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照我堂》正文第四章前朝后宫遭妒忌为救孩童沦人质

明玉照我堂最新章节目录
   皇宫中,明宪宗正和万贵妃吃着茶点,宪宗一脸郁郁寡欢。
    万贵妃安慰道:“陛下,这是怎么了?一脸愁容,这眉头都紧促在一起了。
    三个皇子都亲自出征了,可彰显我大明的气势和魄力。
    太子和元儿就不必说了,听前线说这俞儿也崭露头角,表现卓越呢。陛下,觉得呢?”
    皇上心不在焉的答非所问:“吃吧,吃吧。”
    万贵妃:“陛下,有心事啊”
    皇上:“今日的战报至今也未到,心里一直不踏实啊。不知道这个战报何时才能过来。”
    万贵妃:“陛下不必急于一时,这两日连日下雨,道路受阻那也是正常,没准儿今儿个就有捷报了呢”
    正说着,汪直快步入殿中:“启禀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呀。”
    皇上:“快讲!”
    汪直:“前线传来捷报,太子已于昨日击溃叛贼也先,收复古北口和大同了。”
    皇上:“消息属实?”
    汪直:“千真万确。”
    万贵妃起身行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皇上捶胸顿足,喜极而泣:“太好了,太好了。
    朕总算是没有辜负列为先帝,把瓦剌贼人驱逐出我中原,还我大明百姓宁日,堂儿当是头功!
    来来来来,爱妃,让我们共同庆贺一下。来来———”
    万贵妃和汪直对视了一眼,面露不悦和不甘。
    瓦剌也先部
    也先大怒:“为什么!?为什么!?你说,这是为什么!?
    老子还没算计过一个乳臭未干、胡子还没有长全的毛头小子。
    他爷爷当年被我父汗打得落花流水,在土木堡之战成了我瓦剌人质、葬家之犬。
    我蒙古铁骑就差最后一步把这大明的江山夺回来。
    我父汗到死都叮嘱我一定要完成他所遗愿。
    老天就是这么不公,让一个孩子来和我对垒,他怎么配和我同日而语!”
    瓦剌众将都跪地:“可汗神威。”
    “老天你不公啊,这江山本就是我蒙古儿郎的,却被那朱家人抢了去。
    老天,你不公啊,凭什么他姓朱的就多得你的偏爱。
    害的我蒙古同袍在这荒凉大漠里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如今就连这失掉的城池也要还给他们。
    我要他死,我要他死,要他明朝没有了储君,我就要他朱佑堂的命。”也先怒眉瞪眼,面红耳赤,大发雷霆,吓得众将不敢言语。
    “传令下去,埋伏在城中的勇士准备好,伺机杀死太子。
    如有可能,我要活的,活捉他,定要把他千刀万剐,挫骨扒皮,祭奠我瓦剌儿郎的英魂!”
    次日,大军浩浩荡荡进驻大同。
    策马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太子朱佑堂,两侧为兴献王朱佑元和岐惠王朱佑俞,之后为于肃忠将军、李景龙将军、明玉和东阳等众将领。
    明玉身临此境,胸中豪气顿生。城楼下万千将士,此番征战金戈铁马,浴血沙场,虽万死而不退缩,千古以来,总有无数这般的热血男儿、铁骨脊梁,宁折不曲,宁死不悔,以一已血汗,拯万民于水火,可慨可佩。
    忽听战马长嘶,一骑由城门风驰电掣而出,掌旗官长呼:“升帅旗——”
    遥望处,佑堂纵身下马,他身被银色明光甲,绛紫披风,头顶金絚鉾上插以白羽,抚剑凛眉,沉步顿挫,踏上帅座,立于那迎风招展的帅旗之下。顿时六军举戟高呼,声浪排山倒海,震彻九天。
    佑堂左手按剑柄,右手朝下用力一挥,声浪霍然而止。
    一道青紫剑光中天划过,佑堂腰间青霜剑出鞘,剑指长空,凛声正气,一字一顿。
    “也先逆贼,背负圣恩,占我城池,辱我百姓,恶声载道,莫可而止。今蒙圣谕,奉旨讨贼,二十万众,北出京城。誓师于兹,天降祥瑞,庇佑大明,必可指麾楚汉,不复安宁,誓不回返。”
    百姓夹道欢迎,齐齐跪拜,大声称颂:“太子真乃我华夷之主。”
    一个孩童拿着花送到佑堂身边:“殿下殿下,你是大英雄,送你一朵大红花。”佑堂接过红花,把孩子扶起。
    正当全军将士和百姓齐声喊“好啊”的时候,城上有暗士弓箭手瞄准佑堂射出一箭,说时迟那时快,佑堂反应机敏,随机抱起孩子一转身挡在身后,提起他的宝剑挡飞此箭。
    “殿下,小心。”
    “皇兄——”
    众将都在担心佑堂,百姓四处慌逃,顿时一阵混乱。
    这时百姓中有隐藏的很多瓦剌暗士,趁机抽出弯刀刺向佑堂,佑堂反应机敏,与暗士们展开搏斗厮杀。
    众将领也与其他瓦剌暗士厮杀,正在两方打得如火如荼之时,
    一暗士顺势抓住了那个献花的孩童,弯刀明晃晃的架在孩子的脖颈上,吼道:“住手,谁敢上前。再不住手,我这就要了他的命。”
    众将领仍在拼力擒拿刺客,佑堂近侍谢迁大声呵斥道:“竟敢谋害当朝太子,诛杀无论。”
    听人群中一母亲跪地求救:“求求太子殿下,救救我的孩子”
    太子拦住众将,伸手一摆:“都住手,你们要的是孤,直接抓孤就是了,不要伤了这孩子,放了他。”
    于肃忠:“贤弟,不可。”
    佑元:“皇兄,你不能。”
    众将:“殿下————”
    挟持孩子的暗士:“早就听闻明朝当今太子体恤民情,怜爱百姓,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一个普通百姓的孩子,你舍得拿你的命换吗?”
