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雨敲窗疑是君》正文143苏珊和李达航(二)

祥雨敲窗疑是君最新章节目录
   虎林是清朝有名的历史名城,山明水秀,传说以前猛虎群居于此,夜间虎鸣震耳,所以得名。
    一百年前,有一位老状元李承霖告老归田后,开办了虎林书院,此后虎林变成了人人仰望的诸子圣贤论辩之地,大大小小的书院越来越多,每年都会有辩术会、吟诗雅会、字画擂台,还会邀请各地的有名院士前来开设为期一月的时政理论,使得虎林尚儒之风日盛,就连贩夫走卒都能随意吟来一两句诗词名句,偶装风雅。
    其中最有名的书院自然是虎林李氏开办的虎林书院。
    虎林书院在虎林山脚,大门之下是长长的一段石阶,静怡抬头望了望那青色的大门,对苏珊说:“我们真的要进去?”
    两人进城后买了两套青色的粗布小厮服换上,头发扎好在脑后用同色巾布包好,再在脸上抹了两把灰,现在万事俱备,静怡却有要退缩的意思。
    苏珊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静怡的领口,说:“记住,如果人家问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就说是来求学的。若是被拒绝了,我们才说是来找人的。”
    “嗯。”静怡无可奈何地应了一声,两人走上石阶来到沉重的木门前,一个抓着门环使劲儿敲,另一个直截了当地伸手用力拍门。
    很快,门开了,一个白衣童子谨慎地把门打开了一道缝,问:“两位有事?”
    苏珊笑眯眯地说:“我们久仰书院大名,千里迢迢前来求学”还没说完门便砰的一声被关上。
    那童子闷声闷气的声音透出来:“已经满员了,明年请早!”
    死小鬼,摆什么谱!
    苏珊和静怡对视一眼,心有灵犀地又去拍门,这一次,更用力了。
    门又开了一道缝,白衣小鬼的脸再次出现,不耐烦地道:“又怎么了?”
    “我们找人。”静怡说,“请行个方便。”
    “找谁?”
    “李达航。我们是他的”旧识二字未说出口便被打断。
    那小鬼黑着脸说:“没这个人!”说着又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静怡和苏珊面面相觑,正叹气无奈时见书院外墙上贴着一份告示,苏珊走过去看了看然后便一手撕了下来,静怡问:“这是什么?”
    苏珊神秘一笑,说:“我们混进去的通行证。”说完又去敲门,这次隔了很久门才开,开门的不再是那讨厌的小鬼,而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
    老头瓮声瓮气地问:“两位是来求学还是找人?”
    “都不是。”苏珊把手中的告示一递,道:“我们是到书院来当杂役的!”
    老头眼神不大好使地往她们脸上打量了一番,才慢吞吞地打开大门,嫌弃地说:
    “身子骨瘦弱成这样,能砍柴、洗碗、擦地、倒夜香吗?”
    倒、倒夜香?
    静怡瞪大了眼睛刚想问清楚,苏珊握着她的手紧了紧,笑着应道:“能,当然能!您别看我们兄弟孱弱,可扫地、倒夜香这等事情最拿手了。您给我们兄弟两口饭吃,肯定不会后悔!”
    “好吧,你们两个跟我来。”老头转身把她们带进书院。
    虎林书院很大,除了传来朗朗读书声的学堂,另外还有善食堂和训诫堂。
    老头指着善食堂说:“你们两个早上就在善食堂帮忙,下午就到后院的菜地去,晚上洗衣,五更天起倒夜香,工钱一月一两八钱银子,饭管够,衣被管暖,若是偷懒就到训诫堂去领板子!”
    老头清咳了一声,“后院东厢剩一间房子,你们去拾掇拾掇住下,然后到善食堂这里来签名作实。对了,你们两个是哪里人,姓甚名谁?”
    “我们兄弟姓贾,我叫苏珊,她叫静怡。”
    “哪有那么麻烦,”老头嘀咕一声,说:“这样,以后你们一个叫贾大,一个叫贾二,顺口多了,懂了没有?”
    “哦。”一直没吭声的静怡此时低低应了一声。
    苏珊则腹诽了千百遍,这什么虎林书院里的人真是粗俗无比。
    于是她们就在后院菜地旁的东厢住下,善食堂的活儿可多了,苏珊望着那堆积如山的土豆叹气,削了一早上的土豆皮,手腕都几乎要断掉了,看见那把削刀心里就有点发毛。
    身旁的静怡拿着大菜刀把土豆砍成块,砍了没多久手臂就酸的抬不起,不禁小声对苏珊说:“这书院里真有我们要找的人?”
    “我也不知道,静怡,我们换着来吧,你来削皮,我来切土豆。”
    下午来到后院的菜地,苏珊趁着没人,偷偷地溜到了菜地后方的李氏老宅。
    那是个四进的院子,地方极大,褪色的朱红大门,门环都长了些铁锈,伸手想要敲门却转作推门,不料这门一推便开,满眼都是杂草,似乎从来没有人打扫过,她犹豫一瞬,还是大胆地走了进去,寻找靠近着老宅的后院。
    终于,她看见了那片偌大的坟茔,坟茔地最边上的位置新立了一座坟,坟上却连一片草都没有铺上去,朴素得惊人。
    坟上的石碑刻着什么苏珊已经看不清楚了,她盯着那座新坟,泪水又不自觉地满了眼眶。
    李达航,你非得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我追悔莫及吗?
