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终结者》第四章回家[2]

新三国终结者最新章节目录
   我上前搀扶。
    身材结实,长脸、三绺长须,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额头留下时光的痕迹。
    “快把小萍和无云叫来!”老伯喊道。
    不一会,一个和刘雨差不多的女孩和帮我提包的那个青年大步走进客厅,拜见老爷、夫人,大小姐、二小姐和我。
    “贤侄,叔父送你两个下人!”
    “小萍,十五岁,大家打小就这么叫她,从今天起就是贤侄的下人,她能帮贤侄端水送茶、洗衣做饭,沐浴更衣。”
    “张成、张无云,十八岁,身上功夫不错,能帮贤侄牵马、扛枪和背包。”
    “多谢叔父、叔母大人!”我跪地谢恩。
    “小萍、无云,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贤侄的下人,生死由他定!”
    “拜见老爷!”两人跪地行大礼。
    “好,你们起来吧!”
    “多谢老爷!”两人站在一旁,满脸欢喜。
    张成,身高体壮,一张纯朴的方脸,一脸笑容,浓眉大眼,薄薄的嘴唇,白白的绒毛,一看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小萍,瘦长的身材,白净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一双平和的大眼睛。
    两人都是本郡人,孤儿。
    “小萍,你去准备热水,伺候你家老爷沐浴更衣!”叔母吩咐。
    “是,夫人!”小萍告辞退了出去。
    “云儿、雨儿,你们去把父亲今年刚做的两套新衣,两双新鞋给你大哥拿过去!”
    “是,母亲大人!”两人告辞退了出去。
    “无云,你带你家老爷到客房去沐浴更衣!”
    “是,夫人!”
    我告辞随无云来到客房。
    客房位于中院的东侧,石头小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椿树,枝叶茂盛。
    一间精致的独门大屋,青砖、青瓦,室内已生火盆,比外面暖和;外间是客房,铺着平整的石快,室空很高,有二十平米,屋顶有个透明的琉璃天窗,光线照进房内,室内亮堂。
    内间为卧房,一张“地床”,床上铺好被子,一个铜质夜壶,一个木案。
    登山包和褡裢放在案上,铁枪靠在墙边。
    刘云两姐妹抱着两套新衣和两双新靴走进来,宛然一笑,把衣服和鞋子放在案上,告辞退了出去。
    不久,小萍拿着布巾,后面跟着两名青年,高一点的提着两个冒着热气木桶;矮一点的抱着一个大木桶。
    两人放下木桶,躬身拜见。
    矮个青年把木桶放到外间的地上,帮助高个青年把热水倒进着把水倒,两人告辞,和张成一齐退出房间,张成随手拉上木门。
    小萍站在木桶旁。
    “老爷,小萍帮老爷更衣!”
    什么?这个小姑娘要帮我洗澡?我要是一时冲动,有非分之想,那脸就丢大了!
    “小萍,老爷一个人在大山里生活惯了,你先出去吧!”我轻声说道。
    “是,老爷!”说着,退了出去。
    我忙上前,插上门闩。
    三下两下脱掉衣服,坐进桶里,全身泡进水里,头靠桶缘,温暖、舒坦,全身放松,疲劳烟消云散。
    一天的变化太大!从现代人一下子变成了东汉人!一出山,就遇到一场骚乱,还杀死了七个灾民,现在连他们的容貌都忘记了。救了老爷和漂亮的小姐,住进了大宅,躺在热水里……
    “老爷,老爷!”我从梦中惊醒,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水已变冷。
    “小萍,老爷马上洗完了!”我急忙答道,外边以为我出事了。
    外面没有了声音。
    我站立起来,擦干身子。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已确立。汉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皮鞋。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像蝉衣一样的头冠(帽子)、红色的衣服、像田字状的领子、戴玉、红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服饰总称“禅衣”。禅衣是单层的外衣。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衣袖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官员在上朝时都要穿黑色禅衣。
    汉服的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一为“曲裙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斜至腋下;一为直裙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此种禅衣又称“直裙衣”。曲裙,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裙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一套绛红色、一套黑色,两顶方帽、一个金色发髻、一条紫色玉带和两双软地皮靴。
    每套衣裳从内向到外共八件,式样像当今日本人的和服!直裙禅衣!料子摸着舒适温暖,不是普通的织品,大概是素或练?
    东汉的布料有布、帛、缣、素、练等几种。布为麻织品,是汉人衣料最贱者;帛为普通丝织品,其价比布稍贵;缣即绢,为细密而有色彩之帛,其价又贵,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素为绢之精白者,其价比缣又贵;练为绢缣之名贵品种,为布帛中价格之最贵者。
    白色的内衣是上衣和裤子连在一起,下面开裆。
    白色的中衣是衣服、裤子分开的,这两件衣服里加了保暖的内层,像保暖内衣。
    防弹衣穿在中衣的外面,系上皮带,挎上双枪,时刻不能放松警惕!
