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穿之世子他画风不对》初识第47章司母辛嫁王曲

互穿之世子他画风不对最新章节目录
   穿褐衣短打的先生就看见眼前瘦弱的少女猛地拉开了那六石的弓。
    褐衣先生瞠目结舌,
    “你…怎么能拉开这弓?”
    温孤齐淡淡道,
    “这弓不能用吗?”
    褐衣先生咽了一口唾沫,
    “不是。”
    温孤齐闻言,回过头来继续挽弓搭箭,没有再多动作。
    褐衣先生看着他毫不费力地拉那六石的弓,都有些骇然。
    因为大昭经历过一段极贫苦的时期,为了不显弱于他国,引来他国趁机入侵,所有计量仅仅是前朝的小半都不到,也就是说,也许前朝的一石,在大昭现如今将是三四石,而计量重的朝代的一石,甚至会是大昭一石的将近十倍。
    但是,这不代表六石的弓就好拉。
    那些刚刚来的女学子,连一石的弓都难拉开。
    也是学了两三年才能勉强拉开两石的弓,而且到现在都还有人用一石的弓滥竽充数。
    而这个女学生,她竟然能拉得开六石的弓?
    温孤齐搭上了羽箭,把弓拉开。
    他没有用蛮力,只是发现这弓的用力方向很是集中,虽然生拉的时候很僵硬,但是因为木质特殊,只要顺着一个方向用力,很容易就能拉开,就是可能会影响一点这箭射出去的方向。
    只不过就算有诀窍,以江若弗的体质,能拉开这六石的弓已经是极限了。
    想必是暂时还没有人发现过这弓的奇妙之处,所以学堂里很多人都不愿意用这个弓,觉得生硬难拉。
    他放开手,那羽箭离弦飞出去。
    “噔”一声扎在了木制的靶子上。
    银头没入一半,稳稳地立在上面,而尾羽还在微微颤抖。
    褐衣先生已然是被震惊得无话可说。
    他从上到下看了一眼温孤齐,这样瘦弱的一个女学生到底是怎么把六石弓拉开的。
    褐衣先生捏了一把汗,
    “你从前练过?”
    不等温孤齐回答,他又道,
    “你有试过能不能拉开八石的弓吗?”
    温孤齐摇摇头,
    “女子如何能拉八石弓。”
    以江若弗这体质,如果是没有这诀窍的话,想必拉一石的弓都有些难,拉得动这六石弓完全是投机取巧,八石的弓简直是痴心妄想。
    褐衣先生拿出布巾擦了擦汗,稍稍镇定下来。
    之前他特意带着这学生,是觉得这学生刚刚来,又没有上过骑射课,一定十分难入门,能有人从头带带肯定是更好。
    只是却没有想到这个新来的学生,却如此让人惊讶。
    能拉开六石的弓不说,这准头,也很是让人吃惊啊。
    褐衣先生看向那木制靶子红心上的羽箭,越发觉得自己多余,他汗颜道,
    “既然你早就已经练过,想必也不需要我来带,你自己练练吧。”
    温孤齐拱手道,
    “先生慢走。”
    褐衣先生点了点头。
    ——
    陈王府。
    江若弗天不亮就起来了,眼睛还没睁开就顺手去摸床边的书。
    摸来一看却见是兵书,江若弗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哦,她在陈王府。
    江若弗把书放下,揉了揉眼睛。
    见江若弗坐了起来,马上有人上前给她更衣。
    江若弗神思混沌地在回忆昨日学的内容。
    却忽然意识到自己今日怕是上不了课,替她上课的是世子。
    她回忆着课程安排,
    今日应该是辨书,骑射,棋艺。
    还好,没有女学。
    江若弗安心了,这些世子应该都没问题。
    最近的女学课还在三日后,只要她能快一点回去,就没有多大的问题。
    只是花朝宴就在明天,却是难办了。
    不知道世子愿不愿意参加这个花朝宴。
    江若弗洗漱过就在书房翻找着,颂卷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见江若弗找得有些焦急了,颂卷不禁发问道,
    “世子爷,您在找什么呢?”
    江若弗继续翻找着,言简意赅,
    “找一本书。”
    颂卷恭敬道,
    “不如您将那书名说出来,让小厮们替您找,您这样找恐怕得多时才能找到。”
    江若弗翻书架的动作有些凝滞,她神色幽幽,沉默了片刻才道,
    “《列女传》”
    颂卷疑自己听错,竖起了耳朵,
    “您能再说一遍吗?”
    江若弗又沉默了一会儿,却还是坚定地开口道,
    “《列女传》”
    颂卷之所以叫颂卷,就是因为是温孤齐的伴读,比起随侍来,他更像是书童,该读的书,该听过的典故也都知晓一二,《列女传》颂卷自然是知道的,而且列女传传播广阔,大昭几乎没有姑娘没听过列女传里的故事,算得上是一本影响颇大的经典。
    但他家世子,好似并不在这该看《列女传》的范围之内吧?
    江若弗咳嗽了一声,把颂卷的思绪拉回来,
    “没有吗?”