    让我一转身,就永远无法回头,这是你想要的吗?
    她半跪在坟前,颤颤地伸出手去抚触坟上的黄土,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女子惊讶的声音:“你怎么会在这里?”
    那是朱盈盈的声音,苏珊拭去脸上泪痕,沉静地回答道:
    “为什么我不能在这里?”
    “李达航死了,我三哥唯独钟情于你,我还以为,你会到应天去。”朱盈盈走到她身边,叹口气道:“有缘无缘,真是难以说清。”
    苏珊站起来,说:“朱禅会放下我的,他并不是第一次放下我,什么时候他看开了,他就是纵横五洲的一代雄者。情爱于他而言,可利用,可留恋,亦可牺牲,在龙江城重遇,我便知晓那些看似多情的过往,不过是锦衣上的装饰,我也恨过他,但是就连恨也不能长久。不是没想过原谅他和他在一起,而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该用何种心情与他相守,我对于他是个未开的心结,然而我的心结早已与他无关。”
    “那李达航呢,你不是也能轻易地丢下他吗?”朱盈盈嗤笑,“你如今到这里来又是为什么?来凭吊曾经这般爱过你的人,还是良心发现觉得伤他太重,对他有所亏欠?”
    苏珊默默注视着那方新坟,凄然一笑,说:“我来这里,是想告诉他我终于记得了,那些发生在年少时的旧事,那一曲出水莲只可惜太晚,终归落得个可笑可悲的下场。不过不要紧,余下的岁月,我会好好陪着他”
    “你不走了?”
    “不走了。他会寂寞的。”
    “因为愧疚?”
    “不,只是因为爱。”语气中有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不知为何,这句一直压在自己心头的话,此时没有任何犹豫便自然而然地说了出来。
    只是晚了,只是他听不到了
    朱盈盈脸上的表情忽然变得有些奇怪,像是想用笑容来掩饰悲伤,却笑得苍白无力,眼神中有着感慨,有着羡慕妒忌,又有着说不出的酸楚难过,种种情绪密密交织难以形容,终于她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对着三丈外一株两人合抱粗的杨树淡然说道:“你出来吧,如你所愿,我终究是输了。”
    苏珊转过身子,便看见高大的杨树后缓缓走出一人,白色长衫洁净无尘,面容清瘦,眉目温润如玉,幽远绵长的眸色落在苏珊身上,不知道是思念、是伤怀、还是欣悦,一时间千头万绪,恍如隔世。
    苏珊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立在原地不能动弹,眼看着他一步一步朝自己走过来,看着他握起自己的手,看着他心疼地对自己微笑,看着他伸手抚上自己的脸庞
    朱盈盈眼中一片黯然,解脱般潇洒一笑,说:“李达航,我走了,朱斌还在渡口等我此去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很抱歉让你们困扰了这许久,请转告哑嬷嬷,盈盈没有母亲,可是她对盈盈更胜于母亲,盈盈今后时时都会记得她的好,只待来生结草衔环以报。你放心,我会把朱斌留在身边,不再踏入明朝一步。”
    苏珊回过神来,正想开口叫住已经转身要走的朱盈盈,腰上忽然一紧,整个人便被李达航拉入怀内,手上稍一用力便把她的头不庸抗辩地抵在自己的心窝处,苏珊顿时什么也说不出来,脸贴着他的胸口,除了他起伏有力的心跳声外,便什么都听不到了。
    “此去蒙古路途遥远,一路小心。若能抛开世俗偏见,平息争权夺势之心,寻一处桃花源,你和朱斌,方能安宁。大好时光,当珍之惜之。”
    最后几个字有如醍醐灌顶,朱盈盈脸上神色为之一震,无声地道别,浅浅躬身,然后离去。
    苏珊伏在李达航怀里,被抱得动弹不得,直到朱盈盈的脚步声消失,李达航的手臂才稍稍松开了一些,但一感觉到她的挣扎,复又抱紧了她,低下头在她耳边说:“不要动,就这样让我抱着,就抱一会儿就好”
    “你生气也好,恨我也好,我都不会像上次一样,放任你转身离开。”
    “你说你不原谅我,你说你也曾动摇过,我后来才想明白了,只要你还在,那些误会曲折有什么要紧?昨日过了,我们还有今天,还有明天,哪怕最后我都改变不了什么,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你在我身边,一天又一天等到我们头发斑白、牙齿摇动时,还能一路扶持彼此,这就够了,何必去诸多计较些什么?你若是能多爱我一点那自然好,若是不能,那就换我多爱你一些又何妨?苏珊,这便是我的心,是这般的卑微如尘,小心翼翼,你,如今可是懂了?”
    苏珊伏在他怀里,满心的疑问、被欺瞒的愤怒就这样被他的真心告白抛诸九霄云外。
    想起当日在寿城自己的狠言狠语,想起他失去血色犹如风中枯叶的面容,只觉得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揉得酸痛难当,长久以来的委屈和思念终是无声决堤,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湿了他的衣襟。
    抵在他胸前的手慢慢撤去了力度,她哽咽着说:“李达航,你骗了我。”
    李达航拉开她的手让她抱着自己,声音沙哑低沉,说:“是我不好,害你为我伤心难过。”
    “不,谢谢你只是骗了我,李达航你知道吗,每一天我都难过得不知道明天要怎么熬过去幸好,你这坏家伙只是骗了我”
    苏珊一边摇头一边哭,眼睛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