    外衣是一件宽大的绛红色衣裳,紫花边、宽领子、宽袖口,左袖口内有一个荷包,这大概是放丝帕或钱的地方。
    外系一条玉带,佩戴一块透明的温玉。
    穿上布袜,套上皮靴,一个东汉人诞生了!
    忘记带梳子了,一头湿漉漉的头发不知如何处理?
    我拉开门闩,让小萍进来,帮我梳头。
    小萍看见我,一脸的惊讶!
    “老爷是不是很好看?”我调侃。
    “老爷太英俊了!”小萍羞涩的笑着。
    我席地而坐,小萍跪着,从衣袖内拿出一把木梳,轻轻的帮我梳理头发,从前向后、从左向右,轻重适宜,非常的舒适,最后套上金质发髻。
    我吩咐小萍去叫张成他们来清理,并告诉她,这屋里的东西不要动!
    我把登山包放到床上,拿出三条项链和一个戒指揣进衣袖的荷包里。
    我打开木门,正看到张成和小萍走了过来,张成直直的看着我,一不留神,险些跌倒,小萍哈哈大笑,张成尴尬的脸红了。
    小院的南墙角有个茅厕,门口挂着棕帘,一口陶缸,缸上铺两块木板,墙边放着一个精致的竹篮,里面放着一叠马粪纸,和现代农村的茅厕一模一样,我恍惚就在现代乡村。
    没有臭味,陶缸内空空的,还没用过!我朝里面撒了一泡尿,神清气爽。
    便后想找地方洗手,突然感觉好笑,我已回到东汉末年!没有便后洗手的地方。
    慢慢会习惯的!
    来到客厅,正好碰见正要离开的刘表!
    刘表,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气宇轩昂,头戴官帽,身穿黑色官服,脚蹬一双软底皮靴。
    史书记载,刘表的先祖叫刘骄,是刘馀第六子,封郁陉侯,刘骄的家族从此迁居高平,后裔形成高平刘氏。
    刘表是刘骄的第九代孙!刘表和叔父的父亲是亲兄弟,两人是堂兄弟,但史书上好像没有记载,自己学识浅薄?
    刘表得知出现山贼后,马上派兵前去镇压。自己急匆匆前来看望堂哥,问明伤情后,才放了心。放心不下骚乱的大事,没有留下吃晚饭,赶着回府。
    “庶民刘云天拜见太守大人!”我急忙跪地三拜九叩(现学现用,处处留意皆学问)。
    “刘壮士快快请起,本官要感谢壮士救了大哥和侄女!”
    “太守大人言重了,庶民正好碰上,拔刀相助!”
    “好!刘壮士一表人才,知书达理,有时间,本官要和壮士好好谈谈!”说完告辞,和几个衙役出了大门,我们一直送到门外,马车看不见后,才回屋。
    不亢不卑,彬彬有礼!
    三国演义里的刘表被描绘成软弱无能,但今天给我的印象不错,和和气气,像位仁慈的长者。
    我随叔父进入客厅,大家都惊讶得望着我,我看看自己,好像没穿错什么吧?
    “大哥好英俊!”刘雨笑着说道。
    “真不害羞!”刘云用手指戳着她的额头说道。
    “大哥是长得英俊吗?母亲说大哥是不是英俊?”刘雨像母亲求救。
    “贤侄长得真英俊,雨儿说得对!”
    “我说吗!”刘雨骄傲的抬起头。
    “多谢叔母大人夸奖!小侄有五年多没照铜镜了,已记不清自己的容貌了!”
    假话!
    我又简单的给母女讲了一遍在虎啸山的经历,多数是假话。
    刘云也沐浴更衣,一系白色内衣,外罩紫色外袍,配红色花边,高贵素雅;脸上施了淡妆,光洁清新,红润,我的眼神很难离开,也时常遇到反射的光芒。
    看来,我和刘云有缘!
    按小说的程序,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
    想入非非!
    佣人端上饭菜。
    老伯、夫人坐上首,两个小姐坐左首,我坐右首,汉代以右为尊!木案上摆放一个白瓷碗、一个铜爵、一双玉筷。
    白瓷碗内盛鸡炖蘑菇,冒着热气,蘑菇清香扑鼻。
    丫鬟给我和老爷倒上酒,老伯先敬我一爵,感谢救命之恩,我学着他的样子,双手扶爵一饮而尽,米酒,甜味,七-八度,怪不得人们可以饮酒一石!
    我急忙还礼,你来我往,酒过三巡。
    炖兔肉!
    丫鬟一道菜、一道菜上,吃完一道,撤下去,再上一道。
    木耳炖鲤鱼、鸡汤、甜点(好像是炸米糕)。
    米饭。
    最后上了一道剥皮的桔。
    三个女人面带微笑,看着我们喝酒(这时代,女人也饮酒),吃菜,一声不吭。
    吃饭勿语?
    习俗很多,我要注意学习,尽量不要失礼!
    大概用陶鼎或铜鼎煮的菜,味道一般。这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