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请九思,郡主千千岁》全部章节第七十六章:恨不止恨,唯爱能止

郎君请九思,郡主千千岁最新章节目录
   崔言希道。
    “陆行云希望你能成为他,但我觉得大可不必。你们本就不是同样的人,所求的东西也不一样。”
    “陆行云这个人吧,活的太累了,他从来就没为自己活过。甚至连他收你为徒,可不是看你可怜啊。他那是为了守护天下,践行他的大道。”
    “我觉得他很愚蠢,他也觉得我很愚蠢,我俩各自都看不惯彼此。”
    “不过,你也不要怪陆行云对你这样心狠,他只是不想你再步太子殿下的后尘。”
    太子殿下,是指元德帝的兄长,废太子端木清徽么?
    “他把太子保护得太好了,事事顺着殿下的意思。太子想做个仁君,他就把那些肮脏的,殿下不愿意面对的事儿,全都替他做了。”
    “殿下他啊,是不可能叛国的。他从小就什么都有,看什么都是山花烂漫,做什么都是抱着最大的善意。”
    “何况殿下的身边,还有一个陆行云在。陆行云这人,可是能为了践行大道,为了守护百姓,为了保卫国家,什么都能抛下的人。”
    “陆行云虽然逼你过了头,但他一定不是要你因为仇恨活着,知道吗。小子,你得为自己活着。”
    怎么可能不恨……
    “这世界上啊,仇恨是没法化解仇恨的,只有更深的爱才能化解。”
    爱?他还有什么可以去爱的?
    “你想想,就没什么别的东西让你想起来是快乐的了?”
    似乎是有的,他的珠珠儿。
    “如果有,那这才应该是你活下去,并且好好活着的理由。而不是背负着仇恨,把自己逼得疯魔。”
    “来,你看看。”
    崔言希拉着他来到水瓮前面。
    “你喜欢现在的自己么?”
    水面映出少年的模样,他表面看起来温和无害,内里却早就腐烂。
    “可是,我的父母,我的族人,不该那样……”不该那样死去,不该那样消失。
    “还不明白啊?你应该还给他们一个公道,但这不能成为你活下去的全部。”
    他沉默了许久,抬头看着眼前人问道。
    “崔家,没了么?”
    崔言希当即照着他脑门拍了一下。
    “老子不是崔家的人?我在,崔家就在。”
    “他们都走了。”
    “嗯,都走了。”
    “你不怨?”
    “小子,你知道家族因为什么存在,又因为什么而强盛吗?”
    他摇头。
    “因为信仰。”
    “每个家族的建立,最初都是因为信仰。比如魏家,他们对君主的忠心程度,绝对称得上第一。比如江家,他们要的是不受制于人。”
    崔言希继续说着。
    “再比如陆家,他们是为道生的。”
    “道?”
    “嗯,道。陆家百年来都在讲君子之道,为臣之道,为父之道,为子之道,为妻之道……甚至于天下大道。”
    “陆家啊,被困死在道里了。”
    他有些无言。
    “那,崔家呢。”
    “崔家啊,是为了一个义字生的。”
    “我们尽力了啊,但是正和义都不站在我们这边。所以没办法,信仰崩塌,他们不就走了么。”
    “那你,还想带着他们找回信仰么。”
    “想,但是我老了。”
    “我老了,时间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太短了。我再努力都做不到了,但是你可以。”
    “我……”
    “你知道昭成侯吧。”
    崔空龄?
    “如果你想成事,就应该去找他一起,找更多和你一样的人一起。”
    崔言希摇了摇头,叹口气道。
    “不过容与他,要比你提前太多走上这条仇恨的不归路。他走得太远太远了,我没在他身边啊,拉不回来了。”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帮我拉他一把,让他有回头的机会。”
    他略一停顿道。
    “你和先生一样,对我都有所求。”
    “不一样,陆行云求你救世,求你实现他的大道。我求的,是你能求你自己所求的,顺带帮我照看一下侄儿,这不过分啊。”
    谢九思:“……”
    就不大要脸。
    “对了,你什么时候离开春山,记得再来这里一趟,我有东西要给你。”
    “好。”
    他拜别崔言希后一路跑着,赶在日落之前回到了平芜寺。陆行云正站在门口,他在等他,不知等了多久。
    他心下微微一动,却是缓了步子上前,而后扶手作一揖。
    “先生。”
    “你见过他了。”
    “见过了。”
    陆行云看着他,却又不单只是在看他。他似乎是透过自己,在缅怀什么故人。甚至在和自己对视片刻后,他的眼里还出现了一丝无所适从的迷茫。
    一向无坚不摧白衣帝师,身上兀然蒙上了一层阴翳,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沧桑。
    “走吧,饭还热着。”
    陆行云没再看他,转身一边向着屋内走,一边同他说着话。
    “这三件事你做得都很好,这其中正包含了我要教你的第二件事。”
    “逆天而行,遂众人愿可成。你想反抗天命且不被阻拦,看的是周围人态度。”
    “……”
    此后的时间里,之前他想学的东西,陆行云几乎是拔苗助长一样的势态,一股脑的塞给他。
    这倒是让他有点吃不消,但陆行云可不管。不仅不会再讲第二遍,还要立即考验他一番。
    前两年的时间,即便陆行云没着意给他讲过什么。但跟在先生身边久了耳濡目染不说,陆行云带来的书和手札,他也都逐一看过了。
    他觉得自己起码学了陆行云的七成本事,但现下陆行云讲的东西,和他理解到的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陆行云问他。
    “法者为何?”
