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簪缨》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五章求情(上)

冠盖簪缨最新章节目录
   如今顾家已成了众矢之的,没人敢接近,就连顾逊出事了,也不曾有人敢去报信儿,是以直到中午,整个顾家,也没人听说顾逊的事。
    顾陆氏一早就坐在前院会客厅里等着,等着那个派出去的杀手回来复命,可等了一上午,也没见有人来,她隐隐有些担心,难不成又失手了?
    李氏寻到会客厅来,说道:“母亲,午膳已备好了,母亲去用膳吧。”
    往常午膳备好之时,顾逊该是已回府有一炷香的功夫了,今日却不见人回来,顾陆氏起身之际,随口问道:“现在几时了?”
    “午时已过三刻了,”李氏回。
    “午时已过三刻了?”顾陆氏诧异道:“那子庚怎么还没回来?”
    的确,顾逊平日最晚也只是在两刻的时候回来,断不会晚过三刻的,李氏倒是不曾多想,只思忖道:“夫君许是公务缠身,一时耽搁了,母亲且去用膳吧,元娘在此等着就好了。”
    话音落下,顾陆氏点了点头,答应了一声,李氏这便扶着她往厅外走去,岂知婆媳二人才刚走到厅堂外头,就听府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却惊慌失措的大喊着:“不好了!主母!大事不好了!”
    二人抬眼一望,就见是顾逊身边的小厮火急火燎的跑过来,顾陆氏这心里头原本就不定当,被他这么一喊,更是不安了,当下就训斥了一句:“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
    李氏随后也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郎君呢?”
    小厮顶着烈日骄阳,一路快马加鞭驱车回来,早已是汗流浃背,加之适才这么一跑,更是气喘吁吁,他喘了几口气,连忙回话:“郎君……郎君出事了。”
    “他出什么事了?”顾陆氏忙不迭询问,而李氏更显局促。
    小厮又喘了几口气,回道:“郎君被廷尉署带走了,现已在廷尉署大牢了。”
    “廷尉署?”顾陆氏越听越乱,越听越慌,李氏倒还冷静些,追问道:“他到底出什么事了?怎么会让廷尉署捉去?”
    在朝廷当差的,最怕的无疑就是三司,即司隶府、御史台、廷尉署,既是让廷尉署抓去,必然不是小事!
    小厮禀道:“小人在止车门外等候七郎君,方才午时,所有人都散职出来了,小人等了许久,就是不见郎君,便去问了旁人,可他们一听到郎君的名字,就吓得赶紧跑了,之后碰到右仆射孔使君,他告诉小人,说郎君昨晚派人去鸡鸣寺刺杀衡阳郡主,将衡阳郡主害得半死,如今已认了罪,被陛下打入廷尉署大牢了。”
    “刺杀衡阳郡主?”李氏显然不可置信,连连摇头,继而说道:“不可能啊,他怎么会派人去刺杀衡阳郡主呢……”
    说至此,李氏又挽着顾陆氏的手臂,继续说道:“母亲,夫君从来无心向衡阳郡主寻仇,如今又怎会派人去刺杀她?这定是诬陷!”
    顾陆氏听说此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更是僵住,一动也不动的站着,是啊,子庚从来无心向衡阳郡主寻仇,如今又怎会派人去刺杀衡阳郡主?可这不是诬陷,这是在替她顶罪啊!
    “是我的错……是我的错啊!”顾陆氏此时方顿生悔意,声泪俱下,而后身子一软,就要往地上瘫,李氏费力的将她搀扶着,言道:“母亲,您说什么呢,此事定有隐情,夫君他断不会派人去刺杀衡阳郡主的!至于他为何会认罪,必是受形势所逼,眼下咱们该去廷尉署找他问个清楚,看到底是出什么事了。”
    李氏已足够冷静了,还能想到要第一时间去找顾逊问问清楚,可顾陆氏却仍在不停的念叨:“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啊……”
    直至此时,李氏也不曾怀疑顾陆氏为何执意要往自己身上揽责,只以为她是因自己一直向顾逊灌输报仇之念而心存悔恨。
    李氏搀着顾陆氏向府门口走去,而顾陆氏这短短路程,几乎就要瘫在她身上,是故另李氏步履蹒跚,寸步难行,小厮见势,跟过来一同搀扶,方才好些。
    婆媳二人登上门口牛车,由小厮驱车,这便往廷尉署赶去。
    这牛车刚走不远,李叡忽又乘车赶来,急急忙忙的要寻他的爱女李元娘,他是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对于大齐律法,他自然再清楚不过,此番顾逊派人刺杀衡阳郡主,这项罪名一但成立,那么于顾家,于元娘,皆是灭顶之灾!
    所以他这做父亲的,此番过来,就是为了将爱女带走。
    “元娘呢?去把元娘叫出来。”
    李叡说话间,只伸手指了指府内,人却不愿走进去,一是不想在顾家人跟前与李元娘提及和离之事,免得难为情,二来,也的确是想与顾家撇清关系。
    谁都知道衡阳郡主深受陛下宠信,如今这位出了事,陛下又为此大发雷霆,顾家这一回,必然是在劫难逃了!
    门房禀道:“刚随主母出去,不在府上。”
    李叡赶忙问:“她去哪儿了?”
    门房摇了摇头,说道:“主人家的行程小人哪里敢打听,要不然姻家郎主您先进去等一会儿?”
