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光中走来》正文【章节12】图书馆再见

你从光中走来最新章节目录
   他话语落后,一直那么看着我,而我木木地站了好久。
    我只记得,我透过他背后向教室门外看去,外面的天依旧黑得像个窟窿,教室安静的只有凛冽的冬风从门缝里挤进来,喧闹着。
    随着风声嗡嗡响彻脑海的是:刘子君,你没有资格得到任何人的喜爱。
    记忆蓦然被唤醒,十三岁那年那个不辞而别的少年,我赶紧闭眼,怕那压抑的噩梦会被唤醒。
    我当时没给他答复,因为我听到了早自习时间同学们脚步声从走廊远方陆续走来。
    但,那是段痛苦的日子。
    我小心翼翼地找到了写了他名字的那封信,最终还是没有拆开。
    我依稀记得,我那段时间的心境,从恐惧到惊讶,到害羞,到担心,最后到纠结。
    我在昏昏沉沉的命运中苦苦挣扎,痛苦了1周后,给他塞了一封很长的信,也是人生中的第一封真正被递了出去的回信。
    我记得,信中我说:“如果将人生比做我们正在学习的数轴,如果我们选择了在这个时间点说什么喜欢,那就是在向负无穷大的万丈深渊驶进。
    人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活着,活出个像正常人的样子,我一步都不能走错,我希望大家都能完美收场,期待高考我们都能金榜题名,到大家都圆满时,我一定会给你个答复。”
    后来,他再也没有追问过我,也没有那个年龄段像其他男生女生那样的校园纠葛,他来得更早、走得也更晚了。
    不过,我知道,他留在教室的时间更久更长了。
    他还会陆陆续续往我抽屉放一些书,我看完也会偷偷塞回到他抽屉里。
    由于我那个时候心里有自己的梦想,除了低头做卷子就是在低头看书,我很少和别人聊天说话,也很少去和别人长谈,因此也很少去感激或者维系一段长久的友情。
    但那个手,我内心对他充满了感激。
    我看完一本书,都会在还给他的时候,书里夹上一纸条,讲解我认为不对的地方或觉得惊艳的地方。最后,还会加上句谢谢他。
    不过后来他也走了,和十三岁那年给我写情书的那个少年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他不是不辞而别。
    他那天抱着厚厚的一个包裹,特意送到我座位上,说他要去别的省城参加高考。
    那是一套精装的书,他说留给我作纪念,说希望我能记住他。于是我没有拒绝,我收到了此生最为厚重的、蓝色精装的书籍套装《三言二拍》。
    这套书,我匆匆浏览过,是市井小说,似乎多半是民间的爱恨情仇故事。
    但为了看起来更真实,还会客串一些历史上响当当的某些个皇帝或王公大臣。比如比如累修成佛的梁武帝、比如发迹的钱婆留高俅。
    结局要么虐心惨痛,要么皆大欢喜,用一则则的时间俗事来警告或激励大千世界的俗人。
    尤记得我拆封后随手翻开的那章,章回名叫《明悟和尚赶五戒》读完后,感慨颇多,没想到我心目中的东坡大学士前世竟也是个禁不住红莲女.欲诱惑的假和尚。
    但他两世都有佛印好友相伴,很难得。
    将苏大学士的升迁和私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冯梦龙可真是个会趁热点的大戏剧家。
    还有很多佛理我当时也没有闲暇去深思,因为读的过程中,会有点脸红。
    因为青春刚刚悸动的时候心情和欲.念是最容易被浸染带偏的,用小时候外婆那个村里老人们的话来说:这书有点儿“伤风败俗”。
    但正如此,那时觉得它甚为宝贵,可以收藏到将来的某天我放下一切,得到真正的清闲时,再拿出来慢慢细品人间百味。那么贵重的书,我却默默地封了那个套装。
    那套书,还有他的信,连同一封我13岁时舍不得丢掉的那封信,都带在了我的身边,藏在了我床位下的单门衣柜里。
    我猜他送我书的时候可能也不知道这么精致套装里记录的多半是情爱相关的世俗小调,但高三和情爱是不搭的。
    那年,我高考失利,不知道他在远方是否金榜题名过,是否去了自己满意的学府?
