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终结者》第十八章势均力敌[2]

新三国终结者最新章节目录
  
    “末将遵令!”
    士卒们放下手中的弓箭,陈仓带着士卒陆续走下城墙,城墙上一下空荡荡的。
    咚咚……
    杀呀……蚁贼突然冲锋起来,刚刚下城的士卒停了脚步,转过身来,等待我的命令。
    陈仓慌忙跑了过来,等待我的命令。
    蚁贼难道真的不怕死?
    我摆摆手,让陈仓下去,就是冲到护城河前,再让他带人上来也来得及,加上神箭营、义从营,城墙上有六百多人,六百多装备精良的精锐,借助冰冷的河水和高大的城墙抵挡半个时辰也不成问题。
    陈仓忐忑不安的下去了。
    杀呀……
    两百五十步、两百步。
    嗤……龙脊发怒了,厉啸声划破空气,飞向最前方一名铁盔铁甲的高个士卒。
    扑哧……箭矢穿过胸膛,贯穿而出,血光飞溅,躯体轰然倒地。
    喊杀声嘎然而止,士卒们惊恐万分。
    “连弩射击!”我大吼一声。
    “连弩射击……”黄忠接着大吼。
    轰、轰……一百五十支弩箭带着怒吼飞向惊恐的士卒。
    扑哧、扑哧……粗大的箭矢贯穿前面的士卒,巨大的冲击力,带着血污的箭矢又将后面的士卒射穿,一下子倒下二、三百人,凄厉的惨叫在空中飘荡。
    哗啦啦……士卒们崩溃了,全然不顾军侯们的呵斥和怒骂,狼奔豕突。
    兵败如山倒!我要是有一千骑兵,在此良机突然出击,城墙下的四千蚁贼就会全军覆灭。
    杀!杀……士卒们高举兵器怒吼。敌卒一直跑到四百步外才停下脚步,瘫坐地上,气喘吁吁。
    蚁贼再也不敢前进了!一个时辰后,灰溜溜的收兵回营。
    黄巾军营,帅帐。
    “副帅,城墙上有一位穿银盔银甲的官军指挥,他大概就是民夫说的行校尉吧?他射出的铁箭能达到三百步,这是刚刚射杀贾军司马的铁箭,和昨日杀害右校尉邓崇和前校尉孙凯的铁箭一摸一样,请副帅过目!”左将军孙亮双手递过一支沾满血迹的铁箭。
    孙中接过黑黝黝、沉甸甸的铁箭,背后冒出一丝凉气。
    “副帅,城墙上的五架武钢也太厉害!两百多步就能发射,一次能发射一百五十支弩箭,人要是被击中身体,很少能生还;击中四肢,惨不忍睹!士卒们听见厉啸声,就浑身颤抖,不敢继续前进!以末将之见,大军应该撤往湘东郡,会合大帅,再图后事!”左校尉黄光荣再也没有必胜的信心。
    “副帅,不能撤退,这一万五千多人,特别是那三千多轻重伤员和那跟随的百姓,军营没有足够的郎中和药材,每天都有几十名士卒死亡,要是贸然撤退,一路上不知会死多少伤员?军营的粮食也只够几天了,要是一路撤退到湘东郡,那地方也没粮食,下雪了,大家也会饿死!”校尉吴志昌急忙劝道,一脸的忧愁。
    “副帅,一股作气攻下郴城,一切都解决了!”左将军孙亮拱手说道。
    “吴大人,攻城器械准备得如何?”
    “回禀帅,再末将三天时间,一定就准备妥当。”
    第二天,蚁贼又来骚扰一番,但离城墙四百步就停下了,敲敲打打一个时辰就回去了。
    每天只派一曲士卒防守四门,其余的都在训练场上练习。
    韩丰和王密带着义从营在城墙内,练习骑马射箭,忙得不亦乐乎。
    第三天上午,军械坊。
    移动连弩机竟然造出来了!
    张艺、吴启成和吴阿满正带着工匠们试箭,我来得正是时候!
    一双双红肿的眼睛,疲倦又兴奋的面容。
    弩是由弓和弩臂、弩机三个部分构成。弓横装于弩臂前端,弩机安装于弩臂后部;弩臂用以承弓、撑弦,并供使用者托持;弩机用以扣弦、发射。使用时,将弦张开以弩机扣住,把箭置于弩臂上的矢道内,瞄准目标,而后扳动弩机,弓弦回弹,箭即射出。
    移动连弩长一丈三尺、宽八尺、高七尺,二十个槽(减少了十个)、二十根弓弦。马车安了四个木轮,前面两个小一号,后面两个大一号,由四个士卒或一匹马就能拉动。
    停下来后,车四周由四根粗木支撑(吊车原理),每车配备十二名士卒,设队率一名、什长两名、士卒全为伍长。
    四名士卒安装弩箭,搭上弩弦(二公分粗的牛筋),二名士卒瞄准,扳动弩机,发射弩箭,两人搬运弩箭,四人拖动。
    换一次弩箭只需要五分钟。
    吴启成和吴阿满安上弩箭,张艺瞄准宽大的箭靶,扳动弩机,一阵轰鸣,簌、簌……
    二十支弩箭前后顺序接连飞射而出,射中了两百步处的箭靶,蓬、蓬……
    二十支弩箭钉在厚木板上,上下位置差别不大,铁簇尽没木头,好霸道!
    “好!”我欣喜的喊了一声!
    “成功了!”大家高兴得蹦了起来!
    “大家辛苦了!”
    “行校尉大人辛苦!”张艺带着工匠们齐声喊道。
    “每人奖励二千钱!”提高积极性!
    “多谢行校尉大人!”
    “集中工匠日夜不停,打造五台连弩车出来,不得有误!”
