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今天登基了吗》正文卷第三百二十四章得不偿失

公主今天登基了吗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四章得不偿失
    上京满城风雨,无人不知惠王赵澈断了腿,永嘉公主为此焦心,连司隶院的一应事务也再顾不上料理,不知支使了多少人,要遍寻天下名医。
    此举简直是把巴掌甩在整个御医院脸上,打的一众御医的脸啪啪作响,可就算有人心生不满,也没有人敢挂在嘴上说,毕竟天子首肯,纵着她。
    姜府·花厅
    姜承德手边难得放的是一杯酒,赵澄就坐在他正对面的位置上。
    “怪不得赵盈这阵子在朝上跟您打擂台,竟还要伙同沈殿臣一起,偏帮着赵清说话,先前一直没想明白,只当她是非要立个牌坊,恶人叫咱们做了,良善名声她还要博一博,如今全明白了。”
    赵澄话音落下时,执盏一饮而尽。
    这算是小酌怡情,毕竟心情好。
    赵澈左腿废了,往后余生不良于行,还有什么比这更叫人痛快的消息?
    赵澄的心里,最恨的人,其实从来不是赵清。
    赵清是长子,自幼受到的重视多一些,他不是不能理解,再说了,赵清病怏怏的身子,他又何曾真正把赵清放在眼里过了呢?
    可是赵澈呢?
    赵澈无非会找肚子托生,落在宋氏肚皮下。
    他是次子,幼子本就受到宠爱会多些,何况宋氏还是天子心头肉。
    从小到大,无论他做得多好,都不顶用。
    以前有个赵清压在他头上,进上书房那会儿,连曹惟生都说赵清是少有的聪慧。
    他自知在这上头比不过赵清,便于骑射愈发精进,想要在父皇面前露脸,得到父皇一两句夸赞。
    在赵澈没有出生的时候,他其实是做到了的!
    赵清那个身子骨,哪里是能骑射的,是以在这上头他便拔得头筹,沾了些光,小小的年纪,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苦练,才能有一身好本事。
    赵澈出生之后,他就连这个也没有了——赵澈什么都不用做,也是父皇眼里最可爱的儿子。
    刚开始的时候他年纪还是小,不明白,曾经去问过母妃,大家都是父皇的儿子,为什么赵澈什么也不用做,就能得到父皇诸多赏赐与偏爱,他甚是不解。
    母妃说,因为赵澈的娘,是宋氏。
    一直到他十二三岁,他才彻底明白过来。
    这一辈子,他无论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长子身份的赵清,比不上宋氏所生的赵澈。
    赵清之前闯了那么多的祸,又从小就是个风流成性最好色的东西,皇祖母都为他百般求情。
    孔家倒台,父皇也不曾真正牵连到他。
    赵澈就更不用说了,如今还有赵盈这么个好帮手。
    只有他!
    只有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不是,他做的再多再好,父皇都不会看在眼里。
    他从来都是不甘心的。
    他希望得到的一切,赵澈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拥有,他为之努力了十几年,也始终靠近不了父皇身边。
    那就干脆不要了!
    得不了圣心眷顾,他还可以筹谋算计。
    他便是不信,在这上头,赵澈还能压过他一头!
    凭什么?就凭一个赵盈?
    姜承德见他面色渐冷,几不可见摇了摇头:“都到了今时今日,怎么还去想从前的事情?那些事想来烦心,我早跟你说过,实在不必。
    你看你母妃,前些时日突然就断了与宫外的联系,你也搬出了宫去住,到如今进宫请安才能见上一面,才晓得当日究竟是因为什么。
    从头到尾的整件事,你母妃不也是让人算计了吗?她便也没像你这般,总想着那些不痛快。”
    赵澄抿唇:“您说的是,只是有些时候,总是忍不住去想……”
    说起这个他心思才稍敛:“您前些天不是说,母妃如今越发不得圣心,在宫中行走还是要收敛一些,从前安插在各处的人,现在最好不要用,那既然是这样,母妃遭人陷害的这件事——”
    “这件事有什么要紧。”姜承德揉着眉心,小酒盅重重搁置下去,发出一声闷响,“教过你多少回,总是不长心。
    我知道你是孝顺,见不得你母妃受委屈,可你也不想想,在内廷中,还有谁能拿这样的事陷害你母妃?
    连皇后都不知道赵澈伤了腿,你仔细回想,你母妃出事那会儿,昭仁宫又如何?”
    昭仁宫先是被禁足,没两天父皇就把赵濯出嗣,赶去做了燕王叔的儿子——
    赵澄眉心一动:“所以父皇本也不是定死了此事是母妃所为,他只是把母妃和孙氏一并怀疑上了,这才一起发落处置,偏对母妃的处置又在暗处不叫人看见。”
    他话音再顿,倒吸口气:“我怎么觉得,父皇倒像是有意抬举我?”
