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照我堂》正文第三章有勇有谋平贼乱立奇功

明玉照我堂最新章节目录
   太子在古北口大捷之后,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乘胜追击,至捣大同也先大营。
    太子大营中,正在商量攻打之计。
    于肃忠将军:“也先将所有的兵力集中在大同,定鼎门又坚固难摧,我军久攻不下,这样也不是办法啊。”
    朱佑俞:“瓦剌引爆了洪流,王将军所率的援军和粮草还在城外,我们的人再填不饱肚子,可没力气打仗了。”
    明玉看着佑堂:“我有办法让粮草运进来。我辽阳军常年与瓦剌鞑靼交战,对大同的周边地形尤其熟悉。从蔚州到大同城外的主道,虽然被山洪阻隔,但是在天台山还有一条狭道,可以通到这里,这条狭道还是当初瓦剌为伏击我辽阳直捣大同时凿通的,这就叫天道轮回。”
    李景龙将军:“明玉最为熟悉这里的地形,言之有理,可是也先既然要阻我大军退路,必然不会忽略此处啊。”
    明玉:“是,若我一人趁夜潜行还好,若是有粮草车经过,必定会惊动驻守的士兵,殿下可派出若干好手,拿下这道狭道的关口,方便粮草车进出。”
    佑堂反问一句:“那如果我们不拿下呢?”
    佑俞讥笑道:“皇兄莫不是说笑,不拿下,粮草如何进来,定会被瓦剌夺了去,皇兄前几日刚烧了他们的粮仓,瓦剌现在正缺粮草,皇兄莫不是雪中送炭?”
    明玉看了看佑堂,似乎明白了他的用意。
    佑堂:“是啊,他们也需要粮草,被劫掉的粮草车会被送到城中,几十车的粮草,若是每一辆的粮草车——”
    明玉:“我们都藏一个人,就有几十个探子进入城中,到时再与大军里应外合。”
    佑堂谦虚有礼把功劳推给明玉:“张将军真是好计。但也先不是等闲之辈,我大军还是要派出一支先锋队,去大同攻关,且要张扬猖狂些,才能把大军注意力引开,对狭道放松警惕,粮草上的探子才能顺利前行。”
    佑元:“皇兄,那我去引开镇关守卫。”
    佑堂:“不可,此次引蛇出洞的闪电战,孤自带三百人即可冲关完成。”
    李景龙将军:“殿下,万万不可,此事绝不能让殿下铤而走险。”
    佑堂:“将军以为我是贪生怕死之徒吗?瓦剌贼军最注意的人就是本帅,只有我身先士卒,必会让他们认定我军意在攻下大同城门。将军无须多言,既然围困在此,我必定与众将和大军并肩作战,竭尽所能攻下大同。”
    李景龙将军抱拳行礼:“殿下胸有丘壑,末将小觑殿下了。”
    明日一早,闪电战开始:
    耳边响起了一声巨响,那响声如同晴天里的一声炸雷,就连他们脚下的地面都仿佛跟着震颤起来。
    只见下方一片混乱,原来太子带着一支两三百人的精锐骑兵从大同城外的滹沱河弯折处冲过来,在守军毫无防备的时候,率先冲着瓦剌军刚在城西扎好的营地开了一炮。
    这一炮直接炸飞了营地的栅栏,土木四溅。浓烟滚滚中,那些守军只听到四面都是喊杀声,谁也看不清对方究竟来了多少人。
    这些士兵有部分都是远在大漠的蒙古征调来的新兵,没有见过大明的炮火,更别说直接面对炮火的突袭了。
    数百个精锐骑兵杀声震天冲入营地,营地里到处都是哭爹喊娘的惨叫声,被吓破胆的新兵连睁开眼睛看清楚敌人的胆量都没有,一个个抱头鼠窜。没几分钟,整个城西的守军就彻底溃散了。
    所有人都朝着城门方向奔去,你争我抢地想要躲进城里,只恨爹娘没有多生两条腿。
    朱佑堂的这场进攻来得太突然,大同城里的人虽然也听到了炮声,但都以为是打雷,都在奇怪为什么晴天会有雷声,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城门无遮无挡地大开着,也先正站在城外和刚来送粮的王子伯颜和公主梅朵交接。
    一家人还没说几句话,城墙上突然有人大喊:“不好了!不好了!敌人来了!”
    也先一回头,就看到数不清的士兵丢盔弃甲地朝着城门冲了过来,他们鬼哭狼嚎地喊着:“太子杀过来了!”“再不跑就没命了!”
    在这些溃逃的士兵身后,又有炮声响起,再加上追逐他们的明军骑兵马蹄踏出的滚滚烟尘,乍一看来袭的简直是千军万马。
    伯颜和梅朵哪见过这种场面,吓得转身就往也先的身后躲。
    就连上过无数次战场的也先也慌了,他一边往吊桥上跑,一边扯开嗓子大叫:“拉吊桥!快拉吊桥!”
    奔向城门的瓦剌军一见吊桥升起,更是惊恐谁都怕自己被拦在城外。
    但他们奔跑的脚步再快,也快不过奔驰的战马。朱佑堂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前锋营的骑兵紧紧跟随在后。
    眼看吊桥就要升起,朱佑堂大喝一声:“砍断它!”