    “末将遵令!”众人齐声答道。
    “你们以后还可以制作这种投石车。”
    抛车(投石车):在一个木架子上横设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长木杆作为抛杆,杆的一端系上一个用绳索连接的皮囊,另一端系上几十条到百多条绳索,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巨石抛出。
    有了投石车,攻城就会事半功倍。
    给张艺留下一张草图!这图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把设计和原理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做试验。
    “末将遵令!”
    午后,营帐。
    “末将回禀行校尉大人,末将今日上午发现蚁贼在耒水上正在架设浮桥,流民和家眷有向汉宁城转移的倾向,末将怀疑蚁贼撤退!请行校尉大人定夺。”孙宾硕拱手禀报,每日早晚亲自汇报蚁贼动向。
    蚁贼一边打造攻城军械,每天骚扰城池,难道真的想溜?这是一个诡计?诱我出城。
    “宾硕,你亲自带人到敌营周围看看,是否有增援的蚁贼?立马来报!”
    “末将遵令!”
    “路上要小心!”
    “多谢行校尉大人!”
    我带着张成、韩段等去拜访刘表,刘表亲自出府迎接,拉着我的手走进内厅,佣人沏上茶。
    “贤侄,这里没有外人,我们叔侄相称!”
    “谢叔父大人看得起,请受小侄一拜!”我离开位置,恭敬的给刘表行大礼。
    刘表搀扶起我,脱鞋,落座。
    “贤侄知书达理,文武双全,真是我桂阳郡少有的人才”
    “多谢叔父大人夸奖!”先嘘寒问暖,再言归正传。
    “小侄昨日没有和叔父大人商量就承诺在桂阳山建一座忠烈祠,把死亡的三百六十五名士卒的遗体埋葬在那,让后人祭祀他们,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保我桂阳郡平安!请叔父大人宽恕小侄唐突!”
    “贤侄悲天伶人,心地善良!叔父马上派人去办!”
    “叔父大人,小侄发现蚁贼想溜!等明天上午安葬完阵亡将士后,让士卒休息半天,后天上午,小侄想带五千将士出城绞杀蚁贼,让城中百姓早日回家,不久就要下雪了,日久生变!小侄留王假军司马(王国)领一曲将士守城,令韩假军司马押运军粮和军械!叔父大人,您看如何?”
    “贤侄安排周到,贤侄还有何交待?”
    “小侄在这世上已没有了亲戚,两位叔父大人就是小侄的亲人!小侄这一走,就不能亲自保护您和叔父一家了!请叔父大人多多保重,静候小侄的佳音!”
    “叔父能有你这样的贤侄,是老天的恩赐!不要挂念我们,我们会保护好自己的!”
    二十三日,上午,桂阳山,天阴沉沉的。
    空旷的山坡下,站立了两千多士卒和家眷,三百六十八口棺材(又死了三名重伤员)已摆好,坟穴已挖好。
    灰色的麻布条迎风飘动,男女老少的哭泣声被呼啸的北风淹没。
    太守刘表、郡丞史公、都尉周明,县令吕登、县丞鲍邰、县尉陈诚都来了。
    我率领周明、鲜于雨、韩琦、王国和蔡瑁等一千五百将士。
    留黄忠守城,斥候营和特种营分别注意南北两端,义从营的马匹已准备好。
    叔父宣布祭祀开始,奏哀乐,敲丧鼓。
    周明读悼词,中平二年十二月十九,黄巾暴徒,烧我房屋、毁我天地、抢我财物、杀我百姓、围我城池!危在旦夕!我桂阳郡百姓不甘凌辱,奋起反抗!在守城战斗中,曹兴(假军侯)、刘志(屯长)、李二子(屯长)、林青(屯长)、黄勇(屯长)……等三百六十八名将士不幸阵亡!我等在此祭祀,愿他们的灵魂升天,在天上保佑我桂阳百姓安康!你们放心去吧,你们的家人将由我们照顾,你们的仇我们给你们报!愿上苍保佑我大汉百姓平安!
    入土,士卒们抬着三百六十八口棺材缓缓放入墓穴,由家属和士卒填土,哭声传遍山谷,也激励着将士的心灵,为死去的将士报仇!
    “全城父老乡亲们,全体将士们!风啸萧萧兮,壮士一去不复返!本官带领将士们出城杀敌,为死去的将士报仇雪恨,为死去家园的灾民夺回房屋和田地,让他们活下去!大家也许会战死沙场,但我们值得,我们是为大汉而死,我们死后会安葬在这里,让后人祭祀我们!”
    曹兴被追授为军侯,发放抚恤金六万钱;屯长刘志、李二子等被追授为假军侯,发放五万……一般士卒阵亡发放二万钱,伤残者发放一万钱,共发放七百七十二万钱!
    随笔:
    在东汉末年,国内叛乱不断,边境有羌人、鲜卑人和乌桓人骚扰!在并州的匈奴人也不老实!最强盛的是鲜卑人,有统一的国家,有铁甲二十多万!除了战马优势(河套马和鲜卑马)外,大汉许多优秀的工匠流落到草原上,帮助鲜卑人打造兵器!但他们缺乏铁料(也不会炼制焦炭),大汉的铁料大部在幽州渔阳、益州的蜀郡和荆州的南阳等地。
    大汉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口五千余万,地大物博,经济雄厚,文化博大精深,英雄辈出)!主人公只要想办法得到战马(通过战争、侵扰、买卖等方法垄断边境和境内马市),马上民族缺乏战马就只能是群匪徒!再不让外敌和叛逆得到铁料,再精悍的士卒没有兵器,只能是群暴民!
    主人公第一步先屯田,养活军队(主人公是个老股民,懂得怎样投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