理山口,清出的矿石、树枝和泥土堆成了两座山。
    我一个人得花一年多时间。
    四名木匠、十名石匠和四十名士卒开始建造山门。
    山门分内外两道,内山门为全木结构,高三丈,上、下两层,可以装备固定连弩车,两侧山上准备巨石,最后时刻可以封堵山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