    颂卷忙应道,
    “想逼着书房里是找不到这本书的。只不过跟王妃要倒是有可能能找到。”
    江若弗忙阻止道,
    “不用和王妃要。”
    “我只是随口说说。”
    江若弗随手抽出了书架上的《尚书》,扬了扬那书道,
    “我是来找这本书的,《列女传》只是随口一提。”
    颂卷自然信了,毕竟他家世子确实没什么必要看《列女传》,来找《尚书》倒是正常。
    江若弗倒是心上有些尴尬,只得拿着那《尚书》回去了。
    看了一两个时辰,记住的不知有多少,只是受益良多。
    难怪《尚书》是上古之书,儒家五经。
    上面还有温孤齐的注释和笔记,倒不甚工整,胜在字极好看,便是不成行列倒更别有风味,像是刻意写之的那些碑石文一样,并不工整,只在体形写意。
    世子的字她是佩服的,有时写行书有时是草,意境磅礴,笔走龙蛇,意态风流,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宛若天生就能写这样一笔好字。
    江若弗不自觉地将指尖抵在那书页上,顺着他的笔画慢慢写。
    世子觉得她的字太难看会露馅,还拿过一本尹碑让她练,只是尹碑她不喜欢。
    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世子也并没有很介意,再没提过要她练字。
    可是每每看见世子的字,她忍不住心生向往,若是她也能写出这样一笔好字就好了。
    江若弗这三个字,若也能磅礴大气地出于她自己的笔下就好了。
    江若弗拿了一张宣纸,慢慢地映着温孤齐之前的字迹描摹那一笔一划,勾点撇捺皆是张扬自由,有些个别地方明明就不合字本应有的结构大小,可是写出来偏偏就是这样好看。
    反而成了世子的风格。
    看一眼就知道是世子写的。
    江若弗写了许久,不觉间胳膊有些酸疼。
    温孤良下学了,抱着之前江若弗送给他的那把琴过来,兴致冲冲地要给江若弗弹他今日学的曲子。
    温孤良把琴摆好,颂卷已经很能适应温孤良三不五时就往温孤齐院子里跑了。
    之前算着时间也算到温孤良该下学了,早早就备上了温孤良喜欢的零嘴和茶水。
    温孤良拨琴,前几个清泠的琴音出来时,江若弗就脱口而出,
    “司母辛嫁王曲?”
    温孤良喜道,
    “大哥听过?”
    “先生说这首曲子十分晦涩,也非常难学,还是残缺,有错漏的,少有人费大力气学,我仅仅学了很小一段便是花了三日的功夫,只是试试能不能弹。”
    “本来觉得大哥应该没听过,就算是出了什么纰漏,也不至于被一下子听出来,没想到大哥竟然听过,这下子倒是要令我出丑了,弹错了的地方还需要大哥纠正指点。”
    江若弗点头,
    这首曲子她太熟悉了。
    司母辛嫁王曲。
    是说妇好的曲子。
    她崇敬妇好,自然也就早已对这曲子了然于心,甚至自己试着填写过缺失的琴谱。
    辛是妇好的庙号,司母是商代皇帝的正妻,司母辛就是指妇好。
    但是这司母辛嫁王曲中,司母辛嫁的王并不是妇好的丈夫商王武丁。
    而是早在妇好之前就已经去世的数位贤王。
    妇好的丈夫武丁害怕妇好到了黄泉之下没了他的照顾会过得不好,所以举行祭祀**,将妇好嫁给从前那些名垂青史的贤王,请求那些贤王照拂妇好。
    武丁一生,有记录的就有六十多个女人,可是自妇好死后,他便再未曾立皇后。
    司母戊,司母妌上位在妇好之前,也是武丁的皇后,却未曾得过武丁这般对待。
    在妇好死后,武丁祷告占卜数次问上天妇好死后的情况,妇好来世是何物,甚至于将妇好嫁给早已死去的数位贤王。
    只是为了求上天庇佑妇好死后能够依旧过得好。
    这样深情的背景,令这首古曲更加悲壮。
    弹来音韵似绝未绝,像是人的呜咽声一样,断断续续,像是风过山孔发出啸然的吼叫,亦如绝望痛哭时沙哑的祷告挽留。
    第一次听姨娘弹的时候,江若弗觉得让人说不出的心上难受。
    摧枯拉朽令人心肺皆灰飞烟灭。
    甚至会觉得这曲子难听磨人耳朵。
    后来再听,她似乎慢慢能听懂这首曲子的意思了,虽然曲子没有填词,没有那些哀哀怨怨的乐府一般的凄切词文,却更让人揪心。
    她听着这曲子,仿佛能看见那个已大统周遭方国的帝王在圣坛下跪地唔噜高呼,彩旗在迎风飘摇,巫铃阵阵作响,两旁有奴隶正拿着挂着符文的木棍在笃地,而大巫清口中念念有词,指尖点在商王武丁额上,武丁穿着祭祀的衣裳,将自己的妻子嫁给先王,郑重而痛彻心扉。
    所有人用商语高呼司母,让她快快魂来,快快入阵。
    引她绕上巫铃,纹进符咒,和贤王的图腾放在一起,腾地烧起来,随风而高去。
    武丁要她快快魂来,再见一面,嫁给别人,死后安宁。
    听见众人的呜咽和高呼,在喧闹盛大中嫁给贤王。
    这首曲子,是江若弗听过最痛苦,也是最快乐的曲子。
    武丁痛苦妇好离去。
    轻松于她往后有人照顾。
    只可惜,曲子只有一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