    “回先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五者皆为何解。”
    他胸有成竹的答道。
    “曲为朝廷的部曲,制为军令的指挥,官为用人的制度,道为粮路,主用是财。”
    陆行云摇头。
    “你没有吃透书里的意思,我刚刚问的这个问题。你应该只有一个答案,就是管理。”
    “法者生五,五者虽各司其责,但行的都是同一事,就是管理。”
    “如果你只会把它们分开看,而不能以大局观之,那么你就永远找不到事情的本质。”
    陆行云接着问他。
    “现在我们把法看作是帝王的集权,五者就是不同势力的分权管制,他们看似走向不同,却总是保持着平衡,最后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统治。”
    “你要如何破局?”
    他不假思索的回答。
    “逐一攻破。”
    陆行云道。
    “有用么。”
    “谢家陆家在的时候,局势如何?江谢联手,南安王摇摆,崔家中立,陆家受制。”
    “谢家陆家没了,现在的局势又是什么。魏傅联手,江家摇摆,南安王中立,昭成侯受制。”
    “你逐个击破后,马上就会有替补而上的棋子,和原来形成一样平衡关系。这是因为法在,就能生五者,万变不离其宗。”
    他略一点头,旋即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刚刚陆行云限定了问题,他只想着要先找到解决的办法,没心思去分辨别的。
    现在细细考量,陆行云是在让他想办法——制衡,不,不能说是制衡。若要破局,又不能个个击破,只能让‘法’消失。
    而法,则是帝王。
    “先生!”
    陆行云怎么会这样引导他呢?难道不应该是借助帝王,去查明当年的真相,讨回公道么。
    看出他的疑惑,但陆行云就是不说明白。
    “时机还没到,时间到了你自然会知道该知道的。那时,也必然能用上我今日教你的东西。”
    陆行云不解释,更不管他接不接受,只一味变着花样的举例子,设置情境去问他该怎么做。
    最初他总答不对,更找不到正确的应对办法。
    陆行云不急,很有耐心的一步一步引导他,慢慢让他自己把那些‘大逆不道’的手段想出来。
    再到后来,尽管他已经再三告诉自己这样想是不对的,更不应该去做。
    但惯性的思维方式一旦形成,陆行云只要再提出相关的问题,他就会不自觉的向这方面靠拢。
    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陆行云的‘洗脑’式教学很成功。
    他被这样‘磋磨’了一年后,也是距离谢家灭门的第三年,更是他十七岁生辰的那一日,陆行云跟他说。
    “你是时候该下山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了。”
    陆行云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还为他准备了一块白玉面具。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陆维桢。”
    “你下山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去北襄和西凉的边陲之地,救出你的师兄玉息令月。”
    陆行云自腰间解下残缺的玉佩递给他,玉石表面虽不完整,但古篆书刻着的“陆”字是从上面被分开的,还是能认出来的。
    “以后你们师兄弟相认,就凭借这块玉佩,他们手里各有三分之一。”
    “你在北襄站稳脚跟以后,要抽空去东阳见一见你的师弟周稚弗,以备不时之需。”
    “是,先生。”
    陆行云最后的最后,交代了三件事,给了他一枚锦囊。
    这三件事分别是:一,和玉息令月联手,从魏府拿到文书,找到谢家灭门的真凶。
    二,和周稚弗联手,找出当年陷害百里家的真凶。三,帮助他们登上皇位。
    至于锦囊,陆行云看着他,面上少有的温和怜爱。
    “到你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那天,再打开这个锦囊。先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扶苏。”
    少年收起了锦囊,戴上面具,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对着陆行云磕了三个头。
    “弟子陆维桢,拜别先生。”
    “一谢先生救命之恩,二谢先生知遇之恩,三谢先生指点迷津之恩。”
    “一愿社稷昌,二愿黎民宁,三愿先生无忧无恙,岁岁长安。”
    恍惚间,少年的影子和记忆里女子的身影无限重叠。仿佛又回到那年同她初见,女扮男装的谢家小姐,撩乱了君心。
    他最后亲自给了披上了盖头,把她送到别人的怀里。她流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