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穿之世子他画风不对》初识第52章治粟内史

互穿之世子他画风不对最新章节目录
   温孤齐淡淡道,
    “难道不是吗?”
    杜嬷嬷摇摇头,
    “非也。”
    杜嬷嬷看着他的眼睛,
    “七小姐,这是男子学的礼,不是女子之礼。”
    “你说的话,若在男子的学堂里,便是出类拔萃,先生会褒扬于你,可是在女子之中,说这种话,便是大逆不道了。”
    “一个女子,口口声声说,礼仪是用来巩固君权,九州同拜,未免太过逾矩,与身份不合,也太张扬猖狂了。”
    “七小姐,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太过傲慢逾矩的人,若是在高门,在宫中,很难活得长久,您懂吗?”
    杜嬷嬷的眸子平静如一潭死水,看着温孤齐。
    温孤齐皱了皱眉,却想起自己如今是江若弗,生生压住了反驳的话,
    “是。”
    杜嬷嬷在花厅中渡步道,
    “七小姐,您很聪明,聪明得有些出人意料,可是,您可记得前几日,我说给四小姐听的话?”
    杜嬷嬷抬眸道,
    “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
    “无论有多聪明的人,但凡张扬处事,不知收敛,总是容易落得一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果。”
    “这句话,您好好回去琢磨琢磨。”
    “今日我也累了,便先告辞了。”
    扬琴忙上前扶。
    温孤齐看着杜嬷嬷的背影。
    杜嬷嬷说得其实没错,作为江若弗,说出这种话,确实是有些太过张扬。
    可杜嬷嬷说江若弗很聪明,聪明得出乎意料是怎么回事?
    他不在的时候,江若弗做了什么?
    杜嬷嬷被扬琴扶着,扬琴道,
    “嬷嬷为何闷闷不乐?可是在可惜七小姐虽然聪明,但太过傲慢?”
    杜嬷嬷摇摇头,
    “你知道一轨九州,同风天下出自哪里吗?”
    扬琴如实道,
    “不知,想必是《礼记》一类的那些书?”
    杜嬷嬷摇头,
    “这句话,不是寻常人能在说礼的时候想到的。”
    “这是《晋书》的内容,这本书与礼乐方面完全无关。”
    扬琴连晋书也不知是什么,只能听杜嬷嬷说。
    杜嬷嬷走上丹犀,
    “若是她只是随口说的,那我也不至于这么惊讶,可是,四十年前,我教导宫规礼仪的时候,也有一个人这么对我说。”
    扬琴追问道,
    “谁啊?”
    杜嬷嬷站住了脚步,那双混浊的老眸忽然就凝重起来,
    “是太后娘娘。”
    扬琴的瞳孔不由自主地放大,
    “……太后娘娘?”
    杜嬷嬷道,
    “当年,我上头的那位嬷嬷就说,此秀女绝非凡物,若不遇风云而变化龙,必然五马分尸绞死于王庭。”
    “如今,太后娘娘果真成了龙。”
    “可是江家小姐不同,她出身低微,若是行事过于张扬,还未崭露头角便会被人忌惮,她这样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很容易为她招来灾祸。”
    杜嬷嬷的语气惋惜。
    扬琴道,
    “嬷嬷是担心七小姐?”
    杜嬷嬷点点头道,
    “当初接到她糕点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样聪明的姑娘,无论到哪里,都有爬起来的机会,可是,又这样张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样的才华于她而言,就是一把利刃,刀尖说不清是向着别人还是向着自己。”
    “前几日,太后娘娘派遣人来问我,江家的这几位小姐性情如何。”
    “虽然不知道太后娘娘为何突然这么上心,本来选出来的姑娘应该是赐婚给燕王世子的,太后娘娘之前也没有太多过问过。”
    “我不知太后娘娘是否改变了主意,要将江家小姐赐婚给旁的人,如今这位七小姐与别的小姐都太过不同,我也不知要不要如实禀报。”
    扬琴摇着杜嬷嬷的手,
    “嬷嬷,既然您喜欢这位七小姐,就暂且按下不表,看往后如何便是。若是七小姐如今只是无心之失,往后还会改正的。”
    杜嬷嬷叹了一口气,
    “也只能这样了。”
    ————
    温孤齐回到院子里,见明云罗坐在石桌边上,面色沉重。
    明云罗见温孤齐回来,
    “若弗,你来这儿。”
    明云罗看着温孤齐,眸中心疼,
    “姨娘想过了,左冯翎温大人家有一位庶出的公子,虽然是庶出,但是因为左冯翎家大夫人仁厚,一直当做亲子看待,故而也心思单纯,在府中也过得尚可。”
    明云罗握住了温孤齐的手,眸中有压抑不住的泪光,
    “若弗,姨娘去替你求求大夫人,若是说成了,有可能嫁给那位温公子,不说显贵,你后半辈子起码可以平安无虞。”
    温孤齐的手僵住。
    明云罗垂眸,眼泪夺眶而出,
    “再有半个月,花朝节过了没多久,你就要十六岁了,十六岁正是好时候,若是再晚几年,只怕你是再嫁不出去了。”
    “你告诉姨娘一声,你可愿意?”