    李叡自然是不愿进府去的,也更不敢在府门外久留,以免叫人望见,于是说道:“不必了,我晚些时候再来。”
    晚些时候,就得等到下昼散职了,那时已是酉时。
    另一边,小厮驾着牛车经半个时辰才赶到廷尉狱,李氏搀扶着顾陆氏走下来,二人这就往廷尉狱的牢门走去。
    廷尉狱关押的都是些朝廷官员自也算得上是要犯了,是以把守相较于京兆尹府的大牢,要更为森严,那婆媳二人眼下还没走到跟前去,就已有两个把守牢门的狱卒各持一把长矛走了过来,又各自将长矛打横,摆成个交叉,挡在二人身前,呵斥道:“站住!干什么的!”
    李氏言道:“我们是吴郡顾氏的女眷,听闻家中郎君被收押在此,便想进去看看他。”
    里头那位顾逊顾仆射可是重犯,由圣上亲自派人押送来的,郑廷尉也曾交代过,不准任何人进去探视顾逊,如今顾家来了人,两人自不会放,“这是廷尉狱,里头关押的可都是要犯,岂是你们想进就能进的地方!”
    李氏听罢,就从袖袋中掏出一锭明晃晃的金元宝出来,即刻往跟前这狱卒手里头塞,说道:“我们只进去一柱香时间,看一眼郎君就好,有劳大哥行个方便……”
    这狱卒竟是个颇正直的,竟将李氏的手推开,只说道:“你们要见的那位,是重犯,没有郑廷尉准许,谁也不能进去探视。”
    李氏无话可说了,顾陆氏倒是开了口:“郑廷尉?可是郑回?”
    狱卒不语,只当是默认了顾陆氏继而便说道:“我同他认识的,他常唤我顾姨,我要进去探视我的儿子,他必定没有话说的。”
    “那就有劳您去请他来领路,”狱卒才说完,不巧不远处就传来郑回的声音,可话语间却是阴阳怪气的,只听他说道:“哟,这不是顾夫人吗。”
    顾夫人?好一个“顾夫人”!曾经对她毕恭毕敬的唤“顾姨”,如今顾家出事,顾姨就成了顾夫人!
    “阿回,”虽知郑回也是十足的势利眼,可顾陆氏为了能进去看顾逊,到底还是拉下脸来同他攀亲带故。
    郑回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顾夫人是来看左仆射的?”
    顾陆氏点了点头,郑回于是朝牢门走去,道:“顾夫人随我来吧。”
    狱卒让开了路,郑回带着顾陆氏与李氏走进廷尉狱,指着长长的走廊,说道:“里面最顶头的那件就是了,不过只有一柱香的时间,顾夫人得抓紧些。”
    “多谢,”顾陆氏迫不及待的向里头走去,李氏亦小心翼翼的扶着她,毕竟牢中昏暗潮湿,地上都已生了青苔,甚是湿滑。
    婆媳二人走到尽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手边一间尽是刑具的牢房,里头几乎每一样刑具上,都布满了血迹,甚至更有几样刑具,上面还在滴着血。
    再一扭头,就看右手边这间牢房里头,一块简易的木板当床,一张吃饭用的食案和胡凳,再看那床榻上,果然蜷缩着一个男子,此时正面朝着墙。
    “子庚……”顾陆氏一声略带哭腔的轻唤,蜷缩在床榻之上的男子,费力的起身下地,望着顾陆氏,却是一言不发。
    “子庚啊,你怎么伤成这样了,是不是……是不是他们对你用刑了……”眼瞧顾逊额上有血痂,衣领有血迹,身子又微微弯曲,分明是被打得一时站不直身子了,只得侧身倚靠着墙壁,以此来支撑着身体。
    “不是,”顾逊面色冷淡,答完后便转过身去,背朝着顾陆氏,如今他这般,已实在是不想再看到他这个生身母亲了!
    顾陆氏见亲儿如斯悲惨,痛哭流涕,两手扒着铁门,又自责哭诉道:“都怨我,是我害了你啊!都怨我一时冲动!可你为何要顶罪啊!”
    李氏站在一旁扶着,一听她说这话,当即就松了手,质问:“母亲,您说什么?顶罪?”
    顾陆氏低头不敢言语,李氏则不可置信的摇着头,说道:“居然是你!母亲,你为何要这样啊!”
    “还不是因为那个衡阳郡主?那个女人蛇蝎心肠,手段狠毒,她害死子壬,我也只是想为子壬报仇啊!我何错之有!”顾陆氏哽咽,抽泣不止,顾逊终于也再次转过身来,却是喝道:“母亲,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是执迷不悟啊!”
    岂知顾陆氏居然说道:“我为我的儿子报仇,这有什么错?啊?你告诉我这究竟有什么错!”
    “罢了,罢了,”顾逊已然绝望,于是又转身背过二人,此时此刻,他真的已经绝望了。
    李氏也抓着铁门蹲下身来,泪眼婆娑的看着顾逊,言道:“夫君,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把你救出来的。”
    顾逊沉默良久,只说道一句:“元娘,你我和离吧。”
    听闻此言,牢房外二人皆已愣住,顾陆氏目中只有惊讶,仍无悔恨,她看着李氏,似乎极怕她答应此事,而李氏怔怔未语,顾逊仍背朝着二人,言道:“此番是我顾家家门不幸,七日后我定了罪,谁都不能逃过这一劫,我顾逊自认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可唯独辜负了你,我如今身陷囹圄,亏欠你的,恐怕再无力偿还了。”
    “我不走,人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李元娘并非薄情寡义之人,岂能在你危难之时,弃你而去,”李氏言语间已近乎是哽咽。
    顾逊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的吐出,他道:“我不想连累你,你赶紧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