    就是有意抬举。
    但这又未必是什么好事。
    自古捧杀二字最可怕,何况是天子捧杀。
    这也就是姜承德的折子没有再往御前递的原因——原本赵澈出事的消息一传开,他当时就要递折子,再吩咐手底下的人上几道折子,把赵清的案子催上一催。
    反正他这半个月以来上蹿下跳,态度和立场都是再明确没有的,也不差这一道折子。
    然而赵澄自宫中请安出来,直奔姜府,把前因后果与他讲明,他立时打消了那样的念头。
    这道折子送上去,那可真不一定是谁的催命符了。
    “不管皇上心里是怎么想,现在赵澈已然不中用了,凭天子疑心,赵清是万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你现在,乃至今后,只要韬光养晦,凡事都不必再出头冒进,东宫的位子,早晚都是你的。”
    赵澄眼皮一跳:“您的意思是,朝中收手?棋局也不必再下?”
    姜承德唇角上扬:“你已经是赢家,还同这些人下什么棋,布什么局呢?”
    他一面说,一面嗤笑出声来,真是从鼻子里哼哧的一声,充斥着不屑:“赵盈苦心经营,诸多算计,到头来还不是海中捞月,全是一场空罢了。
    她本想借福建案拿住我们的把柄,要我们替她除去赵清,过后还不知打算怎么摆上我们一道。
    现如今又怎么样?
    她苦苦经营了一盘棋,都是在为她的好弟弟铺路,结果赵澈没那个命,是他们姐弟两个没那个命。
    她也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她急着要让赵澈去建功立业,不然赵澈好好地待在京城,哪有如今这事儿?”
    这话不免就有些幸灾乐祸了。
    他到底是年轻,这件事于他而言是天大的喜事,姜承德摇了下头,倒也没再说他:“急是急,西北功劳在薛闲亭身上,扬州府是她亲自去的,前些时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连宫里都惊动了,那些话可不怎么好听。
    至于她和赵澈——她是个女孩儿,将来倚仗谁去?
    真眼看着赵清或是你上了位,她和赵澈早晚死无葬身之地。
    她母妃在时专宠六宫,是遭了众人嫉恨的,尽管经年过去,你母妃的满腔恨意也未必褪去半分。
    赵澈在上阳宫伤了她,她也跟赵澈闹了一场,可你看看她后来做的那些事,哪一桩哪一件不是为赵澈盘算的呢?”
    赵澄啧声。
    这倒是真的。
    赵盈为了赵澈,那真是煞费苦心,脑袋都叫赵澈给她开了个洞,还惦记着为赵澈铺路。
    又是送去未央宫,又是眼看着孙氏承宠便送到昭仁宫的,反正是不遗余力,前朝、后宫,只要是对赵澈有好处,将来能有帮助的——早一阵子她不是也往来凤仁宫吗?
    听母妃说这阵子赵盈也偶尔会到凤仁宫去请个安。
    冯皇后一向就不待见他们姐弟俩,她如今还不是要跟皇后低个头。
    想想都觉得痛快!
    但是赵清那里——
    “可您若说咱们今后都不要再出头冒进,安分一些,那赵清的案子……”
    他侧目望去,心下一沉,又补了两句:“我晓得父皇疑心重,从孔家私囤铁矿再到今次闹出的勾结福建案,前一桩是有实打实的证据,后一件却没有,只是说他私下同闫达明往来,但这也足够了。
    外祖父,父皇到底是因为什么,拖延到了今天,都还没有处置他呢?”
    至于为什么,那只有昭宁帝自己最清楚,他们无论怎么想,都只能是揣测。
    毕竟昭宁帝早就知道赵澈伤了腿,也可能是对赵清存了些许余地,也怕一旦处置发落了赵清,朝臣请立太子,他膝下所出就只有赵澄。
    又或者,他在等——
    “沈殿臣不遗余力的要保赵清,你看皇上理他了吗?”
    赵澄一怔,旋即反问:“可父皇也不曾理会外祖父,所以我才始终看不懂。”
    不理会他是正常的。
    这一年以来他出现的纰漏属实有点多,再加上还有赵澄在,他要昭宁帝处置赵清是有私心的,沈殿臣却不然。
    一个内阁首辅,在朝廷里没有了绝对的话语权,那意味着什么呢?
    说句实在的,沈殿臣的私心不比任何人小,他无非是一贯做出持身中正且公允,绝无偏私的样子。
    他和沈殿臣同朝为官几十年,这点东西看不清那就白活这半辈子。
    昭宁帝虽有昏聩之期,识人还是清明的,说白了,沈殿臣骨子里是什么德行什么东西,昭宁帝也很清楚。
    说不得……
    姜承德又啧声,沉思须臾之后,才开口:“说不得,是赵盈搅浑了这潭水。”
    ·
    “我不是要搅浑水,而是这件事情从一开始我就不可能秉持中立不开口。”赵盈剥了颗葡萄往嘴里送,开口时带着些许漫不经心,“我是司隶令,也是大齐的大公主,还有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我能叫你们都不开口,既不偏帮,也不落井下石,我自己却不成。”
    辛程皱眉:“但是现在看来怎么算呢?惠王出了这事之后,殿下还是觉得,安王该此时处置干净?”
    赵盈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这件事情,早在她把赵澈断了腿的消息告诉舅舅和表哥时,他们也有过这样的忧虑。
    正常人都会这么想。
    她却不然。
    “你觉得以赵澄的心性品德,堪为东宫储君吗?”
    赵澄嘛……依昭宁帝膝下三子看来,赵澄最攻心计,钻营算计的那点子本事是跟姜承德学了个十成十,但要说做储君,甚至将来做皇帝——
    辛程还没有开口,周衍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