    眼泪滴落在温孤齐手上,顺着他的手背滑下去。
    不知为何,像是有一根针扎在了他心底。
    见着明云罗哭,他不知说什么好。
    他记得江若弗似乎说过,她不愿意嫁人,要一辈子陪着姨娘和哥哥?
    温孤齐抽出自己的手,
    “若弗不想嫁人,只想陪着姨娘和长兄。”
    明云罗掩面而泣,
    “你告诉姨娘,对姨娘说一句实话,你是不是已经有心上人了?”
    温孤齐只感觉奇怪,
    “为何这样问?”
    江若弗身边也未曾见过什么男子。
    明云罗从桌子底下拿起一个灯笼。
    那个提灯精致而漂亮,表面的丝纱上都绣着竹子。
    明云罗眸子通红地看着他,
    “昨夜,我见你从外面回来,手里就提着这个灯。”
    “可是这灯不是咱们的,做工精巧,雕刻细腻,若说非富庶人家用的提灯,姨娘都不信,你究竟半夜翻墙去见谁了?为何拿着一个这样的灯回来?”
    温孤齐看向那灯,灯的边角还有一个小小的陈字。
    只因为是陈王府的东西。
    温孤齐明白过来,只怕是昨夜走的太急拿错了。
    温孤齐看了一眼那灯,收回视线。
    明云罗只是掩面哭着,不愿看温孤齐,
    “你告诉姨娘,是谁?”
    温孤齐蹲下来,看向明云罗,
    “没有谁,江若弗只想和你们在一起。”
    “这灯是昨晚我睡不着出去闲逛,不小心拿错了旁人灯罢了。”
    明云罗拿开手,看着他,
    “当真?”
    温孤齐点头。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向那灯。
    昨夜未曾注意,竟一不小心拿错了。
    ————
    江家后巷,一个书生提着酒壶,晃晃荡荡地走着,一边自嘲着笑,一边道,
    “江家,什么破书香门第清贵门庭!连续递了一个月的帖子,竟是半点没有回声。”
    “难不成,是看不起老子的赈灾策吗!”
    书生骂骂咧咧,走得歪七扭八,一把将酒壶摔在了江家墙上。
    酒壶应声而裂。
    一个戴着斗笠的男子拦住了书生。
    书生口中骂道,
    “谁啊!”
    戴着斗笠的男子淡淡道,
    “你想进江家做属官?”
    书生骂骂咧咧,
    “关你什么事?”
    男子将一叠纸递给书生。
    纸上的字皆是用木灰写就,力透纸背,
    “我看过了,你的赈灾策太繁冗,若拿着这些去,一定能得江大夫亲自接见。”
    书生一把抓过,就把那赈灾策扔在地上,
    “什么东西!”
    “难不成…还,还能有我的好吗?”
    男子只是扶了扶斗笠,
    “若你拿着这赈灾策去,我保管江大夫会接见你。”
    转身便走了。
    书生醉酒,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却跌跌撞撞的去将那些扔掉的纸捡回来,搂在怀里。
    ——————
    陈后道,
    “这份赈灾策是你自己写的?”
    江伯启忙道,
    “是。”
    陈后将奏折展开,
    “散积藏以厚恤黎元,这是历代皇帝都用的赈灾之法。你却以为历代皇帝所用之法不妥?”
    江伯启朗声道,
    “虽然散国库之财以安定灾民是最直接有效的,可是最朝廷而言,长此以往,难以为继,更何况若是当国库亏空之时,天灾爆发,只怕国库难以供给。”
    “臣认为,国库一向是先将银子用在安置灾民之处,而后再发放银两,购买粮食发与百姓。实在是太过死板,不知变通。”
    陈后看着江伯启那份赈灾策,
    “那你认为呢?”
    江伯启道,
    “若说安置灾民可以发动当地的富豪乡绅,而粮食与银两可以使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百姓们自己做工尽力去换取,也不至于使得灾民变为米虫,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劳动能力,而处处依赖朝廷。如此也顺带可以解决百姓们每当灾荒过去,朝廷们不再拨放银两,便闹事的问题。”
    陈后把奏折放下,
    “听起来确实是很好。”
    陈后质问道,
    “但你可知其中也有纰漏?”
    “富豪乡绅未必愿意接收灾民,白白让旁人住自己的房子。”
    江伯启道,
    “臣也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富豪乡绅确实不一定愿意接收灾民,但是富豪乡绅们因为在当地都素有地位,所以格外注重自己的名声。”
    陈后敛眸,
    “你的意思是?”
    江伯启道,
    “为了维护自己在当地的声望,让家族有长久香火,在当地能一直有地位,不至于轻易倒台,富豪乡绅们甚至愿意一掷千金,扔出一个当地第一望族来。”
    “朝廷可以利用这种心理,颁发匾额给这些愿意接纳灾民的富豪乡绅,朝堂的匾额素来是不发放的,但若是能得到朝廷的匾额,与个人,于家族是一种极高的荣耀,也于声望极有用,若使谁能得这一块匾额,便是象征是朝廷盖章认定的当地第一望族。”
    陈后道,
    “可是匾额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