    生怕错过读书这件事儿,我也管不了身体什么感觉。
    我起床洗涮完毕,自己摸去了西校区的图书馆。
    我到的那时,办理借阅证的队伍,已排满了同学。烈日下,女生们穿得如花枝一般清爽,男生们也都短裤T恤,一片热气腾腾。
    队伍原本要求是直的,但人脸各有心仪的朝向,队伍最终被站成外婆村十八弯的山路形状。
    大家互相观摩,也不知道是不是晒得,一个个面红耳赤。
    甚至有男生故意把语调扯得咋咋呼呼,哗众取宠的话语听起来意图太过明显。
    太阳把青春炙烤得按捺不住,热气腾腾往上窜。
    那一刻恍惚的我,总有一丝错觉:仿佛大家排的不是借阅证,而是可以纾解正荷尔蒙澎湃的结婚证。
    一向敏感的我脸色苍白地站在那里等候着。我向来敏感,能真切地感受到有眼睛在盯着我。
    我皱眉,把头杵得更低,把肩放下,胸放得更低。
    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有几个男生插队到了我背后。我皱眉,耳朵嗡嗡响,听他们在我背后起哄道:“美女,你哪个系的,认识一下呗!”
    我顿生郁色,假装没听见,尽量不做任何响应。
    任后面人的语气如何变幻,我强忍着,没做回应,耳朵里仿佛都是夏日里嗡嗡的苍蝇声。
    快轮到我办理时,突然有刺耳的讥诮从起哄的男生嘴里吐出来:
    “装什么装,现在的女生啊,觉得自己漂亮就了不起了…再漂亮也担不住衣服的土气!真没劲儿!”
    当时我人跟着身体有些不太舒服,突然有些恼羞成怒。我扭头望着那个男生,语速竟然出奇地快,我红着脸争辩道:
    “同学,谢谢觉得我了不起。有句话叫:措辞磊落格力高,浩如怒风驾秋涛,本来我不想和你一个男生吵,大家来到同一所学校不应该都是同学吗?你是一个大男生,不应该心胸坦坦荡荡,言辞光明磊落吗?!你刚最后的语气,你知不知道,听起来像极了心怀嫉妒的小女子!”
    前方恰好轮到我,我气愤地扭头,拿起工作人员递上来的借阅证,仿佛逃跑一般,进了最远最上层的文学馆。
    踏入馆内才觉得心情瞬间被林立的书架抚平,今天怎么了,我的心胸可真不够豁达?我的生命过了快二十年了,读过的那些书都算白读了。
    看到眼前的书架,突然觉得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多书。
    我不再多想,在洛大社科馆的书架中,仿佛个没见过世面的老鼠一般四处闻嗅。
    纸呛墨臭,但大脑是个奇怪的机器,它欣喜地把它们转化成了阵阵扑鼻的书香。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浩如烟海般的藏书。
    那一刻,站在洛大图书馆的一排排书架前,我发现,我只读过廖廖的几本名著。
    世间的书籍如沙漠之巨,而我仅看过名家的只言片语。
    当然,我时刻记着,我是计算机学院1班1号,我不会忘了,我来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那时,计算机对我来说,有多么新鲜。
    我挑了两本文学书,就预备去工业技术馆,挑选计算机相关书籍。
    我刚踏入工业技术馆门,便碰上了他——傅华铮。
    他就站在馆门口最近的那一排书架前,我进入的时候,他刚好抬头看见我。
    图书馆不准大声喧哗,他对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英俊的脸上,嘴巴张合的形状似乎在说:
    “好巧,你也来了。”
    “哦,是好巧。”我望着他,心里默默回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