    谢迁着急得喊道:“殿下,您千金之躯,万万不可。”
    佑堂:“这天下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挚爱。蒙古挑起战争杀掠,让多少无辜百姓遭受生灵涂炭、颠沛流离。
    正因为我是大明朝的太子,才不能视百姓于不顾。当年我太祖皇帝之所以揭竿起义成就大明,就是因为元朝腐败,厌诈百姓,民不聊生。
    如今我带兵杀进古北口大同,就是还我边境王土一个太平。”
    众将领和百姓听了,都纷纷感激落泪。
    佑堂缓缓走进那个孩子,暗士迅速拉过佑堂,抛开孩子。孩子哭着喊:“殿下哥哥————”
    劫持太子的暗士喊道:“儿郎们,可汗有令,活捉太子朱佑堂,定要把他千刀万剐,挫骨扒皮。我等回去复命必有重赏!”
    众人齐齐下跪拜叩:“太子真乃为华夷之主。”
    于肃忠:“贤弟——,你让我如何向皇上复命!”
    佑堂:“大哥,不必自责,护好佑元和佑俞。”
    明玉眼中泪花翻滚,下马偷偷跟在暗士们后面跟进。
    大军在城中焦急的想办法,于肃忠思考良久,叫来朱佑元和谢迁来一同商量。
    “此事不能兴师动众去追,我担心朝中万安后宫万贵妃汪直作梗,私通瓦剌暗杀了殿下,另立太子。
    我思前想后,拜托兴献王和谢将军暗地沿着刺客的足迹,一定要救出殿下。
    我速回朝禀明皇上,让陛下定夺。”肃忠殷切得看着两个人,抱拳行礼。
    佑元:“于将军,严重了。我就算豁出性命也要救出皇兄。”
    谢迁:“末将自小和殿下一同长大,他从未把我当下人看待,却视为手足兄弟。于将军即便不说,在下也会肝脑涂地救出殿下。”
    正说着,李景龙将军和李东阳走进屋里,李景龙:“于将军,太子大义,今日之举我等佩服之至。
    我军副将张明玉趁乱不知踪影,以我对大小姐的了解,她应该是偷偷尾随刺客们去营救殿下。
    我此前来,是派犬子李东阳和众将军一起去搭救殿下。”
    于肃忠:“那太好了,我们正商量营救策略。”大家开始商谈,每个人都心急如焚————
    三人整装出发————
    朱佑俞已把前方太子被劫之事告知皇宫中的万贵妃。
    万贵妃与汪直商量:“太子被劫持,天哪,这真是老天在帮我吗?”万贵妃一阵狂笑。
    汪直:“正好,这次让他自生自灭,省得我们自己动手了。”
    万贵妃:“不不不不,这么关键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什么都不做呢,得帮帮他才是啊。”
    汪直:“那贵妃的意思是——”
    万贵妃:“皇室怎能一日没有太子,佑俞,身为亲王,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怎么也得帮帮他的皇兄啊,好好照看皇室和军中事务才是。”
    汪直:“贵妃所言极是。”
    万贵妃:“朱佑堂,做得好,做得妙啊!”
    也先大殿中
    佑堂被沦为人质,贼军担心他武功高强逃跑,给他服用了软筋散,使他不能施展拳脚。大军把他押解到蒙古的大漠草原。
    明玉紧跟着佑堂,佑堂看见明玉一怔。悄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明玉回答:“我不放心殿下”
    佑堂:“你来了对我,反而是麻烦,我自有办法脱险。”
    明玉调皮地说:“我也自有办法,仙人自有妙招。”
    贼军将领正要给明玉服药时,明玉机智得辩到:“哎哎,我就不用了,我是殿下的丫鬟,不会武功,也不懂兵法,我就是随军来伺候殿下的。
    你们给我吃了这个,反而是浪费,这药是有药效时辰的,可要金贵着用。”
    佑堂看了一眼明玉,领会他的聪慧。明玉保住了自己,好见机行事。
    佑堂和明玉被带到也先的大殿,明玉知道就凭他们两个怎么可能逃出瓦剌的地盘,应该是九死一生了,心里着实有些担心。
    佑堂他明白,在这人烟稀少的大漠里,他没有军队,没有武器,没有武功,但他要让眼前的这个一代枭雄心甘情愿地与自己和谈,并且能顺利得脱困回到大明。
    他要实现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要征服也先这个雄才大略的征服者,而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智慧。
    大殿上,也先高高在上,瓦剌部的众臣在大殿下,还有瓦剌的王子伯颜帖木儿、脱脱不花和公主梅朵拉姆。
    也先发火了:“朱佑堂,你这个黄毛小儿。能耐不小啊,攻下我这么多城池。”
    佑堂镇定自若:“可汗,瓦剌无由挑起事端攻打我大明,造成天下战火纷飞,黎民百姓妻离子散,怎对得起天地苍生和芸芸众生”
    也先:“无由挑起事端?我问你,大明为何削我马价?为何卖给我们的布匹都是劣等货?为何我们派出的使者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