    一直跟在朱佑堂身后的谢迁狠狠打了一下马,战马四蹄腾空一跃而上。
    他在半空中抡起钢刀,只一下就将连接吊桥的绳索劈成了两段。
    在明军的欢呼声中,已经升起的吊桥轰然落下,桥上的人马纷纷落水。
    也先和伯颜带着一小队人马拼死抵抗,谢迁和他所带的冲锋队数次想要冲上吊桥,都被他们挡住了。
    也先和伯颜梅朵退入城门,城内守卫奋力推门,沉重的城门终于被关上。
    城外溃逃而来的士兵眼睁睁看着城门关闭,都绝望地停了下来,再也没有人抵抗,全成了朱佑堂的俘虏。
    一时间城外全都是双手抱头蹲在地上的瓦剌士兵,原来整齐的大营像是被海啸席卷而过,彻底成了废墟。
    朱佑堂策马前行到大同城门下,还没等他开口说话,城墙上就有一个也先的部将探出头来,冲着他大骂起来。
    那部将骂得难听极了,佑堂身后的骑兵都听得满脸怒火,那几个一直跟随他的亲兵更是按捺不住,性急的谢迁打马就冲,想要上前骂回去。
    佑堂手一抬,拦住谢迁,沉声道:“给我弓箭。”
    谢迁一愣,然后马上解下背上的弓箭递给佑堂。
    佑堂眯起眼睛,张弓搭箭,弓弦一松,“嗖”的一声,城上那个叫骂不停的部将应声倒地。
    一刹那,城上城下全都安静了。
    佑堂把弓扔回谢迁手中,举起长剑,隔空虚点着城墙上惊恐得如同石像一般的守军。在他身后,数百骑兵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明玉远远望着这一幕,心脏砰砰直跳。她有一股冲动,想现在就冲上去,和那些骑兵一起大喊,为了这场闪电般的胜利,也为了佑堂那神准的一箭。
    明玉从没这么肯定过,这场能够决定朱佑堂生死的大战,他一定会赢!
    就在也先的大军在殊死抵抗佑堂的先锋营的时候,狭道的带有暗探的粮草车都顺顺当当的潜入了大同城。
    密探按照佑堂的安排,在城中广布消息:明军要进城了,明军已经进城了。
    城中人心惶惶,大同城内城外,里应外合,同一天,朱佑堂率军大败贼军,也先见大势已去,领着残兵仓皇逃亡河北。
    至此边境失地收复,归于太平。
    大军获胜之后,为当夜不惊扰城内百姓,大军在城外扎营,佑堂站在高坡上俯首观望,明玉看到佑堂,心中欢喜,提着行军水壶给佑堂送去。
    “殿下,今天出师先捷,战斗了一天,肯定渴了,来————喝水吧。”
    佑堂礼貌得回应“谢谢”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水。
    正值此时下起了瓢泼大雨
    明玉见状赶紧脱下自己的披风,为佑堂挡雨,可奈何身高差异,手举得高高的,脚垫的高高的,却够不到佑堂的头,只好把披风全部都倾向了佑堂,自己在雨中却不自知,甚是尴尬却甚是可爱。
    佑堂见状,伸手接过披风一角,用他男人的大臂伸开两角,把明玉也保护在这件披风之下,两个人对视。
    佑堂只是按照礼节答谢明玉,可明玉心头微微一颤,暗暗窃喜,内心小鹿乱闯。
    “能与心仪之人在这天地之间屏风之下,他为她撑起了披风,他是关心自己的,不是吗?
    还是无论是谁这样做,他都会如此回应,是这样吗?”
    大雨在下着,明玉的脸是绯红的,心是粉红的。
    可正在明玉开心的时候,雨停了,佑堂赶紧把披风收好,递给了明玉,嘱咐她早回营帐,自己径直走下高坡。
    明玉看着雨停了,想着这雨怎么能这么快就停了呢,心情很是失落,望着佑堂的背影,多想叫住他,告诉她自己对他的心意。
    太子营帐中
    佑堂对众将领:“此次战役,多亏各位将军,兵行神速,指挥得当,成功地阻碍了贼军。”
    众将纷纷回礼,于肃忠将军道:“殿下不必道谢,是殿下的计谋阵法好,成功偷袭了贼军东面而来的精兵,才使得此次的部署万无一失。”
    佑堂:“那本帅还有一事要说明,我军已进城,我治军严明,刚正不阿,凡在我麾下士兵不许在城中强抢街坊和商铺,不准欺凌百姓。众将可知否?”
    众将:“殿下英明。末将谨记。”
    佑堂:“此战告捷,众将士都有功,传令下去,广布酒菜,今日,孤要与众将士同贺。”
    众将都离开帐中,明玉还是没有走,
    问佑堂:“殿下,我们什么时候启程啊?”
    佑堂:“这仗刚打完,等将士们修整完毕,就正式进驻大同。”
    正说着话,佑元跑进帐里,手里拿着明玉送给佑堂的护心镜,摸着胸口说:
    “皇兄,你送我的这个护心镜可派上大用场了,战场上一长矛刺向我的时候,正中这个位置,就是它让我少挨这一扎,若真扎下去,说不定就见不到皇兄了。”
    “别胡说,怎会见不到。那你可要好好感谢张将军。这是辽阳军的独制秘方。”
    佑堂拍拍佑元的肩膀。心里庆幸把护心镜送与了佑元,不然此次出征没有护好弟弟那定会懊悔不已。
    “朱佑堂,你怎么可以这样,我送你的东西怎可随随便便送去别人。”
    明玉一脸委屈和愤怒得瞪着佑堂,又上前几步来到佑堂跟前。因为贴得太近,让佑堂一阵惶恐,往后仰了仰身子。
    “哎———,张将军,要不要反应这么激烈,对我皇兄这般无礼,我怎么就成了“别人”,我用了又会怎样?”佑元打抱不平的说道。
    明玉伤心得看了一眼佑堂,就跑出了大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